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探索p15^INK4B基因在CpG岛高甲基化对白血病发病机制的重要作用,应用敏感的甲基化特异的MSP-PCR的测定方法,测定了p15^INK4B基因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甲基化的表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p15^INK4B基因操纵区在AML和CML中的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83.9%(26/31)和0%(0/28)。结论提示:甲基化是p15^INK4B基因在AML中主要的失活方式之一,并可在病程进展中出现甲基化,使病情加重,在CML中无基化的发生,说明p15^INK4B基因的功能在CML中可能是完整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15 基因CpG岛甲基化作为各型急性白血病通用的基因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40 例初治或复发急性白血病、5 例完全缓解期白血病及8 例( 份) 正常骨髓的p15 基因CpG岛甲基化,并对MSP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p15 基因CpG岛甲基化阳性率为80% ,AML与ALL的阳性率(分别为83% 和73%) 差异无显著性;5 例完全缓解期白血病患者中1 例p15 CpG岛甲基化阳性(该例患者不久白血病复发);正常骨髓8 例均为阴性,表明p15 CpG岛甲基化为白血病细胞所特有;MSP产物测序结果与理论结果相符合,MSP敏感度可达10 -3。结论 p15 CpG岛甲基化在各型急性白血病中均有很高的发生率,可以作为各型急性白血病通用的微量残留病(MRD) 指标;白血病完全缓解期p15 CpG 岛甲基化仍为阳性可能预示着复发;MSP法DNA需要量极少,不需要有特异性酶切位点,无同位素污染,对标本要求不高,敏感度高,是甲基化研究的一个简便、敏感、特异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p15^INK4B和p16^INK4A基因的多发性骨随瘤中的甲基化的表达,采用敏感的甲基化特异的MSP-PCR测定方法,检测了24例多发性骨髓瘤(MM)p15^INK4A基因甲基化的情况。结果显示,MM中p15^INK4B和p16^INK4A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70.8%(17/24)和58.3%(14/24),产物分别为148bp和150bp的片段,其中2例II期和2例III期的有浆细胞瘤的MM患发生2个基因同时甲基化,有5例2个基因都滑有发生甲基化,这5例的瘤分化较成熟的小浆细胞。结论提示,p15^INK4B和p16^INK4A基因甲基化在MM细胞中有一定的发生率,可能与MM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15基因CpG岛甲基化作为各型急性白血病通用的基因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链反应(MSP)法检测40例初治或复发急性白血病、5例完全缓解白血病及8例(份)正常骨髓的p15基因CpG岛甲基化,并对MSP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p15基因CpG岛甲基化阳性率为80%,AML与ALL的阳性率(分别为83%和73%)差异无显性;5例完全缓解期白血病患中1例p  相似文献   

5.
p15基因是位于染色体 9p2 1的一个抑癌基因 ,其编码产物p15蛋白可抑制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4 6 ,使Rb蛋白磷酸化受阻 ,从而阻止细胞由G1 期进入S期。p15基因的失活可导致细胞增殖失控 ,与某些肿瘤的发生有关[1 ] 。但近年研究发现 ,在某些恶性血液病 ,如急性白血病 (AL)中 ,p15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并非基因缺失或突变 ,而是启动子区的异常高甲基化[2 4] ;有显著白血病转化倾向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中亦发现p15基因甲基化异常[5,6] 。为探讨p15基因甲基化异常与AL发病及MDS向白血病转化的关系 ,我们采用甲…  相似文献   

6.
p16基因异常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半定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和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检测了4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p16基因纯合缺失和点突变,以期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p16基因分子生物学异常与CML的关系。对象和方法1 对象 12名正常人,男性7名,女性5名,平均年龄31.6岁。48例CML患者,其中慢性期20例,急粒变16例,急淋变12例(所有病例原始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0.20,组织化学染色都表现为糖原染色过碘酸反应强阳性,POX阴性),男性33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33.6岁。K…  相似文献   

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p53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江继发潘祥林朱平王正起王应福王岩我们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方法检测了6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p53基因点突变,结合向白血病转化,观察该基因在转变中相对危险性和...  相似文献   

8.
