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癌和病毒性肝炎是肝脏的两大主要疾病,但目前治疗效果很不理想,主要原因除了治疗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局限外,药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且对病灶的靶向性差,肝靶向给药系统(hepatic 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HTDDS)是通过微粒将药物浓集定位于肝脏的病变部位而发挥疗效,具有特异性好、选择性强、可减少药物用量和给药次数、能降低毒副作用、提高药效等优点。肝靶向给药系统根据导向机理而论可分为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物理化学靶向。1被动靶向1.1脂质体脂质体对肝脏具有良好的被动靶向作用,以脂质体治疗肝脏疾病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  相似文献   

2.
袁洁  ;梁光义  ;徐必学 《中南药学》2014,(12):1211-1216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肝靶向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根据肝靶向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对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关肝靶向药物的研究结果表明,肝靶向给药系统能选择性地将药物输送至肝脏病变部位,通过提高其在肝脏病变组织的药物浓度,从而达到增强药物疗效、减少其毒副作用的目的。因此,肝靶向给药系统在肝脏疾病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玲  李健和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15-17,44
肝脏治疗药物由于潜在的不良反应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如何发挥药物的肝靶向性成为医师们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肝脏靶向给药系统三大类型的靶向释药原理,并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纳米粒、脂质体及微乳等微粒系统可被肝脏中的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具有被动靶向于肝的趋势;同时利用肝细胞表面某些受体则可特异性靶向于肝达到主动靶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近年来微粒给药系统在肝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结果纳米粒、微球、脂质体及微乳等微粒系统具有被动靶向于肝的趋势,利用肝细胞表面某些受体则可特异性靶向于肝达到主动靶向作用。结论微粒给药系统在肝靶向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靶向微粒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近年来微粒给药系统在肝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结果纳米粒、微球、脂质体及微乳等微粒系统具有被动靶向于肝的趋势,利用肝细胞表面某些受体则可特异性靶向于肝达到主动靶向作用。结论微粒给药系统在肝靶向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南药学》2017,(1):65-69
本文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关于肝肿瘤靶向的文献,系统地阐述了肝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的新靶点、靶向原理和靶向制剂类型3个方面的内容,旨在为肝靶向制剂的进一步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吴骏  郭亚飞 《儿科药学》1999,5(3):10-12,3
本文就近年来靶向给药系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9.
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细胞直接与血液相能,是药物给药系统理想的靶部位,欲实现肝脏不同细胞靶向,可通过载体上的相应配体与肝实质细胞膜上的无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或非实质细胞膜上的甘露糖受体、清除受体等的特异相互作用来达到;也可通过脂质体、毫微粒、乳剂,脂蛋白等载体的被动靶向作用而实现器官靶向,本文对以上各种途径进行综述,结晶在对治疗肝脏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述载中药肝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以"Nanoparticles drug delivery system""中药""肝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等组合作为关键词,检索2000-2014年Pub Med、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有关肝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成果,并对其中的载中药肝靶向纳米给药系统进行整理、综述。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57篇,有效文献43篇。经对多聚体纳米粒、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囊泡、磁纳米粒等载药系统包载去甲斑蝥素、氧化苦参碱、羟基喜树碱等中药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载药系统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新型载药系统,是现代药剂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其不仅改良了中药传统的剂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药的疗效。结论:随着新型肝靶向载体材料的不断合成、纳米制备技术的不断优化、更多肝靶向新靶点的不断发现,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中药肝靶向制剂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为防治肝脏疾病提供更多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述及讨论近年来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以网络数据库资源为主,查询ScienceDirect,Pubmed等数据库关于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等方面的资料。结果共收集到多篇文献,选择性的取其中的16篇进行归纳总结与讨论。结论靶向给药系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药物制剂类型,利用靶向给药系统作靶向治疗将提高一些疾病的治疗能力。在靶向给药系统的研发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靶向给药系统的稳定性,载体材料的安全性。这些问题一旦解决,必将带来这种新型给药系统全面应用于临床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血-脑屏障阻碍药物进入脑组织,不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脑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包括通过受体(如载脂蛋白受体、转铁蛋白受体等)介导的主动靶向系统、被动靶向系统(如纳米粒、碳纳米管等)及其他靶向系统(如磁性微粒、阳离子制剂等).  相似文献   

13.
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结肠靶向给药的研究动态,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几种类型:pH依赖型,时滞释药型和菌群触发型及其所使用的材料。介绍了结肠的特殊生理结构和功能,阐明药物在结肠的吸收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崔哲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7):2654-2655
结肠靶向给药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释药技术,它可按时间节律释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不良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几种类型及其所使用的材料.介绍并结肠的特殊结构和功能.阐明药物在结肠的吸收和作用机理作一综述。1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近十年来受到药学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它不但可用于治疗结肠炎、结肠癌等局部性肠道疾病,还可通过延迟释药方法用于生理节律疾病的治疗.而且在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口服吸收上有广阔的前景。短短几年来中,即形成了多种给药类型.并开发了多种靶向性材料。这一给药系统的迅速发展主要基于下列原因:  相似文献   

15.
脑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近年来脑靶向给药的研究进展,为研制可透过血-脑屏蔽的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内给药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靶向治疗研究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三大传统模式之后一种全新的生物治疗模式.本文主要对近年来靶向给药系统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肾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由于多数肾脏药物都具有较大的毒性,为了降低药物的系统毒性,很多药学工作者已经对肾靶向给药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了低分子质量蛋白质(LMWP)、微粒、糖基复合物等药物转运载体,前体药物和抗体以及基因治疗等多种手段,以最终实现肾脏靶向给药的目的。本文通过系统地介绍肾脏的生理功能及特点,对上述各类肾脏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磁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磁靶向给药系统有利于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为癌症化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可望在不久的将来。广泛用于临床。介绍和评价了磁靶向给药系统的制备、性质和药效等,并综述该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结肠靶向给药(CTDD)系统的相关进展全面综述,探讨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19种期刊25篇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中药CTDD系统包括pH依赖型、时间依赖型、微生物酶解型、生物黏附型、压力依赖型、脉冲型和联合应用型。结论中药CTDD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中药指标成分、体内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还需加强。  相似文献   

20.
刘辉  潘卫三 《中国药师》2008,11(2):167-169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oral colon—specific drug delivery system,OCDDS)是指通过药物传递技术,使药物口服后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前端不释放药物,将药物运送到回盲部后释放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新型定位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