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QT间期离散度及P波离散度与小儿扩张型心肌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QT间期离散度 (QTd)及P波离散度 (Pd)与小儿扩张型心肌病 (DCM)预后关系。方法  5 2例DCM患儿 (研究组 ) ,男 31例 ,女 2 1例 ,年龄 3个月~ 18岁 ,平均 (5 79± 5 17)岁 ,死亡 5例。随机匹配健康儿童 5 2例为对照 (对照组 )。受检对象描记 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 ,选择波形清晰的 3个心动周期自动分析合并人工干预测量心率 (HR)、QTd与Pd。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心率增快 (P <0 0 5 ) ,P -R间期 (P <0 0 5 )、QRS间期 (P <0 0 1)及QTc间期 (P <0 0 1)延长 ;QT max增加 (P >0 0 5 ) ,QTd、Pmax、Pmin及Pd延长 (P <0 0 1)。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QTd与Pd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QTd和Pd在DCM患儿明显增大 ,但其对估测DCM预后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美托洛尔对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 14 2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男 95例 ,女 47例 ,平均年龄 5 7± 12 3岁 ,随机分为治疗组 78例 ,对照组 64例 ,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相似。在AMI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给予美托洛尔 6 2 5~ 5 0mg口服 ,2次 /d ;对照组仅常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 1周后同步记录体表常规 12导联心电图 ,每一导联连续测量 3个Q -T间期 ,取其均值。最大QT间期 (QTmax)与最小QT间期 (QTmin)之差为QTd。结果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美托洛尔后 ,QTd、QTcd显著缩小 (P <0 0 1) ,QTmax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QTmin显著延长 (P <0 0 5 ) ,心率显著减慢 (P <0 0 1)。而对照组QTd、QTcd、QTmax、QTmin、HR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AMI早期应用 β1 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 ,可显著延长正常心肌的复极过程 ,从而防治早期恶性心律失常 ,降低猝死率。  相似文献   

3.
赵颖  齐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9):1368-1370
目的 :评估美托洛尔和安体舒通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 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选择6 0例 NHYA分级 级的 CHF患者 ,在接受 3周常规治疗 (卡托普利、利尿剂和地高辛 )后 ,随机分入 3组 ,第 1组维持治疗不变 ,第 2组加用安体舒通 ,第 3组加用美托洛尔。在第 3周和第 12周 ,所有患者评估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和测量 QTd。结果 :与第 1组相比 ,在 12周后 ,校正 QTd(ms)在第 2组和第 3组中显著降低 ,P<0 .0 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或安体舒通 ,可以减小 QTd和校正的 QTd,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安体舒通和美托洛尔对于 QTd和校正的 QTd的效应相似。  相似文献   

4.
对 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予美托洛尔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QT离散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 2 4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 ,QTd、QTcd明显下降 (P <0 .0 1) ,治疗后 ,治疗组较对照组QTd、QTcd明显降低 (P <0 .0 5 )。美托洛尔不但能改善心肌缺血 ,而且能降低QTd ,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 (AMI)可致 QT间期延长 ,QT离散度 (QTd)增大 〔1〕。成功的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可减小 QTd〔2 ,3〕。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观察静脉溶栓与 PTCA治疗 AMI时对 QT离散度的影响 ,为临床选择 AMI的治疗方法提供一个心电图的观察指标。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7— 2 0 0 0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 AMI患者 15 5例。入选标准 :持续胸痛超过 30分钟 ,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相邻 2个以上导联 ST抬高≥ 0 .2 m V ;症状发作在 12小时以内 ;无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无束支传导阻滞 ,未服用抗…  相似文献   

