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卒中发病24h内,头颅CT和普通MRI是区分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方法。但缺血性病变早期,30%~60%的病变CT显示不出来。质子密度加权磁共振(PDW)和T2WMRI有20%~30%呈假阴性,卒中后3~6h,30%~50%呈假阴性。因此,CT或普通MRI不能用于急性缺血性病变及其范围的判定。作者于1996年10月~1997年11月对42例卒中发作后60h内的病人进行了研究,其中男25例,女17例,36~85(平均64)岁,同时与15(男9,女6)例,22~70(平均43)岁无脑疾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主要是衡量DWI对各种脑梗塞判断结果的标准。方法使用T2加权成像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的患有急性脑梗塞的40例病人进行体检,而且利用blinding对比检查。通过弥散加权成像显示出来的非常明显的病理变化来判断患处位置,从而观察患处,医学结果,体现状态各个方面能否一致,并且把弥散加权成像显示出来的非常明显的病理变化和T2加权成像的显示结果对比。结果 40例病人弥散加权成像都出现了病变,当中5例病人是患病后7小时内做了核磁共振成像,然而T2加权成像并未出现不正常现象;3例病人是患病后13小时内实行的观察,T2加权成像只体现一点比较明显的变化;15例病人是患病后13小时到25小时之间实行的观察,17例病人是患病24小时到72小时之间采取的体检,从而弥散加权成像和T2加权成像都出现了非常明显的病理变化;当中10例病人T2加权成像体现出来是急性脑软化,然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仅仅表现出唯一的不正常反应。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判断脑软化的症状是百分之一百的。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同T2加权成像相比,要比T2加权成像更加有效的断定是否是脑软化患者,而且能区分脑梗赛的类别,因此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鉴别脑软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海马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变化与PSD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合并PSD者30例(PSD组),无PSD者30例(无PSD组);另择30例查体健康者作为对照组.3组均行MRI检查,测定双侧海马ADC.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SD组双侧海马ADC明显升高(P均<0.01);无PSD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PSD患者双侧海马ADC升高;ADC可作为判断PSD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灌注加权成像参数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参数对缺血性脑卒中(I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的91例IS患者为IS组,同期94例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为脑中动脉狭窄(MCAS)组。比较两组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IS组患侧区与对侧镜像区MRI表观弥散系数(ADC)、MRI灌注加权成像的脑血流量(CBF),并分析患侧区ADC、CBF值的相关性,ADC、CBF值对IS的诊断价值及影响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MCAS组比较,IS组ESRS评分[(2.76±0.98)分比(4.91±1.47)分]显著升高,P=0.001。与对侧镜像区比较,IS组患侧区ADC[(0.78±0.23)μm~2/ms比(0.49±0.13)μm~2/ms]、CBF [(34.16±13.42) ml·100g~(-1)·min~(-1)比(17.21±6.94) ml·100g~(-1)·min~(-1)]均显著降低,P均=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S组患侧区ADC与CBF呈显著正相关(r=0.642,P=0.001)。ADC、CBF及二者联合诊断I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886及0.924,特异性分别为84.0%、95.7%及81.9%,敏感度分别为72.5%、69.2%及9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CBF为IS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76、1.818,P均0.05)。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联合灌注加权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有较高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急性卒中的弥散加权MRI和CT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急性卒中后 ,迅速确定脑缺血病灶对治疗相当重要。CT很难在早期发现梗死征象 ,MRI弥散加权成像 (DWI)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 ,对脑缺血引起的早期病理生理改变比较敏感。本研究旨在比较CT和DWI发现早期脑梗死病灶的准确性 ,以及确定大脑中动脉 (MCA)区域 1/ 3以上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可靠性。19例急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在症状出现 6小时内行CT检查 ,7小时内行DWI检查。 2 4~ 36小时后第 2次DWI作为急性脑损害定位和范围的金标准。发病 30天后 ,MRI确定最后梗死体积。CT和DWI片由 2位有经验的医生独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常规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样起病的脑血管疾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MRI常规扫描和DWI技术处理;分别观察两组的检查结果,总结临床诊断体会。