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P物质及黑素细胞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中的分布和表达与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P物质及HMB-45在外阴鳞状上皮增生(20例)、外阴硬化性苔藓40例(早期、进展期各20例)和外阴正常皮肤(15例)中的表达。结果肥大细胞在外阴正常皮肤真皮层及外阴鳞状上皮增生中浸润程度相同,肥大细胞在早期VLS病变真皮浅层中浸润较多,在进展期病变真皮层浅层内浸润减少,深层内增多;P物质在外阴正常皮肤真皮层中几乎无表达,在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及早期VLS高表达,在进展期VLS几乎无表达;黑素细胞在外阴鳞状上皮增生中增多,进展期VLS减少,早期VLS与正常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瘙痒与P物质的增多有关;早期外阴硬化苔藓的瘙痒与P物质和肥大细胞增多有关。进展期外阴硬化性苔藓的皮肤色素脱失与黑素细胞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阴硬化性苔藓中CD4+、CD8+T细胞及CD57+ NK细胞和Vimentin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CD57+NK细胞和VIM阳性细胞在外阴正常皮肤(15例)、外阴硬化性苔藓早期(15例)及进展期(15例)病变中的浸润及表达.结果:CD4+T细胞在外阴硬化性苔藓早期中浸润明显高于正常皮肤,CD8+T细胞在外阴硬化性苔藓早期浅层及进展期深层病变组织中浸润均高于正常皮肤,CD57+ NK细胞在外阴硬化性苔藓早期中浸润明显高于正常皮肤,Vimentin标记的成纤维细胞在外阴硬化性苔藓早期浅层及进展期深层病变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阴硬化性苔藓中淋巴细胞的浸润与成纤维细胞增殖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张春林  杜建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0):1451-1453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即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和硬化性苔藓两种病因不明的外阴疾病,过去称外阴色素减退疾病,是女阴皮肤和粘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外阴白色病变患者局部组织的血管情况,探讨外阴白色病变的发病机理。方法:以60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为观察组,20例其他外阴手术者的外阴皮肤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CD34在外阴白色病变皮肤中的表达及MVD值,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CD34在三型外阴白色病变中均有表达,其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型之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阴白色病变的MVD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型白色病变的MVD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阴白色病变存在血管的异常,血管的改变可能是造成营养不良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在外阴白色病变的发生、发展及聚焦超声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40例外阴皮肤标本(20例外阴白色病变为病变组,其中鳞状上皮增生型12例.硬化性苔藓型8例;20例经病理证实为正常外阴皮肤为对照组),病变组均经聚焦超声治疗,其中11例治疗后重取标本,均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标本中的T淋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病变组患者病损皮肤与对照组相比CD4+、CD8+T淋巴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减小,CD34+血管内皮细胞减少.经聚焦超声治疗后,CD4+、CD8+T淋巴细胞及CD34+血管内皮细胞增加.结论 T淋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在外阴白色病变的发生、发展及聚焦超声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外阴上皮内非瘤变(nonneoplastic epithelial disorders of vulva,NNEDV)难治疗易复发的特点,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neu和p16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外阴白色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以了解外阴白色病变的发病和治疗机制。方法选择煤炭总医院妇产科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NNEDV组织36份为研究组,其中硬化性苔癣(lichen sclerosus,LS)10例,鳞状上皮细胞增生(squamous hyperplasia,SH)18例,SH合并LS 8例;另选择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者标本12份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ER-2/neu和p16蛋白质的表达,并分析其与NNEDV发病的关系。结果发现p16表达率在正常外阴皮肤为25%,高于外阴白色病变患者的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和SH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和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外阴皮肤组织HER-2/neu蛋白表达率为8.3%,外阴白色病变患者为55.5%,明显高于正常外阴者(P0.05)。LS和SH组织中,HER-2/neu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和6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癌基因HER-2/neu和抑癌基因p16是调控细胞增殖周期进程的重要因子,其突变或缺失可能导致蛋白异常表达。它们参与了外阴异常增殖过程,在NNEDV甚至外阴上皮内瘤变及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士泰  李博  欧阳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697-2699
目的:分析外阴鳞癌(vulva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VSCC)组织中微小RNA-200a(miR-200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RT-PCR检测外阴鳞癌组织25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组织30例(其中包括外阴增生性营养不良15例、外阴萎缩性营养不良15例)以及正常外阴组织10例中miR-200a的表达。结果:miR-200a在外阴鳞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162±0.421),低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组织(2.723±1.151)及正常外阴皮肤组织(4.341±1.507)(P<0.05),但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组织及正常外阴组织间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在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外阴鳞癌组织中miR-200a表达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iR-200a在外阴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提示其可能在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抑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尹航  武昕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9):1221-1222
