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传染病。2015年4月起,在巴西暴发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寨卡疫情,同时出现小头畸形和格林巴利综合征聚集病例,WHO强烈怀疑与寨卡病毒疫情有关。2016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巴西出现的小头畸形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聚集性病例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  相似文献   

2.
正寨卡病毒是由蚊虫传播的黄病毒,它是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寨卡森林恒河猴中发现的[1],随后于1952年在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和乌干达的人体中得到确认[2]。之后少有病例报道,仅在南亚和非洲部分国家有少量散发病例。直到2007年第一次在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雅浦岛出现暴发疫情[3]。2013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岛发生范围更大的寨卡病毒暴发疫情[4]。2015年以来始于巴西、哥伦比亚等  相似文献   

3.
8问寨卡病毒     
Q1寨卡病毒感染离我们有多远?A:2015年12月1日,WHO发布了关于寨卡(Zika)病毒的全球警告.在警告中,第一次正式承认,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畸形症有关,并建议孕妇要特别注意防止蚊虫叮咬.先前已经在巴西、智利的复活节岛、哥伦比亚、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墨西哥、巴拉圭、苏里南和委内瑞拉等地发现了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近期,巴西疫情比较严重.目前我国已经有寨卡病毒感染的输入性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4.
自2015年5月以来,寨卡病毒疫情引起全球的高度关注。寨卡病毒是一种黄病毒,存在非洲型和亚洲型两个亚型。主要通过伊蚊传播,也可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潜伏期3~12天,临床主要表现斑丘疹、发热、关节/肌肉酸痛等。寨卡病毒最早发现于1947年。2015年5月起,在巴西等美洲国家出现大规模暴发流行,并不断蔓延至全球59个国家。研究表明,巴西密集出现的新生儿小头症病例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可能与寨卡病毒存在密切关系,寨卡病毒全基团序列已公布,并有多个突变位点。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寨卡病毒感染,主要预防措施为防蚊控蚊和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5.
正寨卡病毒是否仅通过蚊媒进行传播?目前我国已有输入性病例,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有流行的危险吗?寨卡病毒出现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已知该病毒在非洲、美洲、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但新年伊始,肆虐非洲和美洲的寨卡病毒陆续进入中国境内。自今年2月9日中国内地确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以来,截至2月28日,一共确诊了8例,其中江西省1例,广东省3例,浙江省4例。寨卡病毒对中国影响有多大,病毒通过什么途径传  相似文献   

6.
正寨卡病毒对人类最大的威胁,是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其产下的婴儿可能会出现小头畸形。2015年,巴西有2700名婴儿怀疑患上小头畸形,2016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寨卡病毒列为国际紧急卫生事件。但是对于许多人,特别是有孕妇的家庭来讲,新生儿小头畸形是一个陌生的疾病,这是一种什么病?患儿有何表现?有何危害?可以预防吗?下面就让我们揭开这种疾病的神秘的面纱吧。  相似文献   

7.
江波 《家庭医学》2016,(4):56-57
正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患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而感染寨卡病毒。2013年前仅在非洲、东南亚、太平洋岛国有散发病例报告,2015年在西太平洋、美洲和非洲发生了相关病例和疫情。随着与相关国家或地区人员往来的日益密切,我国不可避免地存在寨卡病毒输入风险。当夏季来临之时,伊蚊的密度增加,存在局部地区发生寨卡病毒本地传播扩散的可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健康向导》2016,(2):40-41
正由蚊子传播、有可能引发新生儿小头症的寨卡病毒(Zika Virus),是由寨卡病毒(Zika Virus)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自2015年5月,巴西报告首例寨卡病毒病病例以来已经有22个美洲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感染病例。同时,欧洲、北美等地的多个国家报告发现输入性病例。孕妇感染后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或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病毒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存在可传播寨卡病毒的媒介  相似文献   

9.
正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自1947年在非洲被首次发现以来的半个多世纪,感染人类的病例只在非洲和亚洲(东南亚)呈散发性状态。然而2007年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2013~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2015~2016年南美洲智利和巴西分别出现了ZIKV感染暴发流行,且暴发疫情与胎儿或新生儿小头畸形(microcephaly)等出生缺陷及格林-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寨卡病毒正在美洲地区"爆炸性传播",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病毒疫情进入国际卫生紧急状态!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也宣布把针对寨卡病毒的警戒水平提升至最高级别。我国目前出现了2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寨卡病毒在泰国传播的免疫学证据。方法对可能感染寨卡病毒的人群进行血清学调查,共对21名未明确病因的急性发热患者进行免疫学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寨卡病毒、登革热、日本脑炎和基孔肯雅热抗原免疫印迹分析。结果 21份血清样本中有20份显示至少存在一个抗原免疫反应阳性,7份样本显示所有抗原均呈阳性。其中两份血清样本仅显示寨卡病毒抗原阳性,而没有其它抗原检测阳性结果。结论本研究首次证实了寨卡病毒已经在泰国传播,但疑似病例如何感染寨卡病毒并传播尚需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和开发一种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寨卡病毒IgG抗体的检测方法。方法本研究对寨卡病毒E蛋白核酸序列优化,减低其交叉反应,经过大肠杆菌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特异性蛋白。将获得的寨卡病毒E蛋白抗原喷于检测区捕获样品中的目标抗体,将羊抗小鼠IgG喷于控制区进行质量控制;将鼠抗体人IgG单克隆抗体标记荧光纳米颗粒(激发谱峰365 nm;发射光谱峰610 nm)作为标记抗体;建立荧光免疫层析试剂,配合荧光免疫检测仪YG10,检测人血清中的寨卡病毒IgG抗体,并对该检测方法进行性能验证。结果寨卡病毒E蛋白经大肠杆菌表达,菌液经过收集并超声后,上清和沉淀分别进行SDS-PAGE鉴定,多存在于沉淀中;纯化后的蛋白经SDS-PAGE鉴定,均呈现较单一的蛋白条带,纯度达到90%以上。建立的荧光层析试剂检测50份正常人血清,荧光免疫检测仪YG1分别扫描读取T、C信号值,读取T/C值,计算平均值(AVERAGE)和标准差(STDEVP),3倍标准差加上平均值作为阳性判断值,即:T/C≥3SD+AVG为阳性;与对比试剂ZIKV IgG酶联免疫试剂盒(Dia.Pro.)同时检测3份寨卡阳性标本均为阳性反应;10份正常人血清均为阴性反应;批内重复性CV≤20%,批间重复性CV≤15%;与相似的蚊媒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登革病毒、黄热病毒、日本脑炎病毒均无交叉反应。结论该荧光层析试剂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人血清、血浆、全血样本中寨卡病毒IgG抗体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13.
正西非埃博拉病毒的阴云尚未彻底散尽,寨卡病毒又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敲响警钟。这种可能影响孕妇并导致新生儿畸形的病毒到底有多严重,是否会像埃博拉病毒那样肆虐全球,甚至威胁中国?现就寨卡病毒常见问题解惑如下,并提醒大家:寨卡不是埃博拉那样的致死病毒,公众  相似文献   

