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我们通过检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和IL-2分泌细胞(IL-2SC)水平,以探讨慢性IT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慢性ITP,患者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5~24岁,均为初诊患者。符合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有关出凝血疾病的诊断标准。正常对照53名,男33名,女20名,年龄5~60岁。2试剂和方法2.1主要试剂、仪器:冻干SPA菌体试剂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CD。、C凤、C民由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251-UDR、’H-…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瘕(ITP)患者骨髓象中的巨核细胞数量、分类、形态变化,血小板聚集功能在lTP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骨髓细胞学计数巨核细胞数量、分类,应用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20名正常人和24例ITP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TTP患者的巨核细胞数量、分类、形态与正常人之间有明显差异;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活性有明显差异。结论TTP患者的出血倾向与血小板数量、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下降有关,治疗后可以通过改善血小板数量和质量,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功能,纠正TTP患者的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血小板功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4.
T细胞异常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体内存在着多种T淋巴细胞异常,T淋巴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异常可能在IT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现就ITP患者T淋巴细胞异常及可能的致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蛋白C系统是机体重要的抗凝系统,P选择素是反映血小板活化的敏感指标。我们观察了二者在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变化情况,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 研究对象 ITP患者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18~66岁,中位年龄36岁,诊断均符合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检测前1周患者未服用影响止凝血功能的药物。正常对照组为正常人16名,其中男9名,女7名,年龄19~42岁,中位年龄25岁。2 蛋白C和P选择素测定2.1 蛋白C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于循环血中抗血小板抗体增多,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而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树突细胞(DC)功能的异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我们研究了ITP患者外周血来源DC的功能状态,以阐明DC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笥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不同病毒感染引起的ITP可能具有不同的细胞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正常人血小板对诱导聚集剂的反应,本文对47例宜昌地区健康献血员血小板对二磷酸腺着(ADP)、胶原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三种诱聚剂进行了检测。材料和方法一、主要试剂血小板诱聚剂ADP、胶原、PAF由同济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提供(NO.960404)。H、主要仪器XN-DZ型多功能凝血检测仪。三、测定参效率1分钟聚集率(M)和4分钟聚集率(M‘)即加入试剂后1m…或4mh血小板栗隼百分丰。最大用隼初时.优到身上聚集主(*。)的时间。最大聚集率(Ma):最大聚集百分丰。l波聚集速度血小板开始聚集后lmin内所上升的高度。四、…  相似文献   

9.
10.
欧美国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意见介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结合,导致血小板被网状内皮系统(主要是脾脏)破坏,出现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目前ITP的诊断仍只是排除性诊断,尚无临床或实验室明确的诊断指标。最近欧美制定了有关成人慢性ITP的诊治指南,为促进交流,现将有关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DR)的表达和CD4+T淋巴细胞的活化状态。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60例ITP患者和 60例正常人血小板表面HLA DR的表达水平和自身血小板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 2(IL -2)水平。结果 ITP患者血小板表面HLA- DR的表达量为 0 .808%±0 .218%,正常对照组为 0. 025%±0. 019%,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ITP患者CD4+T淋巴细胞经自身血小板激活后,IL 2的表达量为 5 .1% ±1 23%,较正常对照组(0 .0% )有明显差异(P<0 .01)。结论 ITP患者在自身血小板HLA DR抗原的作用下,出现了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T淋巴细胞处于高活性状态。  相似文献   

12.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形态与造血功能的改变,初步分析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采用巨核细胞CI41α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标染色观察骨髓涂片中小巨核细胞的计数与分类,采用血浆凝块法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用免疫酶标法进行巨核细胞集落检测,计数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和爆式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BFU—MK)。结果表明:ITP患儿骨髓小巨核细胞检出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Ⅰ型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很少见;小巨核细胞总数及CFU—MK和BFU—MK集落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培养体系中可以观察到正在释放血小板的成熟的巨核细胞。发现1例慢性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集落形成率降低。结论:Ⅱ、Ⅲ、Ⅳ型小巨核细胞增多是ITP的病理特征,这些小巨核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发育成熟为正常的巨核细胞,并释放血小板;免疫损伤导致血小板减少及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可能并不是ITP发病的唯一机制,部分病例尤其是慢性ITP,其发病可能与患者巨核细胞本身质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药物对ITP的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总结、分析20年来我院住院病例。结果:ITP对皮质激素的反应率为70%,其中显效57.5%,显效病人80%左右在2周内血小板达100×10~9/L以上。而皮质激素疗效不好的病人,达那唑和VCR疗效均不佳。病人的疗效在不同年龄组、初治时血小板的数量及骨髓裸核细胞值各组间对比,P值<0.01,有显著性差异。提示:ITP疗效与病人的年龄、初治时血小板数量及骨髓裸核细胞数值有关。  相似文献   

