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荧光定量PCR检测HBsAg阳性血清的HBV-D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慢性肝炎患者多数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V感染率约占50%~60%.为了解有关献血人群中无症状的HBsAg阳性者的感染和复制情况,笔者把从12801份献血者血清标本中用ELISA检出的144份HBsAg阳性标本和50份HBsAg阴性的体检标本,进行荧光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 HBV-DNA定量分析,以及HBeAg、HBeAb、HBcAb、HBsAb检测,现报告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荧光定量PCR对ELISA-HBsAg“灰区”标本的再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主要病原标志和直接证据之一[1] ,因而HBsAg是各采供血机构筛检献血者血液的必检项目。目前检测HBsAg的主要方法ELISA简便、快速、特异、成本低 ,又有较高的灵敏度 ,特别适用于大批献血者筛查及健康体检。但由于该试验本身为方法学所限 ,高质量的进口试剂灵敏度才达 (0 1~0 2 )ng/ml,国产试剂灵敏度为 (0 5~ 1)ng/ml,而一般认为0 .1ng/mlHBsAg即有传染性[2 ] ,因此对以低水平存在的血液HBsAg进行有效检测 ,具有重要的临床和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核酸(HBV—DNA)含量检测的结果及其与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用荧光定量PCIK和ELISA两种方法检测700份乙肝患者血清,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00例HBV-DNA定量检测阳性355例。阴性345例;大三阳检出共254例,阳性检出率98%,平均拷贝数4.38E+06/ml;小三阳检出共333例,阳性检出率19.5%,平均拷贝数3.98E+04/ml;表面抗原(HBs一般)和核心抗体(HBc—Ab)阳性检出共100例,阳性检出率33%;平均拷贝数2.71E+04/ml;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检出共13例,阳性检出率61.6%,平均拷贝数6.21E+06/ml。结论:乙肝患者两对半检出的各种类型中均有病毒复制和无复制现象,大三阳中以复制为主,但也有少许无复制患者,小三阳以无复制为主,但也有部分患者出现复制现象,一般处于低复制状态。纵观所有,HBe-Ag在阳性的情况下HBV-DNA检测出的阳性率也高,二者呈正相关嘲,鉴于这些情况运用PCIK技术定量检测HBV-DNA能准确反映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两者联合检测在临床乙型肝炎诊断、治疗、顸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应用GS生物组织标本制备液(GS液)制作的石蜡切片提取D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扩增,并与常规方法制作的石蜡切片进行比较,结果没有大的差别。证实GS液能较好地保存组织中的DNA。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取乳腺癌、结肠癌、肺癌、卵巢癌和淋巴瘤组织  相似文献   

5.
无偿献血者HBsAg ELISA筛查阳性样本病毒核酸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HBsAg ELISA筛查阳性样本与PCR检测HBV DNA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2家国产和1家进口试剂,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作平行检测,并根据卫生部临检中心定值质控血清反应结果,判定其最低检出量;所有HBsAg ELISA试验阳性的样本,采用荧光PCR扩增HBV DNA重复验证。结果34 724份献血者样本中,3种ELISA试剂共检出HBsAg阳性236份,其中国产试剂A为201份,国产试剂B为156份,进口试剂C为131份,而3种试剂均阳性121份,不同ELISA试剂对相同样本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定值质控血清检测表明,进口试剂C的最低检出量为0.0625ng/m l,2种国产试剂的最低检出量则均为0.5ng/m l。结论不同ELISA试剂在献血者血液HBsAg筛查试验中表现了不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所采用的进口ELISA试剂的阳性反应结果与PCR检测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国产试剂与PCR检测的阳性吻合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全血样本与血袋辫(血浆)样本HBsAg ELISA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HBsAg ELISA法分别对全血试管样本、血袋辫样本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呈阳性或灰区的样本进一步用聚合酶链(PCR)技术加以确认。结果 HBsAg ELISA捡测呈阳性和灰区的全血试管样本与血袋辫样本检测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2.3%(12/13)、88.2%(15/17),与PCR检测符合率为:全血试管样本61.5%(8/13),血袋辫样本66.7%(8/12)。