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肾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乃先天之本。一个人的肾脏功能是否正常,对其健康长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素问》早就阐述了人体衰老原因:"肾气衰,精气亏,天癸竭。"并强调"肾气有余,气脉常勇"是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中医认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耳是"肾"的外部表现,"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廓较长,耳垂组织丰满,在一定程度上是肾气盛健的一种征象。《黄帝内经》还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之地。"认为耳不是一个孤立的器官,它和全身经络及五脏六腑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杨琪东 《长寿》2010,(6):50-50
肾为先天之本,肾的强健与否通过经络直接影响全身各脏器的功能,对整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耳为肾之外窍,通于脑,是全身经络汇集之处。经常摩耳,可以疏通经络、流通气血、平衡阴阳、增强听力,从而达到摄生防病、保健养生之目的。摩耳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长寿》1998,(6)
耳聪 耳为心、肾之窍,通于脑,是人体的听觉器官,也是司人体平衡感觉的位觉器官。传统医学认为,肾与耳有内在联系。肾气通于耳,肾气充足,则听觉灵敏。《灵枢经》讲,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走于耳而为听。所以,耳的听觉能反映心、肾、脑的器官功能。倘使用耳过度,或被外力所伤,就会影响心、肾、脑的精气,进而导致人的衰老。 勿妄听 耳是人体接受外界音响刺激的重要途径,它的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和调节。耳若妄听则神外动而不宁,容易损伤神气。比如成语“震耳欲聋”,就是这个意思。传统医学认为,  相似文献   

4.
正古代医家认为耳朵组织丰满,是全身经络汇集之处,五脏六腑都有经络循行于耳,人体各部也都在耳朵上有着自己的对应区。长期坚持自我按摩耳廓,保健疗效相当好,特别适用于老年人因肾气不足而引起的失眠、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按摩全耳跟我做: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向后反复按压耳正面10次,再向前反复按摩背面10次。也可每天早晚洗脸时用热毛巾擦耳朵、热敷耳廓。  相似文献   

5.
寿星耳朵     
中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耳为肾所主,耳郭较长,耳垂丰满,是肾气充沛的象征.民间传说耳大命长,在广西永福县百岁老人中,大部分百岁老人耳朵确实比较大,且有四个共同点.  相似文献   

6.
耳鸣,主要是以耳内鸣响为主的一种症状。传统医学认为:耳鸣发生的内因有二种:其一,由于肝失条达,肝风上扰,致少阳经经气闭阻;其二,肾开窍于耳,耳聪依赖于肾气充盈,由于肾气虚弱,精气不能上达于耳所致。引起耳鸣的外因,则主要为风邪侵袭所致。防治耳鸣,应以调益肝、肾之经气,使之肝复条达,受阻之少阳经得以畅通;使肾经之气得以补益,精气上达于耳,耳鸣则自然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7.
中医养生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人体随着肾气的逐渐旺盛而生长发育,直至成熟,继而又随着肾气的逐渐衰老而死亡。这就是说肾的精气主宰着人的生和死,人体的衰老与否及衰老的速度,取决于肾气的盛衰《内经·素问》早就阐述了人体衰老的原因,在于:“肾气衰,精气亏”。认为“肾气有余,气脉常通”才是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故养生学把养肾护精,作为抗衰老的重要措施。中年人是肾气逐渐衰退的关键时期,因此,中年养肾尤为重要。一、搓揉头皮法肾主胃,其华在发。搓揉华发,即可疏通经络,补益肾腰。方法是用左右两手交替轻轻擦摩头皮,早、中、晚各一  相似文献   

8.
耳鸣,主要是以耳内鸣响为主的一种症状。传统医学认为:耳鸣发生的内因有二种:其一,由于肝失条达,肝风上扰,致少阳经经气闭阻;其二,肾开窍于耳,耳聪依赖于肾气充盈,由于。肾气虚弱,精气不能上达于耳所致。引起耳鸣的外因,则主要为风邪侵袭所致。  相似文献   

9.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人体随着肾气的逐渐旺盛而生长发育,直到成熟;继而又随着肾气的逐渐衰退而衰老。中年人是肾气逐渐衰退的关键时期,因此,中年养肾尤为重要。搓揉头皮肾主骨,其华在发。搓搓头皮,即可疏通经络,补益肾气。方法是左右两手交替轻轻按摩头皮,早、晚各一次,可防治中年眩晕和过早白发、脱发等。  相似文献   

