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由多种因素导致毛细血管、小静脉及微动脉内形成广泛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微血栓,不仅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而且可进一步激活体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出血、溶血、栓塞、组织坏死和器官功能衰竭。过去诊断主要依靠对凝血和纤溶物质含量和活性的检测。近年来研究表明,其血浆凝血和纤溶激活的分子标志物变化具有更敏感更特异的意义,对DIC的早期诊断和观察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我们对部分凝血和纤溶分子标志物在DIC患者体内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患凝血纤溶状态的改变,探讨各指标对于肝炎的指示作用。方法:对正常人和各类肝炎患检测凝血因子、AT、PC、PS等29项指标以反映凝血抗凝系统状态;检测t-PA、PL、PAI、PLG、FDP、α2PI、DD、C、Fg、PAP:Ag、DD不改变外,其余各类肝炎患各指标与正常人比较均有显差异;各指标均与肝炎的严重程度相关;AT/α2PI比率均<1;α2PI低于正常人的40%时,病人可出现出血,AT<20%预后不佳;vWF:Ag/Ⅷ:C比值升高提示患有并发DIC的可能。结论:肝炎患抗凝活性下降,存在着纤溶;各指标可用于评价肝脏损伤,防治出血,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凝血与纤溶功能亢进,导致肿瘤相关血栓风险显著增加,同时血液的高凝状态与肿瘤的发展和转移相关.凝血和纤溶系统标记物(TM、TAT、tPAI·C、PIC)可用于肿瘤患者体内凝血与纤溶功能监测、风险识别及预后评价.综合凝血和纤溶系统标记物指标和临床指标,对监测肿瘤患者凝血与纤溶风险、指导血栓预防及肿瘤发展有重...  相似文献   

4.
赵雅静  张雯 《疑难病杂志》2009,8(7):397-399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改变及其特点。方法对240例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代谢综合征定义将患者分为MS组与非MS组,比较2组患者身高、体质量、腰围、血脂等生化指标,未诊糖尿病的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2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Fib)、抗凝血酶III(AT-III)、D-二聚体、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P-选择素、C-反应蛋白(CRP)等凝血纤溶系统功能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p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血糖、CRP、L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RP、AT-Ш、D-二聚体、t-PA、PAI-1及P-选择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患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并脑梗塞患者的凝血纤溶系统活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NIDDM并脑梗塞血凝纤溶动态变化,有利于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对60例NIDDM和28例NIDDM并脑梗塞患者进行血凝纤溶动态图测定。结果 显示NIDDM并脑梗塞凝固启动时间(CST)明显加快,最大凝固程度(MCE)、一个钟凝固程度(FCE)、纤维蛋白原的含量(CEF)均明显增高;平均溶解程度(AFE)明显加快。结论 表明NIDDM并脑梗塞患者有明显的高凝血状态及纤溶系统活性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方法:正常对照组35例,子宫肌瘤组18例,恶性肿瘤组86例,其中肺癌19例,食管癌19例,胃癌22例,结直肠癌26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的血浆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种恶性肿瘤术前组织因子(TF)、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和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的血浆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恶性肿瘤组TF、TAT、u-PAR及PAP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子宫肌瘤组术前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肿瘤存在明显的凝血、纤溶激活状态。TF、TAT、u-PA、u-PAR及PAP可以作为良、恶性肿瘤鉴别的辅助指标,u-PA、u-PAR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围体外循环期凝血与纤溶活性状态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围体外循环(CPB)期凝血、纤溶活性状态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采用火箭电泳法、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了20例围CPB期病例的Ⅷ因子相关抗原(VWF);抗凝血酶Ⅲ(ATⅢ:Ag);纤溶系统指标,纤溶酶原活性(plg:ac),纤溶酶活性(plm:a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ac),同步测定血小板计数,血细胞压积(HCT),结果显示,CPB开始后血小板,ATⅢ:Ag,plg:ac明显下降,而VWF、plm:ac、tpA:ac均升高,术后24h虽有恢复但仍异常,说明围CPB期存在凝血激活及纤溶活化,而纤溶过度活化是CPB术后非外科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孕妇在分娩前检测凝血及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孕期在32+5~42+2周的孕妇凝血与纤溶资料与健康体检患者进行对比,应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并记录差异。结果两组相比PT、PT-INR、TT、FIB各指标P值分别为0.035、0.031、0.026、0.01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DP、D-D指标的P值分别为0.013、0.017,结果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在产前进行凝血、纤溶指标检测,可以全面了解孕妇出血机制变化,有助于预防孕妇产后大出血的可能,并且降低大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凝血纤溶指标测定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21例急性心肌梗塞(Acutr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28全乐稳定心绞痛(Unstale angina pectoris,UAP)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血浆D-二聚体(D-Dimer)、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plasminogen,t-PA)及其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水平在手指再造术中的变化与规律,以及其对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2月在我院实行手指再造术的15例(19指)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治疗前后的凝血与纤溶系统变化进行研究对比,找出凝血与纤溶系统在此过程中的水平变化、变化规律及其对手术的影响。结果:凝血与纤溶系统在手指再造术中的变化波动较为明显,机体的自我修复与防护功能大大增强。结论:凝血与纤溶系统的相互作用在手指再造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凝血纤溶系统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的第一大死因,对糖尿病出凝血系统的监测有利于预防各类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胰岛素及凝血纤溶系统的部分指标进行检测,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纤溶系统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后凝血与纤溶系统紊乱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脑出血早期凝血与纤溶系统功能障碍,并探讨其与脑出血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47例脑出血患者和32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于入院6h内行DIC筛选试验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并分别根据Glasgow(GCS)昏迷评分和D—聚体(D—dimer)测定值对脑出血病人进行分组,计算各组的死亡率。