结论 HBsAg ELISA检测呈阳性或灰区的全血试管样本与血袋辫样本(血浆)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国产和进口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相关性,探讨国产和进口试剂在临床应用中的差异。方法使用国产和进口试剂平行检测262例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浆当中的HBV-DNA水平,国产试剂采用手工提取标本,罗氏LightCycler480Ⅱ(LC480Ⅱ)进行核酸扩增;进口试剂则采用罗氏COBAS AmpliPrep(CAP)和COBAS Taqman48(CTM)进行标本提取和扩增;对HBV-DNA病毒载量数据进行对数转换(log10),并将两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国产和进口试剂检测结果,经线性拟合,R2=0.814 3。HBV-DNA浓度在10~103 IU/mL的标本,R2=0.300 6;浓度在104~105 IU/mL的标本,R2=0.411 8;浓度在106~108 IU/mL的标本,R2=0.801 7。进口试剂阳性检出率为75.57%(198/262),明显高于国产试剂阳性检出率[65.65%(172/262)]。结论国产试剂和进口试剂相比,相关性良好。HBV-DNA浓度在106~108IU/mL时,相关性最高;浓度在104~105 IU/mL时,相关性一般;浓度在10~103 IU/mL时相关性较差,国产试剂与进口试剂有明显差异,灵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25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均开展Roche Light Cycler 480荧光定量PCR检测仪器以及ABI7500荧光定量PCR检测仪器检查,分析不同仪器检测情况。结果两种仪器两次平均检测结果相关性,均>0.976,表示两台仪器荧光定量PCR检测均符合线性要求符合,两仪器存在一致性的较好定量检测结果,存在处于临床能接受范围内的系统误差。结论在检测HBV-DNA中Roche Light Cycler 480荧光定量PCR检测仪器以及ABI7500荧光定量PCR检测仪器检查的一致性均比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对辨别病毒复制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258例乙型肝炎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血清的HBV-DNA和免疫学指标.结果 123份HBsAg、HBeAg、HBcAb三项均阳性的标本中FQ-PCR检测HBV-DNA阳性120份,阳性率为97.6%.在108份三项HBsAg、HBeAg、HBcAb均阳性的标本中FQ-PCR阳性43份,阳性率为39.8%.在100例乙肝血清免疫指标全阴的对照血清中,FQ-PCR全部阴性.结论 FQ-PCR在乙肝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观察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应用效果及标本因素对HBV-DN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收治的10例乙型肝炎大三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体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乙型肝炎大三阳,采集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即时检测、4℃冷藏7d后检测、室温保存2d后检测;高脂血、非脂血,溶血、未溶血血清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并采用两两配对t检验。结果即时检测、4℃冷藏7d后检测、室温保存2d后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非脂血,溶血、未溶血血清标本中的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储存时间、储存温度以及脂血、溶血对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无较大影响,提示荧光定量PCR法在测定HBV-DNA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三种方法对低浓度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性与定量检测的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测定2013年10月~2014年4月间于湖南旺旺医院就诊及体检的85例低浓度 HBsAg(ELISA法0.6<S/CO≤3.0)标本,三种方法测定低浓度 HBsAg定性结果分为0.6<S/CO≤1.0,0.6<S/CO≤3.0两组采用检出阳性率进行χ2检验;HBsAg定量结果分为0.6<S/CO≤1.0,1.0<S/CO≤2.0,2.0<S/CO≤3.0,0.6<S/CO≤3.0四组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HBsAg含量相关性采用相关系数t检验进行两两分析。结果①HBsAg检出阳性率0.6<S/CO≤1.0组 CMIA法(64.0%)和TRFIA法(54.0%)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333,P>0.05),0.6<S/CO≤3.0组 ELISA 法(70.6%)与CMIA法(89.4%)及TRFIA法(87.