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占10%,孕妇携带率为5%~10%,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40%~70%将成为HBsAg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特别是乙型肝炎一直危害着人类健康,在乙型肝炎的诊断中,习惯以HBeAg是否阳性来判断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及传染性的强弱.但随着HBeAg变异株的出现,乙型肝炎前S1抗原(Pre S1 Ag)成为HBV感染、复制和乙型肝炎患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进一步探讨Pre S1 Ag与乙型肝炎标志物(HBV M)、HBV DNA的关系,现就251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Pre S1 Ag、HBV M和HBV DNA的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特别是乙型肝炎一直危害着人类健康,在乙型肝炎的诊断中,习惯以HBeAg是否阳性来判断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及传染性的强弱。但随着HBeAg变异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李菊丹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8):1220-122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法)分别检测450例患者的血清HBV DNA含量和HBV-M,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组HBsAg、HBeAg、抗-HBc阳性率为93.3%,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M与HBV DNA定量检测具有相关性,需有机结合,综合分析,对指导乙型肝炎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冯文  第加美  万秀娟  袁玲  刘智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8):2869-2870
目的 探讨加强护理对血液透析(血透)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88例血透患者加强护理,检验乙型和丙型2种类型病毒性肝炎的血清标志物,观察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生率.结果 88例患者入组前感染HBV者5例,感染HCV者2例,分别占5.68%、2.27%;护理干预后,88例患者中,无新发感染病例.结论 血透室护士在工作中注重消毒隔离、无菌操作观念,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切断交叉感染的途径,以减少血透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肖枫林  周春华 《中国医药》2012,7(7):836-83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疗效.方法 分析经肾活检确诊的21例HBV-GN患者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检测乙型肝炎五项(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24h尿蛋白定量,免组化染色检测肾组织中HBsAg和HBcAg,采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或来氟米特或环孢素治疗并评定疗效.结果 21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3例,男女比例为6:1;8例(38.1%)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血清HBV-DNA阳性率为9.5%(2例);肾脏病理类型:膜性肾病8例(38.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6例(28.6%),IgA肾病4例(19.0%),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3例(14.3%).肾组织HBsAg阳性、HBcA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1.4%(15例)、85.7%(18例).7例激素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的患者中,2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1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7%( 18/21).结论 HBV-GN以男性多见,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为主,激素联合来氟米特在HBV-GN治疗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研发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83年到2005年11月.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有5种药物.但其在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一批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药正处于研发阶段,其中已进入临床试验后期的药物以核苷类似物为主。本文对已上市及进入临床试验的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进行了总结.并对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孟蔚  高汇波  张东兰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648-164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糖代谢异常与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对12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和乙型肝炎免疫学指标检测,以糖代谢异常情况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调节受损(IGR)组、糖尿病(DM)组.结果 三组患者腰围、体质量指数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71、24.62,均P<0.05);随着糖代谢异常加重,NGT组、IGR组以及DM组的HBsAg、HBeAg和前S1抗原阳性率均逐渐升高,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35、21.47、19.37,均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糖代谢异常与病毒感染有关,患者腰围、体质量指数等均与患者糖代谢异常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人性化护理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心理应激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化护理行为的内涵包括:对人信念的秉持,尊重患者的权利和人格,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和重视;护理人员工作的侧重点不应只是简单的接待患者和机械的操作,而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HBV)产妇(以下简称产妇)的心理应激特点,为产妇提供帮助和支撑,缓解和减轻产妇因疾病和分娩所导致的心理应激,达到接受治疗和护理所需的最佳的身心状态。1HBV携带产妇的心理应激特点及其需要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在妊娠期间发现HBV呈阳性是一种强烈的应激原,如产妇不能正确的对待所患疾病,引起对自己和婴儿未来前途的悲观与焦虑,和对承担家…  相似文献   

10.
李璐 《安徽医药》2005,9(8):634-634
目的探讨肝炎孕妇分娩期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例乙肝、1例丙肝、1例乙肝合并二期梅毒在分娩期采用心理、基础、专科的护理.结果4例乙肝孕妇经过分娩期良好护理、合理治疗,恢复良好,如期出院.结论对肝炎孕妇分娩期护理,既要考虑到肝炎损害,又要掌握生理变化,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基础、专科的护理,使孕妇能安全渡过分娩期.  相似文献   