14.
正马来西亚卫生部7日说,新确认一例孕妇感染寨卡病毒病例,患者居住在毗邻新加坡的新山市,最近虽无出国经历,但其丈夫每天通勤往返于新山和新加坡。这也是马来西亚自9月1日报告首例以来的第三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在当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马来西亚卫生部长苏布拉马尼亚姆说,这名患者27岁,目前怀孕3到4个月,  相似文献   

15.
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该病毒最早于1947年通过黄热病监测网络偶然在乌干达维多利亚湖畔寨卡丛林的恒河猴身上发现,随后于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人群中发现[1]。2014年2月份开始,美洲共有18个国家和地区确认存在寨卡病毒的传播,包括巴西、巴巴多斯、哥伦比亚、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马提尼克岛、墨西哥、巴拿马、巴拉圭、波多黎各、圣马丁、苏里南和委内瑞拉,传播范围还有继续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广东省江门市13例寨卡病毒感染者生物样品病毒核酸结果。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对2016年2-4月江门市报告的寨卡病毒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液、尿液和唾液寨卡病毒核酸。结果 2016年2-4月江门市共确诊10例寨卡病毒病病例和发现3例寨卡病毒隐性感染者,均自委内瑞拉输入。13例感染者中,男性6例,女性7例;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46岁,中位数是19岁, ≤ 14岁儿童占46.15%(6/13)。寨卡病毒核酸阳性检出持续时间,血液最短0 d,最长4 d,中位数0 d;尿液最短2 d,最长32 d,中位数5.5 d;唾液最短0 d,最长10 d,中位数3.5 d;尿液样品比血液样品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长(P<0.01);唾液样品比血液样品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长(P<0.05)。结论 寨卡病毒感染者血液、尿液和唾液3种生物样品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4月10日消息,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4月10日通报,本省新增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患者方某,女,7岁,委内瑞拉籍华人,在广东省的住址为江门恩平市恩城街道。4月4日晚,方某随家人从委内瑞拉(为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抵达广州白云机场入境(入境时无发热)。回到恩平当晚四肢、躯干、头面出现皮疹,无其他不适。4月6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开展健康随访时,发现其皮疹并采集相关样品。4月7日,经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得克萨斯州卫生部门9日证实,近日该州哈里斯县一名女婴出生后不久因感染寨卡病毒死亡,这是得州发生的首例与寨卡病毒有关的死亡病例,也是美国首例婴儿感染寨卡病毒死亡病例。得州卫生部当天说,这名女婴死于与寨卡病毒有关的小头症。她的母亲怀孕期间到萨尔瓦多旅行时感染寨卡病毒,最近的检测结果证实了这名女婴患了小头症。今年7月份,得州曾宣布该州首例儿童小头症病例,这名儿童也是在哈里斯县。目前,得州卫生部正在和哈里斯县及美国疾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构建寨卡病毒基因进化树以及比较氨基酸序列差异,了解寨卡病毒进化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从GenBank获取1947年后各来源、各地区的寨卡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以及氨基酸序列,构建进化树并对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寨卡病毒非洲型与亚洲型毒株可各自聚类,2007年之后分离的毒株均为亚洲型;2016年分离自中国的14株寨卡病毒均为亚洲型,同源性高达99.1%~100.0%,氨基酸变异位点11个。结论寨卡病毒的分子进化与地理分布有密切的关系;2015-2016年分离的毒株同源性较高,序列较为保守;中国的14株毒株序列相近,其中1118、1875、2445以及2634 4个氨基酸位点可能对各自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方法快速检测寨卡病毒。方法针对寨卡病毒NS5基因设计并筛选LAMP引物,优化反应条件,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通过实时浊度仪和钙黄绿素显色法判定结果。结果针对寨卡病毒NS5基因的LAMP方法可在64℃50 min特异性扩增NS5基因,与基孔肯雅病毒、登革病毒、黄热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达到10拷贝/μl,是PCR方法的100倍。结论 LAMP方法快速检测寨卡病毒操作简便,适用于口岸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