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作者为了解当前美国主要大城市执行全国制定的结核病诊断和化疗的实施情况,函询了28个大城市卫生部门的防痨官员有关现行肺结核的诊断化疗方法,如初治肺结核化疗方案,短程化疗和间歇化疗的实施情况,初治病例的住院适应症及其所占比重,化疗期间和化疗结束后的管理随访等。本文根据回答问题90%以上的27份复函整理,因而可以反映当前美国防痨工作的实际情况,主要结果如下: 执行全国方案规定,对疑似肺结核检验痰菌4~6次者只有7处占26%,而在全部疗程中验痰的有24处达92%,即使痰菌已经阴转亦如此。作者指出芝加哥和旧金山的医院,验痰(涂片及培养)一次平均45元。初治病例最多用1NH EB或INH RFP治疗。用INH EB RFP方案的  相似文献   

2.
EVM的疗效与紫霉素(VM)大致相同。作者用该药治疗肺结核81例(中间除去3例),除初治8例外,均为难治的复治病例。其中男性46人;女性32人。50岁以上者47例(60.3%)。病程:5年以上者54例(69.2%),20年以上者21例(26.9%)。并用药物有RFP、EB、INH、PAS、ETH等,以并用RFP或EB占多数。治疗时间为半年,前3个月每天肌注1克,后3个月改为周2次肌注。X线胸片:纤维干酪型和重症混合型占66例。绝大  相似文献   

3.
初治涂阳肺结核强化期住院督导的短程化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强化期住院督导的短程化疗效果。方法 将168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住院督导组和门诊全程管理组,观察疗程满1、2个月痰菌阴转率,满2个月X线病灶改变及6个月的转归队列分析。结果 住院督导组和门诊全程管理组满1、2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占81.8%、88.6%和63.8%、75.0%、;X线胸片明显改善,住院督导组和门诊全程管理组病灶吸收分别占80.7%、67.7%,6个月治愈率分别为95.5%和80.0%。结论 实施强化期住院督导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取得显著成效,对门诊治疗不能保证规律用药者可考虑强化期住院督导治疗。  相似文献   

4.
本收集近年来住入胸外科病房准备手术治疗的肺结核病人30例的资料,其中空洞13例,毁损肺7例,结桉球5例,纤维干酪灶3例,肺不张3例。入院后拒绝手术18例,劝暂缓手术12例,出院后用INH、RFP为主的化疗12例,用INH、SM为主的化疗18例。经1~4.5年随访,痰菌转阴率为88.2%,病灶好转率为36.7%,空洞闭合率为38.5%。继续化疗失败3例,包括痰菌阳性毁损肺2例。痰菌阴性空洞1例。其中毁损肺1例在服INH、RFP6个月自行终止抗结桉化疗,在9个月后发生支气管胸膜接、脓胸。空洞1例合并糖尿病经INH、RFP治疗2年,病灶恶化。根据不手术继续化疗30例的观察,提出外科治疗的适应证为:①经过加强抗结桉药物复治18个月痰菌阳性;②经化疗后痰菌转阴的毁损肺、空洞伴有糖尿病或霉菌寄生等合并症;③球形病灶不能排除肿瘤(X线、细菌学或细胞学明确结核球不必手术);④反复咯血可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5.
耐多药肺结核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复敏的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敏后的耐多药肺结核INH、RFP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50例经痰结核菌培养确定的耐多药肺结核对INH、RFP均复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3HRZAKPT/18HRPT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3VZPTAKCTM/18VPTCTM化疗方案治疗。比较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1个月的痰菌阴转率(涂片与培养),X线胸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程满3个月痰菌涂片与培养阴转率(32%,28%)分别与对照组(16%,12%)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满疗程痰菌涂片阴转率(48%,40%)、培养阴转率(44%,40%),X线病灶吸收率(68%,64%)和空洞闭合率(24%,28%)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INH、RFP对复敏后的耐多药肺结核,近期临床疗效不比对照组第三线化疗方案[1]的疗效差,而且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氟嗪酸(ofloxacin)是一种喹诺酮类广谱抗生素。本文报告用氟嗪酸或乙胺丁醇(EMB)与雷米封(INH)和利福平(RFP)联合治疗初治肺结核患者的研究结果。方法选择1986年1月~1988年5月入院的痰涂片或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共124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 EMB(1g/d)或氟嗪酸加用 RFP(0.45/d)和 INH(0.4/d),开始两个月氟嚓酸用量为0.6/d,后7个月为0.3/d,疗程9个月。每个月复查 X 线、痰涂片和痰培养、血、尿常规等结果治疗3个月后,用氟嗪酸组胸部 X线好转率36%,用 EMB 组50%,两组无差异;治疗6个月后,用氟嗪酸组胸部 X 线改善率66%,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强化期住院督导的短程化疗效果。方法 将168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住院督导组和门诊全程管理组,观察疗程满1、2个月痰菌阴转率,满2个月X线病灶改变及6个月的转归队列分析。结果 住院督导组和门诊全程管理组满1、2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占81.8%、88.6%和63.8%、75.0%;、X线胸片明显改善,住院督导组和门诊全程管理组病灶吸收分别占80.7%6、7.7%,6个月治愈率分别为95.5%和80.0%。结论 实施强化期住院督导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取得显著成效,对门诊治疗不能保证规律用药者可考虑强化期住院督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异烟肼(INH)加利福平(RFP)9个月疗法对敏感菌引起的肺结核非常有效,且对所有肺外结核包括结核性胸膜炎伴或不伴有肺内病变者也均有效。已证明,如果细菌含量少,即治疗前痰涂片检菌≥3次阴性,而培养阳性者,疗程可缩短至6个月。结核性胸膜炎时由于涂片检菌多为阴性,培养也少有阳性,故也属于含菌量少者,推测也可将疗程缩短至6个月。为此,自1980~1990年间进行以下临床实验。对象和方法共收治符合条件的结核性胸水患者198(男128,女70)例,平均年龄62.6(18~97)岁,其中59例(30%)具有结核病易感因素;92例同时伴有肺浸润,50%患者痰培养阳性。给药方法:INH 300mg加RFP 600mg,每日1次,治疗1个月。后用INH  相似文献   