11.
蔡军  熊玉卿 《医药导报》2009,1(1):86-89
通过检索相关医药文献,对近年来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新药研究开发的现况作一综述, 重点探讨新作用靶点——乙肝病毒核衣壳的创新药物研究进展,旨在为系统研发创新的抗HBV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是新一代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具有强效抗病毒作用和极低耐药性的特点,被广泛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的慢性肝炎、肝硬化和急慢性重型肝炎等疾病.此文就ETV在HBV相关肝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樊景丽  李敏然 《河北医药》2012,34(14):2231-2232
肝脏是调节体内血糖代谢的重要器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可造成肝细胞损伤,常发生糖代谢紊乱,严重时可引起糖尿病.在我国,慢性活动性肝炎和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糖耐量降低或糖尿病的发生率分别为73%和20%,而肝硬化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可高达94%[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其病情复杂,给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合理有效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欧婉婷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3):2012-2014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母婴传播是引起HBV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阻断HBV母婴传播对控制HBV流行具有重要意义.学者们在HBV的母婴传播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396例。以是否发生HBV宫内传播将新生儿分为宫内传播组和非宫内传播组,分析母亲年龄、孕期HBV血清标志物水平、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与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的关系。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孕期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HBV DNA阳性、HBeAg/HBV DNA双阳性和经剖宫产分娩与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的发生有关(P<0.05);母亲年龄、新生儿性别与宫内传播的发生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BeAg/HBV DNA双阳性(OR=3.662,95%CI为1.9296.951)、经剖宫产分娩(OR=0.184,95%CI为0.0906.951)、经剖宫产分娩(OR=0.184,95%CI为0.0900.375)被引入回归方程。趋势χ2分析后显示,HBV DNA≥1×107copies/ml时新生儿HBV宫内传播发生率明显上升。结论经剖宫产分娩是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的保护因素,而母亲孕期血清HBeAg/HBV DNA双阳性和HBV DNA≥1×107 copies/ml时,新生儿HBV宫内传播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6.
林耀堂  陈海荧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2):1870-187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前S1蛋白抗原(PreS1-Ag)检测对评估HBV复制状态的重要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4月至2012年9月收集的657例门诊及住院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与PreS1-Ag检测。结果在不同HBV-M阳性组合模式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与HBsAg(+)HBeAg(+)组合模式的PreS1-Ag阳性率较高,分别为92.66%(164/177)和89.29%(25/28);HBsAg(+)乙肝E抗体(HBeAb)(+)HBcAb(+)组合模式PreS1-Ag阳性率与HBsAg(+)HBcAb(+)组合模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5例HBeAg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达92.20%(189/205),在452例HBeAg阴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为42.70%(193/45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HBeAg阴性患者中仍有部分存在病毒复制。结论 PreS1-Ag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精确度,可作为HBV感染早期诊断及了解病毒复制情况的检测指标,对提高HBV检出率,防止临床误、漏诊并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为做好此类患者的心理干预治疗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城阳地区80例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孕妇进行测试,同时随机抽取76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进行心理分析对比.结果 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应得到广泛的重视及关注,应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使其顺利度过整个孕产期,减少心理问题对母婴安全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危孕妇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总结我科以往的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对高危孕妇的心理护理,取得了高危孕妇的信任和配合,本组无产妇和新生儿死亡发生,均康复出院,效果满意。结论做好高危孕妇的心理护理工作,有益于高危孕妇的身心健康,有助于提高护患关系的和谐度。良好的心理护理可将高危妊娠转化为低危或无危,使高危孕妇安全顺利地度过孕期。  相似文献   

19.
戴玉婷  刘忠伦 《淮海医药》2009,27(5):392-393
目的探讨连云港地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及复检的必要性。方法对6 316例住院及门诊患者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及复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21.44%,单独表面抗体阳性率39.99%,五项全阴性比率31.00%;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复检符合率分别为97.3%、95.5%、72.8%、55.2%、30.9%。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出率及血清模式存在地区差异;本地区人群乙肝五项指标全阴性者比例较高,应加强预防接种;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进行复检,提高检验质量,避免医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检出情况。方法对3243例孕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5项指标及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LHBs)、HBV-DNA。结果 3243例孕妇中,血清HBsAg阳性241例,HBsAg阳性的孕妇血清中LHBs阳性率高于HBeAg。135例HBV-DNA阳性孕妇血清中,LHBs(OD值)与HBV-DNA拷贝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两者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71例HBeAg阳性标本中,LHBs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1.5%、93.0%,170例阴性标本LHBs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0.0%、40.6%。241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中LHBs与HBV-DNA诊断结果符合率为74.7%。结论 LHBs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中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在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LHBs较HBV-DNA更能敏感反映HBV的感染复制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