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大平  梁后杰  张佳思  李焱  周进明  章容 《重庆医学》2008,37(10):1060-1061
目的研究Tiam1-SiRNA质粒转染HCT116细胞对裸鼠移植瘤中淋巴管生成的影响。探讨Tiam1与结肠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裸鼠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Tiam1-SiRNA组(n=5),将含Tiam1-SiRNA质粒的HCT116细胞进行裸鼠皮下接种,5周后处死动物,留取肿瘤标本。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Tiam1、Rac1、VEGF-C/D蛋白水平的表达,并进行肿瘤淋巴管染色计数。结果干扰组移植瘤中Tiam1、Rac1、VEGF-C、VEGF-D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肿瘤内淋巴管生成也显著减少(P<0.01)。结论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Tiam1的表达,在裸鼠体内可显著抑制移植瘤组织内淋巴管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l)的表达与结肠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将实验细胞分为3组,分别为未干扰组(HCT116)、空质粒载体对照组(HCT116/CN)和干扰组(HCT116/siRNA-Tiaml).应用siRNA使Tiaml基因表达下调,通过RT-PCR检测Tiaml mRNA表达抑制率,并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iaml基因干扰前后VEGF-C/-D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通过筛选后稳定表达的情况下,siRNA组的Tiaml、VEGF-C/-D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未干扰组.结论 Tiaml参与了VEGF-C/-D表达的调节,推测Tiaml可能通过诱导VEGF-c/一D的表达影响结肠癌淋巴管的生成.Tiaml可作为结肠癌淋巴转移过程中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RNA干扰抑制结肠癌移植瘤模型VEGF-C表达和抗肿瘤淋巴管生成的有效方法。方法建立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n=8):腺病毒(Ad5F35-VEGF-C-siRNA-EGFP)组、siRNA组和PBS组,对肿瘤进行原位注射,记录各组肿瘤体积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管密度(LVD)。结果VEGF-C干扰能抑制肿瘤生长,且腺病毒组比siRNA组生长更慢。同时免疫组化显示各组MVD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NA组、腺病毒组和PBS组相比,LV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D值发生不同程度地降低,且腺病毒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病毒介导siRNA干扰VEGF-C的表达是抗肿瘤淋巴管生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纳米磁性5-Fu药囊靶向治疗人肝癌裸鼠移植瘤对肿瘤细胞凋亡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移植瘤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电镜观察可见B组(5-Fu)和D组(纳米磁性5-Fu药囊加内磁场)肿瘤组织大量癌细胞凋亡。B和D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A组(生理盐水对照)、C组(纳米磁性5-Fu药囊)和E组(纳米磁小体加内磁场)(P〈0.01),D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B组(P〈0.01);B组和D组bax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他三组(P〈0.01),D组bax蛋白表达水平高于B组(P〈0.01)。结论纳米磁性5-Fu药囊靶向治疗能够降低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促进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提高5-Fu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RNAi技术沉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基因,探讨其对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裸鼠移植瘤生长及其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将自行构建的以VEGF基因为靶向表达短发夹状RNA的重组质粒(pAVU6 27-VEGF-siRNA)转染到结肠癌HCT116细胞株中(C组),以空质粒(pAVU6 27)转染为阴性对照(B组),经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细胞,未转染质粒的HCT116细胞株为空白对照(A组),建立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测量移植瘤的质量、体积观察移植瘤生长;免疫组化检测瘤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及组织内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改变.结果 C组肿瘤瘤块的体积(0.169±0.009)cm3和质量(0.192±0.022)g明显小于A、B组(P<0.05).A、B组荷瘤组织中VEGF均表达强阳性,表达位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及细胞膜上,呈棕黄色.C组荷瘤组织中VEGF呈弱阳性表达,组间差异显著(P<0.05).C组荷瘤组织中MVD明显小于两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VEGF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810,P<0.01).结论 应用RNAi技术沉默VEGF基因能明显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与其抑制移植瘤中VEGF的表达和瘤组织内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VEGF siRNA对人膀胱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VEGF作为膀胱癌基因治疗靶点的有效性。