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消肿活血汤配合低分子盱素钠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疗效。方法:将所收治髋部疾病及损伤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消肿活血汤配合低分子肝素钠及低分子肝素钠进行预防性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血小板计数、血液流变学、下肢周径变化指数的改变,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以确定DVT发生率的差异。结果:A、B两组术前各随机因素无差异。治疗前后比较血小板计数于第4天和第7天时有统计学差异(P〈0.01和P〈0.05),A组优于B组;下肢大腿肿胀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优于B组;小腿肿胀变化无差异(P〉0.05);血流变治疗前后全血黏度低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优于B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彩色多普勒对比,DVT发生率A组为10%,B组为16.67%,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肿活血汤配合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促进患者下肢静脉回流,消除肿胀;改善患者术后血液高凝、高黏状态;可能会更有效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低分子肝素结合踝关节运动及中药治疗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低分子肝素结合踝关节运动及中药治疗预防,另一组只用低分子肝素,术后下肢静脉B超,造影检查。结果:对照组30例患者中2例(6.67%)发生DVT;而预防组未发生DVT。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结合踝关节运动及中药治疗能有效地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外敷配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预防无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围手术期疗效。方法:将134例无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后常规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并局部双柏散热奄包外敷,对照组术后仅常规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12天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以及血栓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第12天APTT、PT、D-dimer、血小板较本组术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血小板术后第12天组间比较,治疗组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较本组术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栓发生率为2.99%,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7.49%。结论:对于预防无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药热奄包外敷配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6例拟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试验组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对照组单纯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血液流变学、血浆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及术后下肢最大肿胀率、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不仅能降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并且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延长APTT、PT。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可有效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人工全髋置换术(Total}lip Arthroplasty,THA)后,约40%~60%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约0.5%~2.0%的患者可发生致命性肺栓塞[1] ,因此,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形成十分重要.我们以行THA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桃核承气汤防治术后DVT形成,并与低分子肝素钠(速碧林)抗凝治疗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约为40-60%,约0.5~2.6%患者发生致命性肺栓塞(PE),因此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十分重要。但应用肝素可能因为其抗凝血功能在关键部位形成血肿或增加出血量后可引起严重后果。现将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并发硬膜外血肿一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采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2月~2009年2月因妇科疾病接受盆腔手术且有一个以上DVT危险因素的患者148例,随机分为预防性治疗组(86例)及对照组(62例),预防性治疗组于手术后注射低分子肝素。2组患者均根据术后临床症状、彩色超声检查来诊断DVT。结果预防性治疗纽一例出现临床症状,但彩超未发现血栓形成,对照组DVT发生率为6.5%(4/62),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可显著降低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76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并分析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凝血功能、血常规水平及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2. 63%)较对照组(21. 05%)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观察组血小板较对照组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观察组FIB及PT较对照组低,APTT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对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患者,给予补阳还五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可有效促进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循环功能,改善其血液高凝状态,对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味桃核承气汤在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8例接受治疗的THA患者随机分为A组(68例)、B组(70例)和C组(70例),其中A组术后采用弹力绷带及静脉泵,B组于术前12h及术后12h给予低分子肝素,C组给予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疗程均为7d,观察三组患者THA术后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改变。结果:C组均无中枢性DVT、肺血栓、肌丛静脉血栓及血肿的发生,且与A组和B组比较,C组术后7d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术后引流量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各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A组和B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加味桃核承气汤中药汤剂应用于THA术后患者,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有效预防DVT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人工全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DTV)的预防效果.方法: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150例患者分成3组,A组(50例)为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盐水;B组(50例)为低分子肝素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C组(50例)术后用5%GS250 mL 川芎嗪240 mg静滴,1次/d,3组均连用7 d,术前及用药后7 d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A组术后DVT发生率为20%,B组为6%(和A组相比P<0.05),C组为12%(和A组相比P<0.05);在发生血栓的病人中,近端血栓与远端血栓的比率A组为4:1,治疗组为1. 5:1.结论:川芎嗪可以有效预防人工全髋关节术后DVT的发生,且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阿司匹林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AHR)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4例AHR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中药组53例,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对照组A 51例,采用阿司匹林治疗; 对照组B 5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钠(LMWH)治疗。