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前患者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100例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60例,持续性房颤40例。阵发性及持续性房颤患者随访1年后根据房颤复发情况再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术前检测血浆TGF-β1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等临床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房颤消融术后的复发率为30%(30/100),其中阵发性房颤术后复发率为21.6%(13/60),持续性房颤复发率为42.5%(17/40)。30例房颤术后复发患者术前血浆TGF-β1水平较70例术后无复发患者高[(35.49±8.47)ng/ml vs(27.00±8.61)ng/ml),P<0.05],其中阵发性房颤复发组术前血浆TGF-β1水平较无复发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90±8.44)ng/ml vs(22.47±6.64)ng/ml,P<0.05];持续性房颤复发组亦高于无复发组[(40.52±3.37)ng/ml vs(36.26±2.66)ng/ml,P<0.05]。对患者年龄、性别、房颤类型、体重指数、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TGF-β1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术前血浆TGF-β1水平与房颤消融术后复发有关[OR=1.17,95%CI(1.05,1.31),P=0.004]。进一步分析显示,术前血浆TGF-β1水平与阵发性房颤的术后复发有关[OR=1.16,95%CI(1.05,1.52),P=0.01],与持续性房颤术后复发也有关[OR=1.71,95%CI(1.12,2.62),P=0.013]。结论:房颤消融术前血浆TGF-β1水平与房颤消融术后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注册研究-2007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分析2007年我国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工作的现状.方法 根据各家医院提供的资料,对2007年我国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截至2008年9月5日,调查共收到40家医院提供的注册登记病例资料2620份,其中男性1719例,女性901例,平均年龄(58.5±11.2)岁.阵发性房颤77.4%,持续性房颤15.7%,长期持续性房颤6.9%.54.1%的患者合并1种或1种以上的基础心脏疾病.左心房内径(38.3±6.3)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7.8±5.2)mm,左心室射血分数0.63±0.08.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主要术式是环肺静脉消融术和环肺静脉消融加必要心房辅助线.消融能源主要为射频,占99.8%.2007年的消融成功率为80.3%,复发率为19.7%.对成功率和复发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左心房内径、房颤类型和消融术式.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有所增多,抗凝治疗明显加强.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无严重并发症如心房食管瘘和肺静脉狭窄发生.结论 建议在相关条件较好的医院,可将经导管消融作为症状明显的阵发性房颤的一线治疗方法. 舒张末期内径(47.8±5.2)mm,左心室射血分数0 63±0.08.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主要术式是环肺静脉消融术和环肺静脉消融加必要心房辅助线.消融能源主要为射频,占99.8%.2007年的消融成功率为80.3%,复发率为19.7%.对成功率和复发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左心房内径、房颤类型和消融术式.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有所增多,抗凝治疗明显加强.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无严重并发症如心房食管瘘和肺静脉狭窄发生.结论建议在相关条件较好的医院,可将经导管消融作为症状明显的阵发性房颤的一线治疗方法. 舒张末期内径(47.8±5.2)mm,左心室射血分数0 63±0.08.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主要术式是环肺静脉消融术和环肺静脉消融加必要心房辅助线.消融能源主要为射频,占99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行导管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64例。房颤复发定义为消融3个月后发生持续30 s以上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根据消融术前的MHR水平将患者分为MHR≤0.54组和MHR0.54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房颤复发的因素。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8.9±7.7)月,期间共53例(32.3%)患者复发。MHR0.54组患者的房颤复发率为43.9%(36/82),而MHR≤0.54组患者为20.7%(17/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MHR水平与房颤病程、左房内径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MHR(HR=1.62,95%CI:1.13~2.13;P0.01)、左房内径(HR=1.40,95%CI:1.05~1.86;P=0.021)和早期复发(HR=2.13,95%CI:1.25~3.63;P0.01)是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前的MHR水平与术后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房颤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左心房大小可以预测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本研究旨在探讨右心房大小是否可以预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方法:纳入2009-01-2011-12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共196例。阵发性房颤的消融策略为双侧环肺静脉隔离(PVI)。术后以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随访患者心律失常复发情况。