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选择HCV基因组5’非编码区的两对引物,利用逆转录巢式PCR技术对3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正链HCVRNA、PBMC中正、负链HCVRNA进行检测。结果血清中正链HCVRNA阳性率为62.9%(22/35),PBMC中正链HCVRNA的阳性率为54.3%(19/35),负链HCVRNA的阳性率为34.3%(12/35)。同时对第2次PCR的阳性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进一步证实PCR产物为HCV特异性扩增产物,结果说明HCV能在PBMC中存在或复制,即肝细胞并非HCV感染与复制的唯一场所。PBMC可能作为病毒长期滞留场所,使病毒感染持续存在,是丙型肝炎易发生慢性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采用套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26例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其末次洗液中的HCVRNA。结果26例血清中正链HCVRNA全部阳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正链HCVRNA22例阳性、负键HCVRNA15例阳性;末次洗液中正链HCVRNA全部阴性。说明HCV不仅感染PBMC,而且在其中复制.与丙型肝炎的复发、慢性化及干扰素治疗的疗效不佳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套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26例题内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血清,外周血清单个核细胞及其末次洗液中的HCVRNA。结果26例血清中正链HCVRNA全部阳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正链HCVRNA22例阳性、负链HCVRNA15是性;末次洗液中正链HCVRNA全部阴性。说明HCV不仅感染PBMC而且在其中复制,与丙型肝炎的复发、慢性化及干扰素治疗的疗效不佳有关。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及肾移植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测定209例肾透析患者血液中HBV-DNA和HCV-RNA,阳性率HBV-DNA为2.4%、HCV-RNA为16.3%;76例肾移植后患者阳性率HBV-DNA为2.6%、HCV-RNA为23.7%;对照组阳性率HBV-DNA为1.8%、HCV-RNA为2.0%。HBV-DNA阳性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透析组和肾移植组HCV-RN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肾移植组高于肾透析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HBV-DNA阳性合并HCV-RNA阳性为42.9%(3/7)。52例HCV-RNA阳性患者基因分型为Ⅱ型76.9%、ⅡⅢ型11.5%、Ⅲ型11.5%。介于目前的状况,对献血检测,对阳性患者进行HBV-DNA、HCV-RNA检测,对阳性患者实行分机透析,是降低血透及肾移植患者乙、丙型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提高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的率。方法 采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200例抗-HCV阴性,ALT反复异常,临床疑似丙型肝炎患的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RNA。结果 52例患血浆中检出HCV-RNA,阳性率为26%,78例患PBMC中检出HCV-RNA,阳性率为39%,其中两同时双阳性有22例,阳性率为11%。结论 同步检测丙  相似文献   

6.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测10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一DNA,在不同类型的HBV感染标志物(HBVM)的血清中结果有所不同:(1)在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血清中,PCR阳性率86.11%(31/36);(2)在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血清中,PCR阳性率55.88%(19/34);(3)在抗HBs、抗HBe和HBc阳性血清中,PCR阳性率为20%(2/10);(4)在抗HBe和抗HBc阳性血清中,PCR阳性率为25%(2/8);文中就PCR检测的结果及临床意义作了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三种危险因素的协同致肝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黄曲霉毒素B1(AFB1)、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在致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时可能的协同作用,对同份人HCC组织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嵌套式PCR及逆转录嵌套式PCR检测AFB1、HBVDNA和HCVRNA,检出率分别为67.7%(21/31)、88.2%(60/68)和13.2%(9/68)。其中,AFB1和HBVDNA重叠检出率为58.1%(18/31),HBVDNA和HCVRNA重叠检出率为8.8%(6/68),由4例HCC患者重叠检出AFB1、HBVDNA和HCVRNA;同步检测对照组,3种危险因素全部阴性。结果表明,3种危险因素均与人类肝癌直接相关,并且存在着协同致癌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HBV感染孕妇血清HBVM与TORCH抗体阳性率。方法应用ELISA法筛查出93例HBV感染孕妇,并用PCR检测HBV-DNA。分娩时取脐血测弓形体(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四种病原血清特异性IgM和风疹病毒IgG抗体。结果93例HBV感染孕妇中TORCH总感染率47.31%。单项抗体阳性率25.81%,7例为2项抗体阳性,2例3项抗体阳性。原发宫内感染以Tox最高(12.90%),CMV次之(6.45%),随后HSV-Ⅱ(5.38%),RV最低(3.23%)。孕妇HBsAg阳性组,PCRHBV-DNA阳性率76.92%,TORCH感染率61.54%。HBsAg阴性组,PCRHBV-DNA阳性率38.89%,TORCH感染率37.04%。结论脐血TORCH感染率与母血HBsAg、HBeAg、HBV-DNA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4、0.29、0.15)。乙肝感染孕妇TORCH的抗体筛查对优生优育是非常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103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在不同类型的HBV感染标志物(HBVM)的血清中结果有所不同:(1)在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血清中,PCR阳性率86.11%(31/36);(2)在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血清中,PCR阳性率55.88%(19/34);(3)在抗HBe和HBc阳性血清  相似文献   

