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静脉性(洒精性)肝硬化和坏死后性肝硬化是产生门静脉高压症,併发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主要病因源从妹拧で痪猜鑫呛现瘟拼酥⒁岳?虽减少大出血发作,但不少患者出现肝性脑病,日久可死于肝功能衰竭,术后五年生存率不比未手术者为高。“预防性”门·腔静脉分流术病人情况亦如此,故有些作者是不提倡的。鉴于上述原因,Warren等于1966年设计不切脾的选择性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Warren手术)处治此类病人,认为较完全性分流术优越,旨在作分流术时,尽量保留入肝的门静脉血流,减少代谢性肝性脑病;同时,阻断来自奇静脉、半奇静脉的侧支循环,防止上消化道再出血;并保持肠系膜静脉循环,减轻蛋白质  相似文献   

2.
改良的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防止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后吻合口扩大的方法. 方法: 对1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行限制性门腔静脉分流术时,采用不吸收线连续缝合吻合口形成自然的限制环. 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6~39个月,随访率达100%.术后未有再出血和肝性脑病的发生,经彩超检查发现术后吻合口无扩大,术后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01). 结论: 改良的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是在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的基础上 ,通过对吻合口径的限制 ,在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的同时 ,保持一定的门静脉向肝血流量 ,维持一定的肠系膜静脉压力 ,以便在达到迅速、有效、持久地控制出血目的的同时 ,尽可能减轻对肝细胞功能的损害 ,减少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生〔1,2〕。临床实践表明 ,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与以往不加限制的门体分流手术相比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对该手术后肝性脑病发生机制的研究 ,认识到其发生部分与术后门、腔静脉吻合口的扩大有关 ,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术式进行了改…  相似文献   

4.
对酒精性肝硬变病人行小口径门腔静脉H分流术后存活时间的分析表明,肝机能贮备和术后的门脉灌流都与术后病人的存活时间有关,而后者与病人长期存活相关更为显著.作者从1980年起对43例病人施行了小口径(8~10mm)门腔静脉H分流,并同时切断门脉侧支.所有病人都证实有酒精性肝硬变.除4例垂危病人于分流术后状态不稳定而死亡外,其余39例病人均进行  相似文献   

5.
手术时用血管钳夹住门静脉,测定钳夹处两侧的静脉压;或在测定肝静脉楔压时作门静脉造影,可以推论出某些肝硬化患者存在门静脉血循逆流(即离肝性门静脉血流)的现象。这一现象对手术方法的选择很有用处,因为离肝性门静脉血流影响着分流术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门静脉血循逆流见于肝静脉阻塞综合症、肝细胞瘤以及传统的脾肾静脉分流术、门腔静脉侧侧吻合术的病人,但在肝硬化病人有关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6.
理想的门体静脉分流术应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有效控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二是减少肝性脑病、肝功能衰竭的发生。非选择性门体静脉分流术能有效控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但肝性脑病、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很高。选择性门体静脉分流术即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虽然在术后早期使大部分病人获得了向肝性门静脉血流,但随  相似文献   

7.
为验证部分门脉降压治疗食道静脉破裂出血亦能减少术后肝性脑病的设想,对50例施行侧侧门腔静脉吻合的病人进行研究,病人中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52.6岁,84%为酒精性肝硬化。术时,Child氏A级病人8例,B级38例,C级4例。术前均无肝性脑病。门腔静脉吻合口长径为10~12mm,门腔压差平均为10mmHg。门诊随访1~46个月(平均26个月),6例(12%)死亡,其中3例死于肝衰。4例发生不同原因的出血,仅一例是食道静脉破裂出血。通过超声多普勒或经股静脉造影检查吻合口均属通畅,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门体分流术能有效地防治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但术后脑病发生率高。门奇断流术因能维持门静脉向肝血流,术后脑病发生率低,但远期复发出血率较高。1967年Warren首先提出选择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减压的概念,并没计了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distal splenorenal shunt DSRS)。世界范围内应用22年的结果显示此手术与其它分流术一样能有效地控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同时能维持门静脉的肝灌注血流,脑病发生率低于其它全分流术,因而能明显提高非酒精性肝硬化病人的术后存活率。1984年Henderson收集25家医院报道的DSRS 1000例,  相似文献   

9.
门腔分流术后,向肝门脉血流对减少术后脑病的重要性,尚未被普遍接受.作者对29例酒精性肝硬变、门脉高压症病人,用Dacron和PTFE(一种没有扩张性的材料,可控制口径大小)作了门腔静脉"H"搭桥术.术后用分流口直接插管或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造影的方法判断门脉血液动力学.并研究了术后自发性门体脑病与年龄、child分级、分流口直径及门脉血液动力学的关系.作者从1980年起,连续为29例患者作了门腔静脉H型搭桥术用12或14mm直径的Dacron(PCHG-12/14),和10mm直径的PTFE搭桥加门  相似文献   

