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锋  朱利红  张玲玲  孔亚兰 《西部医学》2012,24(10):1978-1980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对阿德福韦单药治疗应答不佳的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共25例经过阿德福韦单药治疗1年而HBV DNA仍大于1000拷贝/ml的慢性乙肝患者被纳入,并且采用阿德福韦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作为优化治疗方案。结果患者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治疗开始后的第3个月和第6个月,HBV DNA阴转率分别达到68%和92%,生化学应答率分别达到76%和96%,E抗原消失率分别是8%和12%,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分别是4%和8%。在6个月的联合治疗观察期内,所有患者耐受良好,未发生任何不良事件。结论采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进行优化治疗对于阿德福韦单药治疗应答不佳的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血清ALT水平为正常值上限(ULN)的1~2倍、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观察我院应用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的ALT水平为ULN的1~2倍、HBeAg阴性中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其中60例为恩替卡韦组,47例为阿德福韦酯组,剂量为恩替卡韦0.5 mg/d、阿德福韦酯10 mg/d,疗程至少96周.32例患者治疗前接受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过程中每3个月监测1次ALT、HBV DNA水平,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耐药性.结果 失访6例,其中恩替卡韦组4例、阿德福韦酯组2例.治疗前行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的35例患者中,30例(86%)有明显的肝组织炎症(≥G2)或肝纤维化(≥S2).96周时,ALT复常率阿德福韦酯组和恩替卡韦组分别为67%(30/45)、95%(53/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3,P<0.01);HBV DNA水平低于检测值下限率阿德福韦酯组和恩替卡韦组分别为78%(35/45)、100%(56/56)(x2=13.81,P<0.01).恩替卡韦组未发现耐药病例,阿德福韦酯组耐药率4% (2/4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与恩替卡韦及阿德福韦酯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ALT水平为ULN的1~2倍、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部分有较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2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治疗组,给予恩替卡韦0.5mg,每日1次口服,疗程〉2年。选择同期接受阿德福韦酯(ADV)治疗的3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代丁)1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2年。观察治疗时生化学应答、病毒学应答、免疫学应答的效果及肾功能、血液分析的变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周、48周、96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HBV—DNA转阴率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结论: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均有较好的抗乙肝病毒作用,但早期抗病毒活性恩替卡韦优于阿德福韦酯,可作为重症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和单用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276名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门诊患者分为两组: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组和单用恩替卡韦组,分别用药治疗24个月,治疗前、治疗后6,12,和24月采集静脉血,分别检测HBV—DNA、AIJ、AST和T—Bil,随访时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治疗后同时间段两组间的ALT复常率,x2=3.63,x^20.05(2)=5.99,x2〈x^20.05(2),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间段两组间HBV—DNA转阴率,x^2=0,x^20.05(2)=5.99,x^2〈x0.05(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恩替卡韦组转阴率比联合用药组高些。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单用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有效.但恩替卡韦单用治疗比联合用药HBV—DNA转阴效果好些。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用两种治疗策略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检索2010年7月以前在PUBMED,EMBASE,CNKI等全文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拉米夫定(剂量100 mg/d)联合阿德福韦酯(剂量10 mg/d)与恩替卡韦单用(剂量1 mg/d)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程≥48周)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采用χ2检验分析研究间的异质性,以相对危险度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进行合并分析并绘制森林图。疗效判定指标包括血清HBV DNA检测不到(阴转)、血清ALT复常、血清HBeAg抗体转换。结果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方式与恩替卡韦单用对拉米夫定耐药株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48周血清HBV DNA阴转率、血清ALT复常率和血清HBeAg抗体转换率比较的P值分别为0.25,0.61和0.33。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用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8例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另选择同期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7例子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24个月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随机对其中42例恩替卡韦治疗者、36例阿德福韦酯治疗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个月行肝组织穿刺术作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评分比较.结果 恩替卡韦组患者治疗12、24个月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8.4%、80.4%,明显高于阿德福韦酯组患者的31.1%、41.9%(P均<0.05);2组HBeAg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CⅢ、LN、HA、Ⅳ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1),且恩替卡韦组治疗后各指标均低于阿德福韦酯组(P均<0.05).