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小分子抑制剂。方法 化合物库采用Selleck中国天然产物库(目录号L1400,2 054种天然产物)。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与ACE2蛋白共晶采用周强研究员课题组发表结果(PDB:6M17)。采用Discovery Studio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通过虚拟氨基酸突变实验确定了关键氨基酸,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结合空腔,进而从天然化合物库中筛选出11个具有潜在抑制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与ACE2作用的化合物:毛地黄皂苷、灰毡毛忍冬皂苷甲、连翘酯苷B、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川续断皂苷乙、常春藤苷D、桔梗皂苷D、松果菊苷、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c、异绿原酸C。结论 从天然产物库中筛选出潜在的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ACE2小分子抑制剂,为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药物研究及处方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于高通量筛选 ,天然产物优于合成化合物的关键是其结构的多样性。德国拜耳公司的Henkel及其同事在比较天然产物和合成化合物数据库后 ,发现天然产物中有合成化合物库中没有的化学骨架占 4 0 %。因此 ,如果筛选中有多种天然产物参与 ,寻找新先导化合物就更可能获得成功。因为实际和可能存在的困难 ,药厂对高通量筛选中应用更多的天然产物还存有疑虑。此种限制包括 :天然产物的化学复杂性 ;筛选提取物中混合成分的困难 ;天然产物化学的耗时性 ;筛选天然产物带来的大量假阳性 ;提取物不同组分间可能发生的协同作用 ;由于植物代谢的季节…  相似文献   

3.
为从放线菌发酵液中筛选大分子抗肿瘤抗生素,采用细膜胞可透过大分子的绿脓杆菌突变株,建立了一个新筛选模型。应用于1287个放线菌发酵液,得到体外抗肿瘤试验阳性的发酵液46个,体外(L 1210和 B16)及体内(S-180)抗肿瘤试验均呈阳性的发酵液5个。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在寻找天然的抗癌药物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筛选工作。由于筛选试验方法的不同,同一种生药的有效性也就不相同。作者使用肉瘤-180腹水癌进行筛选试验,首先从民间有效的抗癌药着手,筛选了东京市售生药82种、采集的植物30种,共112种。提取方法:原料切碎或粉碎后,分别用适量的水和  相似文献   

5.
Avermectins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Streptomyces avermitilis ATCC31272和它的突变株为试验菌株进行avermectins发酵培养基的研究,最初筛选到的发酵培养基中必需加入番茄酱和鲜酵母,进一步通过对170多种发酵培养基的筛选实验,选择出一种以淀粉,酵母粉,豆饼粉和无机盐为营养物的培养基,并以它为基础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对avermectins生物合成的影响,经多次培养基的优化试验,突变株Sa-76-9摇瓶发酵效价达3500-4000ug/ml。  相似文献   

6.
60Co诱变选育平阳霉素高产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选平阳霉素高产菌株。方法 以平阳霉素产生菌-平阳链霉菌为出发菌株,采用60C0诱变处理并通过遥瓶试验。结果 获得一株高产突变株,其产素能力达到出发菌株效价的1.86倍。传代试验表明该突变株的高产遗传特性稳定。结论  相似文献   

7.
以毒三素链霉菌XC-lp-2的变株OT-3为出发菌株,经UV和微波复合诱变处理,并在含豆油的平板上定向筛选耐豆油突变株,获得了高产突变株XC-lp-69,其lipstatin发酵效价达到911μg/ml,较出发菌株OT-3提高了71.6%。传代试验表明突变株XC-lp-69的高产遗传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8.
以始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ZP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UV)、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并结合普那霉素抗性突变株的理化筛选,选育到一株高产突变菌株UN2056,其普那霉素产量达到1490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5.7%.传代试验表明该高产突变菌株的高产性能遗传特性稳定.高产突变株UN2056在5 L发酵罐中进行发酵试验,其平均发酵产量达到1645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60.8%.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筛选头孢菌素C高产菌株的有效方法。方法出发菌株Cephalosporium acrem onium NS-1,经过紫外线诱变处理,筛选头孢菌素C高产菌株;然后通过头孢菌素C梯度平板筛选终产物抗性突变菌株。结果得到比出发菌株头孢菌素C产量提高45%的突变菌株RM-8。结论紫外线诱变结合终产物抗性筛选的方法是一种高效的头孢菌素C高产菌株选育方法 。  相似文献   