比较三组患者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值(Hb)、D-二聚体水平、下肢DVT发生率及术后切口并发症,下肢肿胀程度发生情况,评价预防疗效。结果:术后14 d,中药组血红蛋白高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高于对照组B(P<0.05),D-二聚体水平低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中药组DVT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DVT 发生率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术后下肢肿胀低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患者AHR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减少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减轻下肢肿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和探索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气压治疗在预防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妇科恶性肿瘤实施经腹、经腹腔镜手术术后病人共180例,分A组、B组、C组。A组60例未采用预防血栓措施;B组60例采用气压治疗;C组6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气压治疗。对比观察3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包括下肢肿胀、下肢疼痛、下肢血管彩色多谱勒测定血流速度、血栓形成,及对比3组术后3 d、5 d血清学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A组DVT发生率3.33%,B组1.67%,C组0%;C组患者术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凝血酶原时间等血清指标明显优于A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气压治疗的施行,能够明显降低妇科肿瘤术后下DVT的发生率,提高整体治疗和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可继发致命的肺栓塞或脑栓塞,后期可遗留深静脉功能不全,患肢反复肿胀。吕厚山等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47.11%。本院2005~2006年共进行髋关节置换术100例,其中50例采用口服华法林片,50例采用中药预防DVT的发生,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拟养阴活血汤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倡导养阴活血、补气通络理念对治疗DVT之重要性。方法:60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以养阴活血汤和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观测相关凝血指标的变化和比较术后DVT发生率。结论:养阴活血汤具有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良好疗效,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间歇充气压力泵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4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28例,予低分子肝素、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间歇充气压力泵预防处理及其他常规治疗:对照组26例,仅予抗炎补液等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病例围手术期出血情况与术后DVT的发病情况.结果 术后DVT的发生率预防组为3.57%,对照组为2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围手术期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低分子肝素、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间歇充气压力泵的中西医结合预防,对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效果明显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使用中药益气活血法对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中药汤剂2周。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治疗组21.74%;对照组:52.17%,2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汤剂能有效预防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佛手通瘀汤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确切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符合研究标准的21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108例和西药治疗组110例。分别给予佛手通瘀汤及低分子肝素钙进行预防性治疗,观测其DVT的发生情况、血液流变学、血浆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伤口引流量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中药治疗组中共有32例发生DVT,总发生率29.63%,西药治疗组中共有26例发生DVT,总发生率23.64%。2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APTT、PT和DD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 2组患者APTT、PT、DD和伤口引流量差异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佛手通瘀汤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陇中消肿止痛合剂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THA患者186例随机分为A组89例和B组97例。术后12 h,在一般性预防血栓措施基础上,A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6 mL/次,B组口服陇中消肿止痛合剂50 mL/次,2组均2次/d,应用10 d。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行下肢彩超检查,并于术后3、7、14 d检测D-二聚体,观测2组血栓发生率、凝血指标、术后切口引流量等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术后共发生DVT 9例(A组4例、B组5例),B组肺栓塞死亡1例,8例治疗痊愈,185例患者平均随访3.4个月。B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与A组相当(P〉0.05),2组FIB、D-二聚体较本组用药前下降(P〈0.05);B组术后引流量较A组少(P〈0.05)。结论陇中消肿止痛合剂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与低分子肝素钙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芪红活血行气汤对于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芪红活血行气汤作用机理,为临床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性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符合研究标准的201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合用低剂量组50例、中西药合用中剂量组51例、中西药合用高剂量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4组在采用相同的基本预防措施和机械预防措施的基础上,中西药合用组服用芪红活血行气汤配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给药;对照组仅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给药。分别记录术后引流量、产生DVT例数并求出DVT发生率,然后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引流量4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DVT发生率中西药合用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红活血行气汤配合低分子肝素钙防治术后DVT效果明显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观察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与(LMWH)联合周期性充气压力装置(IPC)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2例单侧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倒单纯使用LMWH和治疗组21倒使用LMWH联合(IPC)。对照组从术前第1天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0.2ml/d皮下注射。治疗组在应用对照组预防方法的同时,联合应用IPC治疗。结果:对照组发生5例DVT,发生率为23.8%,治疗组发生1例DVT,发生率为4.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周期性充气压力装置较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对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