恩替卡韦组治疗后24个月组织学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评分均低于阿德福韦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纤维化程度的改善与抗病毒疗效密切相关,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较阿德福韦酯更能抑制HBV复制,可改善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和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拉米夫定耐药后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挽救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将68例拉米夫定耐药后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随机分为TDF单药治疗组(300 mg/d)40例和恩替卡韦(0.5 mg/d)联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组28例,在换用治疗方案后12、24、48周分别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s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肾功能、血钙、血磷。2组患者在换用替诺福韦酯和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的差异。 结果在治疗12、24、48周时,TDF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5%、70%、93%,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组分别为43%、57%、86%,2组在治疗不同时间检测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耐受性均较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拉米夫定耐药后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换用TDF作为挽救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初治失败(包括血清病毒学应答不佳与出现血清病毒学突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改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阿德福韦酯初治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9例,随机分为A组63例、B组86例;A组患者改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B组患者予以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24、48周,分别观察、比较其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水平下降幅度、血清病毒学应答率、血清学应答率、生化学应答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周,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中位数均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1.68±0.60)log10拷贝·m L-1与(1.57±0.53)log10拷贝·m 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幅度、血清病毒学应答率、血清学应答率、生化学应答率分别为:(1.84±0.67)log10拷贝·m L-1与(1.95±0.73)log10拷贝·m L-1、73.02%与80.23%、52.63%与64.44%、58.73%与63.9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阿德福韦酯初治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或改用恩替卡韦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疗效无明显差异,安全性良好;两种方案均可用于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方便收集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2015年3月—2016年7月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25例.阿德福韦酯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恩替卡韦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总有效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HBeAg转阴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HBeAg效价水平、HBV-DNA水平、ALT水平的差异.结果 恩替卡韦组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阿德福韦酯组76.00%(P<0.05);恩替卡韦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8.00%低于阿德福韦酯组28.00%、HBeAg转阴率96.00%高于阿德福韦酯组76.00%(P<0.05);治疗前两组HBeAg效价水平、HBV-DNA水平、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恩替卡韦组HBeAg效价水平、HBV-DNA水平、ALT水平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对肝炎病毒复制以及繁殖进行抑制,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长期用药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50例给予阿德福韦酯经口服用药治疗,治疗组50例给予恩替卡韦经口服用药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年时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eAg转阴率、HBV-DNA低于下限率均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效果明显优于阿德福韦酯,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治疗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7月~2010年6月符合抗病毒治疗的未曾使用过核苷(酸)类似物的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34例,分为联合组192例,单药组142例,联合组应用LAM 100 mg,ADV 10 mg,每日1次,单药组应用ETV0.5 mg,每日1次。分别在基线,12、24、36、48、72、96周时留取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和HBeAg,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水平,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病毒耐药基因。结果①两组在治疗12周和24、36、48周时时,HBV DNA〈500拷贝/mL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72周和96周时,HBV DNA〈500拷贝/mL的比率,联合组分别为77%、78%,单药组分别为77%、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治疗96周时,联合组未见病毒学突破和耐药发生,而单药组检测到1例恩替卡韦相关耐药基因变异位点。结论 LAM和ADV初始联合治疗,在减少病毒学突破和耐药发生及长期疗效发面优于ETV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陆德云  覃岭  张雪莲  王静 《四川医学》2011,32(9):1385-1387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HBeAg(+)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78例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入ADV+LAM联合组(A组)40例,予ADV 10mg/d+LAM 100 mg/d;ADV组(B组)38例,予ADV 10mg/d。观察24周和48周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和HBV血清学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A组在治疗24周和48周HBV DNA转阴率,均高于同期B组HBV DNA转阴率(60.0%vs 34.2%,P〈0.05)(、77.5%vs 5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24周和48周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慢性乙型肝炎加用或换用阿德福韦酯均可取得一定疗效。