6.
肝硬变患者QT间期延长及QT间期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硬变患者QT间期及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测量 13 8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患者的同步 12导联心电图 ,分析QT间期及QTd ,并与其他消化系疾病的 5 0例住院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肝硬变患者中QT间期延长发生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QTd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肝硬变患者Child PughA、B、C3级中QT间期延长发生率逐步升高 ,QTd增加也逐渐明显 (均为P <0 .0 5 ) ;肝硬变患者中死亡者的QT间期非常显著长于存活者 ,QTd也非常显著增加 (均为P <0 .0 1)。结论肝硬变患者QT间期延长发生率高 ,QTd增加明显 ,且与肝硬变严重程度相平行。提示QT间期延长及QTd可以作为肝硬变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 )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 (QTd)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80例DCM患者分为基础治疗组 (A组 ,40例 )及基础治疗加卡维地洛治疗组 (B组 ,40例 ) ,B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卡维地洛 10mg ,2次 /d ,疗程 9个月。治疗前后应用 2 4h动态心电图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观测QTd、QTcd、HR、室性心律失常 (VA )如室性早搏 (PVC)、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NSVT) )的发生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B组QTd、QTcd及室性心律失常 (VA )发生率均较A组显著降低 (P均 <0 0 1) ,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A组明显提高 (P <0 0 1) ,而HR、血压无明显变化 (P >0 0 5 )。提示B组疗效优于A组。结论 :DCM患者长期应用卡维地洛可显著降低QTd、QTcd及VA的发生率 ,改善心功能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何玉娟  崔永生  高巍  田艳萍 《临床荟萃》2003,18(19):1120-1121
近年来 ,QT离散度 (QTd)的意义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本研究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onocyticleukemia ,AMI)患者QTd的测定 ,观察AMI患者的变化及 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对它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自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0月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住院的初次AMI患者 5 5例。所有患者均为窦性心律 ,并除外窦缓、房室及束支传导阻滞、电解质紊乱及服用影响QT间期的药物者。患者发病至入院均 <12小时 ,血压≥ 10 0 / 6 0mmHg(1mmHg =0 .133kPa) ,入院前无临床心功能不全症状。入院后随机分成两组 ,常规治疗组 …  相似文献   

9.
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 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变化及卡维地洛对其影响。方法 选择CHF患者 80例和 30例健康人作 QTd测量 ,80例 CHF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治疗组 (32例 )和常规治疗组 (48例 ) ,比较 2组治疗前后 QTd的变化。结果  CHF患者的 QTd明显高于健康人 (P<0 .0 1) ;卡维地洛组治疗后 CHF患者的QTd明显缩短 (P<0 .0 1) ;CHF伴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与不伴有者相比 ,QTd明显延长 (P<0 .0 1)。结论  QTd在CHF患者明显延长 ,且能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卡维地洛能缩短 CHF患者 QTd。  相似文献   

10.
段玉柱  曾照波  马伟 《临床荟萃》2001,16(17):773-774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对扩张心肌病(DCM)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及室性心动过速的影响。方法:60例DC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在基础治疗上加服倍他克25-100mg/d,疗程1年。治疗前后测QTd、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QTd及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提高(P<0.01) ,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DCM患者长期应用倍他乐克可显著降低QTd及 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改善心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倍他乐克干预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间QT间期的差别称为QT离散度(QTd),其反映心室复极时间的局部差异。近年来,许多研究已经证实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出现QTd延长是一种普遍现象,并且与恶性定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1]。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AMI患者的病死率,且可能与其抗心肌缺血有关[2],但其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目前所知甚少。本文分析AMI患者应用倍他乐克(betaloc,又名美托洛尔)治疗前后QTd的变化规律,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QTd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选择近年收住CCU治疗的AMI患者71例(其中男50例,女21例);年龄35~72岁。平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与健康成人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变化及探讨选择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QTd的影响。方法对8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做体表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d并与86例健康成人进行对照;8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40例和空白对照组46例,观察6周后做体表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d,对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不稳定心绞痛组与健康成人组QTd差异有极显著性(47.24±21.14msvs33.46±7.14ms,P<0.01),美托洛尔组与空白对照组QTd差异有极显著性(34.26±6.83vs46.18±18.04,P<0.01)。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QTd显著增加;美托洛尔可降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QT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对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 2例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 ,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A组 )、稳定劳力型心绞痛 (B组 )、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 (C组 ) ,15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 (D组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当天、2、4周及对照组相应时间记录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对其QT间期测量 ,计算出QTd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A、B、C 3组的QTd显著大于D组 (P <0 0 1~ 0 0 0 1) ,且A、C组大于B组(P <0 0 5 )。术后 2、4周各组QTd与术前相比均有缩短 (P <0 0 5~ 0 0 1)。A、B两组术后 4周QTd缩短值大于C组 (P <0 0 5 )。术后 4周LVEF恢复至 5 0 %以上者QTd缩短值显著大于LVEF仍低于 5 0 %者 (P <0 0 5 )。C组QTd≤ 70ms者术后QTd缩短值显著大于术前QTd >70ms者 (P <0 0 5 )。结论 QTd作为一种简单、可靠、廉价、无创的方法 ,可用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类型冠心病手术疗效、评价和预测血运重建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对2型糖尿病患者已增大的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将106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伴QTd≥50m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组58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倍他乐克。治疗2周后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QTd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QTd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QT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倍他乐克可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已增大的QT离散度。  相似文献   