目的:探讨外阴真皮组织内血管形成与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及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的关系。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法。结果:VEGF在外阴硬化性苔藓(LS)和VIN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正常皮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S组织中存在微循环障碍,局部缺血缺氧,代偿性刺激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女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鳞状上皮增生、硬化性苔癣和硬化性苔癣合并鳞状上皮细胞增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09年10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被确诊为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262例患者,及同期接受单纯药物治疗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62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HIFU治疗组(A组,n=72),HIFU+局部药物治疗组(B组,n=190),将同期接受单纯药物治疗的同类患者,纳入对照组(n=56)。三组患者年龄,病变程度、病理学分型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探索和随访,设立"外阴瘙痒评分法"、"外阴白色病变面积计算法"、"四象限比较法"和"四度外阴皮肤弹性评估法"判别客观疗效(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A,B组治疗方法对控制各类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瘙痒症状疗效满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以B组疗效最佳。B组治疗后,瘙痒症状消失率达83.2%(158/190)。A,B组白色病变治疗有效率均为100.0%,A组治愈率为66.7%(48/72),B组为72.1%(137/190)。B组外阴白色病变区域由(15.21±8.56)cm2减小至(6.68±3.11)cm2。A,B组治疗后,白色病变区面积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B组治愈率高于A组。A,B组治疗后,对外阴皮肤弹性恢复的疗效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对于女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瘙痒症状、白色病变区域面积减小和恢复外阴皮肤弹性有良好疗效,并具有治疗方便、安全无创等优势。对女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应依据病变类型和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张璞  邓新粮 《现代保健》2013,(12):146-148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是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色素改变和变性的一组慢性疾病,包括外阴硬化性苔藓、鳞状上皮增生及其他皮肤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目前多报道与免疫、炎症、细胞凋亡与增殖、遗传及局部环境有关。临床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多采用局部用药及物理治疗的方法,逆转病理改变,阻止其进一步发展,尚无根治方法,明确其病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病因学角度深入展开探讨,为更有效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计数卵巢上皮性肿瘤中微血管密度及微淋巴管密度,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卵巢上皮,48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47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以及205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CD34及D2-40的表达。结果:正常卵巢组织中的MVD、LMVD值较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值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MVD、LMVD值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无关(P>0.05)。多血管组及多淋巴管组的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较少血管组及少淋巴管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者的表达水平均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随着卵巢上皮性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MVD及LMVD值升高,与肿瘤的低分化、高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宫颈病变中HPV-16E6/E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MVD的变化,分析三者与宫颈癌变及其发展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5例宫颈鳞癌组织(SCC)、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CINⅠ~Ⅱ30例,CINⅢ30例)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NCE)中HPV-16E6/E7、HIF-1α的表达,并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MVD。结果: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HPV-16E6/E7与HIF-1α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MVD逐渐增大。MVD在以上4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E6/E7与HIF-1α在宫颈鳞癌、CINⅢ、CINⅠ~Ⅱ、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67%、66.67%、46.67%、10.00%与84.44%、63.33%、33.33%、20.00%,且两者在正常组与CINⅠ~Ⅱ组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组织中HIF-1α与HPV-16E6/E7、MVD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HPV-16E6/E7与MVD也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HPV-16E6/E7与HIF-1α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协同作用,HPV-16E6/E7增加、HIF-1α蛋白的表达和稳定性促进宫颈癌血管生成,可能在子宫颈癌变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蛋白在外阴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外阴鳞癌(VSCC)、25例外阴上皮内瘤变(VIN)、20例癌旁营养不良(VD)、15例尖锐湿疣(VCA)和5例外阴正常表皮中ILK蛋白的表达。结果:VSCC中ILK阳性表达及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VINⅢ和VCA(P<0.05),与增生型VD差别不显著。VINⅠ~Ⅱ、正常外阴表皮、硬化苔藓型VD中ILK无表达。ILK表达与VSCC组织分型有关(P<0.05),更强表达于高分化型中(P<0.05)。结论:ILK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高表达的ILK蛋白预示着VSCC的高度恶性、高侵袭性、高转移性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TGFβR-Ⅰ、TGFβR-Ⅱ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多克隆抗体技术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15例子宫内膜复合增生(其中9份伴有不典型增生)、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1及其受体TGFβR-Ⅰ、TGFβR-Ⅱ的表达。