结果 DWI组在6 h和6~12 h的检测率和清晰度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12~24 h的检测率和清晰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常规扫描和DWI在急性脑梗死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特别是DWI在超早期的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与病因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6例,分为单发梗死组130例和多发梗死组76例。行头颅DWI检查后,根据其影像学表现、临床资料、实验室常规检查结果行TOAST分型,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WI表现与TOAST分型存在相关性(P=0.000),其中皮质-皮质下梗死(60.9%)、前循环单侧多发梗死(54.3%)和后循环多发梗死(75.0%)主要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有关(P=0.021,P=0.034,P=0.011);小的穿通支梗死(94.0%)主要与小动脉闭塞型有关(P=0.000)。此外,还有部分皮质-皮质下梗死(26.1%)、前循环双侧多发梗死(26.7%)和前后循环多发梗死(28.6%)与心源性栓塞型有关(P=0.008,P=0.030,P=0.024),部分小的穿通支梗死(6.0%)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有关(P=0.000),部分前循环单侧多发梗死(17.1%)与小动脉闭塞型有关(P=0.007)。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行DWI检查可以预测病因,为制订相关的诊治策略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阴性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内科急诊绿色通道就诊的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DWI阴性的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其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头颅MRI-DWI表现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共48例。从发病至溶栓治疗开始中位数时间为153分钟。从发病至头颅MRI-DWI检查的中位数时间为46小时。中位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NIHSS)评分为2分。48例患者中,有5例(10. 42%)患者最终诊断为其它疾病,剩余43例患者中,17例(35. 42%)经多学科查房后发现病灶; 11例(22. 92%)患者症状持续大于1小时但小于24小时完全缓解,诊断为影像阴性的脑梗死; 6例(12. 50%)在第2次复查DWI时出现病灶; 4例(8. 33%)患者症状持续存在,有可以解释症状的MRA大血管闭塞/狭窄; 5例(10. 42%)症状持续存在的患者复查DWI阴性且MRA未见明显异常。所有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过程顺利,无出血情况。最终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43例患者,除1例患者出院时存在明显残疾(改良Rankin评分=4分)外,其余患者出院时结局良好(改良Rankin评分=0~2分)。结论溶栓治疗后DWI阴性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数为小卒中,溶栓效果良好且安全性好,后循环小卒中影像诊断容易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性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57例AP及13例正常胰腺含有DWI的磁共振成像(MRI)资料.参照Balthazar CT分级标准,将AP的MRI表现分为相应的A、B、C、D、E5级,测量炎症胰腺及正常胰腺的ADC值.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对各级别AP之间、各级别与正常胰腺之间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7例AP的MRI分为A级6例,B级9例,C级11例,D级10例,E级21例.炎症胰腺在DWI图像均呈高信号(100%).A、B、C、D、E级AP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138 ±0.024)、(1.289±0.179)、(1.513 ±0.156)、(1.554 ±0.248)、(1.938±0.567) ×10-3 mm2/s,正常胰腺的ADC值为(1.687±0.129)×10-3mm2/s.A、B级AP的ADC值显著低于E级(P值均<0.01)及正常胰腺(P值均<0.05),C级的ADC值低于E级(P<0.05),其余各级别之间,C、D、E级与正常胰腺之间的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磁共振DWI有利于Balthazar分级中形态变化不明显的A级及B级AP的早期诊断,但ADC值对AP严重性的分级诊断无明显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影像学检查是否有助于判断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方法前瞻性收集2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CISS分型和早期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分型。结果剔除6例资料不全的患者,剩余240例进入最终分析。早期的DWI表现在CISS各型间差异显著(χ2=160.76,P=0.000)。其中,55例单侧前循环多发梗死(χ2=50.23,P=0.000)、21例大穿通支梗死(χ2=21.47,P=0.000)及35例前-后循环多发梗死(χ2=10.60,P=0.014)病因多为大动脉粥样硬化;27例单发的皮质-皮质下梗死主要与心源性梗死有关(χ2=19.37,P=0.000),且多为大面积脑梗死;72例小穿通支梗死(χ2=87.31,P=0.000)的病因主要是穿支动脉病变;除此之外,还有相当部分小穿通支梗死(14/72,19.44%)的病因不明。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DWI表现有助于CISS分型的确定。  相似文献   

