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源性IL-3基因表达在骨髓辐射损伤后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5.5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78只LACA小鼠,于照射后4周内分批活杀,将骨髓进行HE染色,并进行内源性IL-3基因表达的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原位反转录PCR检测。结果 照射后4周内小鼠骨髓出现明显损伤及损伤后重建现象。免疫组化观察IL-3于修复期造血细胞浆内明显增多,尤以照后21天其量达高峰,而高位杂交则显示其mRNA于照 相似文献
2.
目的 FL(fit3 ligand)是一种作用于早期造血细胞的生长因子,为进一步研究FL水平与辐射所致造血损伤的相关性,观察了小鼠受γ射线全身照射后FL的表达变化。方法以^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均匀照射所致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小鼠为模型,应用ELISA、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法检测照射前后小鼠外周血、骨髓、胸腺与脾脏中FL的表达变化。结果 小鼠受2~10Gyγ射线照射后24h,血清中FL浓度即有增加,并且随时间推移FL水平逐渐升高;吸收剂量在2~6Gy之间时,FL的水平随剂量增加而增加。6Gyγ射线照射后24h,外周血白细胞膜表面FL的表达增加,但24h后细胞膜表面FL的表达没有升高。6Gyγ射线照射后24h,骨髓、胸腺和脾脏有核细胞膜表面FL的表达明显升高,总蛋白中FL的水平亦明显增加。结论 辐射后早期小鼠FL可溶性与膜结合型蛋白的水平都有升高,而且辐射后血清中FL的水平与受照剂量及照射后时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辐射对培养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内NF κB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及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结果 免疫组化方法显示正常骨髓基质细胞细胞核的周围表达低水平的NF κB ,8 0Gy60 Coγ射线损伤后 1h即见其表达较正常显著升高并出现明显的核移位 ,4h达高峰 ,6h有所回落 ,8h恢复正常 ;Westernblot显示照射后骨髓基质细胞NF κB的蛋白表达量较正常明显升高 ,8h仍然未恢复正常 ;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发现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内存在低水平活性NF κB ,8 0Gy60 Coγ射线损伤后 1h即见其活性明显升高 ,4h达高峰 ,8h恢复正常。结论8 0Gyγ射 线损伤后培养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内NF κB的表达升高并激活 ,这可能与骨髓微环境内基质细胞的抗辐射能力及造血功能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小鼠免疫系统影响的剂量率效应。方法以^60Co-γ射线为辐照源,低、中和高3个辐射剂量(0.075、0.5、2.0Gy),恒定剂量率(0.5mGy/min)全身一次性照射小鼠,ELISA检测照射4h后血浆IL-12和IL-10的含量。结果低、中剂量照射后,血浆中IL-12、IL-10和IL-12/IL-10出现程度几乎相同地下降;但高剂量照射后,IL-12进一步显著下降,而IL-10上升至对照组水平,IL-12/IL-10比值进一步下降。结论恒定0.5mGy/min剂量率的^60Co-γ射线照射可损伤机体免疫功能,在0.075~0.5Gy剂量范围内损伤轻微,在2.0Gy时损伤明显,表明低剂量率电离辐射对免疫系统具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辐射损伤对巨核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调控因子IL-3及其受体(IL-3Rα)表达的变化。方法 利用MTT法检测辐射损伤后Dami细胞的增殖作用,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用RT-PCR方法检测辐射后Dami细胞IL-3和IL-3Rα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Dami细胞在受到不同剂量7射线照射后均发生增殖抑制,并发生明显的G0,G1期阻滞。辐射损伤5、10和15Gv后,IL-3和IL-3Rα在mRNA水平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变化趋势是随照射剂量增加而表达逐渐降低。结论不同剂量辐射所致造血功能障碍与巨核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周期改变和调控因子IL-3和IL-3Rα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Gy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小鼠胸腺组织信号转导差异基因表达谱的动态变化。方法雄性C57BL/6小鼠48只,5~6周龄,经6Gyγ射线照射后,分别于照射后1、6、14、28d分批活杀取胸腺。提取胸腺组织总RNA,应用快速高通量cD-NA基因芯片技术检测γ射线照射后的差异表达基因,特别是与信号转导相关的差异基因的表达。结果小鼠经6Gyγ射线照射后,随时间推移,胸腺组织信号转导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数目逐渐减少,照射后1、6、14、28d差异基因数量分别为126、43、27和0个。辐射所诱导的胸腺组织信号转导差异表达基因在照射后不同病理阶段,涉及不同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Wnt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PI-3K/AKT通路、NIK-I-κB/NF-κB级联信号通路等。