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河西区马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脑卒中患者446例,收集整理脑卒中及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脑卒中类型、脑卒中后癫痫发病率、病灶部位以及癫痫初次发作时间等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出血性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癫痫的发病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后癫痫早发型癫痫占79.2%,迟发型癫痫占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发型癫痫中出血性脑卒中占71.1%,在迟发型癫痫中出血性脑卒中占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后病灶部位对癫痫早发型癫痫占75.0%,迟发型癫痫占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皮质下病变中早发型癫痫占91.7%,高于迟发型癫痫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是目前癫痫最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这其中皮质病变更易引起脑卒中后癫痫,并且脑卒中后癫痫形式又以早发型癫痫多见。  相似文献   

2.
魏新敏 《现代保健》2009,(18):12-13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机理及临床特点。方法对680例老年脑卒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癫痫发生率为10.58%,以部分性发作为主,年龄、性别与脑卒中后癫痫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病灶部位及卒中类型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癫痫是老年卒中的最常见症状,病灶在脑叶者癫痫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3.
张莉 《药物与人》2014,(12):108-109
目的:对米氮平合并艾司唑仑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份-2013年8月份收治的8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且每组均有患者40例.对照组实施艾司唑仑治疗,实验组联合米氮平和艾司唑仑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临床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氮平合并艾司唑仑对慢性失眠症进行治疗,疗效明显,值得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836例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3d内行脑电图检查,对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75例继发癫痫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8.97%,男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为主,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部位在皮质的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较高。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变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明显相关性,而与性别及脑卒中类型无明显相关性。脑卒中后癫痫多数单药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0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年龄、性别、、卒中类型、部位及病灶进行分析。结果癫痫发生率为9.4%。年龄、性别及卒中类型与卒中后癫痫无明显关系(P〉0.05)。卒中部位及病灶与卒中后癫痫有明显关系(p〈0.01)。结论病变累及皮层是重要的致痫因素,多脑叶受累增加了癫痫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1 00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分析可能影响卒中后继发癫痫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约为5.36%,其中早发型癫痫占63.11%,发作类型以单纯部分发作为主,迟发型癫痫占38.89%,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χ2=4.12,P=0.042)、糖尿病(χ2=4.89,P=0.027)、肺部感染(χ2=8.95,P=0.003)、病灶部位(χ2=45.14,P<0.001)和病灶范围(χ2=23.32,P<0.001)与卒中后癫痫发作有关;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946,95%CI:1.039~3.644)、肺部感染(OR=3.618,95%CI:1.536~8.520)、病灶部位(OR=6.435,95%CI:3.353~12.349)和病灶范围(OR=2.513,95%CI:1.374~4.599)等因素可能与卒中后癫痫发作有关(均有P<0.05)。结论 男性,肺部有感染,病灶部位在皮质和病灶范围大可能是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咪达唑林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对照组采用地西泮控制癫痫持续状态。结果:咪达唑仑组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咪达唑仑组癫痫状态控制时间(36.5±4.73)min,对照组的癫痫状态控制时间(47.9±5.8)min,两组的癫痫控制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合并1例肺部感染,1例低血压,对照组出现2例肺部感染,1例低血压,经过对症处理后均缓解。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用于治疗癫痫持续状态起效快、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泰州地区卒中后癫痫流行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本地区防治卒中后癫痫提供参考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泰州地区选择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问卷调查表,了解入选患者卒中后癫痫发作情况,分析卒中后癫痫发作有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245例患者,剔除问卷不合格者,得到有效问卷242份,有效回收率为98.78%。242例脑卒中患者中癫痫发作36例,占比14.88%。经单因素分析,两类患者年龄、性别、BMI、文化程度、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常熬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卒中类型、饮酒史、病灶累及皮质、脑力工作者在两类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性卒中、饮酒史、病灶累及皮质、脑力工作者为脑卒中患者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泰州地区卒中后癫痫发作受到卒中类型、饮酒史、病灶累及皮质、脑力工作者等因素影响,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林俊铭  周淑梅 《智慧健康》2022,(35):128-131
目的 研究小剂量艾司氯胺酮用于预防瑞芬太尼持续输注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行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瑞芬太尼持续输注行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使用生理盐水预防痛觉过敏,观察组(n=30)使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预防痛觉过敏,比较两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镇痛药物使用量、按压次数、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苏醒时间(27.49±3.21)min、拔管时间(34.09±3.17)min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镇痛药物使用量(54.13±3.12)mL小于对照组,按压次数(8.00±1.21)次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0min、术后1h、术后2h、术后4h和术后24h的疼痛程度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预防瑞芬太尼持续输注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显著,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卒中患者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及脑电图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医院行常规脑电图检查的60例卒中患者资料,依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卒中后癫痫发作)与对照组(卒中后无癫痫发作),每组30例。收集两组资料,分析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观察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表现。结果 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卒中病灶位置为皮质下、病灶范围大(梗死直径>3.0 cm)、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电解质紊乱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25分是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P <0.05);两组60例卒中患者中,癫痫发作占比50.00%(30/60),其中早发型癫痫占比56.67%(17/30),迟发型癫痫占比43.33%(13/30);试验组尖波出现频率、慢波出现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的脑电图均异常,轻度异常占比33.33%(10/30),中度异常占比60.00%(18/30),重度异常占比6.67%(2/30)。结论 卒中患者癫痫发生率较高,发作类型以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部位与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关系,为早期识别进展性卒中提供可能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48 h内入院治疗的653例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缺血性进展性卒中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进展性卒中组(进展组155例)和非进展性卒中组(对照组498例);按梗死部位分为侧脑室体旁梗死(A型)、分水岭梗死(B型)、单个脑叶或基底节或大面积脑梗死(C型)、脑干和/或小脑梗死(D型)4型,比较各型的发生率,对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进展组中A型进展性卒中发病率最高,其次为B型,与其他类型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其他类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高血压病史和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入院时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入院时高血糖、梗死部位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入院时高血糖、梗死部位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相关。侧脑室体旁梗死、分水岭梗死较易进展。  相似文献   

12.
