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张凤春  罗云霄 《中国肿瘤临床》1994,21(4):252-254,T000
本文探讨了^99mTc-Dextran淋巴显像在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99mTc-Dextran淋巴显像有一定可靠性,对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有较好应用价值,特别对腹膜后淋巴瘤更为重要,本组63.5%病人改变了临床分期,可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疗效。(2)^99mTc-Dextran淋巴显像可确定淋巴瘤所在淋巴链中位置,同时对检测淋巴回流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3)本方法不需破坏淋  相似文献   

2.
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一组异质性疾病,有时可见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我院收治2例患有乙型肝炎的母子先后同患恶性淋巴瘤,现报告如下.例1患者男,39岁.因双颈部、双锁骨上、腹股沟区肿物2个月,于2004年3月17日入院.腹部CT示:(1)腹腔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考虑淋巴瘤可能性大;(2)肝大,肝顶密度减低;(3)脾大,脾内低密度;(4)右肾多发低密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99m)Tc—Dextran淋巴显像在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99m)Tc—Dextran淋巴显像有一定可靠性,对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有较好应用价值,特别对腹膜后淋巴瘤更为重要,本组63.5%病人改变了临床分期,可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疗效.(2)~(99m)Tc—Dextran淋巴显像可确定淋巴瘤所在淋巴链中位置,同时对检测淋巴回流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3)本方法不需破坏淋巴管,因此也是淋巴管内注入抗癌药物必要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转移癌与淋巴瘤是引起颈部恶性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本研究通过两者的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不同表现,探讨超声在颈部恶性淋巴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取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间99例颈部恶性淋巴结肿大患者和40例健康人为观察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54例转移癌组和45例淋巴瘤组。采用高频超声进行观察,包括肿大淋巴结的形态、长短径比值(L/S)、内部回声、淋巴门的情况、血流分布特征,并对测量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和良性淋巴结比较,恶性淋巴结的形态趋于圆形,L/S值小于对照组,以低回声为主,形态多样,易于融合,淋巴门缺失或移位,转移癌组可钙化和液化。转移癌组和淋巴瘤组声像图和血流特征存在差异,并可与良性淋巴结进行鉴别。结论:超声可作为评价颈部肿大恶性淋巴结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尽管就全世界而言,我国恶性淋巴瘤相对少见,但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它却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它有一系列独特方面,因而一直受到基础研究人员和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虽然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恶性淋巴瘤,但本文仅就腹腔及腹膜后发生的恶性淋巴瘤的综合治疗及疗效进行探讨。腹腔及腹膜后恶性淋巴瘤,包括发生于胃肠道、腹腔其它脏器及腹膜后的病变,做为一种实体性肿瘤,由于某些部位的病变疗效显著,应引起人们的关切。我院自1975年—1989年14年间共收治腹腔及腹膜后恶性淋巴瘤6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淋巴瘤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军吉 《癌症》1994,13(4):378-378,385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淋巴瘤10例报告吕军吉山东临沂地区肿瘤医院(276000)原发性腹膜后恶性淋巴瘤部位深,早期诊断困难,治愈率低,复发率高。我院外科近16年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腹膜后恶性淋巴瘤10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临床资料年龄及性别:年...  相似文献   

7.
腹膜后淋巴结结核 ,在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上 ,很难与腹膜后恶性淋巴瘤鉴别。近期我们收治 2例 ,现报告分析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女性 ,45岁。因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1年伴反复高热半年于 1999年 5月 8日入院。入院体检 :T 3 9.2℃。一般情况差 ,慢性消瘦病容 ,面色苍白 ,  相似文献   

8.
通常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法(CT),来判断腹膜后的淋巴结有无转移性肿瘤,淋巴结大于1.5cm或粘连成团时,认为是异常。但是,CT不能确定淋巴结的内部特征,当淋巴结为正常大小时,就不能确定淋巴结是否有恶性改变。作者应用小鼠单克隆抗体1083—17—1A(IgG_2a),用胃蛋白酶裂解成无菌、无热原质的F(ab′)_2片段,标志~(131)I后,静脉注入结肠癌患者的体内,通过放射性核素显像,来判断有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一例在肾脏和左肾门水平的中线附近显像。外科医生根据单克隆抗体扫描结果,切除了最大可触及的淋巴结,直径不到1cm。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病理学检查呈现一些腺癌微小病灶,表明为原发性结肠癌的转移,用免疫过氧化物酶对1083—17—1A结肠直肠癌抗  相似文献   

