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红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3):204-20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5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给予严格、有效、细致的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气管套管留置时间7~30d,并发肺部感染8例、导管阻塞5例、气道狭窄2例、脱管1例。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并发症,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进行精心护理,内容包括基础护理、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套管护理等。结果 58例患者中,46例成功拔管,没有出现因护理不当而出现痰痂堵塞气道及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行气管切开术后,正确而精心的护理能够利于重型颅脑损损伤者呼吸道顺畅,排痰无碍,对缩短拔管时间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管理方法及效果。回顾性总结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海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护理过程。16例患者未出现痰痂堵塞气道、中程脱管、气管切开局部感染等不良结局。因此,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非常重要,需做到减少呼吸道水分的丢失及科学有效的湿化,综合评估吸痰指征,行充分有效的吸痰,加强气囊管理和消毒隔离,其对防止患者缺氧、窒息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郭晓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7):1060-106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效果.方法 尽平建立人工气道,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结果 人工气道能保证良好的通气效果,改善机体缺氧状况.结论 有效的人工气道的建立与护理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的护理过程。结果:通过采取有效的气道综合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疗效。40例患者中除3例继发脑疝死亡外,其余均经抢救治疗而康复出院。结论:及时开放气道,建立人工气道,可以提高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的管理,着重做好以下四个环节:气道感染的预防,气道湿化,气管内吸引,减少引起气道刺激的因素,防止气道黏膜的损害。结果:70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者6例,肺不张者2例,无肺部并发症者6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管理的关键是无菌操作,适量湿化,有效吸痰以及减少刺激因素,从而降低肺部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吸痰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6):166-167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对本院2005年8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70例抢救成功,16例死亡,死亡原因均为脑疝,抢救成功率81.4%。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行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的吸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对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2006年11月~2008年9月收治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气管切开术治疗及术后护理,治愈41例(53.95%),好转16例(21.05%),自动出院9例(11.84%),因其他原因死亡10例(13.16%)。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可使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呼吸道吸痰及湿化是气道切开后气道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能够缩短带管时间,提高疾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持续氧雾化湿化在脑出血、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1例需要人工气道湿化的脑出血、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气管切开日期的单双日分为2组,单日35例采用持续氧雾化气道湿化法,为氧雾化湿化组.双日36例采用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法为滴注湿化组.对2组患者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及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肺部感染率。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加强气道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王秀聪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73-187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呼吸道护理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持续湿化气道组的堵管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湿化气道有利于防止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控制或减少呼吸道感染,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何俊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09-11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总结2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过程.结果 护理过程中6例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1例发生肺部感染,1例在气管切开后6d因呛咳出现切口出血,及时发现给予止血.结论 正确的护理方法可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并发症,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管内分泌物明显增多或血块堵塞鼻腔,易导致气道受阻出现窒息。为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常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虽然改善了肺的通气,倘若护理工作不到位,可直接引起肺部感染等并发症。2001年2月至2005年12月,通过对89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的精心护理,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可减少呼吸道无效腔,增加有效通气量,便于痰液排出,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人工气道湿化是以液态水的形式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膜纤毛正常运动的一种物理疗法,是人工气道管理的一个标准过程.我们给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其护理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重型颅脑损伤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因昏迷致咳嗽或吞咽反射减弱或丧失,表现为窒息或呼吸困难,气管切开是防治患者窒息,保证气道开放、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主要措施,是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改善低氧症状、减轻缺氧对脑组织继发性损害、减轻脑水肿的重要抢救措施之一,但人工气道的建立同时使患者失去正常解剖结构的保护或防  相似文献   

16.
王花 《中国实用医药》2014,(20):204-198
目的:探讨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行气管切开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32例患者最终拔除气管套管,3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5例患者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采取规范的、综合性的个体化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气管切开患者的并发症,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对我科98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实施气管切口护理、套管护理、气道湿化、吸痰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估.结果 12例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或放弃治疗,86例抢救成功拨管.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进行严格呼吸道护理,可减少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意识不清、咳嗽反射弱,容易窒息,不能保证机体的供氧,人工气道的建立为救治成功提供了先决条件。我们对收治的108例建立人工气道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蔡丛萍 《哈尔滨医药》2005,25(6):106-106
重型颅脑损伤后的病人,由于意识障碍、神经系统受损、咳嗽反射减弱等而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碍,致使病员血氧降低,从而加重脑水肿及使颅内压增高。上呼吸道梗阻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低氧血症的最常见的原因,造成梗阻的原因包括:①舌后坠;②因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所致的呕吐物误吸;③口、鼻腔出血及气道分泌物阻塞。护理中我们迅速清除病人口咽部的分泌物、呕吐物及血液等异物,尽早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改善通气。经观察,通气和给氧是重型颅脑伤病人早期救治的重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可减少呼吸道无效腔,增加有效通气量,便于痰液排出,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人工气道湿化是以液态水的形式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膜纤毛正常运动的一种物理疗法,是人工气道管理的一个标准过程。我们给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其护理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