方法已稳定转染pGC-siVEGF的T24接种至裸鼠皮下,建立荷瘤裸鼠膀胱癌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检测肿瘤细胞VEGF和肿瘤间质CD34的水平,根据CD34表达情况评价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TUNEL)测定肿瘤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成瘤率低,肿瘤生长速度缓慢(P〈0.01);VEGF水平下降(P〈0.01);肿瘤微血管密度减少(P〈0.01);凋亡指数升高(P〈0.01)。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以VEGF为靶点的小干扰RNA有抑制VEGF表达、遏制膀胱癌T24细胞在体内生长的作用,VEGF有可能成为临床膀胱癌基因治疗的有效靶点,为膀胱癌的抗血管生成疗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质粒pSilencer4.1CMV neo-hTERT-siRNA对胰腺癌细胞BxPC-3裸鼠皮下移植瘤hTERT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原发性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4组:(1)肿瘤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2)空载组,即pSilencer4.1-CMV neo空质粒组;(3)T1组,即重组质粒pSilencer4.1-CMV neo-hTERT1-siRNA组;(4)T2组,即重组质粒pSilencer4.1-CMV neo-hTERT2-siRNA组).荷瘤裸鼠分组处理30d后,RT-PCR检测各组瘤体中hTERT、Bcl-2、Bax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瘤体中Bcl-2、Bax、p53、VEGF、端粒酶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瘤体中端粒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T1组和T2组hTERT和Bcl-2 mRNA表达较肿瘤对照组和空载组明显降低,Bax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肿瘤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T1组和T2组Bcl-2 Telomerase、p53和VEGF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 (1)重组质粒T1和T2能够下调裸鼠移植瘤体内抗凋亡基因hTERT mRNA、Bcl-2 mRNA和蛋白、p53和端粒酶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促凋亡基因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其抗胰腺癌作用可能与促进胰腺癌细胞凋亡有关.(2)重组质粒T1和T2能够显著下调裸鼠移植瘤体内VEGF蛋白表达水平,可能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绿茶提取物EGCG对口腔鳞癌淋巴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5周龄的BALB/c裸鼠,利用人舌癌细胞株Tea8113制备实验性口腔鳞癌移植瘤。随机分成3组,分别喂食含有0(1组)、0.01%(2组)、0.1%(3组)EGCG的自来水。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徽淋巴管密度。结果EGCG能明显抑制移植瘤中VEGF—C的表达,显著减少微淋巴管的密度,并存在浓度依赖性。结论EGCG能减少实验性口腔鳞癌移植瘤中淋巴管的形成,有望为今后临床应用提供实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建立人结肠癌裸鼠淋巴管生成模型的可能性。方法建立人结肠癌皮下移植瘤及原位种植瘤动物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定量RT—PCR检测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lyve-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A receptor-1,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 20,ck20)及淋巴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D.VEGF-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的表达,以比较两者在淋巴管生成的管网数量和淋巴管生成因子的差异。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皮下移植瘤及原位种植瘤的VEGF-C,VEGF-D和VEGFR-3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原位种植瘤与皮下移植瘤之间也存在差异(P〈0.05):而原位种植瘤lyve-1及CK20染色的阳性淋巴管相比皮下移植瘤更为密集。结论原位种植瘤和皮下移植瘤结肠癌动物模型都发生了淋巴管生成,但前者淋巴管生成的数量及形态都较后者更有优势,为进一步研究结直肠癌淋巴道转移机制.药物干预及抗转移治疗提供了建立较理想动物模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灵芝孢子粉对裸鼠移植性人肝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粉对裸鼠移植性人肝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抑瘤机制。方法建立裸鼠移植性人肝肿瘤模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灵芝孢子粉组,观察裸鼠肿瘤生长。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SP免疫组织化学法及病理Imagepro Plus5.0彩色图像定量分析法检测裸鼠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灵芝孢子粉为2.1g/kg时,对裸鼠移植瘤的抑制率为57.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镜下观察,灵芝孢子粉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肿瘤坏死组织较多,细胞异型性较小。灵芝孢子粉组VEGF、MVD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下降。结论高浓度及大剂量的灵萝孢子粉对肝肿瘤有明展抑制作用.并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对VEGF表达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质粒pDC316-hIL-24对裸鼠人宫颈癌移植瘤生长和浸润转移的抑制作用,以及其与nm23H1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将18只造模成功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裸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BPS缓冲液对照Ⅰ组,空质粒Ⅱ组,IL-24重组质粒Ⅲ组。