9.
自1955年Kinmonth首先报道淋巴造影以来,淋巴造影术被认为是检查腹膜后淋巴结病变的一种较为简单、安全而又可靠的方法。国内于6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乳糜尿和淋巴瘤的诊断,但至今尚未推广。我们现将67例淋巴造影作一分析,探讨其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胃癌和胃淋巴瘤的CT表现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n WJ  Lu YC  Liu LZ  Shen JX  Xie CM  Li X  Zhang L 《癌症》2008,27(5):539-543
背景与目的:进展期胃癌与胃淋巴瘤的CT表现在鉴别诊断上较困难,均可表现为胃壁增厚、腔内肿块、胃腔狭窄、淋巴结肿大、远处脏器转移等。本研究通过对比胃癌与胃淋巴瘤的CT表现差异,以提高对胃肿瘤,特别是胃淋巴瘤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进展期胃癌和25例胃淋巴瘤患者的CT表现,观察病变部位、病变大体形态、胃周径侵犯范围、病灶的最大厚度、粘膜是否光整、粘膜皱襞是否增厚、浆膜受侵情况、有无坏死、病变强化程度、强化是否均匀、其他器官受累情况、腹部淋巴结情况。结果:23例(85.2%)胃癌近胃腔表面见"白线"征,门静脉期"白线"区范围较动脉期大;所有胃淋巴瘤患者均未见"白线"征。13例(48.1%)胃癌非"白线"区门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所有胃癌患者胃壁侵犯范围均<50%,23例(85.2%)胃淋巴瘤患者胃壁侵犯范围>75%。所有27例(100%)胃癌患者均见胃粘膜溃疡,1例(4%)胃淋巴瘤见胃粘膜溃疡。11例(44.0%)胃淋巴瘤有2个区或以上的胃周淋巴结肿大,8例(32.0%)胃淋巴瘤患者有肾门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所有胃癌患者均未见2个区或以上胃周肿大淋巴结,亦未见肾门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胃癌与胃淋巴瘤的CT表现各有其特点,包括有无胃粘膜"白线"征、粘膜溃疡、胃壁侵犯范围、胃周肿大淋巴结分布、有无肾门下腹膜后肿大淋巴结等,这些特点对于二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肿大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109例癌症患者伴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肿大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晚期胃癌、肝癌、胰腺癌、胆囊癌、卵巢癌、食道癌、回盲部及结肠癌均可伴发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表现淋巴结宽径明显增大、内部回声片状增强、变形、挤压血管、粘连等.结论对恶性淋巴结肿大声像图特征(淋巴结左右径增大,L/S<2,边界不规则,内部回声片状或云雾状增强,淋巴门消失或变小,周围粘连)及发生部位进行分析,有利于提供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99Tcm 标记的右旋糖苷结合γ射线探测仪在淋巴结显像中的用药规律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准确性;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恶性黑色素瘤早期转移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我科收治35例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其中手部8例、足部27例。所有病灶Breslow厚度均>1 mm,且无临床及影像学淋巴结转移的证据。除外淋巴结已有转移的患者。术前4~6 h 在病灶周围注射1~2 mCi的99Tcm标记的右旋糖苷,注射后30 min、2、4 h行核素显像,获得前哨淋巴结的显像图。然后在麻醉下切取前哨淋巴结,术中用γ射线探测仪帮助定位和切取前哨淋巴结。术后淋巴结行3 mm一层的切片,行HE 染色和 HMB-45,S-100,Melan-A 免疫组化染色。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阳性的行局部淋巴结清扫。结果核素注射后4 h前哨淋巴结显像稳定。27例足部黑色素瘤患者前哨淋巴结中有7例窝及腹股沟均显像,其余20例仅腹股沟淋巴结显像;8例手部黑色瘤患者中有2例滑车上及腋窝淋巴结均显像,其余6例仅腋窝淋巴结显像。35例均检出前哨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100%。前哨淋巴结的个数为1~3个。5例患者的前哨淋巴结病理检查发现有转移,阳性率为14.3%。此5例均行淋巴结清扫术。结论用99Tcm标记的右旋糖苷作为显像剂、术中应用γ射线探测仪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肢端黑色素瘤中是一种可靠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郭坤  黄勇  李云波 《肿瘤学杂志》2017,23(6):479-482
摘 要:[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特征与恶性淋巴瘤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入组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18F-FDG PET/CT显像考虑为淋巴瘤可能的74例患者(男性41例,女性33例),穿刺、手术病理明确最终诊断。分析18F-FDG PET/CT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同时探讨PET/CT显像特征如是否伴脾大、结外侵犯、浅表及深部淋巴结累及、SUVmax等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74例18F-FDG PET/CT考虑为淋巴瘤可能的患者中,最终病理明确为淋巴瘤者占70.27%(52/74),淋巴瘤SUVmax明显高于非淋巴瘤(10.68±4.49 vs 5.04±2.63,t=-5.490,P=0.001),其中HD占25.00%(13/52),NHL占75.00%(39/52)。HD组发病年龄小于NHL组(P=0.001);18F-FDG PET/CT 显像HD组累及深部淋巴结及结外器官与NHL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13);浅表淋巴结累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HL组SUVmax高于HD组(11.47±4.86 vs 8.55±2.29,Z=-2.188,P=0.029)。[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瘤18F-FDG PET/CT显像特征不同,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累及范围广泛,NK/T细胞淋巴瘤以累及鼻腔多见。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淋巴瘤通常发生于淋巴结或其它淋巴组织,原发于淋巴结以外的组织较少见.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淋巴瘤约占全部恶性淋巴瘤的四分之一,其中以消化道恶性淋巴瘤最多见,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中,胃恶性淋巴瘤居首位。发病情况胃的恶性肿瘤,主要是癌,肉瘤只占2~8%。胃肉瘤中胃原发生淋巴瘤多见。既往认  相似文献   