急性白血病患者p16及p15基因纯合子缺失及甲基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p16 及p15 基因失活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 C R) 方法扩增p16 及p15 基因外显子1 及外显子2 ,检测等位基因纯合子缺失;再用限制性内切酶 P C R 方法检测p16 及p15 基因甲基化; 然后用 T U N E L 法( Td Tmediated d U T Pdigoxygenin endlabeling) 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56 例患者中有p16 和( 或)p15 基因失活者共33 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 L L)38 例中23 例( 占60 .5 % , T A L L12 例, B A L L11 例) , A N L L18 例中10 例( 占555 % ) 。 A L L 患者p16 及p15 基因均以甲基化失活为主。 T A L L 失活的频率比 B A L L 高。有p16 和( 或)p15 基因失活者, 细胞的凋亡比例明显减少,病情进展迅速,治疗效果差,缓解率低, 缓解期明显缩短。结论 p16 及p15 基因失活的检测对于探讨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判断疾病进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降钙素基因甲基化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降钙素(CT)基因高甲基化能否作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向白血病转化的分子标志。方法:采用设有内、外参照的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和激光扫描技术,检测27例MDS和6例由MDS转化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的CT基因5′端甲基化率(CTMR)。结果:MDS患者CTMR为33.65%±23.37%,显著高于对照组(8.01%±4.25%,P<0.001),其中RAEBt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RA组,已随访3~10年的RA患者5例均在正常范围,且无白血病转化。9例RAEBt的CTMR均>30%,随访8例中7例于2个月内转化为AML。结论:CTMR对早期预测MDS向白血病转化可能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骨髓(BM)或外周血(PB)细胞GATA-2和IgH胚系基因Cμ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GATA-2与IgH胚系基因Cμ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与共表达及意义。在正常人BM和PB细胞中未检测到GATA-2和IgH胚系基因Cμ。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以及慢怀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GATA-2检出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Gene silencing through aberrant CpG island methylation is the most extensively analyzed epigenetic event in human tumorigenesis and has huge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potential. Methylation patterns are often very heterogeneous, however, presenting a serious challeng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thylation assays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METHODS: We used Pyrosequencing technology to determine the methylation status of 68 CpG sites in the CpG island of the CDKN2B gene [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2B (p15, inhibits CDK4)], frequently hypermethylated in myeloid malignancies, in a series of bone marrow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ia and myeloid leukemia (n = 82) and from 32 controls. A total of 7762 individual methylation sites were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Precision and reproducibility of the quantification was evaluated with several overlapping primers. RESULTS: The use of optimized sequencing primers and the new Pyro Q-CpG software enabled precise and reproducible quantification with a single sequencing primer of up to 15 CpG sites distributed over approximately 100 bp. Extensive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the whole CpG island revealed for the first time disease-specific methylation patterns of the CDKN2B gene in myeloid malignancies and small regions of differential methylation with high discriminatory power that enabled differentiation of even low-grade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samples from the controls, a result that was confirmed in an independent group of 9 control and 36 patient samples. CONCLUSION: The precise quantitative methylation mapping of whole CpG islands is now possible with Pyrosequencing software in combination with optimized sequencing primers. This method reveals disease-specific methylation patterns and enables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fic diagnostic assays.  相似文献   

12.
