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2.
门诊医生工作站的应用及功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优化门急诊管理,实现门诊管理的数字化.方法研究了门急诊管理的信息流程,并且详细分析了它的核心部分即门诊医生工作站的功能,包括:病历、检查/检验、电子处方等,在以上功能的基础上,还描述了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与HIS系统中多个子系统协同工作.结果门诊医生工作站已完全覆盖了门诊以前的手工流程,医院的门诊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结论通过对门急诊管理数字化的应用及门诊医生工作站的实施,使得目前的门诊医疗模式更加优质、高效,极大地方便了病人和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4.
介绍基于门诊医生工作站模式下的门诊药房流程改革并与传统流程比较,探索门诊药房工作流程。结果发现新流程明显减少病人等待时间,提高门诊药房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以海南省人民医院为例,介绍门诊医生工作站的系统功能及架构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包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门诊医疗管理水平以及其他部门工作效率等. 相似文献
6.
7.
口腔医院与综合医院不同,作为专科医院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如何在“军字一号”系统平台下,实现符合口腔医院业务和管理特点的门诊医生工作站子系统,就此课题我们进行了研究,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9.
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功能上应满足门诊医生的需要,操作上应尽量方便快捷,流程上应做到高效有序,达到全院信息共享及信息快速沟通。我院2004年9月实行门诊医生工作站,从挂号,就诊,收费,检查,取药全院联网,加快了机关与科室、科室与科室之间信息传递速度,实现了医院办公及医生诊病网络化、信息化,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现将建立门诊医生工作站的做法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面向服务的开放架构和HL7国际标准,构建以临床数据库为核心的集成平台。平台来自不同厂商的HIS、LIS、PACS、门诊“一卡通”等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共享、流程协同,并同步推进门诊信息化建设,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搭建一个高可靠性、高扩展性、高安全性的基础平台架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该院门诊医生工作站故障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为维护门诊医生工作站提供重要依据,也为门诊医生更好地服务患者提供保障。方法收集从2010年6月—2011年12月该院门诊医生工作站常见故障,并将门诊医生分为退休名老专家,高级职称,中级职称3类人群。将故障依据产生原因不同分为人为因素故障、软件故障、硬件故障3大类。结果本次调查时间段内故障申报共有1890次,其中软件造成的故障有456次,占故障总数24.13%,人为操作造成的故障有1362次,占故障总数72.06%,硬件造成的故障有72次,占故障总数3.81%。其中退休名老专家人为因素故障率与高级职称,中级职称人为因素故障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休名老专家组软件故障率、硬件故障率与高级职称组、中级职称组进行统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医生工作站软件具有稳定的操作性及可靠性,人为因素故障率高是使用该软件的医务人员不熟练所致,可以通过加强强化培训,使医务人员更好地掌握此软件,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门诊日常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3.
奚蓓蓓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1):73-75
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使用的医师工作站信息系统培训的实践为基础,介绍了整个培训管理的步骤思路,分析了期间遇到的问题,并探讨如何完善、规范医师工作站系统培训工作,以便为门诊医师工作站的深入应用和其他医院信息系统项目的培训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自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以来,国内各医学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卓越医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文章通过分析作为一名卓越医生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得出医学本科生毕业时应达到的培养目标,同时介绍了实现培养目标所采取的教学实践,旨在为各医学院校培养卓越医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当前群众看病难的现状和导致看病难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提倡医生个人开设门诊,调动各级各类医生的积极性,以方便病人看病。建议明确界定可开设个人诊所的医生,限定开设个人诊所的职能,制定鼓励政策,建立通畅的支持系统,建立有效的监管系统,开办医生个人责任保险业务,形成以大医院为中心的区域协同网络。 相似文献
17.
基于PBL教学法的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教学安排、师资准备、病例编写、课程实施、学生规则、考核标准和评估反馈七方面介绍了临床药物治疗学PBL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教学体会,并剖析了实施PBL教学法的必要性和意义,认为PBL教学模式适合现代化医学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