10.
抗—HCV阳性单采浆供血员HGV感染随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单采浆供血员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及其转归,对102名抗-HCV阳性单采浆供血员冻存血清进行抗-HGV和HGVRNA检测,对抗-HGV和(或)HGVRNA阳性者作3年随访研究。采用EIA法检测抗-HGV,包被抗原来自HGV不同功能区的合成肽。应用RT-PCR法检测HGVRNA,引物选自HGVNS3区。结果表明,抗-HCV阳性单采浆供血员HGVRNA阳性率为19.61%(20/102),抗-HGV阳性率为17.65%(18/102),HGV感染率(抗HGV和/或HGVRNA阳性)为24.51%(25/102),而对照组仅为0.94%(1/106)。提示单采血浆是HGV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HGVRNA和抗-HGV的3年阴转率分别为35.00%(7/20)和11.11%(2/18),说明HGV感染有慢性携带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部分地区献血员庚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佑春  庄辉 《中国公共卫生》1997,13(11):657-658
用蛋白工程的方法,合成了庚型肝炎病毒(GBVC/HGV)NS3区一段多肽,并用该条多肽初步建立了抗GBVC/HGV酶联免疫试验方法(EIA)。用该法检测我国部分地区2870份HBsAg和抗HCV均阴性的健康献血员血清。结果:抗GBVC/HGV的流行率为3.48%(100/2870)。其中100份抗GBVC/HGV阳性血清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GBVC/HGVRNA的阳性率为62.0%(62/100)。  相似文献   

12.
在广西肝癌高发区壮族自然人群中采集血清标本1776人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HCV、HBsAg,PCR技术检测HCV-RNA、HBV-DNA,并对HCV-RNA阳性的69份标本采用型特异性引物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1)研究人群中HCV-RNA阳性率为3.88%;(2)流行的HCV基因以I型或与其它型别的混合感染为主;(3)I型感染者中LAT的异常率高于其它型别的感染者;(4)当地HCV伴  相似文献   

13.
血液制品丙肝病毒与艾滋病毒检测   总被引:22,自引:12,他引:10  
目的了解1993~1995年度临床使用的新鲜冰冻血浆(FFP)和血液制品中艾滋病毒(HIV)、丙肝病毒(HCV)的感染情况。方法用ELISA、WB和PCR对110批FFP、人血丙种球蛋白、人血白蛋白检测了抗HCV、HCVRNA、抗HIV(1+2)、HIV-1RNA。结果所有血制品抗HCV的平均阳性率为19.1%,HCVRNA为17.3%;1993~1994年度FFP的抗HCVHCVRNA阳性率比1995年度高(30%、26%和0.5%);人血丙球的抗HCV和HCVRNA阳性率明显高于人血白蛋白(30%、20%和0.5%);89批抗HCV阴性血制品HCVRNA的阳性率为5.6%,所有血制品的抗HIV(1+2)和HIV-1RNA均阴性。结论1993~1995年度临床上所使用的血制品,特别是1993~1994年度的FFP,有传播HCV的危险,这与当时没有对所有供血者进行抗HCV筛检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测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疗效的临床上适用、简便、易行的指标。方法:对采用干扰素(IFNα-1b)治疗32例CHC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包括治疗前后肝功能(ALT、SB、GGT)、抗-HCVOD水平、HCV基因型、HCVRNA、SIL-2R、β2-MG等,治疗结束时有效者为肝功能复常同时HCVRNA阴转,其余反应模式均为无效者。结果:HCV基因型为Ⅲ型患者疗效(5/10)明显高于Ⅱ型(2/19)(P<0.05),有效者治疗前血清抗—HCVOD明显低于无效者(P<0.05),治疗后有效者β2-MG升高水平(3.45±1.08)mg/L明显高于无效者(1.33±0.95)mg/L(P<0.05),而两者治疗前ALT、SB、GGT、IgM、β2-MG患者的年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感染HCV基因型,治疗前抗—HCVOD水平及治疗后β2-MG变化对预测IFN治疗CHC疗效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应用逆转录-DNA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合肥地区的195例病人的血清进行了HCVRNA检测及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80例HCVRNA阳性标本中,70例(87.5%)为Ⅱ/1b型HCV感染,7例(8.8%)为Ⅲ/2a型,3例(3.7%)为Ⅱ和Ⅲ型混合感染,未发现Ⅰ/1a和Ⅳ/2b型HCV感染。  相似文献   