10.
高产纳他霉素的褐黄孢链霉菌选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以褐黄孢链霉菌 (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 S- 71为出发菌株 ,筛选纳他霉素的高产菌株。方法 紫外线对孢子悬浮液照射 4 0 s后 ,分别用链霉素抗性和琼脂块法进行筛选纳他霉素高产菌株 ,之后对高产菌株进行生产稳定性实验。结果 通过链霉素抗性法筛选获得了约 10 %的正选率突变株 ,其中突变株SG- 5 6摇瓶效价单位为 2 4 10μg/ ml,为出发菌株的 14 6 % ;通过琼脂块筛选法获得了约 1%的正选率突变株 ,其中突变株 SG- 2 0 0 2摇瓶效价单位为 2 6 5 0μg/ ml,为出发菌株的 16 1% ,该菌株无链霉素抗性标记。结论 链霉素抗性筛选和琼脂块筛选均可以获得纳他霉素的高产菌株 ,其中链霉素抗性筛选法效率高 ,琼脂块法筛选全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核糖体工程技术,改造放线菌次级代谢功能,筛选获得抗肿瘤活性突变株,并对突变株新产活性产物进行研究。方法以海洋来源无活性放线菌野生株HLF-9和HLF-43为出发菌,通过单菌落挑选与平板划线培养,分离纯化链霉素抗性突变株,通过摇床液态发酵和发酵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样品的抗肿瘤活性筛选,获得抗肿瘤活性突变株;采用活性跟踪与微量预试先导.放大实验制备组合的实验模式,与原始菌样品对照比较,在快速确定差异活性斑点基础上,组合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突变株新产抗肿瘤活性产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F法测评抗肿瘤活性。结果链霉素对HLF-9和HLF-43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和10mg·L^-1。经抗性筛选,得到对链霉素产生抗性的HLF-39突变株28株、HLF-43突变株204株。在所得突变株中,3株HLF.39突变株和14株HLF-43突变株有抗肿瘤活性,100mg·L^-1样品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大于20%;其中,4株分别对11、100、200和300mg·L^-1链霉素产生抗性的HLF43突变株CHS-21101、CHS-210010、CHS-220002和CHS-230001活性显著,100mg·L^-1样品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达59.5%、50.0%、44.1%和59.6%。从CHS-21101发酵物中分离得到2个该突变株新产抗肿瘤活性产物,并分别鉴定为环(4-羟脯-亮)二肽(1)和phencomycin(2)。化合物1和2对K562细胞呈抑制活性,100mg·L-1抑制率分别为33.9%和21.4%。结论利用核糖体工程抗性筛选技术,从2株无活性放线菌野生菌株成功筛选得到17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链霉素抗性突变株,从其中1株发酵物中分离鉴定了2个该突变株新产抗肿瘤活性产物。用核糖体工程技术改造无活性放线菌野生株的次级代谢功能,可筛选获得活性突变株并提供深入研究新产活性产物,从中筛选新药及其先导结构,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核糖体工程育种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方法处理产多杀菌素刺糖多孢菌 (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 SIIA-1802,采用含蛋氨酸培养基筛选得到高产菌株。方法 首轮采用EMS诱变;第二轮采用链霉 素抗性育种;第三轮采用ARTP诱变育种进一步巩固育种成效;采用对照和添加蛋氨酸的发酵培养基考察突变菌株的发酵水 平。结果 出发株刺糖多孢菌SIIA-1802经过EMS诱变、链霉素抗性筛选和ARTP诱变得到的突变株ESA-611,发酵水平提高了 671.8%,采用含有蛋氨酸的发酵培养基进行筛选,发酵水平进一步提高了57.6%。在ARTP诱变过程中,筛选到一株多杀菌素A 显著下降,但产生较高水平多杀菌素J的菌株ESA-598。结论 本方法简单经济,突变效率高,能够快速获得传代稳定的多杀菌 素高产突变株。另外,通过诱变拓宽了代谢产物谱,得到了具有更高潜在价值的组分。  相似文献   

13.
以实验室筛选得到的产生物碱的金钗石斛内生菌CPU0029为出发菌株,为了提高生物碱产量对其进行紫外及亚硝酸钠复合诱变,筛选出1株正突变菌株;运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发酵液中生物碱成分进行提取优化,最后采用薄层、气相方法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复合诱变筛选出的正突变株,生物碱产量达到6.9mg/L,比出发菌株高出63%,且其遗传性状较稳定;通过提取纯化,该生物碱纯度提高了70.6倍。  相似文献   

