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进一步摸清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在我地区各县的分布情况及其中的优势虫种,以便今后拟定合理的治理方案,早日消灭钩虫病,1976年和1977年,我们对我地区不同气候、不同地形的县进行了此项调查。调查县份: 百色、田阳、田东、平果、德保、站西、那坡、凌云、乐业、隆林10个县。调查内容: 感染度、感染率及虫种分布。  相似文献   

2.
钩虫病是农村常见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之一,严重危害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了切实贯彻“自治区北海防治钩虫病科研会议精神”,摸清我地区少数民族钩虫病的流行情况、虫种分布。我们于一九七七年六月在隆林县德峨公社那地大队开展钩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从1980年起,我们采用多种培养基继续对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犬钩虫进行培养比较,发现美洲钩虫在未经钩虫感染的幼犬血清中生长最好(雌虫最长存活62天、雄虫54天,存活15天以上者达96%)。同时还发现十二指肠钩虫和犬钩虫的生活力远较美洲钩虫为强。此外,还观察了3种钩虫的排卵、生长等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百色地区三个点的壮、瑶、苗族1184人。查出当地人体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为72.4%,东方毛圆线虫和贾第虫为本地区首次报道。感染一、二、三和四种寄生虫的人数分别占调查人数的42.4%、22.6%、6.6%和0.8%。对于常见肠道线虫-蛔虫、钩虫、鞭虫,壮族的感染低于瑶、苗两民族,瑶、苗两民族的感染则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钩虫病在福建省沿海地区流行严重。反复进行定期的集体驱虫是保护劳动力,保证儿童身体正常发育和消灭钩虫病的重要一环。我们于1975年4月份在惠安县以美洲钩虫为主的两种钧虫混合感染地区,感染率35.48%,平均每克粪便含卵109个,对404例钩虫感染者用噻嘧啶、左旋咪唑、复方槟榔丸和花椒粉进行治疗。半个月后进行复查,观察药物疗效。同年11月份又进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人体肠道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整群分层等比例随机抽样法,于1989年对河北省人体肠道寄生虫分布及流行因素调查31个县115个点(村)65803人,受检率94.89%。共检出肠道寄生虫22种,感染者27273人,单虫种感染率33.87%,2—5种虫种感染率(%)分别是6.80,0.67,0.10,0.01。对蛔虫、鞭虫、钩虫、蛲虫,溶组织内阿米尔,蓝氏贾第虫和人酵母菌等主要虫种的人群和地区分布做了描述,对虫种感染与环境因素关系进行了多因素分析,及对今后本省主要肠道寄生虫感染的防治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 为了解山区钩虫感染的人群分布情况,我们于1976年至1979年,在教学过程中先后在百色地区平果、田阳、百色等三个县,选择了四个村三十二个自然屯、三个城镇中学、三个工厂(农机厂、水泥厂、磷肥厂)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是全民普查普治,采用青霉素瓶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粪检,了解钩虫感染人群分布情况。对钩虫感染阳性者一律给予  相似文献   

8.
钩虫作为土源性线虫虫种之一,其感染宿主后引起的钩虫病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的发展中国家。钩虫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主要包括贫血、消化道相关症状等,女性感染后还可引起停经、流产,婴幼儿感染可致生长发育迟缓。随着经济发展与大规模药物管理策略的实施,人体钩虫感染率已持续下降但仍存在大量轻度感染病例,临床症状不明显,易造成漏诊、误诊。部分钩虫虫种属人畜共患寄生虫,可造成猫犬等动物的大规模感染,加剧人体钩虫感染风险。因此探寻灵敏性高并能快速鉴别钩虫虫种的检测技术至关重要。本文将对现有的钩虫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现阶段的钩虫检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两种主要钩虫分类鉴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丹  杨亚明 《医学综述》2014,(9):1600-1603
钩虫是全球广泛流行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是寄生于人体的两种主要钩虫,可引起人体以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婴儿钩虫病亦可造成死亡。虫种的鉴别在流行病学、生态学、疾病防治及用药指导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该文从形态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方面综述两种钩虫的鉴别方法及分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广西地区褐家鼠路氏锥虫自然感染情况,以及路氏锥虫形态是否具有地域性差异.方法 从南宁、百色、靖西、桂平4个地区野外和住户周边捕捉褐家鼠,取血涂片染色检查、测量虫体.结果 在4县市共检查褐家鼠137只,路氏锥虫自然感染率平均为11.68%,来自南宁、百色、靖西、桂平县市鼠感染率分别为23.08%、2.5%、35.29%和0.除在百色、靖西发现肥胖形虫体外,其他绝大多数虫体形态基本一致.结论 广西部分地区褐家鼠路氏锥虫自然感染相当普遍,建议在路氏锥虫流行区,对不明原因的高热、贫血患者应做相关检查排除本虫感染.在百色、靖西发现的肥胖形虫体是否是路氏锥虫的变异,或是不同种属虫体,有待于进-步研究确认.  相似文献   

