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替吉奥单药与吉西他滨单药一线治疗老年人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老年晚期胰腺癌患者44例,一线采用替吉奥单药或吉西他滨单药化疗。替吉奥组21例,吉西他滨组23例。每例患者至少接受化疗2个周期以上。每2个周期复查CT,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 m o r s,R ECI ST)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化疗毒性分级标准(Nat i o n a l Ca n c e r In s t i t u te Co m m o n Te r m i n o l o g y C r i t e r i a Fo r A d v e r s e Ev e n t s,N C I-C TC A E)对两组治疗的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 ree sur v ival,PFS)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44例老年晚期胰腺癌患者经替吉奥或吉西他滨单药化疗,两组的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及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 CR)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吉奥组中位PFS3.6月,吉西他滨组中位PFS4.0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吉奥组的骨髓抑制情况明显低于吉西他滨组,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它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异常。结论:替吉奥单药对比吉西他滨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胰腺癌,两组疗效相似,但替吉奥的化疗毒性反应明显较小,患者能耐受,口服给药方便,可推荐作为老年晚期胰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尤其可能适用于PS评分2分的不能耐受吉西他滨或其他联合方案的老年晚期胰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单药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50例经病理证实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18例。治疗组根据体表面积给予替吉奥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营养等最佳支持治疗。每2周期后行影像学检查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及随访情况。结果:治疗组32例患者CR(完全缓解)0例,PR(部分缓解)10例,SD(病情稳定)12例,PD(病情进展)10例,临床总缓解率31.3%,临床获益率68.8%。治疗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及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7及11.5个月,对照组分别为3.1及7.6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I-III度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伤及手足综合症。结论:单药替吉奥胶囊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效果肯定,生活质量高、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李光 《医学信息》2018,(16):87-89
目的 探讨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帕替尼治疗,研究组采用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PR、PD及化疗后血常规、肝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PR、SD分别为46.00%、28.00%,多于对照组的26.00%、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D占26.00%,少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乏力、厌食、氨基转移酶升高、腹泻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5个月、10个月、15个月的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60例晚期初治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伊立替康治疗方案,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治疗组联合替吉奥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比较,联合治疗组白细胞减少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方案优于单独采用伊立替康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降低白细胞减少及胃肠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试验组接受多西紫杉醇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替吉奥80mg/m2,分2次,餐后口服。第1,14天,21d为1个周期,至少化疗2个周期;对照组化疗方案为顺铂25mg/m2,静脉滴注,第1~3天,醛氢叶酸钙200mg/m2,静脉滴注,第l~5天,5一氟尿嘧啶500mg/m2,第l~5天(在cF之后),28d为1个周期,至少化疗2个周期。评价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57.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9.3个月,中位生存期14.3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57.1%和21.4%;对照组有效率为42.9%,中位疾病进展时间6.1个月,中位生存期10.2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38.1%和9.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大部分患者可耐受。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替吉奥在晚期大肠癌(结直肠癌)患者维持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8例确诊为晚期大肠癌的患者,经过氟尿嘧啶类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化疗4~6周期,化疗后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或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的患者,被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采用替吉奥单药口服维持治疗,连用2周,停药1周,3周为一个周期。观察组不予任何治疗。每2周期后行影像学检查评价疗效、不良反应及随访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5.5%,临床受益率为81.8%,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5.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0.9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31.3%,临床受益率为68.8%,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3.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6.7个月;两组近期疗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及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主要为Ⅰ~Ⅲ度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伤及手足综合症。结论:替吉奥在晚期大肠癌患者维持治疗中效果肯定、生存质量高、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或紫杉醇对晚期胃癌的临床化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晚期胃癌患者分为2组。A组予替吉奥40 mg/m~2联合奥沙利铂130 mg/m~2(n=49),B组予替吉奥40 mg/m~2联合紫杉醇150 mg/m~2(n=40)。结果化疗2个周期,A组缓解率(38. 78%)稍高于B组(37. 50%);化疗3个月后A组缓解率为51. 02%,控制率为71. 43%; B组缓解率为47. 50%,控制率为75. 00%。B组不良反应高于A组(P0. 05)。A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 3个月,B组的中位PFS为3. 9个月。结论与B组相比,A组短期缓解率更高,不良反应更少,无进展生存期稍长,两组化疗方案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同步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对晚期结肠癌患者微小核糖核酸-21(microRNA,miR-21)表达水平及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1例晚期结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  相似文献   

10.