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甄别与心律失常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检测其预测效力。结果:术后随访(25.3±18.1)个月,共有111例消融术后复发。右心房横径(RAD)和左心房内径(LAD,r=0.285,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r=-0.241,P=0.001)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0.239,P=0.001)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RAD可以独立预测房颤合并LAD增大患者术后复发(HR 1.044,95%CI1.007~1.082,P=0.021)。其中RAD的截断值为35.5 mm时的预测敏感性为85.4%,特异性为29.2%。KaplanMeier分析两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有显著性差别(Log Rank P=0.034)。结论:右心房增大可以独立预测阵发性房颤合并左心房增大患者的房颤术后远期复发。推测双心房参与房颤的发生与维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87例,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45例(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患者42例(持续性房颤组),另选择同期就诊的单纯性高血压患者40例(对照组)。记录各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实验室及超声心动图数据测量,包括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左心房内径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房颤组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持续性房颤组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272.95±26.21)ng/L vs(225.48±53.78)ng/L,P0.05;(5.74±1.46)mg/L vs(4.89±1.17)mg/L,P0.05;(16.93±3.33)μmol/L vs(15.05±3.97)μmol/L,P0.05]。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持续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41.9±2.4)mm vs(40.4±2.0)mm,P0.05],LVEF明显低于阵发性房颤组[(55.1±4.5)%vs(57.7±5.9)%,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r=0.825,r=0.884,r=0.832,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房颤发作与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密切相关,并随着房颤持续而加重,预防心肌重构可能降低房颤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心房纤颤(房颤)的疗效及术后心功能和左房内径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8例有明显临床症状且药物治疗无效,接受RFC治疗的房颤患者的资料。在三维电解剖标测(EAM)系统指导下对该28例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术前,术后3、6月用心脏超声仪评价心功能及左房内径的变化;行动态血压监测评价RFCA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肺静脉隔离率为100%。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28例患者中有27例(96.4%)未复发房颤,与术前比较,心脏超声检查示左房内径[(37.3±4.8)mm比(34.1±4.6)mm]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59.8±8.7)%比(64.2±6.8)%]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安全有效,心功能和左房内径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维持窦律对慢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左房和左室结构的影响。 方法 入选38例慢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量左房前后径、左房上下径、左房左右径、左房最大容积、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评估房颤有无复发对左房及左室重构的影响。 结果 31例慢性房颤病人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12-16个月,将其按消融效果分为复发组(15例)和非复发组(16例)。随访结果如下:(1)复发组慢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左房前后径、左房上下径、左房左右径、左房最大容积、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与非复发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复发组慢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12个月左房前后径、左房上下径、左房左右径、左房最大容积、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复发组慢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12个月左房前后径、左房上下径、左房左右径、左房最大容积、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比术前减小,左室射血分数比术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国人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的疗效及术后心律失常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导管消融术的HCM合并房颤患者共40例(阵发性房颤27例,持续性房颤13例).阵发性房颤的消融策略为双侧环肺静脉隔离(PVI)持续性房颤的消融策略为PVI基础上加行左心房顶部、二尖瓣峡部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术后以常规心电图和长程心电图随访患者心律失常复发情况,用回归分析方法甄别与心律失常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检测其预测效力.结果 单次消融术后随访(34±18)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为30% (12/40),64.3% (18/28)的心律失常复发出现在消融术后1年.