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存率。结果本组22例,占同期收治结直肠癌的0.3%(22/7300),首发症状为便血(77.3%),误诊率68.2%,首诊转移率63.6%;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6例,局部切除术4例;辅助化疗9例,辅助免疫治疗6例;辅助放疗1例。22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4.5%、13.6%、9.1%。中位生存时间12月(95%CI:7.48-16.52)。结论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少见,易误诊,易转移,预后差。外科治疗是目前无转移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发病特征和病理诊断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光镜法分析8例肛管直肠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及其与相关抗原表达的关系。结果:8例肛管直肠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均为老年患者,年龄最大79岁,最小59岁。临床均有便血,脓血便,或大便性状的改变。病理类型:息肉样型2例,肿瘤型2例,溃疡型4例;镜下肿瘤细胞表现为多样性,组织结构多样性,多数瘤细胞含有黑色素颗粒且色素含量分布不对称。免疫组化瘤细胞S-100、HMB-45、Malen-A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结论:肛管直肠粘膜恶性黑色素瘤肿瘤细胞和组织结构呈多样性,瘤细胞含有黑色素,S-100、HMB-45和Malen-A阳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27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在临床上极为少见,除外科手术外,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而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也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该病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和患者生存情况的分析,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过去16年本院收治的所有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结果:共收集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27例,平均年龄55.38岁,女性略占多数,73.0%的患者曾被误诊,肿瘤最大径平均为3.76cm,淋巴结转移(72.7%)较脉管/神经侵犯(22.7%)常见,但仅脉管/神经侵犯和远处转移与预后有相关性。接受扩肛广泛切除者术后局部复发率高,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者无局部复发,手术方式与预后无相关性。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以女性略占多数,该病易被误诊,脉管/神经侵犯和远处转移者预后差。APR手术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中仍是一个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4.
22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Zhong J  Zhou JN  Xu FP  Shang JQ 《癌症》2006,25(5):619-624
背景与目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恶性度高,其治疗方法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总结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77年至2003年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2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方式和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22例.占同期收治的大肠恶性肿瘤的0.4%(22/5205),男性6例,女性16例.中位年龄6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86%(19/22)、肛门疼痛或不适59%(13/22)、肛门口肿物27%(6/22)等。首次就诊误诊率86%(19/22),术前病理诊断确诊率48%(10/21)。无远处转移16例,伴远处转移6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1例.局部广泛切除术5例(2例复发后补充腹会阴联合切除术),Park’s术2例.Hartmann’s术1例,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3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5.4%、18.1%、9.1%,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95%CI:6~18个月)。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少见,易误诊,预后差。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可作为无远处转移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5.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少见,我科自1972年~1987年12月收治5例.一、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男1例,女4例,年龄47~76岁平均57.8岁。2.临床症状:脓血便3例、便血3例、便频3例、下坠感或里急后重3例、大便困难1例.3.肿瘤特点:见附表。  相似文献   

6.
16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16例患者首诊确诊率仅25%(4/16),误诊为直肠肛管癌8例、直肠息肉3例。14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例局部扩大切除术,1例单纯化疗。随访6个月~17年,11例发生远处转移,12例死亡,至今存活4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4.5%、20.4%和7.6%,中位生存期18个月。肿瘤浸润越深、临床分期越晚,预后越差(P〈0.05)。而不同肿瘤大小、联合治疗与否的患者间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易误诊,预后差。早期诊断并行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1例崔永旺肛管直肠区的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罕见,发病率约占全部恶性黑色瘤的0.4%~1.6%,仅次于皮肤和眼,我院30年间收冶11例,报告如下。本组11例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7例系本院初诊,4例为外院病理证实转来我院...  相似文献   

8.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29例临床分析,研究各种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通过29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5年追踪,临床分析,比较年龄、性别、肿物浸润肠腔的范围,肿瘤大小,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及各种治疗方法对生存期的影响,探讨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的治疗手段。结果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无特殊的临床表现,极易误诊为直肠癌、直肠息肉和血栓性痣。诊断必须依据组织病理学。如能早期诊断,且行以经会阴直肠根治术为主,辅助化疗、免疫治疗,就能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单纯化疗、放疗效果不理想。结论 加强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认识,早期确诊,行Miles氏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延长此病生存期,提高生存率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极为少见的恶性度很高的肿瘤,本大共收集5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资料,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42~67岁,平均54.4岁。二、临床症状: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主要症状与直肠癌相似,主要有粘液血便(4/5),大便时肿物脱出(3/5),大便困难(2/5)。本组5例中仅1例首次就诊时经病理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余4例均有误诊史,误诊为痔3例,误诊为直肠息肉1例。三、病理资料:①肉眼所见:肿瘤位于肛管2例,位于直肠3例,其下缘距齿状线距离分别为0.9cm,2.1cm,2.9c…  相似文献   