观察各组裸鼠饮食、体重等一般状况,记录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绘制生长曲线。观察裸鼠肿瘤附近淋巴结转移情况,实验结束后根据瘤体重量计算肿瘤抑制率。应用RT-PCR法检测移植瘤IL-24的表达,并用免疫组化法nm23H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基因重组质粒pDC316-hIL-24在裸鼠体内转染成功,且有明显的抑瘤效果,抑瘤率为42.9%,与对照组、空质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4重组质粒组肿瘤淋巴结转移较其他组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24组的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蛋白表达明显增多,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重组质粒pDC316-hIL-24能明显抑制宫颈癌裸鼠肿瘤模型的生长,并可能通过上调nm23H1的表达发挥抗肿瘤生长和浸润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人结肠腺癌淋巴管生成裸鼠动物模型.方法 在建立人结肠腺癌皮下移植瘤基础上构建人结肠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裸鼠模型,通过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LYVE-1、D2-40和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的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RT-PCR检测以鉴定是否为肿瘤淋巴管生成.结果 与结肠阴性对照组即无瘤组比较,结肠原位种植瘤中呈LYVE-1、D2-40免疫组化染色强阳性的管道管壁较薄、管腔大而不规则或呈塌陷状,微淋巴管密度(LMVD)高,符合毛细淋巴管形态学特征;而且LYVE-1、D2-40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同时,结肠原位种植瘤的VEGF-C,VEGF-D和VEGFR-3蛋白和mRNA表达亦明显高于无瘤组(P<0.01),支持肿瘤淋巴管生成的VEGF-C,-D/VEGFR-3信号调控机制.结论 裸鼠结肠癌原位种植瘤存在淋巴管生成.该肿瘤淋巴管生成模型可作为一种新的人结肠腺癌淋巴管生成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结直肠癌淋巴管生成和转移机制、药物干预及抗淋巴转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实验性结肠癌原位移植瘤生长及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细胞(HT-29)于裸鼠皮下接种4周形成皮下移植瘤,再将皮下移植瘤组织原位接种于24只裸鼠盲肠浆膜下,制成原位移植瘤模型。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及塞来昔布高、中、低剂量组(H、M、L组)四组,分别给予纯水及含有不同浓度(1.5、1.0和0.5mg/ml)塞来昔布的饮水。饲养42d后处死裸鼠,观察各组原位移植瘤的瘤体积和瘤重,计算抑瘤率。RIA测定瘤组织匀浆上清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COX-2表达。结果24只裸鼠实验期间无1只死亡,成瘤率为100%,比较各组原位移植瘤体积和瘤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组、M组和H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5.30%、38.80%、76.9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干预组瘤组织中COX-2的表达和匀浆上清中PGE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和〈0.01),随着剂量增加,瘤组织中COX-2的表达和PGE:含量逐渐降低。瘤组织中PGE:含量与瘤重以及COX-2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分别为r=0.881,P〈0.01和r=0.825,P〈0.05)。结论塞来昔布通过抑制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的COX-2,抑制PGE2合成,从而对结肠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 p65的阻断剂SN50对裸鼠人胃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胃癌移植瘤模型后将20只裸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5)和SN50实验组(n=15),用生理盐水处理对照组、SN50处理实验组,于第5 d、10 d、15 d分别取5只裸鼠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凋亡指标Bcl-2、Bax和p53表达的变化。结果使用SN50处理肿瘤后5 d、10 d、15 d肿瘤生长抑制率逐渐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凋亡指标Bcl-2的表达下调,p53和Bax的表达上调(均P〈0.05)。结论 NF-κB p65的阻断剂SN50可能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和上调p53、Bax的表达导致细胞凋亡,从而最终抑制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对人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435s在裸鼠体内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乳腺癌细胞系MDA—MB-435s的裸鼠体内移植瘤模型,将24只荷瘤裸鼠随机分成4组,即生理盐水(Ns)组、顺铂(DDP)组、低剂量三氧化二砷组(1.5mg/kg)、高剂量三氧化二砷组(3.0mg/kg)。比较各组的抑瘤作用及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PCNA、Caspase-3在各组之间表达情况。结果用药后不同剂量三氧化二砷组和顺铂组均能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移植瘤在裸鼠体内的生长,移植瘤的大小和重量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生理盐水组移植瘤组织中PCNA蛋白大量表达,Caspase-3蛋白少量表达。