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肌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存活者有很高的心源性猝死风险。2008年11月,《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的题为“心肌梗死后心源性猝死”的文章,探讨了人群中心肌梗死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及其与复发缺血事件以及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我们对该项研究的几处试验设计细节提出了质疑,认为心肌梗死后心源性猝死与复发缺血事件无关的结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并发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危险因素。方法选2021.12至2022.05,行PCI治疗的AMI患者76例,回顾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等。按并发MACE有无,分成对照组(无,n=67)和观察组(有,n=9),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旨在探究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吸烟、饮酒、糖尿病、cTnI水平相比,无突出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APACHEⅡ评分、TIMI评分及NTproBNP水平相比,有突出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MIPCI治疗后并发MACE的危险因素有年龄≥60岁、高血压、APACHEⅡ评分≥9分、TIMI评分≥5.5分、以及NT-proBNP≥1631.46μg/L(P<0.05)。结论AMI患者PCI治疗后并发MACR的危险因素因素有高龄、合并高血压、高APACHEⅡ评分、高TIMI评分及高NT-proBN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随访观察769例脑梗死患者,比较有复发的脑梗死患者和无复发的脑梗死患者首次卒中时的危险因素、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可溶性黏附分子(SICAM-1)、细胞因子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狭窄程度及斑块类型、首次卒中后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结果:769例脑梗死患者在随访期有156例(占20.3%)复发,出院后正规服阿斯匹林的患者复发率低于未正规服阿斯匹林的患者(P〈0.05);首次卒中后戒烟者及血压、血糖、血胆固醇控制在正常范围的患者复发率低于控制不好的患者;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例、血糖、纤溶酶原活性、Hcy、sICAM-1、IL-6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狭窄程度、斑块类型以及首次卒中后是否戒烟,血压、血糖和血胆固醇是否控制在正常水平,出院后是否正规服用阿斯匹林是脑梗死复发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与脑梗死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多,首次卒中后戒烟、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胆固醇以及出院后正规服用阿斯匹林在降低脑梗死复发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2月来本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5例,有5例失访,最终纳入120例。收集并整理其病历资料和术后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或定期复查的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生活方式、抑郁评价和生存资料。结果:有高血压病史、运动量30 min/d、有糖尿病史、抑郁程度较重的患者1年复发率高(P0.05);有高血压病史、运动30 min/d、有糖尿病史、重度抑郁是影响PCI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其中有高血压病史的危险程度最大(OR=3.575,95%CI=1.446~8.842),其他三个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为运动30 min/d(OR=3.347,95%CI=1.424~7.866)、重度抑郁(OR=2.824,95%CI=1.578~5.054)、有糖尿病史(OR=2.356,95%CI=1.246~4.455)。结论:有高血压病史、运动30min/d、有糖尿病史、重度抑郁是影响PCI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分析临床确诊为AMI的54例青年组(<45岁)及108例老年组患者(≥60岁)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等,并进行比较。结果诱发因素:青年组76%(41/54),老年组22.2%(24/10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青年组中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史、家庭史及高血脂症;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很少累及左主干,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戒烟、降低血脂、规范青年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有助于预防青年人AMI的过早发生。  相似文献   

6.
朱然  李海山 《安徽医学》2020,41(3):317-319
目的 探讨颈动脉硬化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发现颈动脉硬化的10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自2017年1月随访至2019年6月,将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者作为观察组(47例),未发生者为对照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探讨颈动脉硬化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糖尿病及高血压发病率、年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糖尿病、高血压、年龄为颈动脉硬化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高血压、高龄、高NLR的颈动脉硬化患者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临床应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7.
背景:初步研究提示,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BMC)源性或循环血(CPC)源性祖细胞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左室功能。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已治愈患者有何效果尚不知晓。方法:在包括17例患者的最初试验后,在一项对照交叉研究中随机分配75例有既往心肌梗死病史(至少已3个月)的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接受无细胞注射治疗(23例患者)抑或CPC(24例患者)或BMC(28例患者)注射入供应左室运动障碍最严重区域的开放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8.
李京宏  华扬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4):2446-2448
中风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极大。有人曾归纳出33种对CABG后中风有影响的危险因素。颈动脉高度狭窄是其中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为预防这种致命的并发症,充分了解颈动脉狭窄(CAS)和CABG后中风的相关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自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我院成功进行PCI的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观察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心功能分级等与患者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年龄<45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5.00%,<60岁为27.27%,≥60岁为60.7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68例高血脂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60.71%,90例非高血脂患者发生率为22.22%;100例高血压患者发生率为38.00%,58例非高血压患者发生率为17.24%; 46例糖尿病患者发生率为54.35%,112例非糖尿病患者发生率为15.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51.47%,90例单支病变发生率为14.44%;Killip Ⅰ级发生率为17.24%,KillipⅡ级发生率为30.00%,KillipⅢ级发生率为50.00%,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个入术后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心功能分级较高,术前可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提高PCI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美国旧金山消息:据纳什维尔的范德比尔特大学一次尸检研究结果:造成心脏病而须作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危险因素,同样也是用隐静脉搭桥移植中致死性病变的最重要因素。病理学专家James Atkinson等在尸检中检查了33—85岁46例病人的心脏。这些病人在死前12—168个月曾作过隐静脉搭桥移植术。尸检结果与病人手术前后的病历资料大致相符。 Atkinson在国际病理学院美国-加拿大分院的一次年会上说,通过检查,表明隐静脉搭桥移植物中发生改变的类型是与术后某些危险因子持续存在有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和主管医师应特别注意控制所有心脏病的危险因素,诸如血中胆固醇增高、高血压、糖尿病、体重和吸烟。  相似文献   

11.
