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耳炎是儿童的常见疾病。目前认为咽鼓管的角度、宽度和长度可影响其功能 ,上、下颌骨的发育异常(如腭裂、腭骨高穹隆、牙齿覆咬合等 )也可影响其功能 ,为了研究儿童牙齿覆咬合与咽鼓管机能障碍(ETD)的关系 ,该作者自 1999年 2月至 1999年 12月对 10 5例 2~ 6岁耳鼻喉科门诊病人进行颌关系的测量。测量者具有对咬合关系的知识 ,但对耳咽管的状态不了解。中耳疾病的确定依据耳鼻喉科病历记录 ,已放置通风管或需放置通风管的患儿均被划入病例组 ,对有急、慢性中耳炎无需放置通风管的患儿均被除外。置管原则依据美国耳鼻喉学会的标准。此外…  相似文献   

2.
[1979年7月在伯明翰举行了英国第五届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除英国本国学者外,还有美、澳和北欧诸国的耳鼻咽喉科专家。J Laryngol Otol 94(1),1980为有关此次会议活动情况和论著的专集。本文为其中关于“慢性咽鼓管功能障碍”一组论文的综合报道。] 中耳粘膜的组织病理学研究多年来一直认为中耳粘膜相当于正常呼吸道较低级的粘膜类型。固有鼓室的上皮呈扁平骰状,由1到3层无纤毛的细胞组成。咽鼓管口的正常中耳粘膜则由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向后延伸,主要是通过下鼓室区,大约覆盖着鼓室粘膜的1/3。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慢性渗出时,鼓室粘膜的病理改变可从单纯的粘膜增生到具有很多分泌上皮细胞和上皮下腺体的高度增厚的粘  相似文献   

3.
在正常情况下咽鼓管为连接鼓室和咽部的唯一通道,由骨部与软骨部两部分组成。一旦咽鼓管出现功能障碍,无法正常开放,会引起中耳负压。主要表现为耳闷胀感,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聋或耳鸣。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最常用的手术治疗为鼓膜穿刺及鼓膜置管。咽鼓管球囊扩张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具有简便、安全、微创、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导致中耳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对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判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很多,球囊咽鼓管扩张技术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是一项简便、微创、疗效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阻塞性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常见的耳科疾病之一,由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既往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临床研究探索治疗阻塞性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新方法.在本综述中,我们将结合自身经验介绍阻塞性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吹张治疗、呼吸训练和手术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着重阐述球囊扩张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收集来的人类颞骨进行了组织学观察,旨在阐明咽鼓管功能障碍与形态学的关系。 1.压力平衡:鼓室和外耳道等压才能提供声音空气传导的最佳功能状态。咽鼓管阻塞将迅即产生10~200mmH_2O的部分真空,如不能立即缓解,将有液体渗出。 2.换气:呼吸性粘膜吸收氧。咽鼓管阻塞将使CO_2分压从正常的17mmHg提高到58mmHg。Moscona和Sadé等已证实高浓度的CO_2可使上皮细胞化生,导致扁平上皮细胞转化成有纤毛的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综合的检测方法对鼻咽癌放疗后的咽鼓管功能障碍进行评估。方法 用鼓室导抗图法、咽鼓管一鼓室气流动态法(TTAG)、咽鼓管音响法、正-负压平衡试验法和内镜检查咽鼓管口两端等综合方法,对23例(35耳)鼻咽癌放疗后有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病人进行检查和评估。结果 23例35耳中,21例3l耳表现为咽鼓管阻塞,其中完全阻塞15例21耳,不完全阻塞6例10耳;2例4耳为咽鼓管异常开放。结论 简单的检查不足以了解鼻咽癌放疗后所导致的咽鼓管功能障碍,采取多种方法的综合检查才能对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进行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目的探究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12月~2020年2月,从本院收治的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选择50例进行研究,回顾患者病例,以不同的治疗方案作为分组标准,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只开展中耳乳突手术,实验组同期开展中耳乳突手术与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比两组听力改善效果、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听力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实验组患者的EDTQ-7评分、听阈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中耳乳突手术时,同期开展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既能改善患者的听力状态,又能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合并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例的适宜手术方案。 方法 收集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例68耳,分为观察组(28耳),同期行中耳乳突手术及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照组(40耳),仅行中耳乳突手术。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以ETDQ-7评分、听阈、气骨导差进行对比。 结果 观察组术后6~12个月随访气导平均听力改善率为89%(25/28),干耳率93%(26/28)。对照组听力改善率为75%(30/40),干耳率95%(38/40)。观察组术后3~6个月EDDQ-7评分及听阈达到较明显缓解,但术后6~12个月上述指标有加重趋势。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听力均比术前听力提高,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的术后听力相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中耳手术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较单纯中耳手术的听力改善率高,改善程度高,重新内陷率低,重新粘连率低,干耳率无明显差别。术后3~6个月患者咽鼓管相应症状达到较明显缓解,6~12个月症状有反复。  相似文献   

