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痔的传统概念是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及肛缘皮下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痔的现代概念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瘀滞形成的团块。痔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民间有"十人九痔"之说;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其中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中医学亦称为"痔"或"痔疮"。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现将我科收治混合痔患者,实施中医辨  相似文献   

2.
痔疮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痔的传统概念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及肛缘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随着人们对肛门周围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痔提出了不同的新的概念。痔的现代概念是肛垫的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瘀滞形成的团块。无症状的痔无需治疗。有症状  相似文献   

3.
痔是最常见、发病率较高的肛肠疾病,民间有"十人九痔"的说法.传统的概念认为痔乃由痔外静脉丛、痔内静脉丛发生扩张、屈曲形成,即静脉曲张学说[1],亦有人认为痔的病因与血管增生或肛门狭窄学说等有关.1975年Thomson提出痔是肛垫发生的病理性肥大和脱垂,这个认识被称之为"肛垫下移学说".目前此学说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认可,国内外许多痔的概念和治疗均以此学说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亦称痔,又名痔核、痔病、痔疾等.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黏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中药外用治疗痔疮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1痔的相关概念传统定义:痔是齿线两侧直肠上、下静脉丛的静脉曲张引起的团块,并因此而产生出血、栓塞或团块脱出,强调的是齿线两侧直肠上、下静脉丛的曲张.现在定义: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强调的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英国的南安普顿总医院Thomson于1975年在《英国外科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痔的本质( Thenature of haemorrhoids)”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提出内痔是因为肛管“正常组织”——“肛垫”发生病理性下滑形成的,作为痔的病因学说受到人们的关注.他说这些肛垫中的Treitz肌退行性变后下移成痔这是此学说的理论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痔疮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瘀滞形成的团块,根据国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痔疮的发病率在肛肠科疾病中高达87.25%[1]。妊娠分娩是痔疮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在《外科启玄》中就有“痔曰肠风是也,妇因难产久坐或行经时气怒、受冷、受湿,余血渗入肛内而生”的记载,《医宗金鉴》有“又有产后用力太过而生痔者”,  相似文献   

7.
关于痔的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开文 《国医论坛》2004,19(2):18-18
据《痔诊治暂行标准》,痔的暂行定义为: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瘀滞形成的局部的团块。既是暂行,尚未定论,则笔者敢谈一点小小的看法,诚望各位前辈指教。  相似文献   

8.
<正>痔是人体直肠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以便血、肛门疼痛、排便时有脱出物、坠胀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在我国,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故素有"十男九痔"、"十女九痔"的说法。笔者在跟师潘永清教授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潘师善于运用针刺承山穴治疗  相似文献   

9.
痔疮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下痔静脉丛扩张、迂曲、瘀血而形成的静脉团。因饮食不节,脾胃受损,以致湿热内生下注大肠;久忍大便,久坐久立以致经脉流溢,渗漏肠间;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致热毒蕴积,气血瘀滞下坠肛门聚积等而形成。它发病率极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 我们在深入仡佬族聚居地进……  相似文献   

10.
痔疮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扩大曲张所形成的静脉团。中医古籍中对本病的记载较多 ,如《外科正宗》“有生于肛门之内 ,有突出肛门之旁”,将痔分为内外 ;《丹溪心法》“痔者皆因脏腑本虚 ,外伤风湿 ,内蕴热毒……”,指出其病机为气血下坠结聚肛门 ,瘀滞不散。总而言之 ,痔疮的病因是由于肛门静脉壁的薄弱 ,失去正常弹性 ,兼之饮食不节 ,燥火内生下迫大肠 ,以及久坐负重 ,远行等 ,致血行不畅 ,而血液瘀积 ,热与血搏 ,致气血胶结滞涩不散而成。笔者对痔疮采用中西药内服、外洗法治疗 ,收到较满意的疗效。治疗方法及效果外洗用虾蟆…  相似文献   

11.
痔疮是直肠下段黏膜下和肛管皮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块.祖国医学认为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内蕴热毒结聚肛门,宿滞不散而冲突为痔.良好的临床护理可使患者术后的心理压力与痛苦减轻,早日恢复健康.我院运用祖国传统医学结合现代临床,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痔的原有概念是直肠下端肛管的黏膜或皮下的曲张静脉团。根据发病部位不同以直肠齿线为界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随着解剖学和组织病理学的发展,肛垫下移学说已经被普遍接受。肛垫是位于直肠末端的组织垫,为静脉丛、平滑肌、弹性组织和结缔组织所构成的肛管血管垫,其功能是闭合肛管,节制排便。  相似文献   

13.
痔疮也叫痔核,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俗话说“十人九痔”,可见它的发病率之高。形成痔疮的原因很多,主要是肛门、直肠位于身体的下部。由于地心的吸力和腹腔盆腔脏器的压迫,静脉血液向上回流受阻,再加上直肠静脉丛的血管缺乏静脉瓣,血液向上回流后又有一部分漏下来,于是形成肛处的血管淤血变粗,甚至形成迂曲的静脉团,这便是我们所说的痔疮。  相似文献   

14.
痔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痔疮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有关普查资料表明,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  相似文献   

15.
<正>痔疮是直肠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直肠静脉丛瘀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的静脉团。其临床表现以便血、痔核脱出、疼痛、瘙痒为主要症状。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以久坐办公室的成人多见。中医学认为久坐久立、饮食失调、劳倦胎产等因素致肛肠气血不调,络脉瘀滞,蕴生湿热而成痔疾。治疗上分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类,西医在非手术治疗上主要是利用各种膏剂、栓剂外用,疗效参差不齐。笔者采用痔点挑刺配合痔疮栓直肠给药治疗痔疮患者60例,并与单纯  相似文献   

16.
宋守江 《中国针灸》2013,33(6):501-502
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因为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肿大,形成痔疮.笔者采用三位一体疗法治疗痔疮4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郭修田 《中医杂志》2003,44(Z1):6-8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痔的本质及痔发生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痔的治疗在理念上和方法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于2004年4月对痔的概念进行了新的界定"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瘀滞形成的局部团块",其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消除主要症状,最大限度地保护肛门生理功能.根据这一概念治疗痔的新的药物和方法不断问世,现将其近几年临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杨发  王勇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238-1239
痔疮分内痔、外痔。内痔是指肛门齿线以上黏膜下的痔上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形成的静脉团,临床以便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外痔是指肛管齿线以下,痔外静脉从曲张到痔外静脉破裂,  相似文献   

19.
正痔疮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最主要症状是便血和脱出,时间久了会导致缺铁性贫血,此外,痔疮反复发作还可能会产生癌变,因此必须引起注意[1]。现代医学认为痔疮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男女老幼皆可发病,素有"十人九痔"之说,其中主要以成年人最为多见,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2]。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复发率较高,不良反应大,  相似文献   

20.
痔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消除痔体 ,从而改善症状。目前人们认识到痔的基础是病理性肥大和移位的肛垫 ,痔的治疗目的是解除症状 ,而非消除痔体 ;主张在手术中尽可能保留肛垫组织。现将国内各种肛垫保留和复位术式列举如下。1 理论基础传统上曾认为痔是直肠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痔静脉丛淤血、扩张和迂曲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1975年 ,Thomson[1] 首次提出肛垫学说 ,指出位于肛管内齿状线上方有一宽 1.5~ 2 .0cm的环状组织带 (通常称做痔区 )为高度特化的血管性衬垫 ,简称肛垫 ,其功能是协助肛门的精细排便功能 ,肛垫的病理性肥大即为痔。从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