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深圳市福田区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并对该服务模式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在全区78家社康中心随机抽取8家社康中心,再从这8家社康中心随机抽取425名已签定家庭医生服务合约1年的居民,对比这425名居民签约前后1年社区首诊率的变化。福田区78家社康中心自2012年1月起,全面推行了家庭医生制服务,在居民自愿签约的基础上,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预约式社区首诊和社康中心-医院双向转诊、举办医院专家预约式门诊诊疗等服务。结果通过制定家庭医生临床技能培训体系、建立具有"利益共同体管理模式"的全科服务团队、推行家庭医生首诊负责制、实施健康管理临床路径,签约居民在签约后的社区首诊率较签约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自愿签约为基础并实施个性化健康管理等措施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能吸引居民到社康中心接受服务,改善签约居民社区首诊意愿,有助于推动社区首诊制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区域社康中心管理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利用有限资源,满足社区群众的健康需求,使社区健康服务效率最大化.方法 将地缘相邻的三个社康中心整合为区域社康中心.设置扁平化组织架构,制定区域社康中心管理制度和职责(纵向行政管理),建立九项公共卫生服务责任人工作职责(横向业务管理).通过纵横交错管理提升区域社康中心整体管理水平及全科诊疗、公卫服务能力.使用现代网络及通讯手段,在运行模式上实行"五统一".结果 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技术资源共享;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全科诊疗数量明显提高,药品比例得到有效控制;居民满意度及年度评估三个社康中心的分值提高;扩大了员工工作空间与成长空间.结论 区域社康中心的管理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家庭医师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居家保健服务团队,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实行无缝式管理的管理模式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应用。方法在深圳市西乡街道选取3家社康中心作为研究现场,探索并优化社区慢性病居家保健服务管理的流程。结果为社康中心全科医护人员有效管理社区慢性病患者提供科学依据和便于操作的管理模式,以便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并发症和致残率,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结论居家保健服务防治社区慢性病,能大大提高患者和社区居民对社康中心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社区健康服务的内在质量和社区健康服务的内涵,从而更好地体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4.
对综合医院开展社区健康服务做了简要总结。提出了建立以社康科为中心的组织管理体系,是搞好院办社康中心管理的基础;普及全科医学知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社康服务意识和技术水平,是搞好社康服务的前提;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培养医务人员的良好医德,是发展社区服务的关键;发挥区综合医院的优势,相互协调,提高社康工作水平。并就如何发挥综合医院优势,提高社区健康服务水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大庆  陈志宏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4):F0003-F0003
目的:分析深圳市西乡人民医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现状,了解主要存在问题,探讨解决方法。方法:调研西乡人民医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医护队伍状况。结果:社康中心医护人员学历层次及职称水平整体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临时聘用人员过多,人员流动性较大。结论:社康中心医护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改善,必须采取措施保持社康中心工作团队的稳定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6.
彭国强  叶定村  练亮宇  李雪  雷卫凤  江远 《吉林医学》2011,32(23):4879-4880
目的:探讨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社区居民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中医适宜技术的需求,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有特色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提供依据,不断提高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中医药供给与利用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两个社区的社康中心患者共1 500例,采用自拟调查表对前来就诊的居民随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就诊居民信任社康中心的中医服务,不同年龄结构的居民对中医适宜技术服务项目的需求有所不同。结论:各社康中心要根据本社区居民的具体情况,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开展符合自己社区居民特色的中医药服务,加大宣传中医药防治疾病优势的力度,积极消除社区发展中医药服务的障碍,发挥中医在医疗、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让社区居民乐于接受"简、便、验、廉"的中医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应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康医务人员屡职评价表,对医务人员和或社康中心按月进行考核。结果2007年与2006年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以及是否实施目标管理的2间社康站患者满意度比较,经χ^2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提高社康中心的服务质量。结论在社康中心实施目标管理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深圳市西乡街道社区居民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简称社康中心)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的认知情况和服务需求,为如何在社康中心开展有特色的中医适宜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西乡街道有代表性的3个社区的居民,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对社区居民随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社区居民对社康中心的中医服务项目、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不同类型的社区居民对中医适宜技术服务项目的认识和需求有所不同。结论:社康中心要根据本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开展符合本社区居民需求的特色的中医适宜技术,同时通过加大中医适宜技术在疾病防治中优势的宣传力度,使社区居民更多认识、了解和接受"简、便、验、廉"的中医适宜技术,积极推进社区中医适宜技术的发展,让中医适宜技术在医疗、保健、康复、预防、养生等方面综合优势得到较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黄智前  张晓琼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1):248-248,F0003
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环境设计以人为本的重要性,指出以人为中心的就医环境设计应贯穿于现代化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设的的全部过程,是社康中心环境设计的核心思想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应用。结论:在社康中心实施目标管理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深圳市福田区家庭医生制服务对居民社区首诊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以社康中心种类为分层依据,在全区78家社康中心中抽取10家社康中心;再以医保类型为分层依据,在10家社康中心抽取400名不同医保类型的签约居民作为研究组,并对应抽取400名非签约居民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研究组在接受社区卫生服务基础上,还接受家庭医生制服务。比较两组在家庭医生制服务实施前后的社区首诊率变化。结果 在家庭医生制服务实施前,对照组和研究组的社区首诊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家庭医生制服务实施后,研究组的社区首诊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家庭医生制服务实施前,对照组和研究组不同医保类型居民的社区首诊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家庭医生制服务实施后,研究组不同医保类型居民的社区首诊率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自愿签约为基础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能改善居民社区首诊意愿,提高社区首诊率,有助于推动社区首诊制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深圳市福田区下梅林社康内部绩效管理机制实施效果.