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LAD)和女性是术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LAD:HR=1.124,95% CI1.051~1.202,P=0.001;女性:HR=3.304,95%CI1.397 ~7.817,P=0.007).其中LAD的截断值为43.5 mm时的预测敏感度为93.5%,特异度为60.0%;LAD每增加1 mm,心律失常复发的风险比为1.095(95%CI1.031~1.163,P=0.003).结论 HCM合并房颤行导管消融术虽安全可行,但单次手术后长期随访的窦性心律维持率较低,大部分心律失常复发出现在术后1年内,左心房内径增大和女性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06年我国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工作的现状.方法 2007年3月向全国开展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医院发出注册登记表,8月收回并汇总.根据各家医院提供的资料,对2006年我国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截至2007年8月20日,本次调查共收到43家医院有效的注册登记表2160份(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经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病人),其中男性1495例,女性665例,平均年龄(56.3±11.8)岁.阵发性房颤77.7%,持续性房颤占15.1%,永久性房颤占7.2%.47.9%的患者合并1种或1种以上的基础心脏疾病,伴左心房血栓的患者占0.1%.左心房直径(38.8±6.6)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8.6±5.2)mm,左心室射血分数0.64±0.08.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术式主要有4种(1)Haissaguerre等的节段性肺静脉隔离术;(2)Pappone等的环肺静脉隔离术;(3)Nademanee等的碎裂电位消融术;(4)姚焰等的步进式个体化心房线性消融术.消融能源中,射频占99.4%,超声和冷冻共占0.75%.2006年的远期成功率为76.3%,即刻成功率为92.3%,复发率为16.0%,失败率为7.7%.对成功率和复发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房颤类型、消融术式和消融终点等.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与术前无明显改变,但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明显加强.消融成功者中有65.0%的患者仍然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有78.0%的患者仍然服用抗凝药物.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严重并发症如心脏压塞、食管心房瘘和肺静脉狭窄仅0.8%.结论 建议在相关条件较好的医院,可将经导管消融作为无基础心脏疾病的阵发性房颤的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导管消融术联合心腔内电复律治疗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远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多步骤递进式消融后,房颤仍未终止,术中再经静脉导管心腔内电复律法进行电复律的非阵发性房颤患者62例。随访12~48个月,对可能影响远期复发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导管消融术后持续房颤发作的所有非阵发性房颤患者,经静脉导管心腔内电复律治疗后均转复为窦性心律。根据是否远期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26例)和未复发组(36例)。复发组患者的房颤病程显著长于未复发组[60(0.25,360)个月比24(0.25,120)个月,P=0.019],左心室重量指数[(150.16±34.48)g/m~2比(132.97±27.33)g/m~2,P=0.033]、左心房容积[(75.33±32.03)ml比(59.51±22.36)ml,P=0.025]、左心房容积指数[(40.70±15.81)ml/m~2比(32.21±12.76)ml/m~2,P=0.023]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房颤病程是术后远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7,95%CI 1.003~1.032,P=0.017)。结论导管消融术联合经静脉导管心腔内电复律可将非阵发性房颤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房颤病程是患者远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典型心房扑动(房扑)对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复发的影响.方法 12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和肺静脉环状标测电极导管联合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其中17例(14.2%)合并典型房扑(房扑组,其余作为对照组),行三尖瓣环峡部消融,三尖瓣环峡部消融终点为三尖瓣环峡部双向阻滞.房颤复发定义为导管消融3个月后发生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结果 房扑组房颤病程(9.8±10.7)年,长于对照组(5.9±6.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房扑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性别、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91~401(237±79)d,房扑组房颤复发率为47.1%,对照组房颤复发率为12.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校正年龄、房颤病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直径等因素,Cox多因素分析发现消融术前合并房扑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比3.52,95%可信区间1.32~9.34,P=0.012).结论 典型房扑可能增加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房颤的复发,房颤导管消融前应对患者是否合并典型房扑进行认真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疗效及空白期房性心律失常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均进行双侧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术后长期观察和随访,对比观察空白早期(术后1个月)、空白晚期(术后2~3个月)和空白期后(3个月)房性心律失常复发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环肺静脉隔离,仅1例术中发生迷走反射。