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的肺部HRCT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回顾分析28例支气管哮喘病人的肺HRCT表现,并与胸部平片比较。方法28例临床诊断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年龄20-75岁,平均37.5岁,男性9例,女性19例,所有病人均有X线平片和CT扫描,HRCT采用1.1.5mm层厚,高频率重建算法和吸气末扫描。另7例加扫呼气末HRCT,肺窗条件窗宽1500Hu,窗位-670-700Hu,记录X线平片及HRCT表现并对比分析。结果X线平片见肺容积增加和肺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ARS胸部影像的早期变化。方法:观察24例符合SARS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在发病3天之内的胸部平片及CT扫描结果。回顾性分析这些胸部平片及CT图像,观察、对比平片及CT图像1~3天内异常征象的发展,并对异常改变包括病变的数目、位置、大小和分布加以分析。结果:发病当天就诊并摄胸部平片的患者,胸部改变均为阴性,而CT扫描显示均为阳性改变。第二天摄片,大部分胸片为阳性改变,部分为可疑,少数仍为阴性改变。而CT改变较当日明显增大、增多。第三日摄片,胸片大部分为阳性改变。早期SARS病变胸部影像改变为小斑片状阴影,密度小而淡,约1~2cm,极易漏诊,随病变发展,CT出现棉团样改变。结论:根据SARS病情发展快、变化快的特点,早期诊断要定期复查胸片,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每天复查,有条件应做胸部CT扫描。  相似文献   

3.
胸部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回顾分析胸部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普通平片,CT和MR在胸部淋巴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本组135例恶性淋巴瘤均经病理证实。全部患者有胸部X线片,23例进行了胸部CT扫描,6例进行了胸部MR扫描。结果 135例恶性淋巴瘤发现62例有胸部病变。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39例,肿块(结节)阴影4例,渗出实变阴影13例,粟粒阴影6例,胸腔积液29例,心包积液7例,肋骨破坏2例,骨髓浸泣12例。结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部CT扫描在X线阴性情况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胸部正位片或正侧位片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行CT扫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未见明显异常(有的病人只有胸部正位片),CT均有不同性质病变,其中感染性病变10例,结核性病变12例,肿瘤性病变28例。结论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而CT显示病变,特别是只有胸部正位片的病人,临床治疗病情未见好转,CT检查就显得更为重要,对于任何性质的病变,CT在早期诊断方面比普通平片有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胸部X线平片及CT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人并发肺部异常的认识。方法经病理证实的多发性骨髓瘤9例,主要临床表现有:胸、腰痛及四肢关节疼痛,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55~65岁,平均年龄62岁,均摄胸部平片及胸部CT平扫,CT采用ELSCINT2000,层厚10mm,层距10mm连续扫描,病灶区薄层1.2mm扫描,肺窗窗宽1000,窗位负650~750,纵隔窗窗宽350~400,窗位35~45,平片与CT表现对比分析。结果X线平片表现: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纹理周围模糊,沿肺纹理见小点、片状浸润,以下肺野为主,3例出现大片状浸润灶,5例多发肋骨病理性骨折。CT表现:两中下肺粗大索条状影或不规则网格状;肺泡炎样大片状浸润;肺内及胸壁肿块样改变;胸腔积液及胸膜增厚。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晚期肺部可出现异常,影像表现多变,确诊需随访并结合临床病史。  相似文献   

6.
肺内结节状阴影21例误诊为肺癌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1990年3月~1998年9月间初诊为肺癌、手术病理证实为其他疾病的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31~63岁,平均41.5岁。咳嗽、咳痰14例,咯血7例,胸痛9例,因体检或家族中有人患病而做胸部检查发现者2例,1例因胸痛、X线胸透发现肺内块影。病史3个月者10例,4~6个月者5例,7~12个月者4例,1年以上者2例。病人均摄X线胸部正侧位片,其中11例摄片2次以上,5例摄片3次以上,7例行胸部常规CT平扫,2例同时行增强CT扫描。1.2 胸部X线和CT检查…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 ,4 0岁 ,因胸部不适数月 ,加重半月就诊。查体 ,心肺 (- )。心电图正常 ,胸部正侧位片示纵隔增宽 ,疑纵隔占位性病变。CT扫描示纵隔偏左侧近心包处见一约 3.0cm× 3.5cm形态规整、边缘清 ,密度欠均质的软组织肿块 ,肿块与心包关系密切 ,周围肺组织轻度受压 ,强化后扫描 ,肿块呈不均质强化 ,扫描范围内双肺各级支气管通畅 ,双肺门及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图 1,2 )。CT诊断 :纵隔占位性病变。手术所见 :左侧胸腔内一约 4 .0cm× 4 .5cm肿块 ,质较硬 ,与心包粘连 ,行肿块剥离切除。手术病理 :错构瘤 (来自心包 )。  讨论…  相似文献   