陈顺泰 《中国校医》2007,21(3):361-362
目的了解学校进行“防艾日”教育的效应及需求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在学校开展“防艾日”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04年12月开展“防艾日”宣传活动前、后,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同一抽样人群进行2次同样问卷调查。结果(1)基本知识正确率由78.1%提高到89.8%,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确率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行为、态度正确率由61.3%提高到70.4%,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确率男女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学校进行“防艾日”教育效果显著,答题正确率较低的知识点是今后教育需求重点,学校“防艾”教育有待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痈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932例脑卒中患者中76例继发癫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癫痈的发生率为8、15%,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为主,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的部位以皮质范围的较皮质下的发生率高。抗癫痈药物对脑卒中后癫痈的治疗有效。结论脑卒中后癫痈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明显相关性,而与性别及脑卒中类型无明显相关性。脑卒中后癫痫多数单药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辩证耳穴贴压对中风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中风后失眠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治疗,实验组给予耳穴贴压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OI)、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进行评分并比较2组患者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PSQI,SS-QOL评分无差别,治疗后比较,实验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而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为8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53,P〈0.05)。结论耳穴贴压可以有效治疗中风后失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了解其与脑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的关系.方法对64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32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中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为6.9%(64/932),其中早发型癫痫占73.4%(47/64),迟发型癫痫占26.6%( 17/64);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卒中后癫痫39例(7.9%,39/492),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卒中后癫痫25例(5.7%,25/4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病灶较皮质下病灶患者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高(P<0.05);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最多.早发型癫痫多采用短程治疗,迟发型癫痫需长期规范治疗.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的原因与脑卒中类型和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关.分析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特点有利于指导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陆雷 《现代养生》2022,(15):1260-1263
目的 探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9月医院8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年龄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组。对照组40例施行右美托咪定麻醉,观察组40例施行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比两组心率、血压、疼痛评分、镇静评分、苏醒时间、麻醉后监护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滞留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0时,两组心率、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两组心率、血压均逐渐降低,但观察组心率、血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基本恢复到T0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观察组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2h、4h、6h、12h及24h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间及PACU滞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有助于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咪达唑仑和单纯用丙泊酚用于老年人诱导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和咽喉反射的临床观察,用以指导临床麻醉。方法 30例老年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复合咪达唑仑(Ⅰ)组和丙泊酚(Ⅱ)组,记录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2min及插管后即刻、插管后2、5、10min的SBP、DBP、HR变化。结果两组诱导后2min血压、心率均明显降低(P〈0.05),但Ⅱ组血压降低幅度较明显(和Ⅰ组比较),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插管即刻血压、心率均有显著性增高(P〈0.05),Ⅱ组与Ⅰ组比较,波动更大,但无统计学差异,且咽喉反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咪达唑仑用于老年人诱导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较平缓,更利于老年人的全麻诱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卒中后癫痫的长程脑电图特征。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诊疗的卒中2周后且至少有2次间隔≥24 h的癫痫发作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1)和联合组(n=29)。其中对照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联合组给予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治疗后分析联合用药对卒中后癫痫脑电图、癫痫的影响。结果 治疗8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癫痫年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比较,联合组患者的癫痫年发作次数更短(P <0.05)。相较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 <0.05);两组痫样放电均显著降低,并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累及导联数明显减少,联合组评分更高(P <0.05)。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联合组(93.10%)高于对照组(67.74%)(P <0.05)。认知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显著提升,以联合组评分为著;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79%)高于对照组(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奥卡西平联合左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已发生的脑血管病患者的资料进行专科定位定性,预测可能发生的癫痫几率和类型,以提高对继发于脑血管病的癫痫的预见性和预后的判断,降低脑血管病的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方法 对98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做回顾性分析,综合入选患者的各种病历资料,尽可能区别病理灶与致痫灶,从而研究预测其可能出现的部位、发作类型及预后.结果 出血性卒中继发性癫痫发病率为5.91%,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发病率为6.29%;4周内癫痫发作患者死亡率为12.85%,非癫痫发作患者死亡率为3.81%,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癫痫发生率与病变部位和类型有明显关系,对患者预后有严重影响,其死亡率显著高于非继发性癫痫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治疗的200例脑卒中患者,再进一步找出其中继发癫痫的患者,一共有32例进行临床研究和分析,重点记录卒中发生的性质和部位,卒中后癫痫发作的类型以及时间。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发病率为16%,根据早期发病11例,运算得出早期发病率为34%。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的任何时期都可继发癫痫,早期癫痫性主要是指脑卒中后在两周内继发癫痫的现象,于有出血现象的脑卒中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