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用新鲜猪小肠为原科,经冰醋酸提取、海藻酸低温搅拌吸附、盐酸洗脱、氯化钠盐析、进一步分离纯化、冰冻干燥得促胰液素(GIH)粗品。并对 GIH 进行了生物活性试验及纸电泳分析。  相似文献   

2.
钙拮抗剂是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常用药物,除心血管作用外,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发挥抗凝作用,虽然对冠心病可能有益但却增加出血的危险。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是否钙拮抗剂与老年高血压病人胃肠出血(GIH)的危险增加有关。  从1985年~1992年,前瞻性研究老年高血压病人1636例,随访3~6年。平均年龄75.3岁(68~94岁),其中女性占64.4%。同时患有冠心病者35.8%,糖尿病20.5%,癌症16.9%,中风9.8%,间歇性跛行2.3%,分别应用β阻滞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或美托洛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卡托普利或依那普利)和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地尔…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用α干扰素治疗1例顽固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引起严重出血致死。患者女性,56岁,1984年出现紫癜及鼻出血,早在26年前曾诊断为ITP,经短期类固醇及其后的脾切除治疗有效,直到这次疾病复发前,未作进一步治疗。当她的病情成为顽固性时,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其后  相似文献   

4.
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广泛应用于风湿性疾病的治疗,短期应用NSAID 几乎普遍地出现腹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和烧灼感,其中消化不良和疼痛是NSAID 胃肠并发症的主要表现。溃疡、出血和穿孔发生率随用药时间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Hoyer 等报道用环孢菌素(Cyclospo-rin)治疗儿童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NS)的经验。18个月来,本文作者已用环孢菌素治疗13例对类固醇无效的成人 INS。微小病变型(MCD)或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INS,用类固醇治疗并非总有效,有的病人对类固醇依赖,有的病人则对类固醇耐药,主要见于 FSGS 组,并有发展成肾功衰竭的危险。长期大剂量类固醇治疗可并发感染、代谢性疾病及血栓栓塞。烷化剂有时有效  相似文献   

6.
黄萍  李莉 《医药导报》1998,17(2):114-115
报道除了非类固醇抗炎药外其它常用药导致的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7.
长期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法,能诱发“类固醇性溃疡”(Steroid ulcer)。今将近年来有关文献综述于下。一、发病情况与特征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过程中,发生类固醇性溃疡的频度各家报告尚不一致,一般波动于1.3—31%;Gray 氏统计1343例接受类固醇疗法病例中,类固醇性溃疡发病率为6.3%,Henderson 氏报告1440例类固醇疗法患者中亦有5.3%发生类固醇性溃疡。而一般消化性溃疡发病率据 Pulvertaft(1959)报告,York 城1952—1957为0.062—0.24%,Ivy(1950)亦报告每年新消化  相似文献   

8.
<正>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笔者对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15例激素治疗无效的ITP患者开展了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15例,年龄1939岁,平均(22±3)岁,其中男性6例,女性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ITP诊断标准,于血液科正规治疗,足量类固醇皮质激素(泼尼松3039岁,平均(22±3)岁,其中男性6例,女性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ITP诊断标准,于血液科正规治疗,足量类固醇皮质激素(泼尼松3080mg/d)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GC)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糖变化的特点,提供类固醇性糖尿病防治策略。方法:将我院新诊断的60例ITP患者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结果分为33例糖调节异常组(IGR组)及27例糖调节正常组(NGT组),予以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同时监测血糖。结果:使用GC治疗后2组24h平均血糖(24hMBG)水平升高;IGR组有24.2%出现类固醇性糖尿病,日最大维持剂量、24hMBG、餐后血糖漂移幅度(PPGE)的水平与类固醇性糖尿病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IGR人群是类固醇性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对其实施合理的监测和治疗可以预防类固醇性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背景:Crohn病用常规治疗(诸如皮质类固醇、肠道营养和免疫抑制剂)可能无效.许多Crohn病患者也可产生类固醇依赖性,导致发生类固醇相关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增高.最近的研究提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阻断剂可有效诱导Croh病缓解.  相似文献   

11.
霰粒肿的治疗多以切开搔爬、全囊摘出等手术为主但对幼儿施术困难,且可有发生麻醉意外和术后出血等弊病。保守疗法,既往有红外线照射、噻替派注射、螺旋霉素或维生素 A 内服等,但疗效均不十分确切。局部注射类固醇疗法,首先由 Leinfelder(1964)报告,最近 Pizzarello(1978)也证明有效。山西等用本法治疗获效良好:治疗57例,年  相似文献   

12.
李莉群  许晴晴 《贵州医药》2004,28(7):644-644
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s)广泛应用于肌肉、骨骼疼痛及其他疼痛性疾病,其中阿斯匹林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大肠癌的应用近年日益增多,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多的一类药物,然而这类药物均有涉及肝、肾、皮肤及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其中以胃肠道最为常见,其胃肠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我们对近10年来收治NSAIDs所致上消化道出血368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NSAIDs胃肠毒性反应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这是英国国家心脏和肺研究院的彼得·巴恩斯教授最近在伦敦召开的IBC会议上,他论述用于过敏性疾病的新治疗剂——吸入剂皮质类固醇是目前最有效的药物。改进皮质类固醇。他介绍了改进现有治疗剂的研究。他说:“我们需要一种类固醇药物,它不具有系统的类固醇效用”,并表明较新的药剂布地缩松(阿斯特拉公司)和fluticasone(葛兰素公司)代表了这  相似文献   