15.
唐艳红 《临床荟萃》2001,16(17):781-782
QT离散度 (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 QT时限的变异程度 ,而 QT间期本身又是反应心室各部心肌的复极情况最简便而无创的指标。QTd采用静息 12导联心电图上最长 QT间期(QTmax)与最短 QT间期 (QTmin)之差表示 ,心率校正后的QT离散度 QTcd=QTcmax- QTcmin。近年来对 QTd与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自主神经张力改变之间的关系有许多研究报道[1~ 3] ,本文分析对照了 338例患者的心电图 ,以期进一步了解心肌缺血和缺血性严重程度对 QTd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我院近 5年的住院患者中 ,据 2 4小时动态心电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113例研究对象前瞻性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组1,54例)及对照组(组2,59例)。2组主要基线资料具可比性。组1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方案,组2采用传统康复方案。所有研究对象分别在入院当时[平均(9.3&;#177;1.9)h]第1周末、第2周末、第3周末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的测量从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同一导联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不同导联最大减去最小QT值为QTd值。结果:早期康复组入院当时、第1周末、第2周末、第3周末QTd[分别为(64&;#177;14)ms,(46&;#177;15)ms,(43&;#177;12)ms,(39&;#177;13)ms]与对照组[分别为(67&;#177;12)ms,(48&;#177;16)ms,(41&;#177;13)ms,(40&;#177;15)ms]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0.81,0.68,0.85,0.38,P&;gt;0.05)。结论:无合并症AMI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治疗不影响QTd值,因而不影响心肌电稳定性,提示该组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P波离散度、QT离散度和ST-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玉国  刘岳怀  王志坚 《临床荟萃》2003,18(11):610-611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 (Pd)、QT离散度 (QTd)和ST T段综合分析 ( 2 + 1方法 )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分析 3 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Pd、QTd和ST T ,以 19例临床疑有冠心病 ,但经冠脉造影证实冠脉正常的健康者为对照。结果 Pd和QTd冠心病组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分别为 ( 2 4.15± 10 .13 )ms、( 45 .2 7±18.96)ms和 ( 15 .76± 9.68)ms、( 2 9.69± 7.74)ms。对冠心病的诊断 ,2 + 1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1.4%和73 .7% ,而单纯ST T分析的为 97.1%和 47.3 % ,两者间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与观察ST T变化比 ,Pd、QTd和ST T综合分析是诊断冠心病较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QT间期(QTcd)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测量60例DCM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QTd、QTcd变化,并与6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QTd、QTcd比较,DCM组高于对照组(P<0.01);心源性猝死组高于存活组和进行性心力衰竭死亡组(P<0.05);室性心动过速组显著高于室性早搏组(P<0.05)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1),而室性早搏组又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NYHAⅢ~Ⅳ级患者高于NYHAⅠ~Ⅱ级患者.QTd>110ms组室速、心源性猝死和NYHAⅢ~Ⅳ级发生率显著高于QTd≤110ms组(P<0.01或P<0.05),而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无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QTd、QTcd与NYHA分级、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相关,与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不相关.结论DCM患者存在QTd、QTcd变化,QTd、QTcd的增加可作为预测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敏感指标,也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重要预测指标.QTd与NYHA分级相关而与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文主要观察溶栓灌注对QT间期及其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的影响。 方法 :测定 37例心肌梗死 ,患者的QT >440ms及QTd >5 0ms的患者比例分别为 41%及 5 7%。用尿激酶 37例 ,剂量 10 0万~ 15 0万u ,溶栓后再通 17例 ,未通 2 0例。结果 :37例溶栓后 2周再通组QTmax(36 1± 2 8、417± 32 ,P <0 0 5 )显著较未通组小 ,QTd为 5 1± 18、72± 32 ,与未通组有较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成功的溶栓治疗主要是通过对复极的影响来缩短QT间期及降低QTd。提示QTd可作为判断预后的独立参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QT离散度(QTd)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32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DCM,24例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DCM和43例非心脏疾病患者,测定QTd,QTcd。结果: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及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QTd,QTc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QTd,QTcd明显高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结论:QTd及QTcd可能是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