p15INK4b基因异常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肿瘤抑制基因中,p15^INK4b基因由于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逐渐受到关注,系列的研究表明,随着MDS向AML的演出一进,p15^INK4b基因由于其外显子1启动子区的5′CpG岛发生高度甲基化而失活,这种类型的甲基化限于MDS细胞克隆,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可较为敏感地将其检测到,p15^INK4b基因的失活抑制了细胞因子如Fas抗原,TGF-β和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蛋白介导的细胞凋亡,由于p15^INK4b基因甲基化与MDS的密切关系,调节基甲基化状态可能会成为治疗MDS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DNA甲基转移酶(DNMT)基因在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之间的 关系,对72例AL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骨髓采用RT-PCR方法进行DNMT、p15INK4B、mdrl mRNA水平的检测;对 56例AL患者和14例正常人p15INK4B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率,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进行检测。结 果表明:AL患者组所有3种DNMT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改用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为内对照, 差别仍有统计学意义。AL患者3种DNMT基因表达之间呈明显正相关,表现为协同的高表达;p15INK4B、mdrl与 DNMT表达呈明显负相关。DNMT因同时阳性患者组完全缓解(CR)率明显高于DNMT基因部分阳性或阴性 患者组(P<0.01)。p15INK4B基因在56例AL患者中,31例(55.4%)完全甲基化,12例(21.4%)部分甲基化,14例 正常人在同一条件下则无1例甲基化。结论:DNMT基因在成人AL患者有异常高表达,其可能通过促使抑癌基因 启动子区域过甲基化,而使其转录失活,从而导致白血病恶性克隆的形成。对于高表达DNMT的AL患者,可能对 化疗更敏感,提示DNMT基因高表达可能是临床预后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基化抑制剂 5 氮杂脱氧胞苷 (5 aza 2′ deoxycytidine,5 aza CdR)去甲基化治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实验、硝基四氮唑蓝 (NBT)还原实验和DNA凝胶电泳的方法 ,观察 5 aza CdR对白血病细胞株和原代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 ;通过RT 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DNA甲基转移酶 (DNMT)、p15、p5 3、bcl 2基因表达变化和p15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5 aza CdR对HL 6 0、K5 6 2细胞和白血病原代细胞的生长抑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0 .5 μmol/L 5 aza CdR对HL 6 0细胞有较明显的促分化作用。不同浓度 5 aza CdR处理细胞后 ,有不同程度的p15、p5 3mRNA表达上调和bcl 2mRNA表达下调 ,DNMTmRNA表达水平在处理前后无明显变化。在原代白血病细胞中 ,p15基因甲基化程度随着 5 aza CdR浓度的增加逐渐减低。结论  5 aza CdR对白血病细胞株和原代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15、p5 3基因的上调以及bcl 2基因的下调有关 ,p15 INK4B基因甲基化程度的降低 ,主要与 5 aza CdR的竞争性抑制有关 ,而不是由DNMT基因的下调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去甲基化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PCR(MSP)检测p15INK4B基因甲基化,RT-PCR方法检测p15,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的表达,MTT法检测As2O3对MUTZ-1细胞的生长抑制。结果 MUTZ-1细胞有p15INK4B基因甲基化,p15基因弱表达,As2O3作用后p15INK4B基因甲基化程度明显下降,p15基因表达增强,DNMT3A,DNMT3B mRNA的表达下降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As2O3可能通过抑制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或(和)直接对p15INK4B基因去甲基化,使p15基因表达上调,恢复共活性。  相似文献   

16.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及免疫学表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目的是分析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AL)的临床特点及生物学特征,临床疗效及预后。回顾性分析了48例MAL患者,这些患者均是根据国际白血病欧洲协作组(EGIL)1995年标准而诊断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同时,以同期6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ML)和6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同期急性白血病500例中MAL发生率为9.6%,细胞形态上往往表现为AML以M1、M2亚型为主,ALL以L2亚型为主;MAL组白细胞中位数明显高于AML组和ALL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MAL组肝脾淋巴结肿大例数明显高于AML组(P〈0.01),而与ALL组相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AL组以髓系和B系抗原共表达为主,占70.9%,T系和髓系共同表达的占20.8%,T系、B系和髓系均表达的占8.3