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迟发性维生素K(Vit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18例的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平扫,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中,单部位出血8例,多部位混合出血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次,硬膜下出血6例次,脑实质内出血5例次,脑室内出血2例次;合并脑水肿3例次。其CT特点是:(1)多部位出血;(2)出血量较多;(3)合并脑水肿。结论CT是诊断迟发性Vit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迟发性维生维K缺乏症是指新生儿晚期( 2 0— 90天 )因维生素K缺乏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本病在临床上易误诊 ,发病急 ,病情重 ,合并有颅内出血预后不良 ,病死率高达 3 0 %~50 % ,且可造成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因此 ,早期颅脑CT检查非常重要。现将我院 1 997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0月资料齐全的 1 4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颅脑CT检查结果综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1 4例 ,其中男 1 1例 ,女 3例 ;年龄 3 0-80天 ,其中 3 0天 4例 ,40天 3例 ,50天 2例 ,60天 2例 ,70天 2例 ,80天 1例。母乳喂养 1 2例 ,综合喂养 2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部CT在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表现以及头部CT的特点.结果CT表现为多发性出血灶,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其中50%以上合并2个部位出血.结论CT检查是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马晓燕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3):745-746
目的探讨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CT诊断。方法对我院经临床证实的32例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19例,硬膜下出血10例,脑实质出血7例,脑室内出血5例,大部分为多部位混合出血,出血量8~20ml。结论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及硬膜下出血多见,出血量多,CT对本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一种婴幼儿较少见的疾病,主要原因为体内维生素K缺乏,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所致,严重者可致颅内出血,预后较差。近年来,此类病人发病有逐年上升趋势。本文报告10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病例。简述了临床及CT表现以及CT检查对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何萍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3):1111-1112
目的评价CT在诊断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临床价值。旨在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有完整临床及影像资料的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病例的临床CT表现。结果硬膜下血肿1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实质内出血10例,硬膜外血肿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室内出血1例。结论颅脑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既可确定出血部位及程度,同时也是对临床疗效的观察和预后判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临床确诊的33例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CT征像.结果: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蛛网膜下腔,本组病例几乎全部有蛛网膜下腔出血93.93%(31/33),其次是脑实质及硬膜下78.78%(26/33),脑室内出血少见本组仅1例.混合出血也是本病CT特征的一个显著特征,本组混合性出血占81.82%(27/33)结论:CT检查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诊断具有非常霞要的价值,可确定颅内出血的部位及范围,也可用于随访疗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母乳喂养率为97.6%,阻塞性黄疸发生率为33.3%;47.2%在家中出生;42.5%发病前有出血倾向;68.2%为硬膜下出血和(或)蛛网膜下腔出血,27.2%为脑实质出血。结论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出血应以预防为主,卫生院接生是预防农村地区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何萍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111-1112
目的 评价CT在诊断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临床价值。旨在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有完整临床及影像资料的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病例的临床CT表现。结果 硬膜下血肿1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实质内出血10例,硬膜外血肿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室内出血1例。结论 颅脑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既可确定出血部位及程度.同时也是对临床疗效的观察和预后判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0例婴儿临床资料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表现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亦有硬膜下出血、脑内出血及脑室出血,而多发性出血灶是本病CT表现的显特点。结论:CT检查对颅内出血诊治、随访观察及预后判断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附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提高CT检查对本病价值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8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24例,硬膜下出血10例,脑内出血4例,脑室内出血2例。结论 CT检查可确定颅内出血的部位和范围,是诊断维生素缺乏症并颅内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帆 《四川医学》2008,29(5):581-582
目的 探讨小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32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时间、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及预后.结果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易发生颅内出血,本组颅内出血24例(75.0%),临床易误诊.结论 <3个月的纯母乳喂养儿易发生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应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1,同时应加强农村纯母乳喂养儿监护,降低小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K是参与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合成的重要成分,缺乏时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主要是指新生儿晚期(即出生后2wk-3mo内),因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疾病。最常见是引起颅内出血,其次是皮下,胃肠道和粘膜下出血,胸腔、膈下、心包出血临床上少见报道,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体内某些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活力低下而致自限性出血性疾病。某些地方对新生儿进行常规注射维生素K后发病率已有所下降。2001~2004年,我院共收治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患儿共29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9例患儿中,城市2例,余均来自农村。患儿均因面色苍白、穿刺部位出血不止或抽搐收住院。其中男19例,女10例。发病年龄28天~3个月。其中脑CT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硬膜下出血7例,脑实质出血7例。入院后均进行血红蛋白、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的实验室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3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迟发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儿临床特征、实验室及CT检查资料,并对其随访追踪1~7年.结果: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儿主要常出现在纯母乳喂养儿,感染为其最常见诱因,其次为肝脏疾病;神经系统异常为最常见表现.头颅CT可早期诊断,预后与其出血量、出血部位有密切关系.结论:预防和早期诊断是降低该病死亡率及后遗症的最主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认识,做好预防措施,减少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发生,降低婴儿病死率和致残率。方法对38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进行分析。结果38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纯母乳喂养36例,占94.7%, 出生后曾用维生素K1肌注预防维生素K缺乏症17例,占44.7%,未做任何预防措施21例,占55.3%。发生颅内出血18例,占47. 4%,死亡1例,占5.5%。38例血小板检查全部正常,PT、APTT时间明显延长,>30秒有31例,占81.6%。维生素K1及输血治疗24小时内病情得到控制。结论维生素K缺乏症纯母乳喂养发生率高,维生素K1及输血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张才能 《浙江医学》2004,26(7):554-555
为了解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颅脑CT表现特点,笔者对1998年5月~2003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26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的颅脑CT检查结果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成义  成怡冰 《中原医刊》1995,22(3):122-123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69例临床分析焦成义,孙宏,成怡冰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指生后2周~1岁的婴儿由于维生素K缺乏而致出血,有60~80%合并颅内出血,病势凶险,致死率及致残率高,现将69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病例加以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使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Ⅶ、Ⅸ、Ⅹ活性降低,凝血功能失常而发生的出血性疾病。为避免婴儿迟发性维生素K的发生,现对我科3年来收治的维生素K缺乏症36例进行临床分析,并提出对所有新生儿出生后常规补充维生素K,以防止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认识,做好预防措施,减少维生素K鼓乏症政颅内出血的发生,降低婴儿病死率和致残率。方法:对38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进行分析。结果:58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纯母乳喂养36例,占94.798%,出生后曾用维生素K1肌注预防维生素K缺乏症17例、占44.7%,未做任何预防措施21例,占55.5%。发生压内出血18例,占47.4%,死亡1例,占55%。38例血小板检查奎部正常,PT、APTT时间明显延长,〉30秒有31例,占81.6%。维生素K1及输血治疗24小时内病情得到控制。结论:维生素K缺乏症纯母礼喂养发生率高,维生素K1及输血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