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肾移植术后出现排斥反应是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早期是否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更是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关键。2006年2月~2007年2月,我科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的排斥反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OKT3是一种鼠源性抗CD3单克隆抗体的强效免疫抑制剂,其临床主要适应症是肾移植术后难治性排斥反应,其他适应症包括:①抗急性排斥反应的初始治疗;②术后预防排斥反应的诱导治疗,尤其是术后早期肾功能延迟性恢复;③选择性用于多克  相似文献   

3.
高致敏受者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力  黄江燕  张绍珂 《护理学报》2005,12(10):48-49
探讨高致敏人群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护理.通过观察14例高致敏受者尿量、体温、血压变化,以监测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10例高致敏患者早期发现急性排斥反应,经甲基强的松龙、OKT3抗排斥反应治疗逆转.良好护理及术后监测,对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急性排斥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使用OKT3治疗难治性排斥反应出现的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05年2月8例肾移植术后使用OKT3治疗难治性排斥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出现的并发症和护理措施。结果: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使本组8例患者均有效控制了因OKT3使用出现的并发症。结论:相应的处理方法和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阻止OKT3在的并发症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致敏受者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致敏人群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护及护理。方法通过观察14例高致敏受者尿量、体温、血压等,来监测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0例高致敏患者早期发现急性排斥反应,经OKT3及时抗排斥反应治疗逆转。结论良好的护理及术后监测,对早期发现急性排斥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致敏人群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护及护理。方法 通过观察14例高致敏受者尿量、体温、血压等,来监测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0例高致敏患者早期发现急性排斥反应,经OKT3及时抗排斥反应治疗逆转。结论 良好的护理及术后监测,对早期发现急性排斥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勤 《现代临床护理》2007,6(5):29-30,25
目的探讨OKT3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应用OKT3进行治疗,治疗前给予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焦虑,使其很好地配合治疗;治疗期间重点做好不良反应的护理,预防及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感染、肺水肿等不良反应。结论精心的护理可预防和减轻OKT3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术后应用OKT3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2月-2006年2月,我们行同种异体肾移植50例,术后应用OKT,预防和治疗术后早期排斥反应,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加速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例肾移植术后加速性排斥反应患者的诊疗情况。【结果】4例经OKT3冲击,3-10 d后逆转,且无肺水肿、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另外1例仅予激素冲击,于术后12d出现移植肾破裂,及时行移植肾切除术。【结论】早期诊断并合理应用OKT3,结合血液透析及支持治疗,能有效逆转移植肾加速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临床使用的单克隆抗体OKT3是通过鼠的分泌抗体的B淋巴细胞杂交而产生的一种非分泌型的骨髓瘤细胞,直接用于成熟的T淋巴细胞CD3抗原复合物,可针对单一特殊抗原,其特异性高,灵敏性强眼1演。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Cosimi1981年首先报道采用OKT3治疗肾移植性排异反应,临床上大量资料表明,OKT3可逆转大多数的早期排异反应,对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价值更大,Haag报告采用OKT3治疗40例耐激素的肾移植排斥病例,其中38例逆转。Kagana报告,肾移植术后即刻预防性使用OKT3可以明显降低术后早期急性排异反应眼2演。我院2001年4月至2003年12月对13例应用OKT3于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均发生逆转。1.2OKT3的剂量和给药途径:OKT35mg 生理盐水100ml,静脉给药,每天1次,连用10~14天,0.5~1h滴完。静滴OKT3前30min,后30min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或甲基强的松龙琥珀酸钠1.0/Kg静脉推注。本制剂勿与其他药物混和注射。若同时应用环孢A,应将环孢剂量适当降低。2结果13例中除1例出院时双脚仍浮肿,肌酐、尿素氮正常,让其低盐或无盐饮食后,浮肿消失,移植肾均成活至...  相似文献   