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412,6.907,P均<0.05),CMIA法和TR-FIA法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227,P>0.05)。HBsAg检出阳性率 CMIA>TRFIA>ELISA。②HBsAg含量测定0.6<S/CO≤1.0,1.0<S/CO≤2.0,2.0<S/CO≤3.0三组除在2.0<S/CO≤3.0组 ELISA法与 CMIA法之间,ELISA法与TRFIA法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1.743~3.671,P均<0.05),0.6<S/CO≤3.0组三种方法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53,2.766,4.459,P均<0.05),总体含量CMIA>TRFIA>ELISA。③三种方法测定HBsAg含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t值分别为2.928,2.939,60.915,P均<0.05),其中 CMIA法与 TRFIA法之间相关性最好(r=0.989)。结论低浓度 HBsAg检测应首选 CMIA法,TRFIA法次之。对于 ELISA法检测低浓度 HBsAg标本应向临床建议用CMIA法或TRFIA法复查,避免漏检;并且不建议临床对不同方法测定定量或半定量结果间进行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含量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BvirusDNA,HBVDNA)的稳定性及其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收集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fluorescentquantitativePCR,RT-FQ-PCR)检测HBVDNA在500~5000IU/ml的标本,分成两组:(Ⅰ)500~1000IU/ml;(Ⅱ)1000~5000IU/ml.用相同方法重复检测DNA,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所有样本HBVDNA在500~1000IU/ml和1000~5000IU/ml的比率,第1次分别为41.1%和58.9%,第2次为34.2%和64.4%,两次结果在两个区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两组样本两次PCR结果在相同范围的比率分别为48.3%,75.6%,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Ⅰ,Ⅱ两组血清标志物HBsAg阳性、HBcAb阳性的比率分别为70.0%,75.6%;HBsAg阳性、HBeAg阳性的比率为11.7%,10.5%;HBsAg阴性、HBcAb阳性的比率为15.0%,13.9%.HBsAg阳性、HBcAb阳性与其他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低含量HBVDNA(500~5000IU/ml)用RT-FQ-PCR两次检测重复性尚可,随DNA含量的增高,结果稳定性相应增高.相应的血清标志物以HBsAg阳性、HBcAb阳性最常见.  相似文献   

13.
血袋内抗凝血液标本对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血袋内抗凝血液标本对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3468人次街头无偿献血者留取2份血液标本:一份不抗凝,另一份同血袋里血液一样抗凝,所用试剂、仪器相同,并在同等条件下检测HBsAg;用HBsAg弱阳性参考品按比例加入抗凝剂进行检测;模拟同血袋内一样抗凝稀释血液检测HBsAg的漏检情况。结果 不抗凝血液标本中HBsAg阳性48份,同血袋一样抗凝血液标本中HBsAg阳性30份,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血袋内抗凝血液标本被稀释可造成低浓度HBsAg漏检,应留取不抗凝血液标本或固体抗凝剂的抗凝血液标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并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LISA法、胶体金法三种方法检测低水平HBsAg的结果.方法 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Architect i2000检测结果作为参考,将100例<50 IU/ml标本分为3组,分别为:<1 IU/ml,1~5 IU/ml,>5 IU/ml.采用ELISA、胶体金法对3组标本进行检测,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Ar-chitect i2000与ELISA测定低水平(<1 IU /ml) HBsA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1 IU /ml组,两者符合率仅为3.8%(P<0.05),(1~5) IU/ml组和>5 IU /ml组符合率分别为76.5%和100.0%.Architect i2000与胶体金法在测定低水平HB-sA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在<1 IU/ml组符合率为0,(1~5) IU /ml组符合率为2.9%,>5 IU /ml组符合率为100.0%.