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术后镇痛方法在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对比开胸患者手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和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随机选择ASAI~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成PCEA组和PCIA组,每组30例。PCEA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术毕采用PCEA法镇痛;PCIA组采用单纯全麻,术毕用PCIA法镇痛。随访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镇痛效果,并记录患者满意程度和恶心呕吐、皮肤搔痒、呼吸抑制、术后嗜睡及低血压等副作用情况。结果PCEA组的术后镇痛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PCIA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皮肤搔痒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O.05),PCIA组的术后嗜睡发生率明显高于PCEA组(P〈0.05),PCEA组的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CIA组(P〈O.05)。结论PCEA和PCIA均可有效缓解开胸患者的术后疼痛,ⅡPCEA的镇痛效果优于PCIA,但要注意各自的并发症,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内关穴磁疗对术后曲马多镇痛所致的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204例全麻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患者,随机分为磁疗组(A组)104例,铁片组(B组)100例,由专人将磁铁或铁片用医用橡皮膏固定于患者双腕内关穴位处。结果A组有1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3.5%。B组有40%患者发生恶心呕吐,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内关穴磁疗是一种较好的预防全麻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并发恶心呕吐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93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综合征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评价。结果该组193例患者中,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综合征症状的共115例,其发生率为59.6%。患者性别、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有无吸烟史及晕动病史与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晕动病史、麻醉方式和手术时间是影响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综合征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性别、晕动病史、麻醉方式和手术时间可能影响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硬膜外腔吗啡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随机将320例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分为四组:分别于手术关腹膜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Ⅰ组)、托烷司琼5mg(Ⅱ组)、地塞米松10mg(Ⅲ组)和地塞米松10mg+托烷司琼5mg(IV组)。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接受硬膜外吗啡镇痛。观察术后48h内患者镇痛效果和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各组间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Ⅰ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Ⅳ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与Ⅰ组比较,P〈0.01,与Ⅱ组和Ⅲ组比较,P〈0.05。结论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比其单独应用更能有效地减少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所致的恶心呕吐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恶心呕吐反应的相关因素并对昂丹司琼预防恶心呕吐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76例行LC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LC术后静脉注射4mg昂丹司琼.观察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体重指数(BMI)、气腹压力、手术时间、芬太尼用量、麻醉复苏时间、术后VAS评分、肌松剂用量、住院天数以及血清5-羟色胺(5-HT)浓度等,并针对PONV发生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PONV发生率与BMI、芬太尼用量、麻醉恢复时间以及血清5-HT水平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LC术后5-HT水平显著升高(P〈0.05),术后应用昂丹司琼可明显抑制5-HT水平升高与PONV发生率。结论PONV与BMI、芬太尼用量、麻醉恢复时间以及血清5-HT水平相关,昂丹司琼可有效抑制血清5-HT水平升高并降低PONV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对妇科手术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及术后哎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ASAⅠ-Ⅱ级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哌替啶镇痛组(P组即对照组,n=25)和曲马多静脉镇痛组(T组,n=25)。T组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配方:负荷剂量为曲马多100mg+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背景剂量为曲马多1000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输注速度为1.8-2ml/h,自控(PCA)剂量为2-3ml/h,锁定时间15min,P组采用肌注哌替啶镇痛。分别于手术当天、术后第1、2和3天晨抽取空腹静脉血2ml,放免法测定胃动素含量。同时记录镇痛评分、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T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P组(P〈0.01)。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及第2天,T组血浆胃动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后第3天(P〈0.01);而P组血浆胃动素水平3d内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显著低于T组水平(P〈0.01)。T组恶心呕吐的发生主要集中在术后第1天与第2天,第3天其发生率显著低于前2d(P〈0.01),其变化与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变化时间一致。P组术后3d恶心呕吐发生率没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T组(P〈0.01)。结论 曲马多静脉镇痛升高妇科手术病人血浆胃动素水平,可能是它静脉镇痛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腰麻和全麻对腰椎手术围术期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腰麻组和全麻组每组51例,记录所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麻醉持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血流动力学参数、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术后镇痛的要求和哌替啶剂量。结果 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估计出血量无明显差异,但腰麻组麻醉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全麻组(P〈0.05)。