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硝酸甘油对老龄心脏疾患大鼠手术后微循环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微循环角度探讨硝酸甘油对老龄心脏疾患大鼠胃大部切除手术后的影响。方法 :注射垂体后叶素复制心肌缺血模型 ,观察老龄心肌缺血大鼠手术后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有心脏疾患的大鼠手术后 1h开始血压明显下降 ,微循环中第三级动、静脉的血流速度、血液流量和毛细血管开放数明显减少。而硝酸甘油治疗组的微循环参数无明显改变。结论 :由老龄心肌缺血大鼠的实验提示 ,老年有心脏疾患的病人在中、大型腹部手术后 ,可能会带来机体微循环的严重紊乱 ,给予硝酸甘油可起到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近5年来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及胃肠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胃瘫多出现在胃大部切除术后的3~12d,综合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可在术后2~8周内恢复正常.结论 综合保守治疗是治疗胃瘫的有效方法,应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4.
田玉智 《医学信息》2007,20(6):1069-1069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在提倡微创手术的今天,经腹子宫切除术的比例逐渐降低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比例显著上升。实践证明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胃肠  相似文献   

5.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了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治疗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胃大部切除带蒂回盲肠间置幽门替代手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光金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15(2):F0002-F0002
目前,胃大部切除术后标准的重建术式仍是Bil-lorth I、II式。其优点有操作简便,复发率低等。有作者报道了远端食管和近端胃切除后利用回结肠间置代胃及胃大部切除带蒂回盲肠间置幽门替代手术实验研究,证实回盲瓣能抗十二指肠食管返流,防止返流性食管炎和有效预防倾倒综合症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理论依据。1手术模型的建立及检测采用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假手术正常组、B-I式胃大部切除组以及回盲肠间置幽门替代术组。取上腹正中切口(15~20 cm)入腹,沿胃大弯右侧向下游离至幽门右侧,充分暴露幽门及十二指肠,在距幽门2cm处切断十二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胃大部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42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总结经验,探寻最佳的护理技巧,预防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42例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顺利渡过恢复期,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健康宣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准的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是胃大部切除术的护理要点,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加强甲状腺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是重要内分泌腺体,其血液丰富,周围有重要的神经,因某些疾病需手术治疗,术后极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影响病人的康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十分重要的。我院自2002年11月至2004年7月共施行甲状腺手术65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手术(LC)以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逐渐被患者所接受。我院普外科自1999年3月至2002年5月,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共收治病人97例,手术效果良好。由于该手术要在全麻下行二氧化碳气腹,在护理上要特别注意呼吸系统紊乱。通过对患者术前指导和术后精心护理,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切片W arth in-Starry银染及尿素呼气试验检测682例残胃病患者Hp感染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682例残胃病患者Hp感染检出率为27.42%,与年龄、性别以及术后时间无关;B illroth I式术后残胃Hp检出率(40.07%)明显高于B illroth II式术后残胃Hp检出率(17.37%),而伴有胆汁返流的残胃Hp感染阳性率(7.98%)明显低于不伴胆汁返流的残胃阳性率(33.53%)。同时,因溃疡、穿孔、出血行手术的残胃Hp检出率(47.88%)高于因胃癌手术的检出率(22.66%);不同病理学残胃中,残胃溃疡和残胃癌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残胃炎及吻合口炎的Hp感染率。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与Hp感染密切相关,尤其是残胃癌,应及早进行Hp治疗,可减轻残胃病变,减少残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心肌微循环改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丁宇慧  马志强  朱启明  丁翔  周木秀 《中国微循环》2004,8(1):16-17,29,F002
目的探讨缺血与再灌注时心肌组织微循环的改变.方法采用家兔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模型,观察心肌组织毛细血管腔内和管壁的变化以及心肌细胞与间质的形态学改变,并测定血浆神经肽Y和内皮素水平及心肌组织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截面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心肌组织毛细血管显著扩张(P<0.001),微动脉、微静脉显著收缩(P<0.05),实验组心肌缺血时血浆神经肽Y和内皮素水平显著上升(P<0.001),再灌注时进-步上升(P<0.001).心肌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脱落、固缩、变性和坏死,管腔内血细胞排列成串,心肌细胞水肿、变性、坏死,肌浆溶解,心内膜和心外膜下心肌间质广泛出血,心肌间质中性粒细胞呈小片状浸润,部分形成微脓肿.结论心肌组织微循环的改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中可能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赵霞  董淑云  张连元 《微循环学杂志》2010,20(1):32-34,F0004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进行实验:非缺血对照组(Control组)、缺血4h组(I组)、再灌注20min组(IR20组)、再灌注60min组(IR60组)、再灌注120min组(IR120组)、再灌注200min组(IR200组),用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和记录各组肠系膜微循环变化,并分别测定各组血浆前列环素I2(PGI2)、血栓烷A2(TXA2)水平,计算PGI2/TXA2比值。结果:⑴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管径变化:与Control组比较,I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IR20组、IR60组明显缩小(P0.01或P0.05),IR120组、IR200组显著扩大(P0.01或P0.05);⑵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血流速度变化:与Control组比较,I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IR20组、IR60组、IR120组、IR200组依次减慢(P0.01);⑶再灌注后期,出现较严重白细胞黏附、聚集和白微栓的动物数量增加,甚至有微血管出血;⑷血浆PGI2、TXA2含量均于再灌注期先升高后降低,PGI2/TXA2比值于再灌注期降低。结论:大鼠肢体IR损伤时存在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其发生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损害、PGI2/TXA2水平失衡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3.