结论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低水平HBsAg (<5IU /ml)灵敏度明显高于ELISA和胶体金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lecsysHBsAg确证试验在ELISA定性试验和ECLIA定量试验临界灰区及弱反应性标本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所有被检测血清标本均来自门诊和住院患者,对其中145例ELISA法检出的灰区及弱反应性标本分别进行E1ecsysHBsAg定量试验及确证试验,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血清HBsAg经EUSA法检测OD/CUTOFF结果在0.85~O.99之间标本共35例,其中1例ElecsysHBsAg定量及确证试验阳性占2.9%(1/35);OD/CUTOFF结果在1.0~1.99弱反应性标本共54例,ElecsysHBsAg定量试验有反应性14例,占25.9%(14/54),ElecsysHBsAg确证试验阳性18例占33.3%(18/54);OD/CUTOFF结果在2.0~4.99共31例,有17例ElecsysHBsAg定量及确证试验阳性占54.8%(17/31);OD/CUTOFF结果在5.O~7.99共25例,有21例ElecsysHBsAg定量及确证试验阳性占84.0%(21/25)。通过对EuSA法与ECLIA法、ELISA法与ElecsysHBsAg确证试验检测HBsAg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ELISA法检测HBsAg灰区及较低含量的弱反应性标本、可疑或乙肝感染模式不常见的标本需再次用敏感性更高的ECLIA等方法复检以防假阴性或假阳性出现,有条件的实验室可用Elect;ysHBsAg确证试验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种不同的保存和处理方法对动脉血气标本检测值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医护人员正确处理和保存动脉血气标本。方法选择年龄18~60岁行气管内插管的全身麻醉患者35例,抽取不含肝素盐水的动脉血液5ml,分别置于3个一次性动脉血气针中:即刻组立刻进行血气分析;揉搓组搓管10min后进行测定;静置组静置10min后测定,比较各组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静置组动脉血气标本的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即刻组及揉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间pH值、氧分压及CO2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搓管后进行测定可使动脉血气标本中的有形成分(红细胞、血红蛋白)及酸碱度在短时间(10min)内近似于真实值。  相似文献   

17.
HBV DNA PCR检测在HBsAg阴性献血人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HBsAg阴性献血者HBV DNA榆测的应用价值,评估核酸检测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PCR检测HBsAg阴性献血者HBV DNA.采用8人份混合血样测定,超离心浓缩病毒,磁珠法提取病毒核酸.如HBV DNA为阳性,则进一步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5项.结果 HBVDNA检测限量为25 U/ml,23 225份标本中有4份为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0.17‰.进一步检测其他HBV感染的血清学指标,发现这4份标本中有2份为抗HBe和抗HBc阳性,1份为抗HBc阳性,1份为抗HBs、抗HBc阳性.对HBV DNA的定量测定表明,其含量在50~200 U/ml.结论 现行的2次酶联免疫技术的血液筛查存在HBV漏检,有必要在现有的血液筛查模式中增加抗HBc检测,或增加病毒核酸筛查.  相似文献   

18.
19.
反应体系对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核酸结果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时核酸提取体系中加入样本量的不同和不同反应体系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乙肝检测患者DNA定量结果为低拷贝数(10-103copies/ml)和高拷贝数(105-107copies/ml)样本各10例,分别按2种核酸提取体系及2种反应体系分为4组进行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10例低拷贝数样本减少反应体系后只有3例检出有反应,由于反应体系的减小造成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1;即使增加提取核酸时加入的样本量,结果仍然存在差异,P〈0.01。10例高拷贝数的样本改变提取核酸时加入的样本量及最终的反应体系,各组的算术平均值在0.43-2.31倍之间,数量级变化〈1。结论反应体系过小会造成低拷贝数样本出现假阴性,所以要保证反应体系中加入足够的提取出的核酸以确保样本HBV-DN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分析BacT/ALERT 3D系统血液样本细菌检测中的假阳性反应结果,评估该系统的特异性,以减少假阳性反应的产生。对5年间BacT/ALERT 3D所有阳性反应瓶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并对留样和可获得的相关血袋进行重复试验,共检测11395份血液样本。结果表明:初次培养阳性反应122份(1.07%),其中107份(88.7%)从阳性反应的培养瓶中分离出细菌,另15份(12.3%)中未分离出任何细菌。细菌生长引起的阳性反应的监测曲线显示明显的急剧上升。结论:在检测过程中维持孵箱温度的稳定、避免孵育箱的温度急剧降低可减少假阳性信号的产生;对报告阳性的培养瓶进行进一步的孵育,观察生长曲线是否有急剧上升的对数生长期有助于鉴别假阳性反应,从而提高BacT/ALERT 3D系统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