腰麻组手术开始1 min、手术结束、麻醉恢复时HR值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且手术结束、麻醉恢复时平均动脉血压(MABP)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2组术中和术后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术后2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腰麻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全麻组(P〈0.05),且需用哌替啶的患者数和总剂量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腰麻组术后4 h内VAS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4 h后无明显差异。结论腰麻下行腰椎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且缩短麻醉持续时间,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减少术后镇痛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地塞米松对新辅助化疗(术前化疗)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的预防效果。方法:新辅助化疗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280例,18~60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40例:(1)D组:实验组,术前给予10 mg地塞米松静脉滴注;(2)C组:对照组,术前给予2 mL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静脉滴注。每组患者再分为两亚组,每组70例,分别应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IVA)(P亚组)和七氟醚维持吸入全身麻醉(S亚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标准的全身麻醉操作,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滴注昂丹司琼(ondansetron) 8 mg。随访术后24 h内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并对PONV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因素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晕动病史/既往PONV史、是否应用地塞米松以及麻醉方法。结果:术后24 h内D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患者(11.4% vs. 20.7%,P=0.034);术后0~2 h D组患者PONV的发生率低于C组患者(1.4% vs. 6.4%,P=0.031);术后2~24 h D组患者PONV的发生率与C组患者差异无显统计学意义(10.7% vs. 17.9%,P=0.088)。术后24 h内各时段,D组与C组内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亚组与吸入麻醉亚组PONV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塞米松对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有预防效果(OR=0.447,P=0.030),晕动症/PONV病史是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OR=15.730,P<0.001)。结论:术前应用地塞米松可明显降低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恩丹西酮、地塞米松、氟哌利多联合用药对芬太尼术后镇痛并发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将180例ASAⅠ或Ⅱ级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6组,每组30例。镇痛药基础配方均采用芬太尼0.7~1.0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输注速度为2ml/h。A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B组地塞米松10mg+镇痛泵中加氟哌利多5mg;C组地塞米松10mg+镇痛泵中加氟哌利多2.5mg;D组地塞米松10mg+恩丹西酮8mg;E组地塞米松10mg+恩丹西酮8mg+镇痛泵中加氟哌利多2.5mg;F组(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24小时内的PONV情况。结果E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最低,明显优于A组(P〈0.05)和B组、C组、D组、F组(P〈0.01)。结论恩丹西酮、地塞米松、氟哌利多联合用药能明显减轻芬太尼术后镇痛所致的恶心、呕吐,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不同给药方式对芬太尼静脉镇痛患者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I组)、单次静注托烷司琼组(Ⅱ组)、静注加泵入托烷司琼组(Ⅲ组)及单纯泵入托烷司琼组(Ⅳ组)。4组镇痛泵基础配方相同。结果:4组一般资料及术后镇痛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毕给止吐药至第1次出现恶心的时间Ⅱ组、Ⅲ组明显晚于Ⅳ组和I组。Ⅳ组晚于I组,Ⅱ、Ⅲ两组无明显差别;与I组比较,Ⅱ组和Ⅲ组在术后4、8小时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Ⅳ组比较,II组和Ⅲ组术后4、8和12小时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在术后48小时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恶心程度比较,Ⅱ组和Ⅲ组明显优于Ⅳ组(P〈0.05)、Ⅳ组优于I组(P〈0.05),Ⅲ组优于Ⅱ组(P〈0.05)。结论:托烷司琼对全麻后芬太尼自控镇痛患者恶心呕吐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单次静注加持续输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丁丙诺啡肌注预先镇痛用于甲状腺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甲状腺手术194例随机分为丁丙诺啡预先镇痛组(A组)和对照组(B组)。观察其术后镇痛效果(VAS评分)与不良反应。结果术后各时点A组镇痛效果优于B组(P〈0.01),而恶心呕吐与呼吸抑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丁丙诺啡肌注预先镇痛可安全有效地治疗甲状腺手术后的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镇痛配方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胃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00例择期肝胆外科手术病人,ASAⅠ-Ⅱ级,根据术后镇痛不同分为5组,放免法测各组病人术前、术后24h,48h血浆胃动素含量,观察记录各组病人术后6h,12h,18h,24h,48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吗啡与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各时点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吗啡组术后24h,48h血浆胃动素含量、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明显高于布托啡诺组(P〈0.05),术后胃肠蠕动时间和肛门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不利于胃肠动力的恢复;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布托啡诺术后硬膜外镇痛,与吗啡及肌注呱替啶比较对胃肠动力影响小,复合罗哌卡因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芬太尼联合氟哌利多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效果及对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PONV)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芬太尼1mg+生理盐水80ml;观察组:芬太尼1mg+氟哌利多2.5mg+生理盐水80ml,分别予自控镇痛泵持续静脉自控泵注2ml/h,观察镇痛、镇静效果及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Prince-Henry疼痛评分,在术后1h、2h、4h及8h时间点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6h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24h及48h,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镇静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心、呕吐不良反应上,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芬太尼联合氟哌利多用于剖宫产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芬太尼,且能有效控制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输注艾司洛尔对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ASAⅡ合并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病人50例,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和对照组.