董劲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11):848-849,852
目的探讨女性非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患者的危险因素及近期临床事件。方法回顾性分析534例CAH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女性患者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发生率、高密度脂蛋白和三酰甘油水平均显著高于男性(P<0.05),尿酸水平显著低于男性(P<0.05);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高血压控制达标率显著低于男性(P<0.05),心绞痛发生率和靶血管重建率高于男性(P<0.05),但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男性(P<0.05)。结论女性非急性心肌梗死CAHD患者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等危险因素控制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将48例年龄 ≤ 4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列为青年组,50例年龄> 4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列为中老年组,比较并分析2组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青年组患者男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97.97%,高于中老年组的82.00%(P < 0.05);青年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为19.00%,明显低于中老年组的60.00%(P < 0.01);青年组无"三高"(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比例(67.00%)患者高于中老年组(30.00%)(P < 0.01)。青年组以吸烟为唯一危险因素患者比例高达52.00%,而中老年组只有6.00%。青年组无"三高"无吸烟者其他危险因素:早发心血管家族史3例,多动脉栓塞(高凝状态)1例,2例不明。中老年组无"三高"无吸烟者其他危险因素:3例高龄(男> 55岁,女> 65岁),早发心血管家族史1例,1例不明。与中老年组比较,青年组患者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率高(P < 0.01),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率低(P < 0.01)。结论: 青年人心肌梗死大部分为男性,多无"三高"危险因素,吸烟常为唯一危险因素,无"三高"、无吸烟者常有早发心血管家族史。与中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相比,青年人心肌梗死者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肛瘘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53例肛瘘手术患者中25例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防治对策。结果肛瘘手术后复发率为5.52%(25/453),复发危险因素主要为肛瘘位置高低、肛瘘分型以及存在脓液等。结论高位复杂性肛瘘以及肛瘘合并脓液患者术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术前准确诊断并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降低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5.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分析 8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 30d内进行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方法 :88例中包括PTCA史18例 ,溶栓治疗后 12例 ,梗死后心绞痛 2 6例 ,心源性休克 9例 ,左主干病变 2 5例。其中急诊手术 2 6例。结果 :采用非体外循环法 75例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 13例 ,平均旁路移植血管数 (3.4± 0 .9)支 ,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14例。住院死亡 5例 ,均为心源性休克下进行的急诊手术。术后早期急性左心衰 4例 ,室上性心动过速 6例 ,频发室性早搏 6例 ,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治疗 2例 ,药物治疗好转。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 30d内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必要而可行的 ,选用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的手术方法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危险因素积分(中国积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者分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组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非急性心肌梗死且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计算各患者的中国积分;采用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和病变支数定量评价冠脉病变.分析中国积分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以及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的关系.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各组的中国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国积分与急性心肌梗死各组的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和病变支数呈正相关,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的相关系数较高;中国积分与梗死罪犯血管的高度狭窄相关.结论 中国积分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病变程度,特别是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也可部分预测梗死罪犯血管的闭塞情况.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生活节奏加快,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有年轻化趋势。现探讨青年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同时分析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为青年AMI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青年(≤45岁)AMI患者236例为AMI组,并选取同期青年健康人群300例为对照组,分析青年AMI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236例青年AMI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120例(50.85%),双支血管病变92例(38.98%),3支血管病变24例(10.17%);总病变血管支数376支,其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212支(56.38%),右冠状动脉108支(28.72%),左冠状动脉回旋支52支(13.83%),左冠状动脉主干4支(1.0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MI组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心理压力、过度劳累或熬夜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饮酒、心理压力大、过度劳累或熬夜、高血压、糖尿病、BMI、血脂代谢异常(血TC、TG、LDL-C、HDL-C水平异常)是青年AM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青年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血管病变、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最为常见,青年AMI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各项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降低青年AMI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后性生活能否引起新的心肌缺血、损伤。方法 首发心肌梗死男性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佩戴动态心电图进行性事试验及体力试验。检测两种试验心率变异性(HRV),定量分析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记录中每5min 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I)、相邻窦性R 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低频(LF)及高频(HF)指标。结果 检测HRV中SDNN、SDANNI、RMSSD、LF、HF,性事试验分别平均为95.3ms、76.5ms、18.3ms、738.5ms2、520.7 ms2;体力试验分别平均为114.5ms、87.4ms、25.4ms、583.7ms2、548.5ms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肌梗死后进行性生活可诱发新的心肌缺血、损伤。HRV可定量分析迷走神经张力和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助于对心肌梗死后性生活安全性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危险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51例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对3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双支病变组中高血压和血脂代谢紊乱患者比例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增高(P<0.05);多支病变组中血脂代谢紊乱患者比例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增高,糖尿病患者比例较双支病组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 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和糖尿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