结论 6Gyγ射线照射小鼠胸腺组织信号转导基因涉及多个信号通路,并且显示出时间上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低剂量辐射 (LDR)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 12的影响 ,同时观察胸腺细胞CD2及腹腔巨噬细胞表面分子CD48的变化并分析其与IL 12变化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Northernblot和ELISA检测了 0 0 75GyX射线全身照射后IL 12转录水平、蛋白水平的变化 ;采用荧光免疫流式细胞术检测CD2、CD48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1)IL 12的改变 :0 0 75GyX射线全身照射后 1h巨噬细胞中IL 12、p3 5及p40亚基mRNA水平均迅速升高 ,分别达到假照组的 13 1%和 192 %(P <0 0 5) ,而后开始回降直至照后 16~ 48h恢复正常 ;巨噬细胞分泌IL 12在照后 4~ 8h明显增高(P <0 0 5)。 (2 )CD2、CD48表达变化 :0 0 75GyX射线照射后 4h胸腺细胞CD2表达即开始升高 ,至8h达峰值 (P <0 0 5~ 0 0 1) ;巨噬细胞CD48表达在照射后 2h开始升高 ,至 48h仍明显高于假照水平 (P <0 0 5~ 0 0 1) ;4h量效结果显示 ,50 ,75,10 0和 2 0 0mGy均使CD2、CD48表达上调 (P <0 0 5)。结论 LDR可引起IL 12表达上调 ,CD2、CD48分子与IL 12的变化具有一致性 ,提示两者可能参与IL 12的免疫调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中子和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死亡方式及其意义。方法采用不同剂量中子和^60Coγ射线全身照射350只BALB/c小鼠,通过光镜、电镜、流式细胞术、原位末端标记和DNA凝胶电泳等观察造血细胞凋亡与坏死情况。结果中子照射后小鼠骨髓中坏死和凋亡的造血细胞均明显增多,5.5Gy组以坏死为主;而γ射线照射后则以凋亡为主,且呈剂量相关性。凋亡的细胞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边移,呈半月型、环状或不规则状,凋亡小体形成,电泳下见DNA梯状图谱。坏死的细胞表现为核肿胀、溶解,线粒体膜、核膜等膜性结构破坏。结论2.5~5.5Gy中子及5.5~12Gy γ射线照射可使骨髓造血细胞死亡方式不同:中子照射见凋亡与坏死并存,5.5Gy组以坏死为主;而γ射线照射则以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辐射对培养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内NF-kB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结果 免疫组化方法显示正常胃髓基质细胞细胞核的周围表达低水平的NF-kB,8.0Gy^60Coγ射线损伤后1h即见其表达较正常显著升高并出现明显的核移位,4h达高峰,6h有所回落,8h恢复正常;Western blot显示照射后骨髓基质细胞NF-kB的蛋白表达量较正常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辐射诱导骨髓细胞凋亡、bcl-2和p53基因表达及意义。方法 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采用原位末端标记、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技术,骨髓细胞凋亡及bcl-2和p53表达。结果 照射后6h骨髓细胞凋亡;bcl-2于细胞凋亡时减少,而于其后修复早期增加;p53于造血细胞凋亡及之后修复均增多,mtp53仅其修复时阳性。结论 辐射可导致骨髓细胞凋亡,且呈剂量相关性;bcl-2与p53基因均参与其凋亡和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放射损伤后Notch信号的表达。方法应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放射损伤模型,采用RT-PCR检测了小鼠骨髓基质细胞Notch1、Jagged1、Hes1基因的表达。结果正常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未见Notch1受体、Notch1配体Jagged1、Notch通路活化的下游基因Hes1mRNA的表达,给予^60Coγ射线照射后2h即可见上述基因的表达,照射后4h达高峰,8~12h恢复正常。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γ射线作用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后有Notch通路的活化。Notch通路参与了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放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三羟异黄酮对正常和辐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EN)对正常和辐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细胞(bone marrow hematopoietic cell,BMHC)的细胞周期、增殖能力及bc1-2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阐明其防护放射性造血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照射前24h,GEN以160 mg/kg体重剂量给予小鼠灌胃,流式细胞仪观察BMHCs细胞周期及增殖能力变化,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析BMHCs 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①GEN可诱导正常小鼠BMHCs细胞周期一过性改变,即给药后1 d,BMHCs增殖抑制,大量细胞阻滞于G0/G1期;给药后2 d,GEN诱导BMHCs由G0/G1期向S期转换,S期细胞明显增多;4d后逐渐恢复正常.②照射前24 h给药,GEN可减少射线导致的BMHCs增殖抑制,使照后阻滞于G0/G1期细胞减少;S期和G2/M期细胞增多,细胞增殖能力较强.同时,GEN预处理组bc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较高.