11.
McAb制剂对于移植术后受者的抗排斥治疗在临床上已得到论证并广泛应用,其中最有经验的是OKT3的应用[1],OKT3是针对CD3亚群的单克隆体.给予首次剂量可引起严重反应,称首剂反应,可能与被OKT3激活的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进入末梢循环有关.目前国内有关该药的治疗及护理经验甚少,近来我院以OKT3成功治疗1例肾移植患者,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2~2007年我院器官移植科应用OKT3针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患者40例,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报道对30例肾移植术后抗类固醇的难治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应用OKT3、ATG、ALG三种免疫抑制剂的护理。阐述用药后出现高热、寒颤、过敏等不良反应,以及口腔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护理。认为用吹氧加干扰素湿敷治疗口腔溃疡,其方法简便易行。由于我们护理得当,使难治性移植肾排斥反应的逆转率达83%,提高人肾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率及免疫抑制剂对其的影响。方法214例肾移植受者术后静滴甲基泼尼松龙(Mp)、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作为诱导期免疫抑制治疗;基础免疫抑制剂治疗为环孢素A、泼尼松和硫唑嘌呤;急性排斥反应时静滴Mp治疗,无效时给予ALG或OKT3。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外周血白细胞CMV抗原,术后头3个月每周1次。结果214例肾移植受者中,126例(61.7%)术后发生CMV感染;70例(32.7%)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其中52例(74.3%)发生CMV感染,明显高于无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51.4%(P〈0.01)。在126例CMV感染和88例无CMV感染的肾移植受者中,诱导期免疫抑制剂ALG平均剂量分别为(14.1±1.3)支和(13.2±0.9)支(P〉0.05),平均疗程分别为(4.7±1.3)d和(4.4±0.9)d(P〉0.05),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3%和20.5%(P〈0.01),其中需使用ALG治疗例数分别为23例、6例(P〈0.05),需OKT3治疗例数为15例和1例(P〈0.05)。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后CMV感染率高;术后短期的ALG诱导治疗可能不增加CMV感染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后免疫抑制剂尤其是ALG或OKT3的使用与CMV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在肾移植术后逆转难治性排斥反应的临床效果,总结对该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2006年8月我院35例行ATG治疗难治性排斥反应的肾移植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护理经验. 结果 使用ATG治疗的35例肾移植患者中,34例排斥反应逆转,总有效率为97.1%.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寒战和外周血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结论 在肾移植患者中使用ATG逆转难治性排斥反应是有效的.合理的护理措施是保证药物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与肾移植受者并发重症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COULTER公司鼠抗人T淋巴细胞亚群单克隆抗体OKT系列及ELITE型流式细胞仪,测定肾移植术后稳定、并发重症CMV感染或急性排斥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术后无急性排斥组与急性排斥组,其CD  相似文献   

17.
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PRT)作为治疗终末期肾病是一种有效方法,而急性排斥反应(AR)又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排斥反应,可发生任何时期.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最多发生于术后一个月内[1],是移植肾丢失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了肾移植的成功率及人/肾存活率.我院自1994~2007年共实施同种异体肾移植术302例,术后1个月内共发生急性排斥反应84例,发生率达27.8%.77例成功逆转过来,逆转率达91%.现将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免疫抑制剂的不断发展,肾移植术后存活率有所改善,但排斥反应仍是影响早期移植肾功能的主要因素。鼠抗人T淋巴细胞CD3抗体(Wut3)是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有效药物。我科应用Wut3治疗肾移植早期排斥反应共33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抗CD3单克隆抗体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164例肾移植患者分为两组,42例移植术后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5mgd)为治疗组;其它122例为对照组。观察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及CMV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1年、2年及3年人存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治疗组移植肾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119%)比对照组(287%)低(P<005),且首次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间明显延长,对MP冲击治疗效果好。治疗组CMV感染的发生率(333%)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预防性使用抗CD3单克隆抗体对提高移植肾存活率,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有较好的作用;用药期间应注意预防及治疗CMV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 (peripheralbloodlymphocyte ,PBLs)中穿孔素 (perforin ,P)和颗粒酶B(granzymeB ,GB)在肾移植抗急性排斥反应时的表达。方法 利用定量RT PCR方法动态观察了 10例肾移植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后抗排斥治疗时P和GB的表达。结果  10例肾移植患者抗排斥治疗后 ,PBLs中P和GB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利用定量RT PCR测定PBLs中P和GB的表达可以较敏感地预测肾移植后抗排斥反应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