11.
赣州市郊区居民有钩虫感染,早已有人作过一定范围的初步调查,但其感染度、虫种和流行因素,尚未查明。为了查明这些问题,以便为今后防治钩虫病提供参考资料,我们于1978年6月至7月,在赣州市东、西郊区,各选择了一个以生产蔬菜为主的生产大队为调查点,开展了一次以检查钩虫感染为重点的肠寄生虫感染调查,现将钩虫感染的调查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2.
钩虫病是严重危害中国人体健康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2001—2004年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钩虫感染率为6.12%,且在部分地区钩虫感染率仍较高。随着人群感染土源性线虫虫种变化,钩虫成为感染的代表虫种, 感染率显著高于鞭虫和蛔虫。钩虫病防治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健康教育宣教,普及防治知识,增强群众防病意识,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感染;查治病人及带虫者,采取普查普治,集体驱虫等方式降低流行区人群的感染率,有效控制传染源;加强环境整治,通过改水改厕,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方式切断传播途径。此外,使用疫苗可以减少钩虫重复感染,对控制钩虫病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中国钩虫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方式、药物治疗和疫苗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年来福建省人体寄生虫感染的流行动态和影响因素,探讨今后防治对策。方法 分别于1988—1991年(第1次)、2001—2003年(第2次)、2015年(第3次)三个时期,按全国统一调查方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范围内随机抽取调查点开展调查。结果 在第1次、第2次和第3次福建省人体寄生虫的总感染率分别为84.4%、36.01%和5.77%, 第3次较第2次下降83.98%,较第1次下降93.16%;检出的人体寄生虫虫种分别为36种、11种、12种;感染度由轻、中度为主降为轻度为主;第1次以多虫种混合感染为主,多重感染率67.3%,最多一人同时感染寄生虫种数为9种;第3次以单一感染为主,多重感染率为0.33%,仅2人同时感染2种虫种。 重点寄生虫蛔虫、鞭虫2015年(第3次)分别仅在20%和60%的调查县检出,较第1次下降99.88%和99.34%;钩虫感染率下降84.46%,局部地区钩虫感染率还处在较高水平。目前,钩虫已成为感染优势虫种。结论 福建省寄生虫感染率总体持续下降至较低水平。降低钩虫的感染率仍是今后寄生虫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对美洲钩虫为主合并十二指肠钩虫混合感染的钩虫病流行区,在驱虫问题上,如何提高对美洲钩虫的驱除效果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1979年4~6月,我们在伦教公社希涌大队进行试点研究,用小剂量灭虫宁合并小量噻嘧啶进行驱除钩虫疗效观察,兹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方法治疗对象选择: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粪检,阳性者选择74例作塑料圆筒计卵法计卵,并同时作试管滤纸钩幼培养,7天后分离钩幼,鉴定虫种,计算虫数。选单纯美洲钩虫感染或与十二指肠钩虫混合感染者共59例作为治疗对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湛江市农村人群肠道蠕虫感染现状。方法随机采集村民新鲜粪便,用直接涂片法及饱和盐水浮聚法检查虫卵,用盐酸左旋咪唑驱虫法检查感染钩虫种类。结果粪检190人,虫卵阳性78人,总感染率为41.1%。检出3种肠道蠕虫卵,其中钩虫感染率25.8%,蛔虫感染率12.1%,鞭虫感染率10.5%,有2种或3种虫卵阳性率为6.8%;不同地点各虫感染率不同;钩虫以50—70岁人群感染率较高,蛔虫、鞭虫以20岁以下人群常见;女性的钩虫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药物驱虫后检获有十二指肠钩虫成虫、美洲钩虫成虫及雄性蛔虫,其中,十二指肠钩虫占钩虫比例87.4%,美洲钩虫占钩虫比例12.6%。结论湛江市农村人群感染蛔虫、鞭虫及钩虫常见,其中以钩虫感染最为严重。钩虫感染率较高与旱作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十二指肠钩虫在该地钩虫流行中占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云南省内四川盆地生态区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危害程度。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云南省内四川盆地生态区5个调查点,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开展人体寄生虫感染、个人饮食卫生习惯等调查,并运用Epi Info和SPSS 22.0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结果 此次云南省四川盆地生态区共调查1 264名居民,受检率为81.8%,其中205人感染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率16.22%,感染虫种主要有蛔虫、钩虫、鞭虫和人芽囊原虫。主要以轻度感染(87.33%)和单一感染(83.41%)为主。中老年农民人群中钩虫感染率较高,并在两个调查县中感染率存在差异;钩蚴培养结果显示主要为美洲钩虫感染,仅发现2人同时感染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学龄前儿童和学生中蛔虫、鞭虫和原虫感染率较高。各虫种感染率在性别和民族分布上未见统计学差异。文化程度的不同感染率存在差异。人群中土源性线虫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54.79%),人体寄生虫感染率与卫生习惯情况调查发现,使用新鲜粪便施肥和赤脚下地劳动增加了感染钩虫的风险。结论 云南省内四川盆地生态区人体重点寄生虫总感染率与全省相近,建议加强防治相关知识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可以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虫种感染特点采取相对应措施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苏南农村钩虫病流行病学特征及评价防治效果。方法:按流行病学调查及监测要求,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确定人群感染率和感染度;用5%盐水分离土壤钩蚴,测定外环境污染情况:采用试管滤纸培养和筛滤水沉淀法分别对幼虫和成虫种进行鉴定。结果:该地区为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的混合感染区,感染率为25.48%(1988年),虫种及感染率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征,感染率以女性、60岁-组较高,无防护劳动占66.62%,2002年抽样调查感染率为1.69%。结论:从多个试点村的监测结果显示钩虫感染率下降明显、控制稳定。目前钩虫病的主要防治地区为蚕桑、蔬菜较多的种植区,主要防治对象为从事较多农活的中老年妇女。  相似文献   