10.
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胃底食道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虽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再出血率低,但因分流量大,术后脑病和肝功能衰竭的发病率高。限制性门腔分流术后大多数吻合口仍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部分还可能因吻合口张力较大而最终发生狭窄或形成血栓。本文报告使用带外支撑环的8mm口径Gore-Tex人工血管行门腔静脉架桥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病人25例,并与同期门静脉侧侧分流组14例比较。结果显示门腔侧侧分流组门静脉压力下降数值稍大于架桥分流组,但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1.04±0.44kPa和0.87±0.26kPa,P>0.05)。两组术后再出血率及手术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门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分流术后脑病发生率显著低于门腔侧侧分流术组(8.0%和35.7%,P<0.05),术后经下腔静脉行门静脉造影证明人工血管通畅率为96%。初步结果表明门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分流术对病人创伤较小,操作简便,术后脑病发生率低,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肝硬化腹水病人门腔静脉分流术前后血中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6例肝硬化腹水病人行门腔静脉分流术前后和16例对照组患者行胃肠道肿瘤切除术前后的门静脉、外周静脉和动脉血中AⅡ进行了测定。结果肝硬化腹水病人分流前血中的AⅡ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分流术后的AⅡ明显低于分流前(P<0.05),仍显著高于术后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病人门腔静脉分流术后AⅡ水平明显降低。这可能是肝硬化腹水病人分流术后腹水消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腹水是肝硬化病人的严重合并症,多数可经严格的内科治疗控制,但仍有10%病人转为顽固性腹水,手术治疗或可提高其远期生存率。1实验研究Orloff采用直接结扎肝静脉的方法造成肝静脉流出道梗阻和大量腹水,然后随机分成三组:(1)对照组,14条大,仅行剖腹术;(2)门腔静脉端侧分流组(EL),15条犬;(3)门腔静脉侧侧分流组(LL),16条犬。在对照组,剖腹术时吸出腹水2.6L(1.3~4.9L);EL组在分流术后,80%又生成大量腹水;而在LL术后,仅2例再次发生腹水,可见门腔静脉侧侧分流可以有效克服肝流出道梗阻,缓解严重腹水,而…  相似文献   

13.
完全性门体分流术并不改善肝硬化病人的生存率。选择性门体分流术不但降低再出血率,又可减少脑病的发生,这是因为保留了门静脉血流和肝营养因子的作用。为了闸明选择性门体分流术的真正效果,作者对55例手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患者行门体静脉分流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发病率约为 30 % - 50 %。虽然术后该病的发生率与手术方式及血管吻合口的直径相关 ,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近年来治疗肝硬化后门脉高压症多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TIP) ,该术式无疑会增加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本文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 ,探讨该术式与肝性脑病的关系。研究中共有 5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患者接受了 TIP手术。患者的中位年龄为 52岁 (33- 82岁 ) ,其中男性33例、女性 2 2例 ,肝病原因分别为 :精性肝硬化 (6 7% )、病毒性肝炎 (16 % )、原发…  相似文献   

15.
门腔静脉分流术后,由于门静脉血流量减少,可损害肝细胞功能但不致影响肝网状内皮细胞活性,此说已有报告。作者为了解门腔静脉分流术所造成之急性门静脉转流,以及门腔静脉移位术所造成门静脉血流在质方面的改变,对肝细胞及肝网状内皮细胞在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16.
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 1月~ 1999年 12月 ,我们对 9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择期施行了脾切除加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及单纯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 ,术后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98例 ,其中男 78例 ,女 2 0例 ,男女之比3 9∶1;平均年龄 38 4岁 (16~ 71岁 )。伴食道静脉曲张 ,无出血史 34例 ;伴食道静脉曲张 ,有出血史 6 4例。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 :A级 56例 ,B级 38例 ,C级 4例。病因 :肝炎后肝硬化 92例 ,胆管狭窄、胆汁性肝硬化 4例 ,酒精性肝硬化 2例。手术方式 :脾切除加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 90…  相似文献   

17.
肝功能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由于受病人全身情况的影响及供体来源等条件的限制,一般不宜行肝移植治疗。本文报道一例酒精性肝硬化,肝性脑病,术前经人工肝支持治疗,病人意识状况明显改善,黄疸减轻,腹水减少,行背驮式肝移植成功,提出:人工肝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该类病人的全身状况,使之度过急性期,人工肝支持系统,肝移植联合治疗扩大了肝移植的适应症,为终末期肝病合肝性脑病病人带来了生机。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门体分流术能有效地防治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但术后脑病发生率高。门奇断流术团能维持门静脉向肝血流,术后脑病发生率低,但远期复发出血率较高。1967年,Warren首先提出选择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减压的概念,并设计了选择性远端脾肾分流术(DSRS),取得较好疗效。我科在DSRS基础上自1991年3月至1996年12月采取选择性远端脾脏分流术(DSCS)治疗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7例,随访观察满意,报告如下。IIB床资料l·l一般资料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32~60岁,平均46.5岁,6例系肝炎后肝硬化,1例酒精性肝硬化。肝功能按Chi…  相似文献   

19.
选择性远端脾肾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一种较好术式沈文律,吴言涛传统的门体分流术由于能有效地降低门脉高压,故防治食道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效果较好,但又因减少了入肝血流使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增高。门奇断流术虽不减少肝的血流灌注,术后肝昏迷发生率较低,但由...  相似文献   

20.
虽然标准门腔分流术可防止食管曲张静脉反复出血,但术后脑病发生率高。近年来试行选择性分流以图减少或消除分流术后脑病。自Warren首先作远端脾肾分流以来,得到广泛临床应用,但技术上较难从胰腺分离出足够长的脾静脉与肾静脉吻合。因此有不少人在脾肾或脾腔静脉,甚至肾左静脉与腔静脉之间应用间置移植物(Inokuchi),但即期和远期效果较差。作者对18例食管曲张静脉病人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Gore-Tex)间置移植进行改良式远端脾肾分流术。这种改良可能解解决Warren和Inokuchi分流存在的某些问题。 1983年10月~1984年11月,对18例食管静脉曲张病人用Gore-Tex作两种改良式远端脾肾分流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