14.
在一项开放、对照、多中心实验中 ,对他克莫司治疗儿童类固醇难以控制的严重性结肠炎的疗效进行了评价。 14名接受传统治疗方法无效的患者纳入实验 ,患者接受他克莫司 0 .1mg/ kg,每日 2次 ,剂量根据达到的血药水平 (10~ 15μg/ L)调整。以大多数临床参数(包括腹部疼痛 ,腹泻 ,直肠出血 ,停止输血 )改善为有效。连续接受 14 d他克莫司治疗后有临床应答的患者 ,在接受他克莫司 4~ 6周后增加类固醇类药物巯嘌呤或硫唑嘌呤进行维持治疗。1名患者在治疗开始 4 8h后剔除。在剩下的 13名患者中 ,9名 (6 9% )患者有效。有效的患者继续接受 2~ 3…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上常用水杨酸类、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而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用水杨酸类和类固醇激素口服,炎症性肠病(IBD)的缓解率仅为60%~70%。口服5-氨基水杨酸(5-ASA)在上消化道即吸收,无足量药物到  相似文献   

16.
约50%牛皮癣患者表现下列一种或多种指甲畸形症状:指甲凹陷、甲床角化症、甲屑分离(或松动)、断片出血,有的病人因指甲畸形严重,而使其社交活动感到苦恼。令人遗憾的是,局部治疗(包括皮质类固醇、5FU、局部PUVF或X线放射治疗等),不是疗效不大,就是有严重的局部副作用,口服抗牛皮癣药物治疗(甲氨喋呤或维甲类药物等)虽较成功,但对全身却有发生反作用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蛋白同化激素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凯  岑瑛 《现代临床医学》2006,32(4):306-308
蛋白同化激素(anabolic hormones)是指同化类固醇(anabolic steroids)即由雄激素(androgens)衍生出的一系列人工合成类固醇化合物,是一类外源性的以蛋白同化作用为主的甾体激素,属雄激素家族,雄性化作用(androgenic effects)显著减弱,而蛋白同化作用(anabolic effects)增强.本文就蛋白同化激素及其应用的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药源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阿托品应用不当所致的青光眼广为人知,但由其他药物所致者常被临床医生忽视,随着药物品种与日俱增,与药物有关的青光眼相应增多。1 皮质类固醇青光眼(激素性青光眼) 局部或全身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可引起眼压升高。正常人局部滴皮质类固醇后可引起低度、中度及  相似文献   

19.
吸入类固醇作为治疗儿童哮喘的一线药物 ,适用于轻中度哮喘 ,同时鼻内吸入治疗过敏性鼻炎也广泛应用。由于非全身性和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显著增加 ,发现其潜在危险十分重要。吸入类固醇对全身的影响依赖于药效、使用剂量、沉积于咽部与吞入的比例、到达气管的药物总量、皮质类固醇与其受体的亲和力、肺部吸收类固醇以及到达体循环的量和类固醇的代谢清除率。在治疗剂量下 ,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显著个体差异[1 ] 。1 吸入类固醇对肾上腺轴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评价了吸入类固醇对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HPA轴 )的影响 ,包括清晨血清或血浆类固醇水平的测定 ;清晨、夜间、2 4h尿皮质醇水平的测定和 (或 )尿皮质醇代谢率 ,或尿皮质醇与肌酐比值 ;对小剂量或静脉使用甲吡酮的反应 ;对标准剂量 (2 5 0 μg)或小剂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的反应及对胰岛素诱导低血糖反应。这些研究大部分包括健康成年志愿者、成年患者、少量儿童以及许多有不同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史患者。许多试验没有适当的对照组且不能控制治疗量、持续时间及所使用的吸入器的类型。但这些研究常常是短期的且不能监测其顺应性[1 ] 。一些研究指出吸入类固醇对HPA轴没有抑制作用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产前皮质类固醇应用状况早产儿神经功能缺陷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早产先兆孕妇80例,其中持续早产先兆孕妇28例(A组),采用单疗程产前皮质类固醇(地塞米松)治疗,52例早产先兆孕妇(B组)采用多疗程地塞米松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生率、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率、围生期死亡率、新生儿体重及母体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A组和B组HIE发生率、新生儿出生时和出生3 d的血清NSE浓度、NBNA评分、RDS发生率及围生期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新生儿体重低于A组[(2 511.72±203.36)g vs.(2 721.42±241.15)g,P<0.05],且母体并发症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不同产前皮质类固醇应用状况早产儿神经功能缺陷和预后无明显差异,多疗程产前皮质类固醇治疗可影响新生儿体重,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母体并发症的发生,持续先兆早产治疗前,应充分考虑多疗程产前皮质类固醇治疗的利弊,并在治疗中积极采取措施,缓解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