14.
链霉菌702抗药性致死突变标志微波诱变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筛选出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高产链霉菌702突变株.方法 分别以链霉菌702菌株为试验材料和以庆大霉素为敏感抗生素建立链霉菌702孢子致死突变标志的微波诱变筛选模型,通过微波对链霉菌702菌株孢子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变处理,将诱变处理后的孢予悬液涂布于含致死浓度的庆大霉素的PDA平板培养基上,获得抗庆大霉素突变株,分别挑取单个抗药性突变菌株进行摇瓶初筛和复筛.生物效价测定采用一剂量法.结果 微波处理30s对菌株的致死率可达70.53%,抗药性突变率高达23.13%,获得的抗药性突变株经过摇瓶初筛和复筛,获得高产突变株20-29-47菌株,产抗真菌活件物质的摇瓶发酵单位达到1478μg/ml,比出发菌株发酵单位986μg/ml提高T49.9%.结论 采用抗药性致死突变标志的微波诱变筛选模型可以获得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链霉菌702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用Fe3O4磁性纳米粒辅助微波诱变来改造无活性放线菌代谢功能的新方法并筛选获得抗肿瘤活性突变株。方法以海洋来源无活性放线菌野生株HLF-43(1000μg/ml样品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为3.9%)为原始菌,对其孢子悬液在Fe3O4磁性纳米粒子存在下进行微波辐照诱变,再经抗性筛选获得新霉素抗性突变株,并经对原始菌及其突变株的发酵培养与抗肿瘤活性筛选获得活性突变株。采用MTT法用K562细胞测试抗肿瘤活性。结果初步建立了改造放线菌代谢功能的Fe3O4磁性纳米粒辅助微波诱变新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由无活性原始株HLF-43筛选获得了新霉素抗性突变株共80株,其中28株发酵样品对K562细胞有抑制活性,100μg/ml浓度下的抑制率大于20%。活性突变株获取率达35%(28/80),所获活性突变株的遗传性状也较稳定。结论与不加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微波辐照结合新霉素抗性筛选实验相比,该方法更有利于筛选获得高浓度新霉素抗性突变株,同时活性突变株获得率也有大幅度提高,活性突变株的遗传性状也获改进。  相似文献   

16.
普那霉素产生菌的推理选育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根据普那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对普那霉索产生菌始旋链霉菌进行推理选育,原始出发菌株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 ATCC25486经过12次单菌落分离,其间经历5次UV诱变并分别筛选0.1%AA^r突变株、0.3%AA^r突变株、0.1%VH^r突变株、200u/ml KTM^R突变株、0.1%DOG^r突变株,获得了突变株S.pristinaespiralis 12-55,其生产能力较原始出发菌株S.pristinaespiralis ATCC25486提高了100倍,达到3000u/ml。传代试验表明普那霉素高产突变株S.pristinaespiralis 12-55的高产性能遗传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CHO/HGPRT)位点突变试验主要用于化学物质遗传毒性评价和诱突变机理研究。 我们在建立CHO/HGPRT位点突变试验的同时,对该法的各种实验条件进行了选择,包括CHO细胞的  相似文献   

18.
微量波动试验的影响因素及灵敏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长灯  詹卓玲 《毒理学杂志》1990,4(2):115-116,121
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具有致突变性的物质。筛选致突变物的方法很多,可以从不同的遗传终点来检定致突变物.微量波动试验是在波动试验的基础上首先由Gatehouse建立,它是细菌突变试验的一个变种,但其优越性至今尚未被人们普遍认识.为了进一步了解微量波动试验的灵敏度及其常规应用的可能性,我们进行了本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天然药物成分复杂,无法逐一完成系统的致癌性风险评价及体内遗传毒性试验。鉴于计算机毒理学结合体外致突变风险评价方法在遗传毒性杂质致突变性评价方面的快速发展,也可考虑将此评价模式应用于天然药物成分的致突变性筛选与机制研究。从计算机毒理学和体外致突变性评价两方面出发,综述天然药物致突变性的研究方法,为其遗传毒性试验评价及监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 从天然产物中高效快速的筛选出一批有效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药物苗头化合物,为寻找能抑制猪瘟蔓延的生物饲料提供线索。方法 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以非洲猪瘟病毒。DNA聚合酶X的DNA结合区为靶点,进行虚拟筛选,在陆生和海洋天然产物中,化合物通过文献搜索和数据库查询明确部分天然产物的来源。结果 从陆生天然产物库中筛选出16个苗头化合物,其中有5个源自中国;在海洋化合物数据库MarineChem3D中得到了59个苗头化合物,其中有8个源自中国。结论 我国境内分布有13种潜在的具抑制非洲猪瘟效果的天然产物,其中大部分来源于海洋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