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磊 《医疗装备》2006,19(12):9-11
近100多年来,x线摄影一直是用胶片记录x线影像,即屏/片系统成像,为临床提供了高品质的影像。这种方法产生的图像质量、剂量效率以及功能效用已成为医疗成像的标准。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出现后,推动了x线摄影数字化成像的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MR、DSA的成熟发展使x线摄影数字化成为趋势。上世纪八十年代初13本富士公司生产的CR问世,开创了x线摄影实现数字化的先河。由于CR技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接影像数字化,人们利用现代飞速发展的晶体管制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开发研制了DR,从而完成了x线摄影直接数字化。  相似文献   

2.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原理及系统维护和保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实例DR2000系统介绍了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irect Radiography,DR)系统原理,分析了影响系统影像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对系统的维护和保养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70年代钼靶 X 线机问世以来,软 X 线摄影技术在乳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已是众所周知。由于钼靶具有高于钨靶显象2.4~5倍的优势,能清楚地显示出皮肤、脂肪和肌肉、肌腱之间的层次,软 X 线摄影技术便引起重视。本文在介绍软 X 线摄影技术的基础上,就其结果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X线摄影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提高了影像质量和显示能力,增加了影像层次,实现了信息存储的数字化。我们应用CR摄影系统,对460例有粉尘接触史的井下工人进行CR胸片检查,并与普通高仟伏X线片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X线摄影的进展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学影像数字化主要是指影像以数字方式输出,影像数据利用计算机强大的高速运算处理能力方便快速地进行存储、处理、传输和显示。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CT、MRI、DSA、US、ECT等全新的成像技术进入医学领域,不仅提高了影像诊断的水平,同时实现了诊断信息的数字化,为逐步建立的医学影像图像存档传输系统PACS和远程医疗奠定了基础[1]。 传统X线摄影是医学影像领域中应用最早、迄今仍最广泛的检查方法,但也是医学影像学中最晚实现数字化的成像技术。21世纪将是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传统X线摄影数字化是医学影像…  相似文献   

6.
金建威 《工企医刊》2005,18(6):32-32
20世纪90年代开始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omputed radiography,CR)被广泛引入临床应用,是目前一种比较成熟的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传统的普通X线摄片尤其是床边X线摄片,由于受到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影像质量难以保证,一旦摄影完成,其影像质量很难改善,反照率极高,严重影响诊断。CR成像技术充分发挥图像后处理的优越性,在充分保证信息量的前提下,不但大大提高了成功率,而且影像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X线摄影的数字化技术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叙述了目前X线摄影数字化的几种方式、原理及特点。  相似文献   

8.
PACS是近几年发展的一种新的医学图像诊断技术,它是数字化图像同计算机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而PACS的推广应用,就必须解决传统X线摄影的数字化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PACS技术,两种典型的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以及它们同PACS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本院职业病门诊44例有明确接尘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3名尘肺病诊断医师对患者数字化X线摄影(DR)胸片和高千伏X线胸片分别进行独立诊断。利用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对DR胸片的诊断准确性进行评价,利用Kappa一致性检验对使用DR胸片诊断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使用DR胸片与高千伏X线胸片进行尘肺病诊断时具有中等一致性,Kappa值为0.701(95%CI:0.612~0.789)。使用DR胸片进行尘肺病诊断时诊断准确性低于高千伏X线胸片,两种胸片AUC分别为0.850(95%CI:0.790~0.910)、0.907(95%CI:0.861~0.953),Z值为2.085,P=0.037。在进行尘肺病筛查时,使用DR胸片与高千伏X线胸片诊断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进行尘肺病诊断时,使用DR胸片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均低于高千伏X线胸片。提示DR胸片可以替代高千伏X线胸片进行尘肺病筛查,进行尘肺病诊断时应加强医师培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王克枢  肖杰 《医疗装备》2015,28(1):23-24
近年来,数字化X线摄影成像技术发展迅速,在医学诊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数字化X线摄影成像技术的相关原理,并探讨其应用现状,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无线FPD型移动X线摄影DR的系统构成和基本规格,叙述了该系统先进的技术特点,分析了基于无线FPD的良好的可靠性和高效的工作流程,指出了其为了优化改进工作流程配备了新的构件,最后阐明了无线移动X线摄影DR新技术在提高影像诊断效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医用X线干片摄影与数字化诊断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海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1,25(6):357-358,351
简要地介绍硒静电X线摄影、CR数字摄影成像系统、X线干片激光成像系列产品、数字化诊断技术,以及电子X线摄影等。  相似文献   

