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转移性淋巴结阳性比率(MLNR)在预测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接受D2根治术的173例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MLNR与5年总体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对MLNR的预后意义进行评估,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比较MLNR与淋巴结转移阳性数目在预测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预后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Kaplan-Meier分析表明MLNR与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MLNR、肿瘤发生部位、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数目均为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为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MLNR是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预后的一项独立、有效的预测指标(P<0.05);MLNR分期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阳性数目对应的AUC(P <0.05).结论 MLNR是影响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预后的一项独立、有效的预测指标,其预测效果比淋巴结转移阳性数目更为准确和客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评估p16和nm23鄄H1基因表达在胃癌中的作用,尤其是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和nm23鄄H1基因蛋白在46例原发性胃癌及69枚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探索二者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估二者作为预测肿瘤转移和临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的可能性。结果:p16和nm23鄄H1基因蛋白表达在原发性胃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7.4%和28.3%,在转移淋巴结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5.9%和14.5%。p16表达在伴和不伴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胃癌中差异显著(P<0.05)。nm23鄄H1在乳头状腺癌中呈明显高表达。p16和nm23鄄H1蛋白表达在原发性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无相关关系。结论:胃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存在p16和nm23鄄H1基因蛋白频繁缺失;p16阳性表达的病人淋巴结转移机会降低;nm23鄄H1基因蛋白表达率在乳头状腺癌中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nm23鄄H1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无关;p16和nm23鄄H1表达调节似无关联,同时检测p16和nm23鄄H1表达不比单纯检测p16表达具有更高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癌远处转移是造成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通过与靶基因3′-非翻译端靶向结合,microRNA广泛参与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新近研究显示,microRNA与前列腺癌转移密切相关,并可能成为未来转移性前列腺癌治疗重要的分子靶点。因此,本文将对前列腺癌转移相关的microRNA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转移性前列腺癌的防治提供崭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 CD_(44) V_6与胃癌某些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对42例进展期胃癌进行标记分析。结果 CD_(44) V_6阳性表达率,肠型胃癌(70.83%)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33.33%),(P<0.05);淋巴结转移组(82.3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6.0%),(P<0.01);CD_(44)V_6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无相关(P>0.05)。结论CD_(44)V_6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癌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litertan 对早期预测癌细胞的转移潜能,诊断癌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标准化峰值摄取值(p-SUV)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评价PET-CT p-SUV值可否成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独立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入院并行D2根治性手术的胃癌病人,术前PET-CT及术后病理诊断报告保存完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胃癌淋巴结转移与PET-CT p-SUV值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中,肿瘤侵犯深度(P=0.035)和p-SUV值(P=0.000)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在多因素相关性分析中,p-SUV值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37。结论 PET-CT p-SUV值可成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转移相关基因CD44V6与胃癌某些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2例进展期胃癌进行标记分析。结果 CD44V6阳性表达率,肠型胃癌(70.83%)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33.33%),(P<0.05);淋巴结转移组(82.3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6.0%),(P<0.01);CD44V6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无相关(P>0.05)。结论 CD44V6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癌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litertan对早期预测癌细胞的转移潜能.诊断癌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应用PCR-SSCP技术对16例胃癌原发灶及淋巴淋巴结中P53基因第7外显子进行了检测,发现2例原发灶及8例转移淋巴结中存在着P53基因的改变。结果提示P53基因的改变是胃癌的晚期事件,与胃癌转移的形成以及胃溃疡的恶变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技术运用于诊断胃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78例,且均经病理确诊。按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58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20例),于术前分别对患者实施三维超声检查和二维超声检查。