空白早期复发房颤20例,空白期后有13例未再发作;空白晚期复发房颤17例,空白期后有16例仍发作。空白晚期复发预测术后复发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均较空白早期高(88.9%vs 38.9%、97.6%vs 69.0%、94.1%vs 35.0%、95.3%vs72.5%和95.0%vs 60.0%)。18例复发患者中,发作时症状明显患者较术前减少(33.3%vs 88.9%),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有效患者较术前增加(66.7%vs 16.7%),房颤发作频度下降,持续时间缩短(P0.05)。结论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环肺静脉消融治疗安全有效,空白晚期复发预测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消融术后生活质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来探讨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经导管环肺静脉消融术,于消融术前和术后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和舒张晚期跨二尖瓣血流峰速(A峰);用SF-36量表及症状列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和症状严重程度.结果 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有13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平均随访1.8(1~4)年,110例(84.6%)无房性心律失常发作,其中101例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消融术后6个月,LAd由术前(38.6±3.3)mm缩小为(33.7±2.6)mm(P<0.05),A峰由术前(0.68±0.15)m/s升高至(0.76±0.19)m/s(P<0.05).患者射频消融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与术前比较,SF-36量表的8个维度中,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社会功能、情感角色、活力有明显提高(P<0.05),而肌体疼痛、心理健康、总的健康状况方面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术后心悸、心动过速、活动受限症状减轻(P<0.05),而呼吸困难、胸痛、头晕无明显变化(P>0.05).从治疗结果分析,治愈组和总体改变一致,复发组虽然心悸和心动过速症状减轻(P<0.05),但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均没有变化.结论 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同时伴左心房缩小和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得益于房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对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实施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96例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应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48例,应用胺碘酮及硝苯地平治疗)。均随访一年,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房颤复发率、房颤复发第一次间隔时间、房颤发作频率、房颤持续时间、左心房内径大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82.23±0.42)mmHg]、收缩压[(126.42±0.29)mmHg]低于对照组[(86.78±2.95)mmHg、(132.30±2.36)mmHg],P0.05;观察组房颤复发率、房颤复发第一次间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治疗后左心房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房颤发作频率[(3.95±1.42)次/年]、房颤持续时间[(16.42±0.29)h]均少于对照组[(6.89±1.95)次/年、(26.30±2.36)h],P0.05。结论对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实施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十分可行,不仅可增强降压效果,还能减少房颤复发,缩小左心房内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左心房三维电解剖标测与肺静脉环状标测联合指导下行心房颤动 (房颤 )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的可行性。方法 连续 14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 ,男 10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5 2 4± 12 8(2 8~ 74 )岁 ,平均左心房内径 4 6 7± 5 4mm。其中阵发性房颤 10例、永久性房颤 3例、持续性房颤 1例。首先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左心房基质改良术 ,然后在肺静脉环状标测指导下行肺静脉节段性消融术。消融终点包括以下三点 :(1)完成所有预设的左心房消融径线 ;(2 )全部肺静脉均达电隔离 ;(3)阴性诱发结果。结果  (1) 10例 (71 4 % )阵发性房颤达到消融终点 ;(2 )手术的总操作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 2 92± 4 9min和 5 4± 9min ;(3)随访 5 2± 5 7(1~ 2 3)周 ,7例 (5 0 % )阵发性房颤患者可以无需抗心律失常药物而维持窦性心律 ,3例 (2 1 4 % )阵发性房颤发作显著减少 ,4例 (2 8 6 % )持续性 永久性房颤仍为房颤 ;(4 )术中及随访期无任何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 左心房三维标测与肺静脉环状标测联合应用于房颤的导管消融术安全可行 ,对于左心房增大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伴左室功能不全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心力衰竭(心衰)组为30例持续性房颤伴症状性左室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0.45)患者,对照组为年龄、性别、左房大小和房颤持续时间相匹配的60例无心衰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均接受环肺静脉电隔离联合心房碎裂电位消融治疗房颤。