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及功能恢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20世纪,研究者们对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提出3种观点:神经接触引导、神经趋化及神经营养。从这3个方面分别对神经损伤,神经桥接体及桥接复合体,神经趋化和神经营养进行综述,分析最近国内外有关文献,了解神经损伤的研究现状、神经桥接体及桥接复合体修复神经缺损的研究进展,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及功能恢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20世纪,研究者们对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提出 3种观点神经接触引导、神经趋化及神经营养.从这 3个方面分别对神经损伤,神经桥接体及桥接复合体,神经趋化和神经营养进行综述,分析最近国内外有关文献,了解神经损伤的研究现状、神经桥接体及桥接复合体修复神经缺损的研究进展 ,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背景:显微外科技术及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技术的发展与神经导管材料密切相关。神经导管的构建特别是生物材料构建神经导管材料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研究。目的:探讨生物材料构建的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及数据分析。方法:SCI数据库中2001/2010检索有关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的文献,检索词为"神经导管(nerve conduit);生物材料(biomaterials);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神经再生(nerve regeneration);壳聚糖神经导管(chitosan/chitin nerve conduit);高分子神经导管(polymer/macromolecule nerve conduit);胶原神经导管(collagen nerve conduit)",共检索文献183篇。结果与结论:神经导管修复法是在神经断端之间留有一段间隙,利用神经导管在神经的远端和近端之间桥接,并创造相对密闭的环境,以充分发挥远端神经的趋化作用,同时阻隔外部的影响,减少瘢痕的产生。目前,已被用于制备神经导管材料分为非神经组织、非生物降解材料、可生物降解材料。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探索寻找理想的材料构建神经导管来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研究始终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植入自体雪旺细胞的胎儿神经复合型神经桥接体 ,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42例 ( 5 7条 ) ,术后 1年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本组42例 ,得到随访 38例 ,随访时间 12~ 36个月 ;按Seddon的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恢复评定标准进行评定 ,优良率为 69.0 5 %。结论植入自体雪旺细胞的胎儿神经复合型神经桥接体移植 ,是一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方法 ,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要目的:神经移植可以通过不同桥接物来完成,各种周围神经再生桥接物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1996/2002期间有关周围神经再生桥接物研究的相关献,包括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非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人工合成材料等内容。结果:对周围神经再生桥接物的研究目前仍以3大类为主:①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主要有自体神经、异体神经和异种神经。自体神经移植仍是目前治疗周围神经缺损的首选方法,然而对于粗大的、长段的外周神经移植物很难找到,且有供区神经瘤形成和运动、感觉障碍等并发症,造成新的神经损伤。异体和异种神经移植体,来源较自体广泛,不给患带来新损伤,各种类型的神经段均可得到等优点,但存在宿主对移植体的免疫排斥反应问题。②非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自体非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来源广泛,其中静脉和肌肉研究较多。静脉桥接体桥接周围神经效果不及自体神经移植而优于肌肉、肌腱及硅橡胶.但由于缺乏促神经再生的活性因子,桥接较长的缺损时易于塌陷。③人工合成材料桥接物:人工合成材料具有生理性好,无抗原性,无致癌性,植入体内异物反应小,桥接神经纤维的管腔不易塌陷,使神经近端再生的轴索可顺利的通过,减少瘢痕干扰,跨越缺损长入远端实现自然修复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结论:各种研究仍停留于动物实验阶段,目前临床治疗周围神经缺损仍以自体神经移植为主,临床新的治疗方法还有待学再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体外获取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结合细胞外基质凝胶及生物可降解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管构建的GDNF基因修饰的人工神经复合体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对其促神经再生作用予以检测评价。方法:2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n=5)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B组(n=5)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C组(n=5)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D组(n=5)自体神经桥接组。损伤各组12周时应用神经电生理及甲苯胺蓝染色和透射电镜观测神经再生情况。结果:12周时再生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检测、甲苯胺蓝染色轴突形态计量学分析及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提示C组优于A、B组,而与D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雪旺细胞的转基因处理可能弥补单纯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不足,而可能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周围神经损伤早期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根据神经损伤的部位及程度应用不同的显微外科方法进行修复。具体方法为神经探查、神经松解、神经外膜修补、神经外膜端端吻合、神经束膜端端吻合、神经移植、神经移位、神经植入等。结果共修复周围神经118例12条166处,获随访72例12条98处,运动功能恢复达M3以上31.82%,感觉功能恢复达S3以上67.74%,其中前臂内外侧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腓肠神经损伤修复后感觉恢复均达到S3,28处指神经损伤修复后感觉恢复达s3以上占82.14%,尺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功能无一例恢复,桡神经及股神经的运动功能恢复最理想。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早期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效果良好,但应注意修复时机及方式。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是临床上的难题,始终困扰着医务工作者。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结果取决于断端缺损是否较好地桥接修复、神经再生速度的快慢及再生轴索是否精确地长入原先支配的靶器官或功能相关的组织。随着显微外科学、材料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神经缺损的桥接吻合及促进神经的再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仍然不理想。原因是再生的神经未能准确地、选择性地再支配靶组织(运动终板和感觉神经末梢),即错向生长,感觉神经错向长入运动支的神经内膜管,运动神经错向长入感觉支的神经内膜管,神经错生长入瘢痕组织形成神经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注重研究神经再生的定向趋化现象(及神经趋化性),充分理解神经再生趋化性形成的原因和机制,治疗中运用神经再生趋化性理论,这对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周围神经再生趋化性理论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背景: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具有广谱营养作用.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损伤及修复中的地位与应用前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网址http://dlib.cnki.net/kns50/index.aspx)及PubMed数据库(网址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90-01/2009-06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神经损伤,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Nerve injure".