结果脑出血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TT)、D—dimer及APTT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按GCS评分分组,GCS评分越低,D—dimer值越高(P<0.05);按D—dimer值分组,D—dimer值越高,死亡率越高(P<0.05)。结论:脑出血早期存在凝血与纤溶系统紊乱,D—dimer是准确判断脑出血早期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凝血-纤溶动态图(CF)在检测脓毒症患者凝血和纤溶失衡中的作用.方法 对24例脓毒症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凝血、纤溶变化,进行常规方法检测和凝血-纤溶动态图检测.对比分析常规检测和凝血-纤溶动态图的特点.结果 在常规检测方法中,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纤维蛋白元含量(Fbg)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D-二聚体(D-D),纤溶酶原含量(Plg)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继发纤溶亢进状态.在CF检测中,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反应时间(CST)、凝固时间(CT)缩短,最大振幅(ME)、聚合速度(ACE)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对照组比较,虽然脓毒症组溶解时间(FT)延长,但溶解速度(AFE)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纤溶亢进状态.脓毒症组中平衡时间(BLT)、平衡指数(BLE) 2.55±0.39、2.05±0.21与对照组2.25±0.34、1.70±0.19比较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脓毒症凝血-纤溶的平衡被打破,凝血为主.结论 凝血-纤溶动态图既有凝血和纤溶的参数,又有平衡参数,在检测脓毒症患者凝血纤溶的不平衡中,比常规方法更敏感、特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动态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巴曲酶治疗,动态检测Fg,D-D,PT,Plat指标。结果:给予巴曲酶治疗过程中,Fg于1周降至最低水平,2周后恢复正常;D-D于1-3d升高最明显,1周后恢复正常,而PT、Plat无明显变化,结论:巴曲酶使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下降,而纤溶活性增强,治疗脑梗死疗效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局部与全身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变化, 以进一步探讨在此类患者中是局部还是全身触发凝血系统障碍机制。方法 本研究收集自2010年9月~2013年6月入住笔者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实验组, 同期ICU住院的无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予以颈内静脉置管收集脑静脉血液, 同时采集股动脉血标本, 分别于入院时、第1天、第2天、第3天检测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凝血酶原片段1+2 (F1+2)、D2聚体﹑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1(PAI-1)。结果 实验组中TAT、F1+2、D2聚体、PAI-1在研究各阶段均较参考值显著升高(P<0.01)。在入院时实验组中TAT、F1+2、 PAI-1有明显的经颅梯度变化(P<0.05)。结论 重型脑损伤后可能通过受损的脑组织血液部位激活凝血系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月于我院妇科住院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并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对象均采血测定u-PA、u-PAR、PAP、TF、TFPI 、TAT,病例组于治疗前后各测定一次.结果:①正常对照组与良性肿瘤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浆液性囊腺癌组、黏液性囊腺癌组、恶性宫内膜样癌组u-PA、u-PAR、PAP、TF、TA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P<0.05),但TFPI在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②在每一组织类型的肿瘤中,分化程度越低,u-PA、 u-PAR越高.③恶性卵巢肿瘤组u-PA、u-PAR、PAP、TF、TAT治疗后均有所下降(P<0.05),但均未达正常对照水平.结论:恶性卵巢肿瘤患者存在着明显的止凝血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炎症反应对Ⅱ型糖尿病(DM)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用ACL200检测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抗血栓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定量(Fg)、D-二聚体(D-D)。结果:D-二聚体的表达在Ⅱ型DM合并感染组显著高于无感染组、对照组(P<0.05)。而PT、APTT、AT-Ⅱ、Fg、Bpc在各组间无差异。结论:D-二聚体的异常表达可能与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栓关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系统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对20 AMI例患者(均于6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在溶栓前,溶栓后2小时,4小时,24小时,48小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没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含量(FG),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C)及D-二聚体含量(D-Dimer),并与正常对照组(n=20)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溶栓前比较,溶栓治疗后2小时,纤维蛋白原含量大幅度降低,(P〈0.05)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P〈0.05)PT,APTT,TT明显延长,(P〈0.05);48小时的指标均恢复到溶栓前水平,(P〉0.05)溶栓治疗前后抗凝血酶Ⅲ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溶栓治疗后AMI患者凝血活性明显减弱,纤溶活性明显增强,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肝硬化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 选取肝硬化患者68例和健康者3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2组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抗凝血酶(AT)、蛋白C (PC)、蛋白S (PS)、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及纤溶酶原(PLG)活性的差异,分析上述指标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PT、APTT、TT、FDP、DD、FⅧ及VWF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AT、PC、PS、PLG及F (Ⅱ、Ⅴ、Ⅶ、Ⅺ)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增高,PT、APTT、TT、VWF、FDP、DD呈现升高趋势,FIB、F (Ⅱ、Ⅴ、Ⅶ、Ⅺ)、AT、PC、PS、PLG呈现下降趋势,FⅧ无明显变化,各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肝硬化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可以预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对指...  相似文献   

20.
张蕴  丁宁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3):379-380
目的:探讨糖尿病(DM)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理,为DM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寻找敏感的实验室指标。方法:2型DM(2-DM)患者48例分为A组(血管并发症组,n=28)和B组(无血管并发症组.n=20)及C组(对照组,n=30),检测了组织因子(TF)、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3种凝血纤溶分子标志物,均采用ELISA疗法。结果:2-DM患者血浆TF,PAI-1水平均较C组升高(P〈0.01);A组的TF,PAI-1高于B组(P〈0.05,P〈0.01)。A组的PAP显著高于C组与B组(P〈0.01)。结论:2-DM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血管并发症前可能已经出现,血管并发症后,进一步加重。TF,PAI-1,PAP可能为诊断DM血管并发症提供了可应用的敏感指标,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