经不同剂量三氧化二砷或顺铂处理后PCNA蛋白的表达下降,而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上调,与生理盐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可以通过抑制PCNA的增殖及增加Caspase-3的凋亡作用来抑制肿瘤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l)和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cl)蛋白在骨肉瘤和良性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卵法检测53例骨肉瘤和20例良性骨肿瘤Tiaml和Rac、I蛋白表达。结果53例骨肉瘤Tiaml和Racl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7%和52.8%;20例良性骨肿瘤中Tiaml和Racl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15.0%,骨肉瘤组织和良性骨肿瘤组织Tiaml和Racl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03及8.505,P均〈0.05),二者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γp=0.476,P〈0.05)。结论在骨肉瘤中Tiaml和Rael蛋白的过表达可能共同参与骨肉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NF—α对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裸鼠体内移植瘤实验观察CNE-2Z、H5、S1放射后的体内增殖能力,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坏死程度、核分裂指数、肺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法检测不同方法处理的s1裸鼠移植瘤组织中Caspase-3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鼻咽癌细胞CNE-2Z存在放射敏感性异质性,S1细胞是具有放射抵抗潜能的亚克隆株。TNF-α联合放射治疗对s1裸鼠移植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TNF—α联合放射治疗组中瘤组织坏死程度、核分裂指数、肺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率与生理盐水联合放射治疗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TNF—α联合放射治疗组S1裸鼠体内移植瘤细胞核中Caspase-3表达高于单独TNF—α处理组(P〈0.05);各组S1裸鼠移植瘤细胞浆中Caspase-3及Survivin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NF—α联合放射治疗可能通过影响胞核中Caspase-3表达抑制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Silencer2.0-c-Met-siRNA重组质粒对人喉癌Hep-2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裸鼠喉癌皮下荷瘤模型模拟c-Met-siRNA基因治疗实验,观察c-Met-siRNA重组质粒的抗瘤疗效,Western-blot法检测重组质粒对c-Met基因及MMP-2、MMP-9、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肿瘤接种后第35 d,重组质粒组肿瘤体积为13 827 mm^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组质粒组瘤体内c-Met、MMP-2、MMP-9、VEGF基因表达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pSilencer2.0-c-Met-siRNA重组质粒能明显抑制人喉癌Hep-2细胞移植裸鼠成瘤后的生长,siRNA表达质粒介导的基因治疗有希望成为喉癌靶向性c-Met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调宫颈癌细胞系SiHa中CD147蛋白表达对肿瘤细胞增殖成瘤性等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Silencer 4.1-CMV neo/CD147 siRNA1、2,稳定转染至宫颈癌细胞系SiHa,采用半定量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干扰后细胞CD147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caspase-3 mRNA及蛋白的表达;运用MTT法检测干扰后肿瘤细胞增殖变化;裸鼠成瘤实验分析肿瘤细胞CD147蛋白表达下调后的成瘤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了pSilencer 4.1-CMV neo/CD147 SiRNA 1、2的SiHa中CD147及Bcl-2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有显著下调,活性caspase-3表达增加,肿瘤增殖活性下降,裸鼠成瘤实验显示干扰后肿瘤细胞成瘤性及癌肿大小均低于对照组。结论:SiRNA转染能有效抑制宫颈癌细胞系SiHa中CD147的表达,且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能力,肿瘤的成瘤能力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周慧  李莉 《中国医疗前沿》2011,6(6):45-46,34
目的利用重组质粒pDC316-hIL-24,探讨IL-24对人宫颈癌C33A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及凋亡作用。方法 15只裸鼠腋窝处皮下接种人宫颈癌C33A细胞,建立宫颈癌荷瘤裸鼠模型。随机分为三组,用脂质体包裹pDC316-hIL24重组质粒、pDC316空质粒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分别于瘤体内注射,比较各组移植瘤生长情况;处死裸鼠剥瘤称重,计算抑瘤率。通过RT-PCR检测IL-24转染至移植瘤内,常规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Bax、Bcl-2的表达。结果⑴成功建立移植瘤模型,IL-24基因在C33A细胞中表达,重组质粒组移植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移植瘤体积和瘤重均明显小于空质粒组和PBS组(P〈0.05),平均抑瘤率为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两组移植瘤体积和瘤重则无明显差异(P〉0.05)。⑵病理学见重组质粒组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坏死灶,坏死区周围可见凋亡细胞,核碎裂等。⑶免疫组化结果示重组质粒组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于空质粒组和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质粒pDC316-hIL-24对裸鼠人宫颈癌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为宫颈癌基因治疗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