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艳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1):944-944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是否有损害.方法分别对4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组)、23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进行肝功能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治疗组治疗前后未结合胆红素、心肌酶比较,心肌酶的升高与黄疸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能造成心肌损害,但随着胆红素血症的治愈心肌酶逐渐降至正常,不一定造成心肌细胞的不可逆损害.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心肌酶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住院的4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观察组,检测治疗前和治疗8d后的血清心肌酶;选择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新生儿20例为对照组,行血清心肌酶检测.两组作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的心肌酶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患儿的心肌酶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可能造成心肌损害.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应常规作心肌酶谱检查;早期应注意对心肌的保护性治疗,以避免严重的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导致心肌损伤的原因.方法 采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69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儿组)及3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心肌酶谱水平.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组与正常新生儿组心肌酶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患儿心肌细胞受损,应早期、及时治疗,以避免和减少对患儿造成的心肌永久性损害.  相似文献   

4.
陈艳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2):944-944,964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是否有损害。方法:分别对4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组)、23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进行肝功能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未结合胆红素、心肌酶比较,心肌酶的升高与黄疸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能造成心肌损害,但随着胆红素血症的治愈心肌酶逐渐降至正常,不一定造成心肌细胞的不可逆损害。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心肌受损8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厚凤 《华夏医学》2009,22(4):664-665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是否有损害.方法:对81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肝功能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心肌酶的升高与黄疸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能造成心肌损害,而且胆红素浓度越高心肌损害就越重,但随着高胆红素血症的治愈心肌酶逐渐降至正常,不一定造成心肌细胞的不可逆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酶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组60例,对照组(正常新生儿)60例,高胆红素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均行股静脉穿刺采血作肝功能、心肌酶谱(CK、CK-MB、LDH、AST)检测。结果:高胆红素组治疗前心肌酶谱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胆红素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发生心肌损害,早期心肌酶检测有助于发现其心肌损害,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心肌损害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酶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治疗组)及生理性黄疸20例(对照组),治疗前后测定所有患儿的血清心肌酶及其同工酶活性。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酶及同工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在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出现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148例高胆红素血症及36例非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抽取静脉血测定其胆红素及心肌酶。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心肌酶(AST,CK,CKMBH,LDH,HBDH)均高于非高胆红素血症组(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出现心肌酶增高,合并心肌损害,需营养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心肌酶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于入院时 (治疗前 )和治疗后 (显性黄疸消退后 ) ,抽不抗凝血 3ml,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心肌酶、肝功能、肾功能等 10项 ,部分患者同时作心电图检查。结果  2 6例ABO溶血症患儿心肌酶及同功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增高 ,尤以CK ,CK -MB活性明显升高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治疗前后 ,高未结合胆红素、心肌酶比较 ,心肌酶升高与黄疸程度及时间、高度呈正相关 (r=0 90 2 )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出现心肌损害 ,与黄疸出现时间和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祝润芝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4):590-590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心肌损害的心肌酶谱、心电图变化。方法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0例和对照组19例,均于入院次日晨起空腹抽股静脉血2ml送检测心肌酶谱,专业人员检测心电图。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患儿心肌酶谱(CK、CK-MB、AST、LDH、HBDH)活性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高胆红素血症组患儿心电图异常3例,对照组2例,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存在心肌损害,治疗黄疸时应动态观察心肌酶变化,注意应用保护心脏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输液泵控制全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对40例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进行输液泵控制全自动换血治疗。结果 40例患儿血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较换血前下降,平均分别下降55.7%、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肾功能和血清钾、钠、钙、镁、血糖以及心肌酶CK-MB、凝血常规换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好、副作用少、操作简单,值得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2.
69例新生儿败血症心肌酶测定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琴 《河北医学》2004,10(3):234-235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前后心肌酶值变化的临床意义 ,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6 9例新生儿败血症 ,分别在治病前及治疗后 2周测定心肌酶值 ,5 3例作心电图检查。结果 :①新生儿败血症治疗前心肌酶值 1 0 0 %增高 :治疗后心肌酶值全部下降 ,治疗前后对比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②同时查心电图治疗前后对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③心肌酶增高与胎龄无关 ,足月儿与早产儿败血症患儿心肌酶值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有心肌细胞的损害 ,经积极抗感染和营养心肌治疗 2周后复查 ,心肌酶值全部下降 ,心电图恢复正常 ,考虑心肌损害为可逆性。  相似文献   