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浸润深度、肿瘤长径及肿瘤体积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采用Logistic对胃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使用ROC曲线对肿瘤体积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二维超声检查胃癌结果比较,三维超声可清晰显示肿瘤的立体结构及病灶间的凹陷溃疡面,计算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组肿瘤体积和浸润深度分别为(26.09±6.91)cm3、(1.59±0.30)cm较无淋巴结转移组[(13.14±2.82)cm3、(1.12±0.31)cm]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123、5.991,P0.05);肿瘤长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7,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为肿瘤体积和浸润深度。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以16.84 cm3的肿瘤体积为判断标准时,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结论三维超声检查可于术前对患者胃癌肿瘤体积进行预测,进而通过肿瘤体积对胃癌腹腔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进行间接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抑癌基因p16和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蛋白在人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胃癌转移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原发性胃癌及69枚转移淋巴结中p16和nm23-H1蛋白表达.结果p16和nm23-H1蛋白在受检原发性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4%(8/46/)和28.3%(13/46),在转移淋巴结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5.9%(11/69)和14.5%(10/69).原发癌伴淋巴结转移组p16的阳性表达率(6.9%)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35.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原发癌伴淋巴结转移组nm23-H1的阳性表达率(10.3%)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58.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nm23-H1在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P《0.05).p16和nm23-H1表达与肿瘤大小、部位、浸润深度、Bormann分型、年龄及性别等因素无相关性(P》0.05).p16和nm23-H1在原发性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p16和nm23-H1基因蛋白对胃癌的发展及淋巴结转移有抑制作用.检测胃癌p16和nm23-H1基因蛋白对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miR-126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并鉴定miR-126的靶基因,以阐明miR-126在胃癌发生机制中的功能。方法:采用qRT-PCR分别检测miR-126在胃癌细胞株、正常胃黏膜组织、永生化胃黏膜上皮细胞、胃癌及配对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并与胃癌组织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出miR-126的靶基因,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加以验证;采用q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miR-126对靶基因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qRT-PCR检测结果显示,miR-126在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及永生化胃黏膜上皮细胞株的表达水平。miR-126在60例病人的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水平显著低于其在配对癌旁组织中表达的水平;且胃癌组织miR-126表达水平低者,肿瘤组织体积较大,胃壁浸润较深,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也较晚。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Crk mRNA的3′UTR含有miR-126直接作用的靶序列,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进一步验证了该靶序列,qRT-PCR及Western印迹法证实miR-126对Crk蛋白表达的调控发生在转录后水平。结论:miR-126有望成为研究胃癌的新型标志物;miR-126通过对其靶基因Crk的调控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癌中CAS基因扩增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7例胃癌中CAS基因DNA拷贝数.结果 原发性胃癌中CAS基因平均拷贝数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771比0.437,P<0.05);CAS扩增率为29.7%(11/37).淋巴结转移者CAS基因扩增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45.0%比11.8%,P<0.05).结论 CAS基因可促进胃癌的形成,并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淋巴结转移率对T2~T3期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率在T2~T3期胃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38例接受胃癌D2根治术治疗且清扫的淋巴结总数大于或等于15枚的T2-T3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研究淋巴结转移率及淋巴结转移阳性枚数是否与检出的淋巴结总数具有相关性和淋巴结转移率等病理因素对胃癌预后的影响,判定淋巴结转移率预测T2~T3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死亡与否的准确性,并与淋巴结转移阳性个数的预测结果比较。结果淋巴结转移率与检出的淋巴结总数无相关性,而淋巴结转移阳性枚数与检出的淋巴结总数则具有相关性。单因素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率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率是T2~T3期胃癌患者预后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率预测T2—T3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死亡与否的ROC曲线下面积与淋巴结转移阳性枚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扫的淋巴结总数大于或等于15枚时。T2~T3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低与清扫的淋巴结总数不相关;淋巴结转移率是T2~T3期胃癌患者预后主要独立性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率预测T2~T3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死亡与否的准确性与淋巴结转移阳性枚数的预测能力相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应用Maruyama软件术前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范围的可靠性与可行性。方法 分别对246例和134例胃癌患进行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将患性别、年龄、肿瘤Borrmann分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部位、大小等预后因素输入计算机,应用Maruyama软件对淋巴结转移范围进行分析,再将其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本组胃癌淋巴结转移判断的正确率较高。