10.
1.双目有神 目光炯炯,说明视觉和大脑功能良好。目传神,是人体精、气、神汇集之处,五脏的精气皆上注于目,主管视觉,“目受血而能视”。眼有神是精气旺盛,五脏功能良好的表现。特别是心、肝、肾功能正常。 2.双耳聪敏 耳主管听觉,“肾气通耳”,指肾与耳有内在联系。故肾气充足,则听觉灵敏。若老年人肾气充足,至高龄仍会  相似文献   

11.
也谈保肾     
●肾亏是怎么回事祖国医学认为,“肾”为人体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自古就有肾藏精、肾主骨、肾主水、肾主生殖、肾主纳气、肾藏志,肾开窍于耳其华在发之说。人的生长、生殖、体质强弱、寿命长短都与“肾气”有关,肾气盛,人就生机勃勃,身壮体健;肾气衰,身体则虚弱,腰酸膝软,头晕眼花。肾亏指的就是肾虚,一般可分为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两虚。  相似文献   

12.
<正>中医认为,"肾主水""肾为水脏"。肾与膀胱的经络互相络属,互为表里,在调节体内水液平衡方面起极为重要的作用。肾对体内水液的潴留、分布与排泄,主要靠肾气的"开"和"阖"(所谓"肾主开阖")。所谓"开",主要是输出和排泄水液;而"阖",是指潴留一定量的水液在体内。"开"和"阖"取决于肾阴、肾阳的相对平衡,肾气的开阖也是协调的,因而尿液排泄正常。如果肾气不足,气化无力,固摄无权,失掉"主水"的  相似文献   

13.
古许多医家对耳朵的保健功能研究得非常细致,认为耳朵组织丰满,是全身经络汇集之处,心、肝、脾、肺、肾五脏以及六腑都有经络循行于耳,人体各部也都在耳朵上有着自己的对应区。  相似文献   

14.
正从白露开始,天气越来越凉,有些人出现手脚冰凉、肢体怕冷、尿频、乏力等症状,中医讲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所以白露起要经常给肾"打打气",即补养肾气。首先是坚持晚上泡脚,用温水泡,水要没过脚腕,时间在15~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肾开窍于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区,联系着全身每一个器官,所以常搓揉耳朵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腰为肾之府,腰是肾的家,肾以温为补,所以我  相似文献   

15.
《健康生活》2008,(9):7-7
祖国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肾气与耳相通.而目为肝气所通.所改肝肾充足,受略耳聪目明,若肝肾虚衰.则不能养目养耳.会出现耳聋眼花的现象。《苏沈良方》中有“摩熨耳目,以助真气”的论述(真气即为维持生命活动之元气)。明代《修龄要旨》中载:“摩熨两目及耳,能令耳目聪明。”中年人是否一直维持聪耳明目,也是判断是否健康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按摩双耳能健身文/刘安柏中医学认为,肾是“先天之本”,肾的强健与否,通过经络系统可直接影响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从而对人的整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耳为肾之外窍,古典医籍有“耳为祟脉之所聚”和“一身之气贯于耳”之说(人体各部通过经络与耳朵有密切联系)。中医学...  相似文献   

17.
耳朵是人体五官之一,是人听觉和位觉(平衡感觉)的器官。祖国的传统医学历来对耳朵十分重视,认为它是全身经络汇集之处,并将它作为健身的重要部位之一。 耳朵与肾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灵枢·脉度》云:“肾气通于耳。”肾气充足,则听觉灵敏。《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则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经典著作皆认为:人体各部(包括内脏)通过经络都与耳朵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体各部也都在耳朵上有着自己的投射区。用句现代科学语言来说:三寸耳朵,有着人体的全息投影。  相似文献   

18.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的功能好坏是决定人体先天禀赋强弱、生长发育迟速、脏腑功能盛衰的根本,其具有封藏、贮存精气的作用。《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也较早阐述了人体衰老的原因:"肾气衰,发堕齿槁",故而肾脏功能是否正常,对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肾和耳朵又有什么关系呢?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给出了答案:"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在窍为耳",说明肾和耳是相通相联系的,那么我们  相似文献   

19.
在老百姓看来,肾气不足的突出影响,就是男性那活儿“不行”。传统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经常按摩双耳,不仅能有效预防耳鸣、耳聋,更能促进血液、淋巴循环,达到健身强体、延年益寿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能实现性保健。  相似文献   

20.
刘建英 《现代养生》2002,(10):16-16
我国最早的中医书<黄帝内经>说:"肾开窍于耳","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走空窍……走于耳而为听."从以上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知道面部的眼、耳、鼻等空窍,都与人体经络发生关系,特别是双耳与脏腑关系尤为密切.所以经常进行一些耳部锻炼,有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和益寿延年的作用.下面介绍几种耳部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