8.
儿童胸部肿块较少见 ,为了提高对胸部肿块的认识 ,现将经确诊的 71例病例 ,结合临床对其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71例 ,男 47例 ,女 2 4例 ,年龄 50d~ 1 2岁。纵隔肿块 45例 ,肺部肿块 2 3例 (其中肺隔离症1 1例 ) ,横膈病变 2例及胸腔肾 1例。小儿胸部肿块的影像学表现 :①肺部肿块 :肺囊肿样病变 (不包括肺囊肿 )1 1例 ,均为肺隔离症 ,病变全部位于下叶后基底段 ,其中左侧 9例 ,右侧 2例。叶内型 9例 ,叶外型 2例。胸部平片及CT示单囊 2例 ,多囊 5例 ,另 4例为实性肿块。 1 1例术中所见异常供血迷走动脉分别来自腹主动…  相似文献   

9.
地中海贫血患者胸部CT影像分析(附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 ,2 4岁 ,因咳嗽 10多天而就医。胸部平片见双侧肺门影浓重 ,增宽 ,双上纵隔影增宽 (图 1) ,建议CT除外纵隔病变。CT扫描两肺未见主质性病变 ,双侧脊柱影增宽 ,纵隔窗见双侧诸肋骨肋角以后部分不规则增粗 ,边缘不齐 ,骨皮质不规则增厚 ,部分见有骨皮质不连续征 ,邻近软组织内见有骨针样骨质长入 ,骨松质增粗 ,稀疏 ,呈网格样改变 ,病变处表面软组织肿胀 (图 2 ) ,骨窗见胸椎形态基本正常 ,椎体内骨松质增粗 ,呈点、网状改变 ,椎管内未见异常 (图3)。讨论 :有关地中海贫血患者骨X线影像改变文献早有报道 ,但未见有涉及到胸部CT…  相似文献   

10.
胸部创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就我们收集到的91例胸部创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91例胸外伤中,男70例,女21例,年龄9~69岁,平均36岁。该组病例均在受伤后1~24小时内摄取胸部平片,其中有18例同时行胸部CT扫描。2影像表现21肺内表现(1...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胸部低剂量CT与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DR)对肺部病灶的检出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216例48 h内先后行胸部低剂量CT及DR检查图像,由2位高年资医师双盲阅片,并对二者阅片结果进行肺内病变总体检出κ一致性检验;取一致性系数较高者数据,按肿块(直径>3.0 cm)、大结节(直径0.5~3.0 cm)、小结节(直径<0.5 cm)、渗出实变、纤维化及钙化、肺大泡及肺气肿、胸腔及胸膜病变分类,进行各分类病变κ一致性检验;以CT作为病变检出标准,评价DR摄片的病变漏检率、误检率和准确率,并分析主要原因。结果胸部CT双盲阅片可重复性评价的组内相关系数(ICC)=0.863,胸部DR双盲阅片ICC=0.910;阅片者1肺内病变总体检出一致性系数(κ=0.555,P<0.001)高于阅片者2(κ=0.448,P<0.001),取阅片者1胸部低剂量CT及DR数据;相对于低剂量CT,DR摄片漏检率、误检率和准确率为81.06%、22.81%和18.94%。病变大小、密度、位置等是肿块、结节及渗出实变病变漏诊及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相对于胸部低剂量CT,DR摄片漏检率较高,误检率及准确率较低,胸部低剂量CT检查对病变的检出优于DR。  相似文献   

12.
CT导引下胸部病变经皮穿刺活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导引下胸部病变经皮穿刺活检术属非血管性介入的一项新技术。在CT导引下 ,穿刺针到达病灶内 ,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作者收集我院自1998年10月~2002年3月行CT导引下胸部病变经皮穿刺活检术39例 ,就这一技术的穿刺方法、应用范围及临床意义加以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9例中男23例 ,女16例。年龄25~78岁。病变部位 :肺34例、纵隔1例、胸膜4例。所有病例术前均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谱和血小板计数 ,均为正常。术前所有病例均有胸部CT扫描资料。CT为Picke…  相似文献   

13.
病例男,57岁。因胸部不适11个月就诊。临床为排除胸部恶性肿瘤而申请胸部常规检查。胸部正侧位平片显示心影后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直径约15cm,侧位相当于中后纵隔交界区域呈不规则圆形,长轴与胸腔平行,边缘光滑略分叶;双肺及心膈未见明显异常(图1)。拟诊纵隔肿瘤,高度怀疑食道病变。  相似文献   