10.
恶性黑色素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皮肤黏膜和色素膜恶性肿瘤,也是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年增长率为3% ~5%.多发生于皮肤和眼睛,原发肛管直肠少见,是一种少见且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约占肛管直肠恶性肿瘤的1%[1].恶性黑色素瘤转移部位多为肺、骨、肝、脑及局部复发,乳腺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极少见[2].本院于2012年10月收治了1例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术后复发乳腺转移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63年1月—1968年6月间共收治恶性黑色素瘤(以下简称恶黑)64例,全部经病检确诊。现总结于后。 临床资料 男34例,女30例。眼部16例,耳鼻口腔9例,头颈部皮肤及颅内6例,肛管直肠18例,肢体13例,官颈及龟头各1例。 临床表现:体表恶黑以肿块或黑痣为首发症状,后者多有手术或外伤史;肛管直肠恶黑以便血为主,可伴有大便失常、里急后重及肛门部不适等症状,五  相似文献   

12.
陈勇  叶红 《肿瘤学杂志》2017,23(10):928-930
摘 要:[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6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结果] 6例患者中,肿瘤位于直肠下端2例,齿状线附近1例,肛管肛缘3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肛门赘生物及进行性排便困难伴出血。镜下肠黏膜下见肿瘤呈多形性片状,大部分由类圆形细胞构成,核异型,可见核分裂,其中4例患者肿瘤细胞见黑色素沉着。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HMB45、S-100、Vimentin和MelanA强阳性,LCA、CK和EMA均阴性。[结论]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少见的恶性肿瘤,且临床表现无特征性,预后较差。诊断需根据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78-2005年收治的27例经外科治疗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7例,占我院同期肛管直肠恶性肿瘤手术例数1.1%。主要临床特征:便血16例,肛门口肿物14例,排便习惯改变4例。手术方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3例,局部广泛切除10例,局部切除2例,乙状结肠造瘘2例。全组病例3年生存率18.5%,5年生存率11.1%。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相当重要,局部广泛切除术创伤小,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降低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29例临床分析,研究各种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通过29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5年追踪,临床分析,比较年龄、性别、肿物浸润肠腔的范围,肿瘤大小,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及各种治疗方法对生存期的影响,探讨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的治疗手段。结果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无特殊的临床表现,极易误诊为直肠癌、直肠息肉和血栓性痣。诊断必须依据组织病理学。如能早期诊断,且行以经腹会阴直肠根治术为主,辅助化疗、免疫治疗,就能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单纯化疗效果不理想,放疗无效。结论 加强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认识,早期确诊,行Miles氏手术为主的辅助免疫治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是延长此病生存期,提高生存率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78-2005年收治的27例经外科治疗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7例,占我院同期肛管直肠恶性肿瘤手术例数1.1%。主要临床特征:便血16例,肛门口肿物14例,排便习惯改变4例。手术方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3例,局部广泛切除10例,局部切除2例,乙状结肠造瘘2例。全组病例3年生存率18.5%,5年生存率11.1%。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相当重要,局部广泛切除术创伤小,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降低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附14例报告)王刚王绍林张峰恶性黑色瘤通常发生于皮肤,少数发生于粘膜。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瘤极为少见。但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我院1969~1996年共收治1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4例中,男6例,...  相似文献   

17.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祖庆  杜祥 《肿瘤》1996,16(6):595-596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8例临床分析管祖庆1莫善兢1朱慰祺1杜祥2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外科1病理科2(上海200032)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MelanomaoftheAnorectalRegion,简称ARM)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少见但恶性...  相似文献   

18.
肛管直肠少见恶性肿瘤6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1995年,收治直肠平滑肌肉瘤、直肠恶性淋巴瘤、直肠类癌、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一穴肛源癌、基底细胞癌、肛管鳞癌、原发性肛周粘液腺癌等8种少见的肛管直肠恶性肿瘤共60例。占同期肛管直肠恶性肿瘤的4.4%(60/1359)。并就这些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讨论。发现这些肿瘤均位于距肛缘8cm以下范围内,故强调肛指及活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曾艳  李理 《现代肿瘤医学》2021,(16):2872-2876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的组织形态、免疫组化等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60~84岁,平均70.2岁,临床主要为直肠出血、直肠肿块和疼痛等表现,镜下以上皮样和梭形细胞为主要成分,瘤细胞呈巢团或片状分布伴有多形性,细胞核大而深染,胞浆丰富,细胞有丝分裂指数高,并可见不典型性核分裂象,部分肿瘤细胞内见有黑色素沉着。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可表达S-100、HMB-45和Melan A,不表达AE1/AE3。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具有侵袭性的肿瘤,因其解剖学部位和非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较困难,确诊有赖于常规病理和免疫组化,临床医师应当高度重视该病,避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直肠肛门部位发生的恶性黑色素瘤极为少见,1975年Moore首次报告一例,1982年国外已报告近500例。1984年国内仅有82例报告(见1985年中国外科年鉴146页)。肛管恶黑预后险恶,患者往往由于血性抑或淋巴转移而死亡。本文收集1967年4月~1987年9月有病理证实且手术的肛管恶黑9例,就其临床经过及其生物学行为结合文献复习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