在回顾性研究中,N1为89.0%、N2为87.4%、N3为95.5%,总体达89.0%;在前瞻性研究中,上述各组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预测正确率分别达87.3%、82.1%、88.8%和87.3%。结论 通过Maruyama软件分析,术前预测胃癌淋巴 结转移可达较高正确率,但为进一步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还应改善术前判断肿瘤浸润深度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前哨淋巴结(SLN)检测的可行性及SLN活检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准确性,评价SLN活检在指导胃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3—11月诊断明确的126例胃癌,在腹腔镜胃癌切除术中向肿瘤边缘正常胃壁浆膜下肌层、黏膜下层注射亚甲蓝标示SLN,腔镜下识别和切取蓝染淋巴结活检。以术后所有切除的胃周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观察SLN活检对预测胃周淋巴结有无肿瘤转移的准确性。结果:116例成功检测出SLN,检出率92.1%(116/126)。62例有淋巴结转移,其中前哨淋巴结与非前哨淋巴结(nSLN)均有转移47例,仅前哨淋巴结有转移10例,仅非前哨淋巴结有转移5例。前哨淋巴结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91.9%(57/62),准确率为94.0%(109/116),假阴性率为8.1%(5/62)。结论:腹腔镜下胃癌SLN检测可行。通过SLN,术中能准确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淋巴结转移阴性的胃癌患者,有望免除常规淋巴清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胃癌干细胞(gastric cancer stem cells,GCSCs)侵袭、转移及化疗耐药中的干性调控机制,探讨基于miRNA靶向GCSCs的抗肿瘤治疗措施。方法 收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miRNA与GCSCs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miRNA可通过参与相关靶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GCSCs的增殖、凋亡、分化、上皮-间充质转化等一系列重要细胞过程,与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和高死亡率有关,通过沉默或恢复GCSCs的候选miRNA表达可为胃癌治疗提供一种新颖且有前景的方式。结论 GCSCs与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着重要的关系,且研究证实miRNA在GCSCs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miRNA可作为胃癌治疗的潜在靶标,通过调控特定miRNA的表达可以抑制肿瘤侵袭转移以及提高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D44v6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100例进展期胃癌标本进行标记,分析CD44v6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原发灶CD44v6表达阳性率为64%(64/100);CD44v6的表达随胃癌浸润深度、周围淋巴结转移而升高。结论 CD44v6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可用于早期预测胃癌的转移潜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胃癌中P53和nm2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53和nm2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1例胃癌中P53和nm2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P53和nm2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7%和42.1%。在胃癌中P5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nm2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53和nm23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胃癌组织中P53和nm23的检测可用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对预测患者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R-23a与转录因子RUNX1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运用荧光素报告基因活性分析检测miR-23a与RUNX1基因3’UTR区结合情况。收集胃癌患者手术标本(胃癌及癌旁组织)87例,分别运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23a,RUNX1的表达。结果: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分析提示RUNX1是miR-23a的靶基因。在87例胃癌组织中miR-23a阳性表达率为82.76%,RUNX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4.94%,与癌旁对照组(分别为25.29%,80.46%)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iR-23a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且miR-23a的表达随着胃癌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演进而上调(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的RUNX1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且RUNX1的表达随着胃癌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演进而下调(P<0.01);miR-23a与RUNX1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474,P=0.004)。结论:RUNX1是miR-23a直接调控的靶基因;miR-23a高表达和RUNX1蛋白低表达可能是胃黏膜恶性转变以及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9.
VEGF-C及其受体与胃癌淋巴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受体在淋巴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及其与胃癌淋巴转移关系研究的最新进展。方法通过复习国内、外文献,对VEGF-C及其受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在胃癌治疗上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和分析。结果 VEGF-C及其受体与胃癌淋巴管形成及淋巴转移关系密切,VEGF-C高表达可认为是淋巴结转移的早期事件,并可作为预测发生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因素。通过抑制胃癌细胞分泌VEGF-C或阻断VEGF-C与受体VEGFR-3结合,可以抑制胃癌新生淋巴管形成、癌细胞浸润及远处播散,从而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结论 VEGF-C及其受体能促进了胃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转移,针对VEGF-C及其受体的治疗方法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一个新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癌中CAS基因扩增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7例胃癌中CAS基因DNA拷贝数.结果 原发性胃癌中CAS基因平均拷贝数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771比0.437,P<0.05) CAS扩增率为29.7%(11/37).淋巴结转移者CAS基因扩增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45.0%比11.8%,P<0.05).结论 CAS基因可促进胃癌的形成,并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