microRNA(简称miRNA)是一类长度为22~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通过诱导mRNA裂解或抑制mRNA翻译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参与细胞发育、增殖、分化、凋亡等一系列重要生物学进程。近期的研究发现,miRNA具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在人类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就近年来miRNA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进展和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替吉奥与卡培他滨在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KNI、万方数据库,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后,采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2篇文献,包括82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吉奥较卡培他滨能有效改善晚期乳腺癌疾病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64(1.12,2.40),P=0.01];而二者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4(0.99,1.81),P=0.05];安全性方面:替吉奥在恶性呕吐[OR=0.32(0.16,0.65),P=0.002]、手足综合症[OR=0.14(0.06,0.30),P<0.00001]发生率低于卡培他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晚期乳腺癌方面,替吉奥与卡培他滨相比能有效改善疾病控制率,在恶性呕吐及手足综合症方面具有更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替吉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8),对照组单用替吉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DC-CIK细胞治疗.采集观察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进行DC细胞培养和CIK细胞培养.于治疗前与治疗7d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4+/CD8+、CD44+NK细胞的表达情况, 以及检测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并观察两组患者的非小细胞肺癌症状.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外周血中CD4+/CD8+、CD4圾NK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65±1.03)、(34.56±8.90)和(18.68±7.9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2±0.70)、(29.07±7.15)和(15.28±8.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D8+细胞百分比(25.56±8.90)与对照组(26.64±6.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呕吐、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的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52.6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2.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IK细胞联合替吉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PMCT)术后联合替吉奥胶囊(S-1)治疗胃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选择本科2009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56例胃癌根治术后肝转移患者,分为PMCT术后联合替吉奥组(实验组,n=28)和单用PMCT组(对照组,n=28)。实验组PMCT术后口服替吉奥胶囊每日50mg/m2,连续给药14d,停药7天,共化疗6个疗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完全缓解分别为64.28%(18/28)和32.14%(9/28),部分缓解分别为25%(7/28)和21.42%(6/28),稳定分别为7.14%(2/28)和32.14%(9/28),有效率89.29%(25/28)和53.57%(15/28),两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肝转移患者PMCT术后联合替吉奥化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且毒副反应较轻,是胃癌根治术后伴肝转移有益的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联合替吉奥治疗难以根治切除的中晚期贲门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难以手术根治的中晚期贲门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瘤区3D-CRT放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口服替吉奥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病情缓解情况、2年生存率及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T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CD3+,CD4+及CD4+/CD8+、PGⅠ、PGⅡ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而CEA、CA19-9水平则有显著降低,对照组KPS评分、CD8+、PGⅠ、PGⅡ水平相对于治疗前有明显增高,但CD3+,CD4+及CD4+/CD8+,CEA、CA19-9水平则有显著降低,而观察组无论是在KPS评分、T细胞亚群4项指标还是肿瘤标志物4项指标上,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毒副作用方面,观察组各项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均未见显著差异;而在病情缓解情况上,观察组客观缓解率78.1%,远高于对照组53.1%(P<0.05);而治疗后2年存活率两组差异不明显。结论:3D-CRT联合替吉奥在治疗手术难以根治的中晚期贲门癌上,能够缓解病情,疗效显著,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安全性较高,在符合同步放化疗适应症的情况下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艾易舒联合替加氟方案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晚期消化道肿瘤随机分为艾易舒联合替加氟方案治疗的治疗组和单用替加氟方案治疗的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近期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毒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62.86%、71.43%,对照组分别为40.0%、45.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化疗毒副反应较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艾易舒联合替加氟方案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可显著提高疗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脂联素是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合成和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大量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表明,脂联素不但在糖脂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也与肥胖相关的生殖、消化和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7.
Akt/PKB信号通路是细胞内信号传导的重要环节,参与腚细胞代谢、生存/凋亡、分化和增殖等过程.细胞内Akt/PKB活性状态依赖于其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之间的平衡.蛋白磷酸酶PP2A使Akt/PKB去磷酸化而失活,而Ser/Thr蛋白磷酸酶抑制剂冈田酸(okadaic acid)可以增加活化的Akt/PKB.Akt/PKB信号通路调节异常可见于肿瘤、糖尿病甚至精神分裂症等.肿瘤组织中Akt/PKB活性水平高可以是Akt/PKB信号通路上游调节异常造成的,如P13K亚基或:PTEN的基因突变,或者Akt/PKB基凶扩增造成的.Akt/PKB被认为参与了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近年Akt/PKB信号通路正逐渐成为肿瘤发牛机制及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就Akt/PKB异常与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induced gene,TGFBI)参与肿瘤细胞调节、分化、转移及诱发上皮细胞-间质转化,其在不同肿瘤中表现为启动或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双重生物学特性。TGFBI有望成为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及评估预后的标志物,该文现就TGFBI异常表达的致癌机制及其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10年第4版消化系统肿瘤WHO新分类[1]与前一版分类[2]相比,胃肠道上皮性肿瘤发生了较大变化,不仅出现了一些新的疾病类别(如遗传性弥漫性胃癌、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肠道锯齿状病变等)、新的组织学变异型(如壶腹部胰胆管型非浸润性乳头状肿瘤和胰胆管型腺癌、大肠筛状粉刺样型腺癌和微乳头状腺癌),许多消化道上皮性肿瘤的分子病理学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或进展.  相似文献   

20.
解读2010年消化系统肿瘤WHO分类(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概述 2000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出版了[1]一书,该书不仅重点介绍各肿瘤的形态学,还强调了各肿瘤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使肿瘤分类标准更加全面、准确.此后10年中,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消化系统肿瘤相关研究又发生了较大进展,尤其是一些上皮性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和间叶源性肿瘤等.对上述肿瘤最新特征的认识势必会更有助于临床病理学诊断和相关治疗.因此,基于2010年第4版新分类(后统称为第4版分类)[2],本文将陆续解读消化系统肿瘤相关研究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