13.
心肌酶检测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沈爱秋 《河北医学》2001,7(1):17-19
目的:探计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心肌酶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前)和治疗后(显性黄疸消退后),抽不抗凝血2ml,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心肌酶、肝功能、肾功能等10项,部分病人同时作心电图检查,结果,新生儿病理性黄疸40例心肌酶均升高,其中4种酶升高者24例(60%),3种酶升高者16例(40%),新生儿生理性黄疸30例,心肌酶1种或2种升高者5例,两组比较差异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病程在7d以上,总胆红素,心肌酶明显高于病程在7d 以上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心肌酶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出现心肌损害,与黄疸出现时间和程度有关,在抗菌上,加用VitC,ATP.CoA营养心肌细胞,心肌酶随显性黄疸消退而下降,疗效较好,随访5例病理性黄疸心肌酶未恢复正常者,均在1-2月内心肌酶恢复正常,心肌损害呈可逆性。  相似文献   

14.
陈风展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27-28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入院时的年龄对以光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按照患儿入院时年龄分为三组:〈4 d为1组,共17例;4 d≤年龄〈8 d为2组,共22例;≥8 d为3组,共40例。观察各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喂养方式以及使用肝酶诱导剂、茵栀黄等情况。对三组入院时总胆红素及2次光疗12 h后总胆红素减少的量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喂养方式、使用肝酶诱导剂、茵栀黄等情况及入院时总胆红素无显著性差异。2次光疗12 h后1组总胆红素减少量(99.14±53.75)μmol/L明显低于2组(135.57±31.85)μmol/L和3组(122.84±33.35)μmol/L,有显著性差异(F=4.430,P=0.015)。结论出生〈4 d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进行光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疗效可能没有4 d以上者好,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许欢  钟青 《华夏医学》2014,27(1):122-124
目的:观察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190例,观察组按总胆红素(TSB)分轻、中、重度3组,正常新生儿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血清NSE和TSB.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NSE水平高于对照组(10.2±2.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SE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治疗后(11.0±4.5) ng/ml低于治疗前(19.9±4.1)ng/ml;中度组治疗后(10.8±4.8)ng/ml低于治疗前(29.1±6.2)ng/ml;重度组治疗后(14.9±6.8)ng/ml低于治疗前(37.5±7.6)ng/ml.结论:血清NSE是判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严重程度和转归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英 《安徽医学》2003,24(1):34-35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症的可能病因和治疗。方法 对 2 7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经皮测胆红素(TCB)、血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肝功能 (SGPT +白 /球 )的常规监测。选择性监测ABO溶血三项 (直接抗人球蛋白、游离、释放试验 )及RH溶血三项 (抗E、抗D)三项试验 ;选择性进行血培养、病灶分泌物培养 ;选择性ToRch抗体测试。本组治疗均为综合措施 ,包括光疗、酶诱导剂、茵栀黄、静脉使用血浆和丙种球蛋白 ,并根据病因及黄疸程度选择组合。结果  2 7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症的可能病因中 ,母乳性黄疸 115例 (4 2 .2 %) ,围产因素 67例 (2 4.7%) ,新生儿溶血症 48例 (17.6%) ,新生儿败血症 2 9例 (10 .6%)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13例 (4 .7%)。治愈 2 0 9例 (76.8%) ,好转5 0例 (18.4%) ,未愈 11例 (4 .0 %) ,死亡 2例 (0 .8%)。结论 对具有高胆红素血症致病因素的新生儿进行早期血清胆红素的监测 ,早期诊断和干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吕瑗玲 《西部医学》2011,23(5):842-844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对40例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换血前后进行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血液酸碱度及肝功能等检查。结果换血后总胆红素平均下降56.35%,间接胆红素平均下降57.46%,血气?血糖比较平稳。血常规?电解质有一定变化,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是抢救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是一种既普遍又复杂的新生儿疾病,绝大部分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是有迹可循的,有一小部分是病因不明的。近年来,遗传因素在黄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UGT1A1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UGT1A1基因多态性可导致UGT1A1酶生成减少或活性异常,最终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本文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UGT1A1基因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胆红素血症对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用Gesell方法对40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0名正常对照儿童。在发育至12月,18月时进行智能发育检测;结果: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智能发育有显著差异(p〈0.01);7日内发生的高胆红素血症与7d以上高胆红素血症的智能发育有差异(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对智能发育有影响。对该病应早发现,早治疗,并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63-65
目的观察双面蓝光治疗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两年间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采用双面蓝光照射,对照组采用单面蓝光照射。观察两组患者经过蓝光照射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48 h、72 h、5 d后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以及两组经过治疗后出现各种副作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相似,经过两种不同方法的治疗后,双面蓝光照射的实验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相对于单面蓝光照射的对照组患儿明显下降(P0.05),并且治疗时间更短,疗效显著。从并发症上看,双面蓝光照射患儿出现的副作用例数比单面蓝光照射病例增多。结论采用双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比单面蓝光照射的临床效果明显,蓝光照射时间明显缩短,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