16.
母婴间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双重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流行病角度,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免疫学方法,对210例产妇血清及新生儿 脐带血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 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标志物,其结果为:HBs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阳性率为65.5%,HBeAg阳 性产妇的新生儿阳性率为81.8%,抗-HCV阳性产妇的新生儿阳性率为75.0%,HBV-DNA及 HCV-RNA双重阳性产妇的新生儿阳性率为100.0%,说明母婴间存在乙型肝炎(HB)、丙型肝炎 (HC)及双重感染,其垂直传播可发生于宫内及围产期,是婴幼儿患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感染途径。 由于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不能从临床症状和体征中得以诊断,所以建立敏 感、特异的实验检测方法,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依据,建立围产期保健制度,分娩过程中对婴儿加 强保护,阻断传播途径,是目前可行的有效措施。控制和降低病毒性肝炎的母婴间传播,有利优生 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7.
检测732名产妇血中HCV标记,抗HCV(ELISA)和HCVRNA(PCR)均阳性者33例(33/732,4.5%),其所生的33名新生儿中有23名的脐血检到HCVRNA(23/33,69.7%)。对其中27例新生儿的随访(平均19.6月)表明,母婴传播感染的22例新生儿,HCV病毒血症在出生后逐渐阴转,血清HCVRNA阳性率(KaplanMeier法计算)6月龄时为81.8%,12月龄时为45.0%,18月龄时为30.0%,30月龄为16%,提示这些新生儿的HCV感染发生于产前或分娩时的可能性。新生儿体内来自母体的IgG类抗HCV抗体出生后3个月即已基本阴转;婴儿本身在随访期间未检到有此类抗HCV的产生。随访婴儿血清ALT水平均正常,提示HCV母婴传播感染的婴儿呈亚临床状态。  相似文献   

18.
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戊型肝炎病人粪便HEV—R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冰  庄辉 《中国公共卫生》1998,14(4):229-231
应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法,对26例散发性戊型肝炎(HE)患者发病后4~28天收集的91份粪便标本进行HEVRNA检测,并与同病期系列血清HEVRNA及ALT水平作比较,以了解散发性HE患者的粪便排病毒规律。结果表明,患者粪便HEVRNA阳性率为42.3%(11/26),与血清HEVRNA阳性率(53.8%)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粪便HEVRNA检出率在发病头5天内为75%(3/4),随后即与血清ALT水平一样出现明显下降,于发病后16~20天降至19.2%(5/26),最长一例持续阳性至发病后23天。上述结果提示,HE患者的粪便排病毒主要发生在疾病的急性期早期,将其隔离期定为病后3周可能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9.
乙型和庚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乙型和庚型肝炎病毒(HBV和HGV)感染与肝细胞癌(HCC)发生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85例HCC患者血清进行了HBV和HGV血清标志和HGVRNA检测,结果HCC患者中HBV感染率为77.65%;HGV感染率为27.06%,HGV和HBV重叠感染率(22.35%)明显高于HGV单独感染率(4.71%)。结果提示:HBV感染为HCC发生的重要原因;HGV感染可能参与HCC的发生;而HGV和HBV重叠感染是否有可能增加HCC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诊断方法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丙型肝炎病毒第一代抗-HCV检测,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第二代抗-HCV检测,IgM抗-HCV检测,PCR检测HCV RNA,肝细胞内的HCV抗原检测,肝细胞HCV RNA检测,分泌物中的HCV RNA检测,以及精子细胞中的HCV检测等最新进展作了综述,并对这些方法的使用价值和临床意义作了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