18.
钩虫感染遍及全球,我国广大农村常有流行,虽经化疗及粪管但仍易反复感染。随着钩虫病防治研究工作的深入,常需要大量活的且保持其原有生物学特性的钩虫,以作免疫诊断的抗原和免疫预防虫苗的研究。Vinayak等于1981年证实用X线照射犬钩虫(Ancylostoma caninum)第3期活幼虫,比超声粉碎的死幼虫对健康幼犬能提供最大的保护作用。Menon等于1985年用紫外线照  相似文献   

19.
随着钩虫病防治运动的深入,迫切需要建立人体钩虫动物模型。自吉田幸雄、长花操等对幼犬感染人体两种钩虫获得完全发育后,我所于1965年也获得十二指肠钩虫在幼犬体内的完全发育。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认为激素可提高动物易感性,延长虫体在宿主小肠内的寄生时间,并证实有少量美洲钩虫可在金地鼠,家兔等动物体内发育成熟,但十二指肠钩虫则无在此类动物感染成功的记载,且上述模型均未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人民卫生实验院寄生虫研究所钩虫病治疗小组,于1972年和1973年,两次在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混合感染的萧山地区进行了集体驱虫治疗,证明灭虫宁、驱虫净并服的疗效较各自单服为优,对两种钩虫的作用都有所增强。所用药物及分组:灭虫宁(单服)为3克;驱虫净(单服)为125毫克;灭虫宁与驱虫净并服为1.5克∶125毫克。均为1次顿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