15.
睾丸原发恶性淋巴瘤是较罕见的睾丸非生殖细胞肿瘤 ,约占睾丸肿瘤的5%。可为原发性或全身恶性淋巴瘤受累部位之一。现将我院收治的11例患者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1例 ,年龄33岁~76岁 ,平均54.5岁。均为1976年以来收治的病人。左侧睾丸5例 ,右侧4例 ,双侧2例。均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睾丸肿大。3例睾丸坠胀感 ,3例消瘦伴低热 ,2例腹股沟或腹膜后可扪及淋巴结肿大。1例1年前曾行右鼻前庭恶性淋巴瘤手术。1.2治疗方法11例均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手术。术后8例辅以放疗 ,其中7例还辅以化疗。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非霍奇金淋巴瘤侵犯腹部和盆腔淋巴结的病变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u N  Liu Y  Lin D  Chen Y  Shi M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6):580-584
目的:通过CT扫描分析中国人非霍奇淋巴瘤(NHL)侵犯腹部和盆腔淋巴结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西方人的差异。方法:NHL经腹部和(或)盆腔CT发现淋巴结阳性者241例,96例符合人组条件,其中(1)初诊未治患者:腹部和(或)盆腔CT扫描发现有淋巴结病变,共74例;(2)经治复发患者:既往腹部和(或)盆腔CT正常,现腹部和(或)盆腔淋巴结病变为新出现者,共14例;(3)经治患者:病变缓解停止全身性治疗(化疗)已6个月以上,既往未做CT扫描,现腹部和(或)盆腔CT扫描发现淋巴结受累,共8例。按照临床归类标准分为惰性淋巴瘤31例,侵袭性淋巴瘤61例,高度侵袭性淋巴瘤2例,不能归类2例。CT扫描腹部47例(包括至腹主动脉分叉),盆腔3例,腹部和盆腔46例。有80例行增强扫描。淋巴结分布按照腹膜后、肠系膜、腹腔、膈脚后、横膈、髂总、髂内、髂外、腹股沟组分区。结果:淋巴结分布以腹膜后最常见(74/89),惰性与侵袭性淋巴瘤相似,分别占83.3%(25/30)和83.1%(49/59)。其中腹膜后肾门上下区均受侵最多,惰性和侵袭性淋巴瘤分别为72.0%(18/25)和67.3%(33/49);盆腔(41.9%,126/301)次之,分别为57.5%(50/87)和35.5%(83.1%,76/214)。肠系膜淋巴结(37.1%,33/89)分别为43.3%(13/30)和33.9%(20/59)。惰性淋巴瘤髂外淋巴结组受侵显著多于侵袭性淋巴瘤(P<0.05),其余各部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国人NHL腹部、盆腔淋巴结受侵的常见部位是腹膜后、髂血管周围和肠系膜,在腹膜后淋巴结中又以肾门上下均有受侵者为最多。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告218例上消化道和呼吸道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72%已累及韦尔氏环,22%累及付鼻窦。98例行髂腰淋巴管造影,33例异常。其中临床为Ⅰ期的3例和Ⅱ期的14例,经造影发现腹膜后淋巴结受累,即提升为Ⅲ期。152例Ⅰ、Ⅱ期患者应用局部——区域性照射,129例缓解,但66例复发,大多数病例在治疗后的  相似文献   

18.
恶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后者分为淋巴结来源和淋巴结外来源,淋巴结外占25%~50%。胃肠道是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extranodal malignant lymphoma,ELA)最常累及部位,大约占所有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的40%。胃肠道的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相似文献   

19.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常同时或先后累及淋巴结及其他器官,女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约25%卵巢受累,但原发于卵巢的恶性淋巴瘤少见,有关诊疗经验较少。现将本科收治的2例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要点,以及肿瘤切除的相关问题和术后的辅助治疗。[方法]对1970年至1993年2月诊治的12例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经过6年4个月的中位随访期,5年总生存率为50%。[结论]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临床诊断较难。肿块多生长迅速,但对皮肤、肌肉、腋淋巴结浸润少,无需选择根治手术。对肿瘤<5cm者可行肿块切除术,>5cm者行乳腺切除手术,腋窝淋巴结有肿大者可加做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早期化疗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年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