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腹膜后局限型Castleman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Castleman病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术前均未明确诊断,成功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Castleman病,在临床分类上均属于局限型。术后随访6-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Castleman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发生于淋巴组织的任何部位,术前CT检查对诊断该病有一定帮助,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 ,综合治疗可获得较佳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其中男2例,女1例,发病年龄49~61岁,中位年龄56岁,肿瘤位于腹膜后,大小3.0cm×3.5cm×4.0cm~4.0cm×4.5cm×6.0cm。结果3例患者肿瘤均经手术成功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临床分类均属于局限型。术后随访6~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腹膜后Castleman病临床少见,可发生于淋巴组织的任何部位,术前CT检查对诊断该病有一定帮助,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病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结合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腹膜后Castleman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术前诊断嗜铬细胞瘤、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腹膜后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影像学特点,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切除腹膜后肿瘤,术后病理均为Castleman病。随访12~11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腹膜后Castleman病临床症状不典型,实验室检查通常无异常结果,容易误诊,确诊需靠病理检查,手术切除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经验,改进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10年12月收住该院的9例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理类型、手术方式等。结果所有手术均由后腹腔镜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时间55 min,术中平均出血5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 d,病理均为良性肿瘤。结论腹膜后肿瘤病理类型多样,位置多变,术前准备充分,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利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膜后肿瘤微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罕见腹膜后肿瘤的认识,总结诊治经验。方法:报告腹膜后间隙肾上腺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和Castleman病伴发副肿瘤性天疱疮(PNP)各一例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分析其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方法。结果:PNET是高侵袭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晚期预后差;Casdeman病属于良性病变,可伴发天疱疮,肿瘤切除后可缓解症状。结论:腹膜后肿瘤基本无典型表现,术前可应用CT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腹膜后血管瘤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腹膜后肾上腺旁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并讨论其诊断和治疗特点。结果患者经MRI检查发现腹膜后肾上腺旁肿物并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病理结果证实为血管瘤,术后随访25个月未见病灶复发或扩散。结论腹膜后肾上腺旁血管瘤在临床上罕见,是一种良性肿瘤,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法,术前明确诊断有一定的难度,易与肾上腺肿瘤、副神经节瘤混淆,术中需注意血压波动,手术切除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内Castleman病(CD)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2011年间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6例胸内CD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6例胸内CD的临床分型:局限型22例,主要表现为局部淋巴结大;多中心型4例,主要表现为胸内多部位淋巴结大伴脾大、贫血、清蛋白降低等相关实验室检查异常。组织病理分型:透明血管型21例,浆细胞型4例,混合型1例。所有胸内CD病人均行病变完整手术切除,术后随访长期生存。结论胸内CD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最终诊断仍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胸内CD以临床的局限型和组织病理的透明血管型多见。无论局限型或多中心型CD,手术为其治疗首选方式。对于难以完整切除的多中心型CD,可尝试以减瘤手术为主辅以术后放化疗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何闯  刘云  郑伟  方宏洋 《华西医学》2012,(1):152-154
Castleman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病因不明。临床将其分为单中心型、多中心型,病理学分为透明血管性、浆细胞性及混合型。发生于腹膜后的Castleman病罕见,现对腹膜后Castleman病临床、病理、CT表现进行综述,主要是对其CT表现进行综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巨大肾上腺肿瘤(大于6 cm)的临床特点,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的适应证和技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6月~2012年11月后腹腔镜下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5例。结果 5例后腹腔镜下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手术成功,术后恢复良好,平均手术时间138 min,平均出血量172 mL,平均补液量5986 mL。术后2~4 d肠功能恢复,3~5 d拔除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 d,无明显外科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嗜铬细胞瘤4例,肾上腺肌纤维母细胞肉瘤(LGMS)1例。结论随着对肾上腺肿瘤诊断、术前准备和术者操作技术的娴熟,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已经成为肾上腺肿瘤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腹膜途径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性肾上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复杂性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其中男4例、女7例,平均年龄(48.0±13.0)岁,肾上腺髓性脂肪瘤4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例、肾上腺囊肿2例、肾上腺皮质腺瘤1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例,平均肿瘤直径(6.5±1.2) cm。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95.0±15.0) min,失血量(50.0±15.0) m L,术后住院时间(4.5±1.3) d,随访1年,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采用后腹膜途径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性肾上腺肿瘤效果良好,但要求手术医师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术,以安全实施后腹膜途径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首发症状及体征为腹痛、腹胀及腹部肿块。