13.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分析成人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主动和被动开放功能,方法:以正-负压平衡试验法,检测34耳外伤性鼓膜穿孔和57耳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切开后的咽鼓管功能。结果:外伤性鼓膜穿孔耳的咽鼓管开放压分布在175-400kPa间,正压平衡试验时,经3次吞咽全部受检耳外耳道压力都降至所加压力的一半以下,负压平衡试验时,全部受检耳外耳道压力都有部分恢复。在57耳分泌性中耳炎耳中,咽鼓管开放压超过400kPa的11耳;正压平衡试验时,23耳不能恢复到压负荷的一半水平,负压平衡试验时,45耳经3次以上吞咽,外耳道鼓室压基本无变化。结论: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以负压平衡试验障碍为主,表现为主动开放功能不良。  相似文献   

14.
不同体位对咽鼓管功能影响的研究不多。文献中谓当头向前屈或平卧位时,鼻咽部需要有较高的压力才能使咽鼓管开放,是因在此体位时,围绕管口粘膜的静脉流体压力增高,淋巴郁积,使咽鼓管的通畅度减低。作者用声管测量法,测试正常人及感冒患者体位改变与咽鼓管功能的关系,并观察体位改变到什么程度才能影响它的功能。测试对象包括34名健康人,男性25,女性9,平均年龄35岁(21~56岁),2名咽鼓管功能正常的感冒患者。声管测量依次用6、7和8kHz音,被测试者取头直位,先饮水一次,然后吞咽唾液,每个测试音反复作同样动作三次,以测定咽鼓管的通畅性。34例中选择61耳咽鼓管通畅者作为观察对象。每个被测试者取4个体位:(1)坐式头直位;(2)仰卧头抬高20°;(3)仰卧头平位;(4)俯卧头平位。每个被测试者在4种不同的体位上,反复测试3次,为了避免观察的相互依赖性,34例测试对象都随机抽查一耳,将测量值作统计学处理(秩积检验法)未发现体位对咽鼓管功能有影响。但存在个体差异性,如有些人在卧位时反较坐位更易使咽鼓管开放,只有2例在俯卧位时不能使咽鼓管张开,但在其他体位均能使管张开;2例鼻咽炎患者,各种体位均能使咽鼓管开放。声管测量法是一种生理性试验,当吞咽使咽鼓管张开时,它能绘出一个可以信赖的图形,而且当鼻咽炎在发生或消退时,能灵敏地测出其改变。本研究结果说明,体位对咽鼓管功能的影响不像以往想像的那样重要,也不支持从前的那种看法,认为卧位时应将头抬高20°,可以防止发生中耳炎或促进中耳炎症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
咽鼓管旁肌与咽鼓管功能的关系及其肌电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与咽鼓管开张功能的关系及这两块肌肉的肌电图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咽鼓管旁肌与咽鼓管功能的关系及其肌电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与咽鼓管开张功能的关系及这两块肌肉的肌电图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咽鼓管功能障碍包括咽鼓管狭窄与开放症,迄今所用的各种手术方法均不满意。本文作者研究了腭帆张肌短缩术和切断术对咽鼓管功能的影响。工作分动物实验与临床应用两部分。动物实验:用狗5只,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行气管切开,经口腔暴露蝶骨的翼突钩,腭帆张肌约呈90度在此绕过,并形成附着于翼突钩的两条肌腱,用线将此二肌腱结扎在一起,从而使腭帆张肌短缩以增加张力。鉴于此肌收缩使咽鼓管开放,所以其张力增加预期会改善咽鼓管的通气状态、缓解狭窄的症状。反之,若在翼突钩部切  相似文献   

18.
阻塞性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常见的耳科疾病之一,由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既往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临床研究探索治疗阻塞性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新方法。在本综述中,我们将结合自身经验介绍阻塞性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吹张治疗、呼吸训练和手术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着重阐述球囊扩张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尽管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方法很多,但远非经常有效,需探寻新办法。为此作者对28例咽鼓管功能障碍、鼓膜完整者试用了低强度氦氖激光(-38)照射其咽鼓管软骨部起始端及咽口的粘膜。为将激光导入咽鼓管口,采用单导光纤维,其能量总消耗不超过22~25%。照射前先用金属咽鼓管导管通气,然后将导管用特殊装置(小夹子及额镜头带)固定,再经导管插入导光纤维。照射持续6分钟,导光纤维远端处的功率为50~60mW/cm~2,每日或隔日一次,5~10次为一疗程。照射前后,所有病人均纯音测听,用耳压计,鼓室功能测量,气声强度计(Pneumophonometer),咽鼓管风速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几种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类型及其影响。方法:对32例(50耳)鼻咽癌放疗后有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听力计检查、鼓室导抗图法检查、咽鼓管一鼓室气流动态法(TTAG)检查、咽鼓管音响法检查和内镜检查咽鼓管咽口。结果:咽鼓管异常开放2例(4耳),患者症状较轻。咽鼓管粘连5例(7耳),咽鼓管完全阻塞17例(27耳),咽鼓管不全阻塞8例(12耳),后三者症状相似,主要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可导致不同类型的咽鼓管功能障碍,对耳功能产生损害,对其了解将有助于针对性治疗方法的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