纳入与神经损伤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研究现状与发展密切相关的研究,包括神经元损伤后的变化;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元的修复机制及保护作用,对修复过程的调控,对神经元轴浆运输功能的恢复,对损伤神经的再生作用.排除重复性研究或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具有广谱营养作用.神经元内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主要来源于周围神经许旺细胞、中枢神经胶质细胞以及神经元的自分泌.在神经损伤的修复过程中,睫状神经营养因子通过不同的方式对损伤神经元进行保护和修复.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可以通过对几种相关酶的调节而促进神经损伤的恢复,能提高细胞内JAK-STAT途径促进相关蛋白和重要分子的产生,可以促进轴浆运输,使修复加快,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还可以通过加强许旺细胞的增殖和变化促进神经的修复.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在受损神经元的修复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探索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损伤治疗的作用,有利于开发应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来治疗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术中喉返神经显露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21例甲状腺手术术中运用喉返神经的显露与保护技术.结果 本组321例甲状腺手术术中运用喉返神经的显露与保护技术均一次手术成功.其中术中喉返神经离断1例,予以自体静脉桥接移植修复,术后基本恢复;5例术后声音嘶哑,予以营养神经、理疗治疗,4例恢复,1例未能恢复.本组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1.9%.结论 最好的保护喉返神经的方法是喉返神经显露;喉返神经损伤应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1.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给予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3对促进神经再生及保护肌萎缩均有作用。目的:观察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的许旺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凝胶桥接修复坐骨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取80只成年Wistar大鼠制作左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组,以不同材料进行修复: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许旺细胞-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许旺细胞-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结果与结论:①腓肠肌肌肉组织学检查:术后8,12周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许旺细胞-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腓肠肌横截面积结构清晰、肌纤维粗大,呈基本正常肌肉结构,纤维组织较少,肌横截面积明显大于其他3组(P〈0.05,P〈0.01)。②肌细胞凋亡检测:术后4,8,12周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许旺细胞-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肌细胞凋亡数低于其他3组(P〈0.05)。表明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的许旺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凝胶可较好修复损伤神经,防止失神经肌萎缩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的许旺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凝胶桥接修复坐骨神经损伤的效果.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给予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3对促进神经再生及保护肌萎缩均有作用. 方法:取80只成年Wistar大鼠制作左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组,以不同材料进行修复: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许旺细胞-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许旺细胞-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 结果与结论:①腓肠肌肌肉组织学检查:术后8,12周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许旺细胞-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腓肠肌横截面积结构清晰、肌纤维粗大,呈基本正常肌肉结构,纤维组织较少,肌横截面积明显大于其他3组(P <0.05,P <0.01).②肌细胞凋亡检测:术后4,8,12周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许旺细胞-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肌细胞凋亡数低于其他3组(P <0.05).表明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的许旺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凝胶可较好修复损伤神经,防止失神经肌萎缩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背景:神经导管技术理论上采用生物或非生物材料预制成合适的管状支架,桥接神经断端两侧,在提供神经再生微环境的同时通过神经诱导、营养作用促进神经再生.目的:观察组织工程化神经导管修复外周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4例陈旧性上肢神经损伤患者,以患者自愿原则分2组治疗:试验组采用组织工程化神经导管修复,对照组采用自体周围体表感觉神经移植修复.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肢体神经损伤功能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随访6个月后,两组肢体远端感觉运动功能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且试验组效果更好(P 〈0.05);两组损伤侧感觉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组织工程化神经导管材料符合神经修复导管支架的要求,临床应用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神经移植可以通过不同桥接物来完成,各种周围神经再生桥接物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1996/2002期间有关周围神经再生桥接物研究的相关文献,包括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非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人工合成材料等内容.结果对周围神经再生桥接物的研究目前仍以3大类为主①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主要有自体神经、异体神经和异种神经.自体神经移植仍是目前治疗周围神经缺损的首选方法,然而对于粗大的、长段的外周神经移植物很难找到,且有供区神经瘤形成和运动、感觉障碍等并发症,造成新的神经损伤.异体和异种神经移植体,来源较自体广泛,不给患者带来新损伤,各种类型的神经段均可得到等优点,但存在宿主对移植体的免疫排斥反应问题.②非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自体非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来源广泛,其中静脉和肌肉研究较多.静脉桥接体桥接周围神经效果不及自体神经移植而优于肌肉、肌腱及硅橡胶,但由于缺乏促神经再生的活性因子,桥接较长的缺损时易于塌陷.③人工合成材料桥接物人工合成材料具有生理性好,无抗原性,无致癌性,植入体内异物反应小,桥接神经纤维的管腔不易塌陷,使神经近端再生的轴索可顺利的通过,减少瘢痕干扰,跨越缺损长入远端实现自然修复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结论各种研究仍停留于动物实验阶段,目前临床治疗周围神经缺损仍以自体神经移植为主,临床新的治疗方法还有待学者再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过体内预变性的神经用于周围神经缺损桥接修复的效果。方法 SD大鼠20只,制作右侧坐骨神经压榨伤动物模型,3 d后,取坐骨神经用于对侧行神经桥接,在桥接后0 d、3 d、7 d、14 d取材,应用ED1和NF200染色比较双侧神经再生速度及神经纤维内巨噬细胞浸入情况。结果压榨伤后3 d,远端神经纤维内见大量ED1染色阳性巨噬细胞侵入,NF200阳性染色成棒状或碎片状;神经桥接后3 d、7 d、14 d,预变性组与对照组桥接远端均可见大量ED1染色阳性巨噬细胞侵入,经过预变性的神经内神经再生速度明显提高。结论 经过体内预变性的神经用于周围神经缺损桥接修复可明显促进神经再生,其机制可能是巨噬细胞的早期侵入,有利于神经生长抑制物的清除。  相似文献   

16.