结论 改变BMHCs细胞周期、降低BMHCs的辐射敏感性、抑制BMHCs凋亡和提高残留BMHCs的增殖分化能力可能是GEN防护放射线造血损伤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辐射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凋亡率变化。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初步检测了昆明小鼠经6.0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后小同时间骨髓基质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相应时间的骨髓基质细胞凋亡率。结果 辐射损伤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VEGF表达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骨髓基质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随时间延长,骨髓基质细胞VEGF表达有所恢复,凋亡率也逐渐降低,但14d时仍未恢复正常。结论 6.0Gy^60Coγ射线可抑制骨髓基质细胞VFGF表达,引起细胞凋亡。说明辐射所致骨髓微环境损伤与基质细胞中VEGF表达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5.
电离辐射后小鼠骨髓组成中结合珠蛋白的表达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照射前后结合珠蛋白在小鼠骨髓中的表达和分布,及其与骨髓细胞周期进程改变及凋亡的可能关联。方法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及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骨髓细胞Hp mRNA及细胞内外Hp蛋白的存在,及其辐射后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分析了骨髓细胞中Hp阴性及阳性细胞群周期分布及凋亡率的差异。结果在骨髓细胞中检测到Hp mRNA的存在,而且8Gy照射后24h较正常小鼠有明显升高。骨髓细胞内及外液中检测到Hp蛋白的存在,同样8Gy照射后24h较正常小鼠亦呈明显升高。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小鼠骨髓细胞中部分细胞含有Hp蛋白,照射后Hp阳性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加,并有着较好的时效关系和剂量依赖关系。骨髓Hp阳性细胞与阴性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照射后6h骨髓细胞凋亡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明显增加,而Hp^ 细胞凋亡率增加不明显。结论小鼠骨髓组织中可以检测到结合珠蛋白的存在,并且在辐射后有明显的增加,骨髓细胞中Hp阴、阳性细胞的周期分布和凋亡存在明显的差异。推测Hp可能参与辐射诱导骨髓损伤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基质细胞支持条件下体外扩增的造血细胞回输体内后,促进经致死剂量照射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在培养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层存在的条件下,加入或不加入几种细胞因子组合,分别在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液体培养体系中进行造血细胞体外扩增。将不同条件下扩增的细胞经尾静脉回输至经致死剂量照射的小鼠体内,并与单纯细胞因子存在条件下的扩增及末扩增造血细胞进行比较,动态观察小鼠的外周血象变化及其一般状况和生存宰。结果 ①单纯细胞因子介导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体外扩增后并不能增进这些细胞促进造血恢复的能力;②含有骨髓基质细胞底层的体外扩增,无论是否加入细胞因子,均有明显的促进移植受体造血功能迅速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的转录水平.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将其随机分为GDNF基因转染组、空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3组;GDNF基因转染组和空质粒转染组分别用GDNF基因和空质粒重组腺病毒感染BMSCs,并按感染后培养时间的不同(3、6、9和12天)又分为4个亚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GDNF基因在BMSCs中的转录水平.结果 空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无GDNF mRNA的表达,GDNF基因转染组在转染后3~12天的GDNF mRNA相对表达量为0.007 51±0.000 67.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GDNF基因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有外源性基因GDNF mRNA的表达,这为进一步研究以GDNF基因转染的BMSCs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3.5Gyγ射线照射对小鼠骨髓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3.5Gyγ射线照射对小鼠骨髓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为阐明射线损伤骨髓细胞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3.5Gy^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小鼠。利用蛋白质组织学技术分离、分析和鉴定小鼠骨髓细胞差异蛋白质。结果3.5Gyγ射线可使小鼠骨髓细胞蛋白质18个上调,6个下调,这些蛋白质多与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有关。结论γ射线影响骨髓蛋白质表达,并可能由此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