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临床路径对小儿惊厥抢救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急诊科就诊的80例小儿惊厥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传统护理组和急诊护理临床路径组,观察两组惊厥患儿进入急诊后抽搐持续时间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传统护理组患儿进入急诊后抽搐持续时间为(6.36±7.47)min,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0%;急诊护理临床路径组患儿从进入急诊后抽搐持续时间为(3.47±3.80)min,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结论将急诊护理临床路径运用于小儿惊厥抢救中,可以缩短抽搐持续时间,亦可有效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取得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563-1564
目的探讨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介入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并介入溶栓治疗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急诊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转诊时间、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焦虑心理、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转诊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心理较重的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5 d后,实验组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介入溶栓患者行急诊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胡群华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409-2410
目的探讨应急管理途径在急诊手术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80例急诊手术患者随机平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应急管理组,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应急管理组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的各项指标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急管理路径的应用对于提高手术室急诊的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程序化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儿科急诊护理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急诊科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就诊先后顺序将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儿科急诊护理干预。研究组患儿采用程序化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2组患儿急诊就诊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2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总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程序化急诊护理路径在儿科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降低患儿急诊就诊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对抢救时间、抢救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2015年2月-2019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抢救护理方案,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路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效率、抢救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分诊、心电图、静脉采血、静脉用药、急救总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卧床时间、住院费用各项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行急诊护理路径,能够减少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减少患者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翟丽芳 《药物与人》2014,(6):258-25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出血患者共84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确保两组患者的数量一致。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参照-旌床护理路径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42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护理后,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2.9%,治疗依从性高的患者比例为88.1%,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6.3±1.4)天,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的患者比例为69.0%,61.9%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依从性,平均住院天数为(20.3±2.5)天,发生并发症患者的比例为21.4%。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问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9月—2017年2月因急性脑梗死收治入院的患者共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评价分析患者生活能力、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入院20 d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入院时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20 d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39.81±6.12)、(47.62±5.31)分]及Barthel指数[(49.71±4.19)、(57.61±4.7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7.53±7.12)d,观察组为(20.11±4.7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症状缓解率为58.18%(32/55),观察组为87.27%(48/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6%(9/55),观察组为3.64%(2/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术后康复得到保障,规范科学的护理路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朱静  惠红霞 《现代养生》2022,(17):1512-1514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肿瘤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56名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生源地组间均衡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使用临床路径教学法。比较两组学习成果考核情况、综合能力提升情况、教学满意度。结果 开展临床路径教学法后,观察组基础理论、基本操作能力、总考核成绩各项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习自主性、有效医患沟通能力、文件检索能力、临床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科临床教学中实施临床路径教学法可有效提高规范化培训实习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教学满意程度以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按患者护理意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程度等方面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住院时间和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择112例入院接收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56例.对于研究组中的患者给予临床急诊路径护理,对比组只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分析对比两组病例在抢救时间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患者抢救时间相对较少,而且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的护理措施在颅脑损伤急救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加快患者的急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品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肝包虫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肝包虫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护理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术后护理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例数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结论 在肝包虫病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者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应用SWOT分析法为护理本科学生临床带教建立新模式,即运用SWOT分析法对临床护理路径的内部环境(优势、劣势)和外部条件(机遇、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了推进路径式临床带教模式开展的策略,具体包括更新带教观念,大力促进护理本科教育事业的发展,完善护理临床带教队伍建设,加强各部门协调合作等,旨在为护理本科临床带教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取启发式临床医学护理带教模式(PCMC)+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PBL)应用于急诊病房护理带教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急诊科2016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70名在急诊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模式,研究组采取PCMC联合PBL的教学模式,观察两组护理带教效果。结果护理带教结束后,考核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实习生在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及考核总成绩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实习生对带教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82.86%的总满意率(P<0.05)。结论在急诊病房护理带教工作中,采取PCMC联合PBL的护理带教模式,可取得满意的带教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急诊外科临床教学中应用。方法:随机在急诊外科实习的学生中抽取80名分为两组,分别接受PBL教学和传统教学,实习结束进行考试和问卷调查。结果:考试成绩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PBL组学生对急诊外科实习更感兴趣。结论:PBL模式能激发学生对急诊外科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如何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核磁共振增强检查,使其形成模式化并确保更高的患者满意度。方法:将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前后进行核磁共振增强检查的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技术评价量表和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比较护士技术水平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后,患者检查准备不足现象减少,护理投诉与纠纷明显减少(P < 0.05)。患者对MRI增强检查过程中护士主动沟通、健康教育、检查后处置、部门间协作的满意度提升明显(P < 0.05)。结论:在核磁共振增强检查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对改进临床管理质量有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6.
胡柳  陈秀玲 《临床医学工程》2012,(11):2064-2066
目的探讨在护理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指引的成效及优点。方法选取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胸外科实习的护生共六十名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临床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指引,对比两组学生理论、操作及对带教方式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较对照组成绩优异,且对带教方式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两年教学的实践效果对比,临床路径为教学确定了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临床带教计划,收到了原计划的效果,采用临床路径进行临床教学确是一种促进护理教学进步的好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在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临床教学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选取该院消化内科实习生8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实习生给予传统临床带教方式,观察组实习生给予临床教学路径方式,对比两组实习生教学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实习生平均理论考核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给予临床教学路径方式,能够提高实习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消化内科实习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学满意度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对《急救护理学》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方法通过视听教学和网络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果多媒体护理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结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急诊护理教学的内容丰富、信息全面,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口腔专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理论在对新护士进行专科护理临床教学过程中,集理论、操作技术与临床实践于一体。结果新护士们在短期3个月时间内能基本掌握口腔专科护理理论和护理操作,能较好完成临床椅旁护理工作;同时摸索出一套较实用的教学理论模式。结论在短时间内塑造出一支训练有素的口腔护理队伍,为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口腔专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理论在对新护士进行专科护理临床教学过程中,集理论、操作技术与临床实践于一体。结果新护士们在短期3个月时间内能基本掌握口腔专科护理理论和护理操作,能较好完成临床椅旁护理工作;同时摸索出一套较实用的教学理论模式。结论在短时间内塑造出一支训练有素的口腔护理队伍,为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