14.
肺门病变的动态CT扫描检查关长群,刘剑立,赵文,郑明,王锦玲1资料与方法本文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35~68岁,平均54.5岁。全部病例均经X线胸片、CT检查,后经动态CT扫描检查。平均每人做胸部X线平片及断层片检查4.7次,平均做CT检查2...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叶间包裹性积液胸部平片特征。材料与方法:收集67例,均摄有胸部正侧位平片。分析其部位、形态、密度、边缘及间接征象特征。结果:病变的中心位于叶间胸膜线上,长径与叶间胸膜走行一致;大部分病变正位呈片状影,侧位呈肿块影;在正位病变表现为密度浅谈、均匀,内见肺纹理并延伸至外;病变的边线在正位常模糊不清,或仅上线或上缘的一部分清楚;多合并有肺内病变、胸腔游离积液、胸膜增厚、心脏增大等征象。结论:根据平片特征,本病的诊断一般不难,少数需借助CT及经皮肺穿刺等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6.
周毅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3):5493-5494
回顾性分析我院放射科2009年9月~2014年9月收治周围型肺癌患者90例X线平片及螺旋CT影像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用于周围型肺癌影像学阳性表现检出准确率。结果入选患者行螺旋CT扫描检查肿块、毛刺征、棘样突起、胸膜凹陷、空泡征、厚壁空洞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等影像学阳性表现检出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检查(P0.05);但两种检查方式对于分叶征表现检出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型肺癌患者行螺旋CT扫描检查、X线平片可有效提高影像学阳性征象检出率,改善诊断准确程度,螺旋CT扫描检查价值优于胸部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7.
前纵隔恶性肿瘤的CT影像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纵隔肿瘤影像学表现较复杂 ,部分少见肿瘤如不仔细观察和分析 ,定性诊断较困难 ,常发生误诊。本文收集我院 1990~ 2 0 0 1年CT误诊的前纵隔恶性肿瘤 6例 ,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例均为男性 ;年龄 12~ 6 4岁 ,平均35 5岁 ,其中 <30岁 3例。1 2 临床表现 胸闷 4例 ,胸痛 3例 ,咳嗽和气短各 2例 ;1例无症状 ,系胸部体检发现。1 3 CT扫描方法  6例均在X线胸片发现纵隔增宽或纵隔肿块后采用SomatomHIQ和GEHispeedCT机进行胸部CT平扫 ,层厚和层距 10mm ,其中 3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克芜踪(PQ)中毒的胸部X射线CR和CT影像学表现,以及时为临床对症救治提供关键性指导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PQ剂吞服中毒患者胸壁、胸腔、肺部和纵隔X射线平片及CT影像表现。结果4例表现不同程度肺纹理增多;1例较广泛淡薄絮状双肺浸润阴影;1例双肺网状病变及右上肺厚壁空洞实变灶;2例重症致死,从早期的轻微肺损害到第4、5天的重度湿肺和纵隔-胸壁皮下气肿;4例胸部未见异常。结论胸部X射线平片和CT检查技术有利于动态分析该病的中毒程度和组织损害,为临床观察该病的发展、演变及评估预后、确定救治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胸部创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32例胸部创伤病例,常规行胸部CT平扫。结果:肺挫伤14例,肺内血肿3例,肺叶和肺段实变各1例,肺不张1例,胸腔积液6例,血胸4例,小量气胸3例,纵隔气肿3例,左侧膈疝1例。肺挫伤表现为肺内斑点状、片絮状、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可弥散于一侧肺野,病变仅显示于肺窗而不能于纵隔窗显示,于伤后数天内迅速吸收,与其病理上为渗出性病变的特点相吻合。结论:CT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和辐面成像能力,在胸部创伤的诊断中具有常规X线摄片不可比拟的优点。胸部CT检查显著提高肺损伤的检出率,并根据CT表现对肺挫伤和肺撕裂伤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双能量减影数字化胸部摄片的原理,探讨双能量减影数字化胸部摄片,在临床被怀疑肋骨骨折的病人中,双能量减影数字化胸部摄片应用的优势。以及双能量减影数字化胸部摄片,在胸部其它疾病的诊断作用和价值。方法 本文采用GE公司Revolutron XQ/r型DR机器。通过二次曝光法来实现。结果 一次性随机抽取25例临床怀疑骨折的病人,其中男性病人13例,女性病人12例,分别进行双能量减影数字化胸部摄片。结论 探讨高速数字化单片式双能量减髟数字化成像原理,以及单片式平扳探测器DFP成像的优势。高KVP与低KVP选项的使用原则。使X线双能量减影成像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