利用CD34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子宫内膜癌及复合增生组织中TGF-β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P<0.05),而前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正常子宫内膜、复合增生到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GFβR-Ⅰ、TGFβR-Ⅱ表达逐渐下降甚至缺如,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VD高于复合增生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P<0.05),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TGF-β1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与TGFβR-Ⅰ、TGFβR-Ⅱ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TGF-β1通路异常表达可能通过血管生成而促进子宫内膜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新的增殖抑制基因(HSG)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唐山市工人医院60例乳腺癌标本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SG和MMP-2/MMP-9的表达,用CD34标记乳腺癌组织中的微血管,采用图像分析进行MVD测定。结果:在60例乳腺癌组织中HSG低表达,MVD在HSG阳性表达组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MMP-2/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MVD在MMP-2/MMP-9阳性表达组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另外,在乳腺癌组织中MVD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HSG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抑制乳腺癌的MVD生成,降低乳腺癌的转移率,而MMP-2/MMP-9可促进乳腺癌组织中MVD的生成,并参与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联合检测HSG和MMP-2/MMP-9与MVD的表达有利于更好地判断乳腺癌的进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女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EDV)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本院诊治,并经组织病理学标本检查证实为NEDV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15~75岁,平均为(43.0±14.5)岁.对其按照NEDV组织病理学标准进行分类: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型(SHV)为43例,硬化性苔癣型(LSV)为29例,硬化性苔癣合并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型(LSCSH)为14例.采取HIFU治疗前,对86例患者的病灶标本进行组织活检,并随机采集30例患者的病灶周围正常皮肤组织进行活检;治疗6个月后复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变组织中ER,PR及survivin的表达水平.采取"外阴瘙痒评分法"、"外阴白色病变面积计算法"和"四度皮肤弹性评估法"判断HIFU治疗的客观疗效(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86例患者于HIFU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①采用"外阴瘙痒法"进行疗效判断的有效率为100%,同时白色病变面积由(11.21±7.50)cm2缩小为(6.60±3.17)cm2,外阴瘙痒评分降低率与白色病变区面积缩小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ER,PR与survivin在SHV型,LSV型及LSCSH型的表达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U治疗前,ER,PR在正常外阴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病变组织,survivin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ER,PR在局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survivin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在NEDV组织表达增高,而ER,PR表达降低,这可能与NEDV发病有关.HIFU治疗前、后,根据ER,PR及survivin在NEDV组织的表达情况,可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17.
杜建层  孙璐璐  王健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1):4436-4440
目的:探讨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中COX-2、VEGF和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及其与子宫肌瘤异常子宫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病理证实为单纯子宫肌瘤的标本53例,根据子宫肌瘤患者有无月经改变症状分为A、B两组,以月经正常的健康妇女子宫内膜作为正常对照(C组),各组再根据子宫内膜病理类型进行组内分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组子宫内膜中COX-2、VEGE、MVD水平进行检测。结果:①VEGF、COX-2在各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VEGF、COX-2在A组子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中的表达水平高于B、C两组同型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组单纯性增生过长和复杂性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B、C 3组增生期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B组与C组同型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增生期COX-2、VEGF表达水平与分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VD在各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MVD在A组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表达水平高于B、C两组同型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组单纯性增生过长和复杂性增生过长内膜中的表达水平近似但又低于A、B、C 3组增生期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B组与C组同型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B、C 3组增生期内膜与分泌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中COX-2、VEGF和MVD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中COX-2与VEGF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γ=0.779,P<0.05;γ=0.626,P<0.05;γ=0.666,P<0.01),且MVD表达水平与COX-2、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γ=0.829,P<0.05;γ=0.798,P<0.05)。结论: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COX-2、VEGF和MVD的表达增强,特别是在单纯性增生过长和复杂性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中COX-2、VEGF、MVD水平均有显著的变化,但无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内环境无异常改变,故认为子宫内膜微环境的异常改变是子宫肌瘤患者产生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这一结论为临床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的保守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