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ctomy,PD)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93年2月~2003年12月完成的108例PD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胰瘘发生率为13.9%,胰瘘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显著高于无胰瘘组(66.7%vs.20.4%P=0.001;33.3%VS7.5%P=0.012十二指肠肿瘤及手术时间长是胰瘘发生的高危因素,而胰管引流、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术后预防性应用奥曲肽是胰瘘的保护因素.结论胰瘘仍是目前PD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PD集中于有经验的外科医师进行,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胰管引流,术后预防性应用奥曲肽可减少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3.
4.
为了预防胰瘘的发生 ,我们从 1996年 5月至2 0 0 0年 11月 ,采用胰管 -空肠粘膜吻合 +套入的方法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15例 ,收到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 ,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36~ 6 2岁 ,中位年龄 5 1岁 ,壶腹胰癌 7例 ,中、下段胆管癌 4例 ,胰头癌 3例 ,慢性胰腺炎 1例。1.2 手术方法及技术改进1.2 .1 胰腺的切除 :在肠系膜上静脉左侧胰腺预切线处的胰腺上下各缝一针 ,结扎防止出血 ,用锐刀直接切断胰腺组织 ,在切断过程中注意在胰腺断面中上 1/ 3交界偏后部位找到主胰管 ,向近端游离出 0 .5 cm。1.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胰头癌的切除率以及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一胰漏的发生。方法 1996年5月~2002年11月本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8例,除经典的手术步骤,笔者对手术术式与方法进行了改进,完整切除胰腺钩突,在门静脉与胰头粘连时应仔细分离,对受到浸润时的门静脉(PV)或肠系膜上静脉(SMV)作部分切除,PV端或SMV端端吻合或人造血管连接吻合,胰肠端侧吻合时,将胰腺残端确切地套入空肠,并在吻合口两角危险区及前壁覆盖一束大网膜。结果 胰十二指肠切除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切除率和生存率,而且并发症并未增加,本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7%、68.8%、24.4%;采用端侧吻合加吻合口周围附以带蒂大网膜无胰漏发生。仅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腹腔内大出血1例,胃排室障碍3例,继发腹腔感染4例,切口脂肪液化并切口裂开2例。结论 随着肝胆外科技术的进步,胰十二指肠切除及合并PV部分切除以及SMV部分切除已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胰肠端侧吻合加吻合口周围覆盖大网膜能有效地降低或防止胰漏的发生。此法为提高胰头癌术后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温思齐  林有光 《广东医学》1993,14(4):200-20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治疗Vater壶腹周围癌的最常用手术,但由于该手术复杂、创伤大、手术时间长、重建吻合口多,大多数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987年12月至1998年12月,11年间施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1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因乏特氏壶腹癌施术者36例(59%),胰头癌13例(213%),总胆管F端癌4例(6.6%),原发性十二指肠癌3例(4.6%),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3例(4.6%),其他2例。发生并发症11例(18%),其中胰瘘4例(6.6%),胆瘘2例(3.3%)。分析讨论丁切除范围和胰、胆瘘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朱刚健 《右江医学》2007,35(1):63-63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易并发感染并成为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减少和预防胰瘘的发生,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根本,胰空肠吻合方法的选择和吻合技术是其中的关键。我科近3年来施行了9例PD手术,在胰空肠吻合上作了一些改进,病人术后恢复顺利,无胰瘘、胆瘘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冼沛中  康旭  王三明  徐飞鹏 《海南医学》2004,15(8):77-77,39
目的 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空肠吻合口漏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2002年间2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方法改进。结果 21例手术患者均治愈.无1例术后发生胰空肠吻合口漏。结论 重视手术基本操作.采用连续缝合及T管胆汁外引流、胰液内引流的方法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单层吻合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层吻合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对4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运用单层吻合技术进行胰肠套入式吻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5h,无手术死亡,术后无1例发生胰瘘,所有患者腹腔引流管均于术后7天拔除,大部分患者均于术后2周内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5天。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重建过程中应用单层吻合技术,是一种既安全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uspension Pancreatic-Duct-Jejunum End-to-Side Continuous Suture Anastomosis(SPDJCS) on the incidence of pancreatic fistula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and to analyze its applicability,safety,and efficacies.Methods A prospective controlled trial was conducted with 165 cases receiving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in the Department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 from January 2010 to May 2012.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end-to-end/end-to-side invaginated anastomosis,n=52),Group B(end-to-side mucosal anastomosis,n=48),and Group C(SPDJCS,n=65).The preoperative data,intraoperative data,and operative outcomes(incidence of pancreatic fistula,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peritoneal drainage,peritoneal hemorrhage,peritoneal abscess,delayed gastric emptying,pulmonary infection,postoperative infection,blood transfusion,and perioperative mortality)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3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incidence of pancreatic fistula was 13.9%(23/165) in all the 165 patients.The incidence in Group A and Group B was 23.1%(12/52) and 18.8%(9/48),both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C [3.1%(2/65),both P<0.05].Group C showed significantly better outcomes than group A and B in terms of the operation time(5.5±1.2 hours vs.6.1±1.1 hours,5.5±1.2 hours vs.6.3±1.5 hours),volume of blood loss(412.0±205.0 mL vs.525.0±217.0 mL,412.0±205.0 mL vs.514.0±217.0 mL),and postoperative drainage amount of plasma tubes(175.0±65.0 mL vs.275.0±80.0 mL,175.0±65.0 mL vs.255.0±75.0 mL)(all P<0.05),while Group A and Group B displayed no difference in these aspects(P>0.05).As complications other than pancreatic fistula were concerned,the three groups were not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P>0.05).Conclusions SPDJCS may have the effect of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ancreatic fistula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It could be safe,practical and convenient technique of anastomosis for pancreaticojejunostomy.