赵秀梅  刘育英  汪德清 《中国微循环》2006,10(6):410-412,F0002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肝脏微循环的改变。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正常组:喂普通饲料;(2)高脂血症组:喂高脂饲料4周,每组6只。于造模4周后测定血清血脂水平、体质量及肝质量与体质量之比、血液流变学和肝脏活体微循环的改变。结果 喂高脂饲料4周后肝脏体积增大,体质量及肝质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组织标本显示肝细胞肿胀、脂肪性变,肝细胞的胞浆内充满大小不等的脂滴。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减少,甘油三脂变化不大;血压及血浆黏度较正常组增高明显(P〈0.05);肝脏活体微循环观察显示肝脏微血管数明显减少,肝细胞索增大,泡沫状突起压迫周围血管,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内有红细胞聚集和白细胞黏附。结论 短期内高脂食物的摄入可造成脂质代谢紊乱,继而发生血液流变学及肝脏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内囊出血后大鼠空肠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探讨脑出血并发症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自体尾静脉血注入法建立大鼠急性内囊出血模型,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内囊出血后3、6、12、24h组,每组8只大鼠。运用微循环显微摄像分析系统,计测各组肠系膜微静脉血流量、切变率、白微栓数,并对切变率和白微栓数进行相关性分析;计测微动脉内轴流和边流的宽度,并计算边流宽度与管径的比值。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急性内囊出血各时间点肠系膜微静脉血流量明显减少(P〈0.05),脑出血6、12、24h组切变率减小(P〈0.05),而白微栓数增加(P〈0.05),切变率与白微栓数呈明显负相关(r=-0.917,P〈0.05);脑出血6、12、24h组微动脉内边流宽度与管径的比值较假手术组显著减小(P〈0.05)。结论急性内囊出血后大鼠肠系膜微血管血流量减少,切变率降低,白微栓数增多,边流宽度与管径的比值减小,这些微循环障碍可进一步导致靶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康脑液对脑缺血大鼠软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二组,中药组每日以康脑液灌胃,连续18天后,用颈动脉引流法复制脑缺血模型,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应用活体显微电视录像技术观察造模前后软脑膜微循环的变化。结果:康脑液可改善脑缺血时软脑膜微血流流态(P<0.05~0.01)、拮抗脑缺血时微血管口径的缩窄(P<0.05~0.01)、增加脑缺血时毛细血管交点计数(P<0.05~0.01)。结论:康脑液对大鼠脑缺血时的软脑膜微循环障碍具有较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参皂甙Rg_1对脑缺血大鼠软脑膜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鼠开放式颅骨开窗法和微循环显微电视放大系统观察不同剂量(10、20、40mg/kg)的人参皂甙Rg1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引起的软脑膜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人参皂甙Rg1能明显改善MCAO引起的软脑膜微血管收缩、血流减慢,与缺血后用药前相比微动脉直径与血流速度分别增加10.72%和59.34%;而微静脉二者则分别增加12.57%和67.91%。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大于60min。随着剂量增加(10、20、40mg/kg),效应也呈增加趋势,但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人参皂甙Rg1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脑缺血微循环异常,增加脑组织的血液供给,减轻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7.
营养性肥胖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能饲料喂养肥胖大鼠体质量变化和对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0只分为普通饲料喂养组 ,高能饲料喂养组 ,分别观测体质量及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结果实验性肥胖大鼠组与普通饲料喂养组相比1.平均体质量增加率由22.57±0.55升高至40 .09±0.21(P<0.01)。2.大鼠肠系膜毛细血管管径由(4.28±0.69)μm增大为(7.93±0.90)μm(P<0.05),;血流速度从(381.73±88.88)μm/s降至(270.92±49.73)μm/s(P<0.01) ,并且毛细血管的血流流态由线流改变为粒线流。结论营养性肥胖可导致大鼠小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8.
微血管内皮大空泡形成对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缺血再灌后内皮细胞出现明显改变,缺血再灌后30min~1h细静脉、集合毛细血管内除有白细胞、血小板的粘附以及红细胞聚集、血管内皮水肿外,还发现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形成圆丘形的空泡。空泡从血管内壁内壁突入管腔,空泡直径10~30μm,多发生在直径20~70μm的细动脉,静脉内也可出现,但不如动脉多。在同一根血管内可同时出现几个空泡,大的空泡几乎堵塞血管腔。严重者几个空泡出现在同一管腔的周围,造成管腔的堵塞,使血细胞不能顺利通过。结果表明血管内皮大空泡的形成将阻碍血液的流动,加重微循环的障碍和血管周围组织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2例抑郁症患者的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并统计加权积分值。与正常对照比较发现:抑郁症患者的综合积分值比正常对照显著增高,59.5%的患者甲襞微循环存在明显改变,表现为管排数目减少、长度缩短、输入枝管径狭窄、袢项内径扩张,微血流缓慢,红细胞聚集,管周渗出、出血现象增加,乳头下静脉丛可见减少等改变,且甲襞微循环的改变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Hamilton抑郁症量表评分无关。提示抑郁症患者存在的甲壁微循环障碍可能系疾病本身固有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