%;MAL组CD34阳性率为79.2%,明显高于AML组CD34阳性率(54.4%)和ALL组CD34阳性率(52.5%),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MAL可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MAL组正常核型占32.1%,异常核型占67.9%,其中Ph染色体阳性率(25%)明显高于AML组Ph染色体阳性率(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ALL组Ph染色体阳性率(16.7%)相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AL组完全缓解率(CR率)为38.1%,明显低于AML组CR率(70.8%)和ALL组CR率(72.2%),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AL组疗效与CD34和Ph染色体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MAL以髓系和淋巴系抗原共表达为主,它很可能源于造血干细胞,MAL较少见,常伴有较多的不良预后因素,缓解率低,预后差,因此须进一步探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淋巴组织肿瘤中p53、p73基因改变和异常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PCR-SCP法、RT-CR法、REP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2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2例多发性骨髓瘤(MM)及12例淋巴瘤(MLs)标本中p53、p73基因改变及异常表达情况.结果:(1)26例ALL中仅有3例检测到p53基因点突变,12例MM标本中2例p53基因突变.未发现p73基因突变;(2)p73mRNA在淋巴组织肿瘤中总的阴性表达率为24%;(3)10例ALL和3例NHL在p73基因外显子1启动子区的CpG岛高甲基化,而正常对照组和12例MM标本均无甲基化存在;(4)对照组p53蛋白均为阴性.26例ALL中,p53蛋白阳性者20例;7例中高度恶性NHL中6例p53蛋白阳性.结论: p53基因在淋巴组织肿瘤中的突变率较低;MLs中p53蛋白表达和恶性程度、临床分期相关;p73mRNA在ALL/NHL中存在较高的阴性表达,,而在MM为阳性表达;p73基因转录失活与p73基因外显子1CpG岛高甲基化有关,不存在基因的突变和缺失;p73基因异常可能在MM的发生、发展中不是一个重要的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基因表达及其甲基化状态。方法 分别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55例AML患者骨髓细胞和7份正常对照骨髓细胞中E—cadherin基凶和蛋白的表达,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分析E—cadherin基因5’端CpG岛的甲基化状况。结果 55例AML患者骨髓细胞中E-cadherinmRNA和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3.6%和18.2%,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调(P值均〈0.01);E—cadherin基因5’端甲基化的阳性率为69.1%。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阴性的31例患者中,29例(93.5%)E—cadherin甲基化阳性,其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与启动子甲基化呈明显负相关(P〈0.01)。7份正常对照骨髓细胞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为阳性,E—eadherin基因的CpG岛无明显甲基化。结论 AML的粒系分化成熟障碍可能与E—cadherin基因表达下调有关。5’端CpG岛的甲基化可能影响E-cadherin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9.
恶性血液病细胞中tankyrase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以白血病为主的恶性血液病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正向调控基因tankyrase的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并初步探讨tankyrase对端粒酶活性调控的机理和意义 ,以实时定量RT PCR技术对髓细胞系白血病细胞株K5 6 2 ,HL 6 0 ,U937,NB4 ,THP 1,HEL ,Dami,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 6T CEM ,Jurkat和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Raji中tankyrase的表达进行检测 ,同时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表达确定端粒酶活性 ,并以经磁珠分离的正常人CD3 ,CD19 和CD33 细胞和 10份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做对照。结果发现 :tankyrase在恶性血液病细胞株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U =19,P <0 .0 1) ,其中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高于正常人CD33 细胞 ,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和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分别高于正常人CD3 和CD19 细胞。髓系恶性血液病细胞株tankyrase的表达 (0 .0 0 32± 0 .0 0 10 )明显低于淋系恶性血液病细胞株的表达 (0 .0 12± 0 .0 0 16 ) (F =2 3,P <0 .0 1)。Tankyrase与hTERT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395 ,P <0 .0 5 )。结论 :tankyrase在恶性血液病细胞株中呈高表达 ,与端粒酶活性呈正相关 ,提示tankyrase可能是恶性血液病中端粒酶活性增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