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胰胃吻合术式在行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0例因胰头癌和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采用胰胃吻合术式重建消化道的病例资料。术后通过监测腹腔引流液中淀粉酶含量判断胰瘘的发生。结果术后10例患者均无胰瘘发生。结论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采用胰胃吻合术式方法简便、安全、有效,明显减少了胰瘘的发生率,生活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胰瘘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72例患者均采用标准PD术式,重建顺序均为Child法。观察术后并发症和与胰瘘可能有关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胆红素水平、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残余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及术前是否合并糖尿病等9个因素。并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30例,总发生率为41.7%;病死率为4.2%,胰瘘发生率为11.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残余胰腺质地软及胰管直径〈3mm均为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和P〈0.05)。结论:胰腺质地软及胰管直径细小预示PD后胰瘘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早期拔除腹腔引流管能否减少术后胰瘘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并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归入研究对象的305例PD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分为:A组,术后≤5 d拔除;B组,术后>5d拔除.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等发生情况,对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术后胰瘘(3.1%vs12.1%)、腹腔感染(9.2% vs 20.3%)以及总并发症(24.5% vs 42.0%)发生率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13.0(4 ~44)d vs 15.5(9 ~64)d,P<0.05].单因素分析示:性别(P<0.05)、术前有无显性黄疸(P<0.05)、胰管直径(<3 mm vs ≥3 mm,P<0.05)、肿瘤发生部位(胰腺vd胰腺外,P<0.01)、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5dvs >5d,P<0.05)为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男性、胰管直径<3 mm、胰腺外肿瘤(胆总管远端、十二指肠乳头部、胆胰壶腹部肿瘤)、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5d为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424,2.369,3.874,5.028,P<0.05).结论 对于PD术后早期无胰瘘发生的患者,术后5d内拔除腹腔引流管能够显著减少术后胰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延长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会增加术后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1-12月完成的19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资料,并对围术期可能与胰瘘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19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A级胰瘘62例(31.6%),B级胰瘘53例(27.0%),C级胰瘘11例(5.6%),总体胰瘘发生率高达64.3%,有临床意义的胰瘘(即B、C级胰瘘)64例,占32.7%.经单变量及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胰管直径≤3 mm是总体胰瘘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胰管直径≤3 mm和胰液内引流是有临床意义的胰瘘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胰瘘仍然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胰管直径≤3 mm是胰瘘发生的主要独立风险因素,胰液引流至体外可以降低临床胰瘘的发病率并减轻胰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影响Whipple术后胰瘘的原因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原因及预防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4~2003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胰瘘发生的因素和采取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胰瘘与吻合技术有关;胰瘘的发生与残胰断面的处理有关;胰瘘的发生与胰实质的坚硬度、胰管的直径有关;胰管内支撑引流可预防PD术后胰瘘.结论胰管内支撑引流和良好的胰切面血供是预防pD术后胰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李蕊  米曰堂  邵峰  王云霞   《中国医学工程》2005,13(6):626-627,630
目的探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术后胰漏的合理胰腺残端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0年间行PD治疗的壶腹周围癌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的情况和术后胰漏及由此引发的腹腔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间围手术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管空肠端侧吻合组与胰腺空肠端端吻合组术后胰漏发生率分别为3.9%和12.6%(P=0.044).腹腔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3%和9.7%(P=0.026),相关死亡率为0和5.8%.结论胰管空肠端侧吻合重建确实可靠,能够有效地降低PD后胰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附6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63例病人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作者的经验结合国内外文献,对PD术式的选择、术后胰瘘的最常见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充分讨论。结果 该组病例中,62例治愈,1例死于术中广泛渗血。存活者术后均无胰瘘的发生,也无腹腔内感染和切口裂开。术后随访:2例病人由于胆肠吻合口狭窄而反复出现感染症状,经二次Roux-Y内引流术治愈;3例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通过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良好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技巧和适宜的术后处理对预防遗漏的发生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肺切除术支气管残端器械缝合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的处理技术,以避免或减少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支气管缝合器关闭支气管残端。从缝合器的浅面做肺切除术,支气管残端用1-0带针编织涤纶线在器械缝合的深面做水平交叉U字缝合。通过该法3年来共施行肺切除术107例,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手术操作方便,支气管残端短,缝合牢固;术后无残端液体潴留和肉芽肿形成,全组无支气管胸膜瘘发生。结论 该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支气管残端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