加用较换用阿德福韦酯能更好地抑制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V)与替比夫定(LDT)初始联合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找到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用药组和单独用药组,联合用药组服用阿德福韦酯及替比夫定,单独用药组服用恩替卡韦,每组43例,治疗疗程为48周,记录不同时间两组肝功能、肾功能、出凝血时间、HBVDNA定量的变化、CTP评分和MELD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单药组在治疗第24周、48周时ALT复常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4周、48周时,HBeAg阴转例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4周、48周时,两组HBVDNA低于检测值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DT与ADV初始联合更适用于临床,且联合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单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V)疗效欠佳患者继续采取ADV治疗与换用恩替卡韦(ETV)优化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52例服用ADV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纳入研究,将ADV治疗48周疗效欠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继续ADV治疗)和优化组(联合ETV治疗),治疗48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521例患者中ADV疗效欠佳者170例,其中34例继续ADV治疗(对照组)、43例联合ETV优化治疗(优化组)。继续治疗48周时.两组患者生化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ALT复常率均较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组HBVDNA降幅、HBVDNA阴转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对照组3例、优化组4例)出现磷酸肌酸激酶升高。结论:对ADA疗效欠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换用ETV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治疗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学、血清学、生物化学应答及耐药发生情况。方法13名(10人HBeAg阳性,3人HBeAg阴性)替比夫定治疗耐药的患者,换用ADV10 mg/d治疗。治疗期间每12周随访1次,检测血清HBV DNA、HBV标志物、生化指标。HBV DNA检测下限为<300 copies/mL。结果治疗前HBV DNA为3.9×109copies/mL(9.0×104copies/mL~2.0×109copies/mL),治疗12、24、48周时HBV DNA分别下降3.77、4.28、5.31 lg copies/mL,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病毒载量继续下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随HBV DNA下降逐渐复常。48~96周治疗期间没有发生血清学转换和耐药。结论换用ADV单药治疗LDT耐药患者,可快速有效降低血清病毒载量,48~96周期间未发现阿德福韦酯耐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nterferon,PEG—IFN)a与IFNa、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和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对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3个主要的中文数据库(万方、维普和CNKI),检索年限为1966年到2012年。由两名评价员对纳入的有关PEG—IFNa治疗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独立进行评价。结果:14个随机对照试验符合最终的纳入条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PEG-IFNa组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血浆清除率和肝纤维化的改善率均高TI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IFNa对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eAg血浆清除率明显优于ET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体的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eAg血浆清除率较低。PEG-IFNa与ADV的联合用药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高TADV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IFNa对血浆HBsAg清除率和其他几种抗乙肝病毒药物相比无明显优势。结论:PEG-IFNa对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线药物。而对PEG—IFNa的联合用药对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益处和危害尚缺乏足够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及理想策略。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纳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接受Peg-IFNα-2a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40例(A组),对HBV DNA≥1.0×107拷贝/ml或纤维化分期≥S3者(A1组,20例),初始联合ADV治疗;余者(A2组,20例)Peg-IFNα-2a初始单药治疗。24周复评HBV DNA、HBeAg、HBsAg定量,具备以下三项之一者:HBV DNA下降〈2 lg拷贝/ml,HBeAg〉100 S/CO,HBsAg下降〈1 lg I U/ml,后续均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余者Peg-IFNα-2a单药治疗。并遵循配对原则选择同期Peg-IFNα-2a(B组)、ADV(C组)单药治疗组各40例对照。于24周、48周、72周评估用药疗效、安全性、耐药和复发等。结果治疗24周,A1组患者HBV DNA下降值、抑制率、阴转率均优于A2组[(3.27±0.65)lg拷贝/mlvs(1.46±0.32)lg拷贝/ml,85%vs55%,75%vs40%,P〈0.05];整体A、B组在HBV DNA下降值[(2.86±0.45)lg拷贝/mlvs(1.18±0.24)lg拷贝/ml]、抑制率(70%vs48%)、阴转率(58%vs30%),ALT复常率(80%vs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A组HBeAg阴转率、转换率明显高于B组(68%vs45%,63%vs30%,P〈0.05)和C组(68%vs33%,63%vs15%,P〈0.01)。72周时,各组间差异趋势与治疗结束时一致,A组总体HBeAg阴转率、转换率略有上升,并新增2例HBsAg阴转患者。结论 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对血清、病毒学应答优于单药治疗,尤其结合基线特征以及HBV DNA、HBeAg、HBsAg变化,根据应答指导用药方案(RGT策略),其不失为CHB抗病毒优化治疗理想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8.
王英民  杨丹红  郦卫星  李敏伟 《浙江医学》2010,32(12):1776-1778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病毒学应答的效果.方法 使用免疫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实时荧光-PCR法检测HBV-YMDD变异,并采用全自动测序仪对PCR产物直接进行HBV-P基因测序,同时对46例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48周,观察治疗期间所有患者的肝功能和病毒学相关指标.结果 46例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出现YMDD变异株35例;12周后HBV-DNA的转阴率为57.78%,ALT正常率58.90%;24周后HBV-DNA的转阴率为73.91%,ALT正常率78.26%;治疗48周后HBV-DNA的转阴率为80.43%,ALT正常率86.96%.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后各时段的原发性治疗无应答组HBV-DNA转阴率均低于病毒学突破组(均P<0.05或0.01);治疗48周后HBV-DNA转阴者的治疗前HBV-DNA平均载量低于未转阴者(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有效、安全,且原发性治疗无应答组HBV-DNA转阴率低于病毒学突破组,治疗前HBV-DNA水平较低者联合治疗后转阴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