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诱导下自体静脉桥接修复神经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采用自体神经游离移植修复神经缺损效果比较理想,但有其弊端.为此寻求一种更佳修复神经缺损的治疗方法.目的:验证及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诱导下自体静脉桥接神经缺损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建立周围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3组.实验组采用自体静脉桥接并注入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采用自体静脉桥接并注入生理盐水;标准组采用自体神经桥接.分别于术后1,3个月,对实验动物进行活体观察,电生理检测及组织学检测.结果与结论:3组实验动物均有神经再生及修复表现,但程度不同.实验组失神经表现恢复的较对照组早,电生理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快,组织学检查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及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金标准"的自体神经桥接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 05).结果提示采用自体静脉桥接+神经生长因子诱导对周围神经缺损后的再生、修复具有有促进作用,可以使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增加并显著提高再生神经纤维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神经移植体修复神经缺损的形态和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移植体结构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3组。双侧耳大神经各切下1.2cm长一段神经,A组将其原位缝合桥接缺损,B组用隐神经移植体桥接,C组用股外侧皮神经移植体桥接,修复方法采用外膜缝合。术后12周采用电生理检测方法测量神经最大动作电位和传导速度,采用美兰染色方法观察神经结构,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图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2周,B组在远侧段动作电位幅值和动作电位幅值恢复率均大于A组和C组,A组大于C组;B组在远侧段神经传导速度大于C组;B组远侧段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和面积大于A组和C组,A组大于C组;B组髓鞘平均厚度大于A组和C组,P<0.05。结论:神经移植体结构对自体神经移植再生效果有影响作用,神经束面积大、轴突密度大且神经截面积小的神经移植体再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生物活性因子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杨琳 《现代康复》2000,4(10):1458-1459
神经生长因子(NG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是具有多种生物效应的多肽或蛋白质,都有神经营养作用,并可促进外周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和修复。本对这4种因子的研究状况和在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修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背景:生物套管小间隙桥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好于断端相对旋转的传统神经外膜缝合,但套管内添加促进神经再生的因素是否可以更加有效的促进神经再生还不清楚。 目的:观察剪碎的神经片断和神经生长因子在生物套管小间隙桥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在体神经电生理学及组织学观察,于2006-08/2007-11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完成。 材料: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体质量250~300g,在坐骨神经盆腔出口与胫腓神经分叉之间坐骨神经的中点处切断坐骨神经造成神经损伤。中空圆柱形套管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中国纺织科学院共同发明的一种部分脱乙酰甲壳质生物套管。注射用神经生长因子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提供。 方法:SD大鼠20只双腿40根坐骨神经随机分为4组,每组10根。正常对照组:未做处理;单纯套管组:切断坐骨神经,作单纯海洋生物套管小间隙桥接缝合;神经生长因子组:桥接后在管腔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碎片组:套管中加入切碎的自体神经片断。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6周计数单位视野有髓神经纤维,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测量各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以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单纯套管组再生神经纤维的形态变化。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单位视野有髓神经纤维数增多(P〈0.01),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降低(P〈0.01)。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单纯套管组套管轮廓仍然存在:套管内可见大量连续的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再生神经纤维和髓鞘连续平直地通过管腔,远近端之间在纤维数量差别不大;神经组织之间以及与管壁之间出现大量血管组织。 结论:剪碎的神经片断和神经生长因子在生物套管小间隙桥接修复损伤周围神经过程中未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20.
1神经修复时间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神经损伤后何时进行修复,修复时间的延迟对神经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影响如何,文献报告的很少。研究表明,修复时间延迟对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要比对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严重得多。Scarff认为这和失神经的骨骼肌存活时间有关。通过对二战中神经损伤患者的研究发现,损伤到修复之间每延迟陇望蜀6d,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恢复能力丧失,平均为最大功能的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