13.
单勤星  赵春阳 《医疗设备信息》2008,23(12):129-130,128
目的运用Photoshop图像编辑软件获取下肢全长X线图像。方法首先对患者进行股骨(包股骨头)、膝关节、小腿(包踝关节)立位摄影。然后将数字化影像通信标准格式(DICOM)X线影像转换为JEPG标准格式影像,使用Adobe公司Photoshop7.0软件对JEPG格式的图像进行无缝拼接,并打印在A4相纸上。结论通过Photoshop软件可以获得优化的、无缝连接的下肢全长图像,满足了诊断与骨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X线摄影在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治疗前后影像资料的分析对比,研究其在治疗中的价值。结果:利用影像资料可以清楚地显示患者的脱位和周围组织的征象,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手术参数。结论:X线摄影得到的数值为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提供科学的数字信息和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维纳滤波器设计过程,并采用该过程对数字化X射线影像进行滤波,试验表明:维纳滤波器能在去除图像噪声的同时较好地保留图像细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病x线诊断对指导整合手法治疗各型颈椎病疗效的价值。方法:搜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门诊部因颈部不适进行整合手法治疗的患者1690例,对其中的845例行DR颈椎普通X线摄影检查.另外845例未进行普通X线摄影检查,对2组的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行DR颈椎普通X线摄影组的疗效好于未行颈椎普通X线摄影组,总有效率提高5.1%。结论: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进行适当体位的颈椎普通x线摄影检查,对整合手法治疗颈椎病有提高疗效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平板透视摄影系统在全脊柱摄影中的价值。方法使用动态平板透视摄影系统对我院2013年5月~10月的21例疑似脊柱病变的患者进行全脊柱摄影。结果21例患者摄影全部一次成功,图像清晰、无运动伪影、无拼接痕迹、质量优良,均可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动态平板透视摄影系统将数字化的透视与X片相结合,操作简便、快捷,成功率高,可为脊柱病变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沈小红  田岚 《医疗卫生装备》2013,(10):105-106,112
目的:通过对乳腺摄影图像质量的分析总结,规范操作方法,优化图像质量.方法:分析1 607例受辁者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常规和附加体位影像的图像质量,并对投照技术要点进行相关总结分析.结果:1 607例受检者中,甲级片占95.83%,非甲级片占4.17%.非甲级片大部分重拍可改正,32例病变通过胸壁和腋下附加体位得以弥补.结论:优化体位设计,必要时附加体位,可提供高质量的图像,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制胸部坐位X线摄影椅,解决腿部有病痛或年龄较大的患者胸部摄影中的实际问题。方法:胸部坐位摄影椅基于方便实用设计思路需要,用钢制材料制作而成,具有扶手能下放、后背能放平、能旋转升降等功能。结果:用此摄影椅的摄片图像与以前各种方法相比,运动模糊影减少,重摄率低,摄影速度快,患者舒适稳定。结论:该摄影椅是针对在平常大量行动不便、不能很好站立的患者胸部摄影实践中暴露的缺陷而专门设计的辅助摄影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特点,适合所有放射科使用,方便了患者和摄影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几种X线摄影方法在诊治颈椎病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几种不同的X线摄影方法、摄影体位与摄影技巧,有效提高影像的诊断价值。结果:颈椎摄影方法与技巧的应用能确保得到高质量、高准确性的影像资料,为临床诊断提供保障。结论:颈椎X线平片是颈椎病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