12.
在卒中起病最初的数小时内,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的异常范围大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的异常范围。有人推论,这一不相符区域就是缺血半暗带,即不可逆损伤中心周围的“高危组织”。方法 对20例急性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24小时及1周后行DWI、PWI和普通MRI检查,应用半定量法对异常PWI进行分析,评估PWI的病灶范围和在PWIDWI不相符区域灌注不足的严重性。结果 20例急性期行DWI,至少都发现1个病灶,平均病灶体…  相似文献   

13.
<正>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一种高致死性卒中疾病,通常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后遗症。ICH在卒中各亚型中发病率仅次于缺血性卒中,居第2位。在发达国家中,ICH占所有卒中的6.5%~19.6%,而在我国ICH的比例更是高达18.8%~49.0%~([1-3])。既往研究关注血肿大小、脑水肿程度和颅内压高低对预后的影响,因此治疗以控制  相似文献   

14.
暂时性完全遗忘 (transientglobalamnesia ,TGA)是突发性记忆丧失 ,持续约数小时至数天 ,而无神经系统的其他异常。其病因及神经系统的定位并不十分肯定。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 ,DWI)可发现早期缺血及异常的大脑活动。曾有一些研究发现 ,在TGA患者中 ,颞叶内侧基底部、胼胝体顶部、海马旁回有缺血性病变。方法  8例TGA患者 (女 6例 ,男 2例 ,年龄56~ 77岁 )均在急诊室行MRI检查。其中 2例分别于发病第 5、6小时进行检查 ,表现为突发记忆障碍 ,在其后 6…  相似文献   

15.
<正>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临床综合征,病因的确定不仅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有关,同时也为相应的二级预防提供了可靠依据。因此,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进行病因学分型非常重要。早先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分型主要有美国国立神经病学、语言机能障碍与卒中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and Communicative Disorders and Stroke)卒中分型、瑞士洛桑卒中登记(Lausanne Stroke Registry)分型、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he Trial of Org 10172in Acute Stroke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不同梯度脉冲强度下水分子的弥散运动不同而设计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i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是目前在活体组织上进行水分子弥散测量与成像的惟一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资料,并与常规MRI进行对比,旨在探讨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超早期溶栓治疗能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转归,但部分患者却有发生有症状脑出血的风险,而且多数患者在溶栓治疗后仍遗留功能依赖。CT扫描发现的早期缺血征象有助于判断患者的功能转归和出血风险。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ging,DWI)被认为比传统的MRI和CT有更大优越性,从而展开了哪种方法为急性卒中的最佳影像学检查的争论。为了进一步明确这一问题,加室大卡尔加里大学临床神绎科学系的Barber等进行了一项研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TIA患者305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228例和椎基底动脉系统77例,ABCD2评分分为低危73例(23.9%)、中危159例(52.1%)及高危73例(23.9%)。入院后24h内进行DWI检查确定是否存在缺血灶,MRA进行颅内外血管病变评估。结果 305例TIA患者中,7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7例,发生率8.9%,其中低危、中危、高危患者7d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分别为0例、10例、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DWI阳性89例(29.2%),7d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4例(27.0%),DWI阴性216例(70.8%),7d发生缺血性脑卒中3例(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RA示颅内动脉狭窄108例(35.4%),颅外动脉狭窄77例(25.2%),正常血管120例(39.3%),7d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分别为18例、7例、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颅内动脉病变、DWI、反复TIA、ABCD2评分是TIA患者7d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IA患者DWI阳性、颅内动脉狭窄与7d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相关,MRA及DWI对TIA后脑卒中复发风险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空间分辨率有限,尤其是z轴方向。Nakamura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检测DWI扫描层厚缩小至3mm时能否提高小梗死灶的诊断率以及对卒中诊断的影响。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AJNRAm JNeuroradiol上。49例有急性脑缺血症状的患者进行常规DWI(层厚5mm,层距1mm)和薄层DWI(层厚3mm,无层距)检查,由2位对临床检查结果不知情的放射科医生评价所有影像学资料,并根据TOAST研究标准诊断卒中亚型;其中1位为经验丰富的神经放射科医生,另1位为工作2年的放射科住院医生,比较其卒中诊断的准确率。为了量化病灶的醒目性,测定病灶的对比噪声比(…  相似文献   

20.
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空间分辨率有限,尤其是z轴方向。Nakamura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检测DWI扫描层厚缩小至3mm时能否提高小梗死灶的诊断率以及对卒中诊断的影响。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AINR Am J Neuroradiol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