方法 通过对社康中心2012年1-12月的社区基本医疗及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所有工作量项目采用标准工作当量进行计算和衡量整个社区卫生服务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其内部的绩效管理体制.结果 以“标准工作当量+质量系数+风险系数+难度系数+强调系数”结合的社康内部绩效管理机制具有操作可行性,较为公平的反映出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以及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考核方法,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提升了居民对社康中心的知晓度和满意度.结论 社康内部绩效管理机制体现出“以健康档案数为拨付参照”向“以服务为拨付参照”理念的转变,适应了国内外绩效管理体制的发展,保证了公平性和可及性,效率与质量并重,为社区医疗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总结了深圳市"院办院管"模式的相关工作,收集了2007、2008年深圳市有关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与医院分工合作机制的各项政策,并通过对社康中心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和关键知情人的访谈,对相关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与系统分析,以探讨深圳市社康中心与医院良性互动机制的基本条件、存在问题与对策,为促进深圳市社康中心与医院的良性互动提供决策依据.在落实相关政策、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前提条件下,应从人才培养、双向转诊、设备共享、激励约束等方面加强互动合作并制定相应对策,以促进社康中心与医院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KU-VPSM工具在全面持续改进全科医师服务质量中的干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展开调查,选择深圳市盐田区2家社康中心作为实验组,另外抽取2家与实验组社康中心规模、政策环境、管理模式、社区类型等类似的社康中心作为对照组,对刚接受服务后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如接受服务的居民是小孩的,由监护人回答),每家社康中心随机调查200名居民,共调查800名居民。另外对实验组社康中心进行全科医师和中心主任服务质量采用PKU-VPSM工具进行全面持续改进,对比干预前后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并将干预后实验组的情况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前,实验组全科医师服务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面持续改进1年后,患者对实验组社康中心服务质量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 PKU-VPSM工具在全面持续改进全科医师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医师服务质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测算深圳市社康中心开展的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的基础上预测下一年度所需经费。 方法 通过特尔斐专家咨询法界定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流程及标准;然后从深圳市全部社康中心中随机抽取60家社康中心,对其中负责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测定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本,以此为基础建立方程模型来预测2015年所需经费。 结果 调查社康中心提供不同服务项目差异较大,部分服务开展情况已达到国家标准(如预防接种率达98%以上),部分服务达标率较低(如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为15.0%,老年人健康管理的规范管理率为32.9%)。不同服务对象单位成本亦存在较大不同,按照不同管理目标(高、中、低)及调查社康中心在编人员平均收入75.3元/h为人力成本价格,预测2015年深圳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总额及人均成本为:高16.4亿元,人均109.4元/人年;中14.2亿元,人均94.6元/人年;低9.7亿元,人均64.8元/人年。 结论 目前深圳市开展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经费补偿不足的问题,所需经费远超现行45元/人年标准;要达到中等目标要求,2015年经费至少为95.0元/人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的运营效率,并提出发展建议。方法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深圳市坪山新区某公立医院下设的21家社康中心2013年的基本运行效率(包括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分析。评价指标:投入指标包括总支出、职工人数;产出指标包括总收入、门诊人次、妇儿保健人次、慢性病管理人数、家庭医生签约数。结果 21家社康中心平均综合效率为0.839,综合有效比例为38.1%(8/21);平均技术效率为0.929,纯技术有效比例为66.7%(14/21);平均规模效率为0.904,规模有效比例为38.1%(8/21);其中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均未达到有效的社康中心有7家。结论 社康中心运行效率较低,且存在医疗资源浪费及各项医疗服务开展不均衡等问题;在进行社康中心建设中,应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发挥各资源的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17.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实施院前急救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实施院前急救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5年我院急诊科与下属7所社康中心实施院前急救协同双向接诊的3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同时有社区全科医师和第一目击者及其参与救治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只有医院急诊科及其参与救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急救人员院前急救到达时间、患者急救成功率、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等。结果实验组急救人员到达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实验组外伤和心脏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康中心在实施院前急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加强社康服务中心无菌物品的管理工作,以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提高社康服务中心医疗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分析医院33个社康服务中心无菌物品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结果:医院社康服务中心在无菌物品储存环境、存放、消毒隔离专业素质和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低等存在很多问题,提出一系列对策并实施.结论:社康服务中心分散在各个社区,偏离医院,是目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强社康服务中心无菌物品管理,对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算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专题讨论建立备选指标库,再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确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然后随机抽取6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进行现场调查,按照服务标准测定基本公共卫生每一项具体服务内容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和2013年服务量等。结果 60家社康中心201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时间为854 202.9 h,使用工作强度调整后为856 141.9 h。按照调查社康中心、全市社康中心、基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在编人员收入标准和专家建议人力成本价格,换算得到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分别为67.5元/(人·年)、68.3元/(人·年)、76.4元/(人·年)和87.5元/(人·年)。结论 完成201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成本至少67.5元/(人·年),远高于当前投入的40元/(人·年)。服务对象单位成本可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深圳市宝安区社康中心运行机制改革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和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利用高血压管理信息系统,形成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的队列研究设计,利用随访数据的随机效应负二项回归和双差法的效果评价模型,评估改革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和血压控制的作用。结果社康中心运行机制改革使高血压规范管理率提高了0.29倍(P<0.05),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提高了0.26倍(P<0.05)。结论宝安区社康中心运行机制改革提高了高血压的管理能力,发挥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高血压防治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