14.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李兰娜佟莉贞何丽雅赖冬波伍劲松我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0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巨细胞病毒(CMV)-DNA、CMV-IgM水平和T-淋巴细胞(T-细胞)转化功能,以探讨CMV感...  相似文献   

15.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 ,ITP)的临床表现和疗效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 :10 2例病人中位发病年龄为3 3岁 ;男女比例为 1∶3 6,<5 0岁的男女比例为 1∶6;>5 0岁男女比例为 1∶1 3 ;慢性与急性的比例为 7 9∶1。出血的部位依次为 :皮肤 ( 90 % ) ,黏膜 ( 70 6% ) ,月经过多 ( 4 1 2 % ) ,消化道 ( 17 6% ) ,泌尿道 ( 16 7% ) ,颅内出血( 3 9% ) ,眼底出血 ( 2 9% )。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计数平均为 ( 2 5 6± 2 2 6)× 10 9/L ,血红蛋白下降者 47例( 4 5 9% ) ,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者 5 4例 ( 64 4% )。治疗效果 :糖皮质激素总有效率 88 9% ,长春新碱 60 % ,联合治疗62 5 % ,达那唑 69 2 % ,脾切除 10 0 %。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治疗前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者疗效明显优于巨核细胞正常或减少者 (P <0 0 5 ) ,治疗前血小板数与疗效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成人ITP以小于 5 0岁女性多发 ,5 0岁以后男女发病的比例接近 ;皮肤黏膜出血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巨核细胞数有关 ,与治疗前血小板数无关 ,治疗前巨核细胞增多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白介素18是新的细胞因子,能诱导产生γ-干扰素,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及辅助性Th1细胞的活性,与Th1细胞分化及细胞毒效应有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与Th细胞之间的失衡有关。为了进一步探讨免疫调控细胞因子在ITP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采用ELISA双夹心法,检测了32例ITP患和18名正常人血浆中Th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8、TNF-α和sC5b-9的水平变化。检测发现:ITP患血浆IL-18、TNF-α及sC5b9水平增高,且血浆IL-18升高与TNF-α和sC5b-9呈正相关。结论:血浆IL-18、TNF-α、sC5b-9等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增高与ITP患的Th1/Th2失衡相关,在ITP患的免疫紊乱中起一定的作用,动态观察有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特征是针对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GPs),特别是GPⅡb/Ⅲa和GPⅠb/Ⅸ复合物的自身抗体所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和紫癜,这些被自身抗体结合的血小板容易被机体的网状内皮系统清除.ITP的诊断是靠临床上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没有脾肿大、骨髓穿刺检查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生以及对免疫调节治疗有较好的反应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激活的富血小板血浆凝固时间(activated platelet rich plasma coagulation time,简称APRPCT)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出血的预示作用及意义,探讨该实验方法与临床实验室常用的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TT)、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Fib)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APRPCT实验原理,优选浓度为2g/L的硅微粒作为APRPCT激活试剂,制备质控血浆监测APRPCT实验的过程和质量,以2g/L的硅微粒检测正常对照组及ITP组的APRPCT,统计分析两组间的APRPCT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浓度为2g/L的硅微粒测定APRPCT,正常对照组较ITP组明显延长,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RPCT能同时反映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其预示出血倾向的特异性明显优于血小板计数,可作为ITP患者的出血预示指标。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成人ITP患者多数发展为慢性 ,约 80 %的慢性ITP患者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和 (或 )脾切除治疗有效。但仍有 2 0 %的患者效果不佳。本文介绍 8例静滴新鲜冰冻血浆 (FFP)与VP(长春新碱 +强的松 )方案治疗ITP的情况。1 资料和方法1) 对象 :收集 1993年以来慢性 (ITP) 8例 ,符合 1985年首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所订ITP的诊断标准 ,诊断时已排除慢性肝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继发性因素。2 ) 一般资料 :8例患者既往均经过一般止血和强的松治疗 ,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1…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nicpurpura,ITP)也称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该病是由于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导致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破坏加速所致。本文通过近几年来在我院诊治的急、慢性ITP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A、G、M)、血浆GMP-140、Ⅷ、Ⅸ因子活性、vWF、PLG、AT-Ⅲ、PT、APTT等测定以及患者的骨髓片中巨核细胞数量、分类并以正常人做对照,综合分析、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来我院就诊的ITP患者共145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