9.
自 1994~ 2 0 0 1年实施卫生部结核病控制项目后 ,我所对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 10 9例 ,采用两种不同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现将结果归纳如下。选择标准全部病例均为 SM或 RFP为主方案治疗 6个月疗程结束历经数月或数年后又复发的痰结核菌厚涂片阳性 ,X线有明显活动性结核病变 ,年龄在 18~ 70岁之间 ,非孕妇 ,无糖尿病 ,无肝肾等其它脏器合并症的患者。治疗方案1.体重 >5 5 kg选用 2 SEHRZ/6 H3R3E3方案 72例即前 2个月 RFP 0 .6 /日 ,早饭前一小时空腹顿服 EMB 0 .75 /日顿服 ,PZA 1.5 /日顿服 ,INH 0 .3/日顿服 ,SM 0 .75 /日…  相似文献   

10.
口服乙胺丁醇引起颗粒细胞减少,尚未见到报导,今就我院应用乙胺丁醇引起颗粒细胞减少二例,报告如下: 病例Ⅰ,男性,42岁,患肺结核曾用INH、RFP、EB治疗,1981年4月15日入本院后继用INH、RFP、SM。血常规发现WBC3,200,N42%,L52%,M1%。十天后复查WBC,3,100,当时考虑粒细胞减少与RFP有关,故停用RFP改用EB1.0/日,一个月后复查WBC_2,700,N46%,L54%。立即给予维生素B_4及利血生等药,WBC波动在3,100~2,300之间达二月之久,为明确粒细胞减少的原因,停用一切抗结核药物。两周后WBC4,100。先后试用SM,INH,二周后WBC6,500,继而给予EB1.0g/日,二周后WBC3,400,为避免偶然性,又停用EB二周,WBC升至6,400,再试EB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62例初复治肺结核进行9个月全监短程化疗,2年疗效治愈率100%,无一例复发。证明在厂矿开展不住院全监短化是可行的。同时也证实了只要疗程结束,痰菌阴转,X线上显示的残余病灶,不论停药与否,还要继续改善。故只要方案合理,规律用药,痰菌阴转后98%的病例就应停药观察。  相似文献   

12.
1982年采用法国肺科协会制订的标准方案(9个月)治疗肺结核,其复发率<2%,而本文所报道加用PZA 短程方案(6个月)肺结核的复发率也未增加,为此介绍以资推广。标准治疗方案(9个月):头2个月用 INH5mg/kg/d(或根据服药第8天血中 INH的有效浓度来调整其口服量)+RFP 10mg/kg/d+EB 20~25mg/kg/d。后7个月继服 INH+RFP 剂量同前。短程治疗方案(6个月):头2个月用 INH 5mg/kg/d(或于用药8天后测血中 INH 的有效浓度来调整口服量)+RFP 10mg/kg/d+PZA 30mg/kg/d,体重  相似文献   

13.
美国阿肯色州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服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治疗9个月95%获得成功.本文探讨对痰涂片阴性(至少3次)、培养阳性的肺结核患者能否将疗程缩短至6个月。符合标准者286例,平均年龄68.2(18~99)岁。伴有糖尿病、酒精中毒等“危险因素”者68例(23.7%)。全部接受INH300mg 和RFP600mg qd1个月,继之以INH900mg 和RFP600mg 2次/w,进行5个月治疗。未完成化疗者75例(26.2%),其中因药物副作用而需改变化疗方案者33例,但严重副作用者仅8  相似文献   