艾司洛尔组麻醉诱导前立即给予艾司洛尔1 mg·kg-1静注,术中给予5~10 μg·kg-1·min-1静脉持续注入,心率控制在65~75次/min,对照组诱导前及术中均给予同等容积的林格氏液,拔出气管插管后立即停用.术后分别用VAS法评估疼痛程度和4分法评价PONV情况.结果 术中艾司洛尔有明显的镇痛效应(P〈0.01),术后艾司洛尔组需止吐药明显减少,其中9例病人没有使用止吐药;而对照组所有病人至少使用一次止吐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ONV发生频率与瑞芬太尼、丙泊酚、女性、吸烟、既往PONV和运动疾病没有相关性.并且术后艾司洛尔组镇痛剂用量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 艾司洛尔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和术后有明显镇痛作用,并且在联合瑞芬太尼的情况下,能够降低早期PONV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和给药方式的托烷司琼对减轻肝脏手术后曲马朵静脉镇痛(PCA)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比较。方法150例肝脏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5组,术后行曲马朵静脉镇痛(PCIA)。Ⅰ组不用托烷司琼;Ⅱ组术毕静注5mg托烷司琼;Ⅲ组术毕静注2.5mg托烷司琼,PCA泵内加托烷司琼2.5mg;Ⅳ组术毕PCA泵内加托烷司琼5mg;V组术毕PCA泵内加托烷司琼10mg。观察术后2、24、48h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Ⅱ组-V组和I组比较,2、24h和48h时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I组(P〈0.05);Ⅲ组-V组和Ⅱ组比较,术后48h时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Ⅱ组(P〈0.05);Ⅲ组、Ⅳ组和V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和给药方式的托烷司琼都能显著地减轻肝脏手术后曲马朵静脉镇痛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托烷司琼加入PCA泵内持续泵入,48h时的止吐效果要好于术后单纯静脉推注。  相似文献   

16.
易保连  曹龙翎 《河北医学》2009,15(8):928-931
目的:研究术后自控镇痛方法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心肌酶谱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按术后镇痛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即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和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两组均于手术开始前、术毕、术后6、24、48h早晨7点抽左肘静脉血3m l,检查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cTnT的含量。同时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结果:①PCEA组镇痛效果优于PCIA组。②PCIA组CK、AST、LDH术后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PCEA组除LDH术后12h高于术前外(P〈0.01),其它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PCEA组术后CK、AST、LDH均显著低于PCIA组(P〈0.05)。③二组术后6、24及48h的cTnT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但PCEA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PCIA组(P〈0.05)。结论:PCEA组镇痛效果优于PCIA组,且PCEA比PCIA更能减少老年患者围术期的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骶管阻滞的有效镇痛时间及该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将拟行择期下腹部、会阴部或下肢手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左布组(L组)和左布+右美组(L+D组),每组40例,年龄1~6岁。七氟烷诱导后,左布组骶管内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1 ml/kg;左布+右美组骶管内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右美托咪定2μg/kg,总容量为1 ml/kg。观察记录患儿术后4、8、12、16、20、24 h的疼痛评分。记录两组患儿有效镇痛和苏醒时间。记录心动过缓、低氧血症、过度镇痛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L组患儿术后4、8、12 h的疼痛评分高于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组患儿术后有效镇痛时间为20.1 h(18.5~21.7 h),大于L组的7.7 h(5.8~9.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苏醒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过度镇静、心动过缓和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延长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的有效镇痛时间,且术中、术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乳腺癌仿根术患者超前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能否减轻术后恶心、呕吐(PONV)并将其效果与应用昂丹斯琼进行比较。方法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麻醉前30 min应用HANS,B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昂丹斯琼,C组为对照组。3组均实行硬膜外麻醉,术后病人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术后测定2 h、6 h、12 h、24 h、48 h的VRS评分,恶心、呕吐情况,止吐药的需要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12 h内的PONV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B组各时段内PONV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A、B组两组术后各时段恶心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A组仅术后6 h内的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B组各时段内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结论应用HANS刺激内关穴可以降低乳腺癌仿根术后患者的12 h内PONV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武建洪  罗晓波  高国一 《海南医学》2014,(11):1603-160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小儿疝气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46例小儿斜疝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观察组给予基础麻醉后实行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对照组仅予基础麻醉不予TAP阻滞,观察两组患儿切皮反应、术中KLS合剂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切皮前后MAP及HR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儿切皮后MAP、HR均较切皮前有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患儿术中KLS合剂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镇痛满意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能取得更加有效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