比较两组导管消融手术相关参数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对心衰组术前、术后的左房大小、左室功能及内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均完成导管消融术,肺静脉隔离率分别为96.67%及98.33%(P=1.00)。两组间消融时间、X线透视时间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23±39.03 min比201.87±36.80 min,P=0.97;26.80±7.77 min比27.06±7.16 min,P=0.88;3.3%比3.4%,P=1.00)。随访11±1个月,73%的心衰组患者和78%对照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P=0.61),两组中分别有40%和42%患者接受再次消融。与术前相比,术后9个月心衰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增加了7.87%±4.72%,左房内径缩小3.77±4.02 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6.87±5.32 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减小8.93±7.60 mm(P均〈0.05);维持窦性心律者心功能改善程度高于未能维持窦性心律者。结论包括器质性心脏病者在内,对于持续性房颤合并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联合心房碎裂电位消融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消融成功率与无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相似。房颤合并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经导管消融治疗后,左房、室扩大程度减轻,左室射血分数可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154例。依据随访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复发组及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房颤病程时间、射血分数、左房内径、白细胞及NLR等指标。结果复发组的术前NLR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3.3±3.7vs 1.8±0.7,P<0.01],复发组左房内径亦高于未复发组[(43.0±5.9)mm vs(37.9±6.1)mm]。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房颤消融术前患者的NLR水平可独立预测术后复发(OR=3.24,95%CI:1.82~5.77,P<0.01)。结论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其术前NLR水平与术后房颤复发密切相关,且高NLR水平是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尼非卡兰对渐进式导管射频消融术终仍未转复的持续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转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院行射频消融治疗、资料完整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共38例。对射频消融术终房颤未转复者给予单剂量静脉尼非卡兰,观察用药后30min内复律成功率。比较消融术终自动转复者(对照组)和需要应用尼非卡兰转复者(药物组)的临床情况、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手术时间、生化指标等;并比较尼非卡兰转复成功者与转复失败者的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内径(LAd)及QTc间期等,以了解尼非卡兰转复效果及其临床影响因素。结果 38例患者,经渐进式导管消融后,15例转为窦性心律;其余23例未能转律。药物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216±28)min vs(182±22)min,P<0.05],静脉注射尼非卡兰后,14例(60.9%)转复为窦性心律,从给药至房颤终止的时间为[7.3±3.3(2.5~14.5)]min;与9例尼非卡兰复律失败者相比,14例尼非卡兰复律成功者的房颤持续时间较短[(20.1±11.0)个月vs(32.8±16.2)个月,P<0.05]、LAd较小[(42.3±2.7)mm vs(45.1±3.5)mm,P<0.05]。结论对于渐进式射频消融术终未能终止的持续性房颤,静脉尼非卡兰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转复方法,其效果受房颤持续时间及LAd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消融术后复发心房颤动(房颤)病人进行再次射频消融并随访,探讨影响其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术后复发的房颤患者再次进行射频消融64例,年龄(62±11)岁.其中男性47例,女性17例;阵发性房颤42例,持续性房颤22例.消融采用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进行标测,将肺静脉电位隔离、三尖瓣峡部阻滞以及不能诱发房颤作为消融终点.消融术后常规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3个月,若仍存在房性心律失常则做为失败病例.所有病人随访12个月.结果 性别、伴随疾病、左心房内径、射血分数、首次消融术后复发心律失常频率及持续时间与再次消融预后无关.亚组分析显示,年龄>70岁或<40岁人群复发率显著高于40~69岁人群.结论 不同年龄段再次消融后的成功率不同,>70岁或<40岁患者再次消融后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伴左室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连续10例接受导管消融的持续性心房颤动伴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短期随访观察术前、术后心功能的改变。结果9例患者成功完成导管消融术,术前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0·41±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6·00±7·21mm,左心房内径(LAD)44·22±5·91mm。术后平均随访2·78±1·78个月,平均LVEF增为0·46±0·06,LVEDD降为53·33±6·42mm,LAD降为42·11±4·65m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慎重选择病例的基础上,导管消融术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伴左室功能不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