14.
作者将805例痰菌阳性的初治成年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3组,作3种6个月化疗方案比较。完成治疗并随访达1.5年者共611例。3组的病情和随访情况均相仿。第1组(6RH):全疗程均用利福平+异烟胼(RFP+INH),共213例;第2组(3RHE/RH):最初3个月用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RFP+INH+EMB),后3个月用RFP+INH,共197例;第3组(3RHZ/RH):最初3个月用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RFP+INH+PZA),后3个月用RFP+INH,共201例。剂量为INH4~7mg/kg,RFP7.5~12mg/kg,EMB20~32mg/kg,PZA25~40mg/kg。611例中对INH敏感459例,对INH原始耐药31例,未作耐药试验121例。结果一、对INH敏感病例(459例):①6RH组(158例),治疗至第6个月失败0例,随访至第7~  相似文献   

15.
利福平(RFP)的灭菌作用使结核病化疗有可能缩短疗程,它和异烟肼(INH)、乙胺丁醇(BMB)合用9个月,取得INH和链霉素(SM)、对氨水杨酸(PAS)联合治疗18个月的同样疗效。如果RFP+INH+EMB再加吡嗪酰胺(PZA),可缩短疗程至半年。鉴于小鼠模型在结核病化疗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作者从以下三方面总结了小鼠实验化疗的最新成果: 1.PZA在短程化疗中的作用:(1)将动物分成2组,Ⅰ组强化期用INH+RFP,Ⅱ组用INH+RFP+PZA,均为2个月。两组继用INH+RFP 4个月。停止治疗后半年,取小鼠脾及肺作结核菌培养,Ⅰ、Ⅱ两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6.5%及10.7%,差异显著(P<0.05)。此结果说明PZA在强化期可增强INH+RFP  相似文献   

16.
利福平注射液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利福平注射液与口服利福平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10例,分为治疗组(I)(INH、舒兰新、PZA、EMB),对照组(Ⅱ)(INH,RFP,PZA,EMB口服),分别观察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痰菌好转(或阴转)率、x线好转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第一个月末I、Ⅱ组的痰菌好转(或阴转)率分别为81.7%、20%(P〈0.05),X线好转率分别为68.3%、20%(P〈0.05);第二个月痰菌好转(或阴转)率分别为91.7%、88%(P〉0.05),X线好转率分别为76.7%、64%(P〉0.05);药物不良反应分别为15%、14%(P〉0.05),不良反应与利福平口服剂型相同。  相似文献   

17.
X线检查对考核肺结核六个月短程化疗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287例痰菌涂片阳性肺结核病灶X线变化观察,化疗结束时94.0%的病例X线改变与痰菌变化相一致。停止化疗后18个月内,37.9%的病例残留病灶继续吸收,一半以上残留空洞自行闭合,说明考核6个月短程化疗疗效时,痰菌检查简单、可靠、价廉,是主要指标,X张检查可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房山区1991年1~7月登记的38例初治涂阳病例,应用2SHRZ/6HE方案,于强化期实施监督用药,巩固期实行全程管理下的自服药。38例疗前对INH、RFP、PZA及EMB全部敏感,轻度耐SM2例。结果:①痰菌阴转率:强化期结束为76.3%,巩固期第1月为86.6%,第2月及以后为100%。②X线改变:38例于治疗第6月时,病变完全吸收5例(13.2%),吸收  相似文献   

19.
6个月短程化疗的早期研究结果是令人鼓午的,但当时常采取6个月全程住院。本文探讨门诊病人每日自服INH—RFP半年的疗效。美国15个中心参加本科研,病人入选条件为:①年龄18岁或以上,②X线检查证明是肺结核,⑨痰结核菌培养阳性。凡有下列情况之一均不纳入:①复治或本次治疗前已用抗结核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从1975~84年4月采用以门诊为主的全程化疗管理方式,以RFP、EB、INH治疗慢性传染源83例。目的在于探讨对这类病例的疗效及其副作用。本组病例均经多种抗结核药物长期治疗(未用过RFP、EMB)痰菌持续阳性。平均年龄54岁,60岁以上33例(40.7%)。病程平均15年4个月,5年以上者69例(85.2%)。治疗前持续痰菌阳性平均5年5个月。慢性纤维空洞型53例(65.4%),浸润型28例(34.6%)。其中毁损肺15例、并存慢支30例、肺气肿33例、反复继发肺部感染26例、支扩7例,肺大疱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