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和术前评估起重要作用。良性肿瘤16例,完整切除13例,复发再手术4例;恶性肿瘤27例,完整切除18例,复发再手术10例,合并脏器切除率高。结论: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和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肿瘤完整切除-是治疗的关键,对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1例腹膜后侵袭性纤维瘤致左肾重度积水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临床诊断、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结果 患者行腹膜后肿瘤切除,保留肾脏.肿瘤与腰大肌紧密粘连,无法完整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侵袭性纤维瘤,拟行放疗及化疗,但患者未执行,术后随访10个月复发.结论 本病为良性疾病,确诊靠术后病理学检查,生物学行为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治疗以手术为主结合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Castleman’s病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astleman’s病患者的MSCT表现,总结其MSCT特征。结果:9例中5例位于腹盆腔,4例位于腹膜后。9例中局限型8例,弥漫型1例。局限型7例病理诊断均为透明血管型,CT平扫与肌肉相比呈等密度;动态增强CT扫描,多数肿块动脉期明显强化,在延迟期均表现为持续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大动脉。局限型和弥漫型各1例为浆细胞型,表现为腹膜后多个软组织结节,轮廓光整,轻度强化。结论:淋巴结增生症的CT表现与组织病理学密切相关,局限透明血管型Castleman’s病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弥漫浆细胞型Castleman’s病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物切除术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经后腹腔镜治疗的25例肾上腺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CT或MRI及术后病理确诊。其中皮质腺瘤18例,无功能腺瘤4例,皮质醇增多症2例,嗜铬细胞瘤1例。肿瘤直径〈6 cm。结果:23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60~150 min,平均(95.0±26.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30.7±51.4)mL。术中3例出现腹膜损伤,2例出现皮下气肿,2例术中出血中转开放,1例术后出现肾上腺危象。患者术前症状于术后3个月内缓解。结论:完善的围术期处理及熟练的腹腔镜技术是手术成功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妇科特殊位置肿瘤:宫颈肌瘤、阔韧带子宫肌瘤、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完成的妇科特殊位置肿瘤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检结果:阔韧带平滑肌瘤囊性变3例、平滑肌瘤10例,宫颈平滑肌瘤黏液样变2例,平滑肌瘤10例,腹膜后肿瘤为平滑肌肉瘤1例,神经鞘瘤1例。术中出血最多1例1500 ml,术中出现输尿管损伤1例,及时行输尿管吻合术,1月后取出输尿管支架。结论盆腔包块的诊断除临床症状、病史外,结合妇科检查、B超、CT检查情况,术前可判断肿瘤的部位。为减少术中出血,可多点结扎肿瘤包膜血管,大纱布压迫瘤腔止血,术中需注意输尿管走向,腹膜后肿瘤术前还应备足血液。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即进行冠状位平扫、矢状位多层面重建及增强扫描,观察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MSCT影像学检查特点,记录肿瘤定位正确率和定性正确率。本组3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12例(36.4%),恶性肿瘤21例(63.6%),术前正确定位28例(84.8%),术前正确定性14例(42.4%)。MS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较为可靠,可提高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检查对胃癌分期的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07年1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4例胃癌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检查。结果:腹腔镜T分期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2.9%,术前临床T分期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为64.3%。腹腔镜分期显著优于临床分期P〈0.05。在14例术前临床分期均未发现腹膜转移的病例中,腹腔镜探查发现有腹膜转移(P1-P3)者4例,腹腔镜对腹膜转移的评估显著优于临床分期P〈0.05。结论:腹腔镜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的一种补充,能对进展期胃癌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分期,有助于手术决策制定及估计治疗结果与预后,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切除肾上腺肿瘤的手术方法、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U形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15例,临床表现主要有向心性肥胖、多血质和紫纹、糖代谢紊乱、精神和心理改变、多有轻中度高血压,醛固酮瘤常合并低血钾。术前均行超声、CT/MRI等辅助检查证实为肾上腺占位病变,左侧8例,右侧7例。瘤体直径0.5~6.0 cm,平均(2.8±1.8)cm。术前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9例,嗜铬细胞瘤3例,髓性脂肪瘤2例,库欣氏综合征1例。均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U形切除术。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无大血管和腹膜损伤及腰部血肿等并发症。手术时间40~150 min,平均(86.7±35.9)min;出血量20~50 mL,平均(32.0±11.5)mL,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术后住院4~8d,平均(5.4±1.4)d。术后病理诊断为皮质腺瘤9例,髓性脂肪瘤3例,嗜铬细胞瘤2例,肾上腺囊肿1例。全部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年均未出现肿瘤复发,预后良好。结论后腹腔镜下于肾上极上方采用U形法分离肾上腺肿瘤解剖清晰,能迅速定位肿瘤,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易于学习掌握,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前阴道超声检查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9例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前阴道超声所见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进一步明确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适应证。结果 阴道超声检查与腹腔镜手术所见病变完全一致的73例(占92.4%),余6例与术中所见有所误差(占7.6%),阴道超声诊断的未破裂的异位妊娠全部适应腹腔镜手术,而诊断宫角、间质部妊娠破裂或流产型异位妊娠,盆腔积血较多且局限在某一部位者,盆腔粘连较重时,要慎重选择腹腔镜手术,并做好术中更改术式的准备。结论 为提高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手术的成功率,阴道超声是术前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腹膜后脓肿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术后腹膜后脓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LCBDE术后并发腹膜后脓肿7例患者临床诊治资料.结果:右侧腹膜后脓肿6例,左侧1例;脓肿范围最小10 cm×1.9 cm×1.1 cm,最大10.6 cm×16 cm×6.8 cm.其中,1例脓肿局限后自行吸收;其余病例经后腰部途径引流,5例行经皮穿刺置导管引流,1例行切开引流,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治愈时间35~62 d,平均45 d.结论:尽早诊断,积极抗炎和营养支持,有效引流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