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ACI)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30 mg,iv gtt,bid;观察组采用舒血宁注射液25 mg,iv gtt,qd,疗程均为14 d.于治疗1,7,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VEGF,vWF,MMP-9水平;并按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NHI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14 d观察组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14d观察组血清VEG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WF和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能改善ACI患者神经缺损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VEGF,vWF,MMP-9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血必净对脑梗死患者sICAM-1的表达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清娥  廖辉  徐杰  林展增 《陕西中医》2012,33(3):295-297
目的:观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mL/d。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1d、3d、7d、14d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ICAM-1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4d治疗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ICAM-1表达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同时间点治疗组血清sICAM-1表达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粘附分子sICAM-1的表达,减轻炎性损伤,并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其在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71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每次20mL,1次/天,连用14d。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血清hsCRP浓度变化及疗效。另选23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在治疗后2d、7d、15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神经功能评分和总有效率治疗后较对照组,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对脑梗死患者应用舒血宁注射液可减轻缺血脑细胞的损害,有利于病情恢复。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可能与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sCRP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硫酸镁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予血塞通500 mg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d;B组在A组基础上予25%硫酸镁20 mL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d。2组疗程均为15 d。结果 A组、B组基本痊愈率为30%和43%(P0.01),显效率分别为53%(16/30)和70%(21/30)(P0.01)。结论硫酸镁加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用血塞通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加用血塞通注射液,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后血清hs-CRP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的表达均下降,而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临床效果满意,且对血清hs-CRP有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加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6 0例患者为治疗组,用血塞通注射液4 0 0mg加5 %葡萄糖液2 5 0mL静脉滴注,并口服尼莫地平6 0mg 3次/d ;同时另设5 8例性别、年龄、症状、体征相似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维脑路通2 0mL入5 %葡萄糖液5 0 0mL静脉滴注,并口服脑复康。2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结果 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 9%。结论 用血塞通注射液加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方法可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辨证使用中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黄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塞通冻干粉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用血塞通冻干粉进行临床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5 d。结合放射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 d、15 d时的血清hs-CRP水平、IL-1β、IL-6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在梗死7 d时为最高,随后则逐渐降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相关指标检测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 d和15 d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IL-1β、IL-6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能够有效地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可以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缺损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力 《中国中医急症》2003,12(2):133-133,145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30例单用西药。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李富昌 《中医药研究》2012,(11):1394-1395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配合奥扎格雷钠、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及对照组(90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纳8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输注,2次/日;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输注,1次/日,连用14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4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注,1次/日,连用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7%,对照组总有效率75.9%(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有改善,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配合奥扎格雷钠及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脑梗塞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应用血塞通500 mg,加生理盐水500 mL滴注,1次/d。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 mL,1次/d;连用21 d观察疗效。结果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90例,基本痊愈21例,显著进步41例,进步24例,总有效率89.58%,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治疗脑梗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9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15 d为1个疗程;采用通常的治疗方案,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1,有脑水肿给予20%甘露醇脱水等常规治疗.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显著(P<0.01),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常规治疗效果好,并且安全、简便和可靠.  相似文献   

12.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静  王亚文  高鹏 《河北中医》2004,26(12):939-940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2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6 0例用血塞通注射液 5 0 0mg加入 0 .9%氯化钠注射液 2 5 0ml或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静脉滴注 ;对照组 6 0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2 5 0ml静脉滴注。 2组均 2 0日为 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3.3% ,对照组总有效率 81.7% ,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大鼠神经血管单元主要标志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核抗原(NeuN)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成分β-连环蛋白(β-catenin)、支架蛋白(Axin2)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方法:将10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36只,并按照术后7、14、21 d分为3个时相组,每组12只。电凝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电针组大鼠予以电针刺激"百会""水沟"及双侧"三阴交""内关"(2 Hz/100 Hz,2~4 V,30 min)。第1次电针在造模后2 h内进行,此后每天上午电针1次,7 d为1个疗程,最多3个疗程。用Zea Longa评分法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用磁共振影像系统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情况;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VEGF、GFAP、NeuN、β-catenin及Axin2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均明显升高(P<0.01);电针组在术后第7、14、21天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点缺血脑组织中VEGF、GFAP、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NeuN、Axin2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各时点VEGF、GFAP、NeuN、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多(P<0.01),且随着时间延长,表达均逐渐增加,在第21天达到峰值;Axin2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电针可以有效保护脑缺血大鼠神经血管单元,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上调β-catenin及下调Axin2的表达,激活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陈苡靖 《河北中医》2005,27(6):457-459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参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剂量均为20 mL加人生理盐水250 mL,gtt,1次/d,连续2周.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或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P<0.05);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或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3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确切,毒副作用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塞通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慢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8月在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98例老年慢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血塞通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颈动脉斑块情况、血脂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47/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39/49)(P <0.05);观察组治疗后斑块大小、厚度、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塞通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慢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血脂代谢,抗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脑梗死病情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参蛭疏血滴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考察参蛭疏血滴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造模成功后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血塞通片0.04 g·kg -1)和参蛭疏血滴丸高、中、低剂量组(0.936,0.468,0.234 g·kg-1),每组8只,各组均ig给药,1次/d,给药体积10 mL·kg-1,连续给药14 d.测定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面积比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参蛭疏血滴丸高、中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可降低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缩小脑梗死面积比、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参蛭疏血滴丸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MDA含量明显降低,(P <0.05,P<0.01).结论:参蛭疏血滴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三虫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和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阿托伐他汀钙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三虫补阳还五汤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黏度及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黏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两组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治疗组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虫补阳还五汤能显著降低血黏度,显著增加脑血流量,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蜈蚣提取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血管假血友病因子(vWF)和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蜈蚣提取液高、中、低剂量组(0.7,0.35,0.175 g·kg-1)和益气活血方组(8.54 g·kg-1),造模后连续ig给药14 d,采用ELASA法测定大鼠血浆vWF和TPO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vWF和TPO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蜈蚣提取液高剂量组大鼠血浆vWF和TPO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益气活血方组大鼠血浆TPO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益气活血方组大鼠血浆vWF较模型组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蜈蚣提取液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浆vWF和TPO含量较模型组降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蜈蚣提取液能通过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vWF和TPO的含量,改善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