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组织因子(Tissne Factor,T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e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40例结直癌组织中TF与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TF、VEGF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生长方式、肿瘤原发部位、肿瘤级别高低均无明显差异(P〉0.05);TF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其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有无肝转移2组蛋白阳性表达率有明显差别(P〈0.05);TF蛋白表达与TNM分期相关(P〈0.05),与肿瘤侵润深度相关(P〈0.01);而VEGF蛋白表达与肿瘤侵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均无明显差异(P〉0.05)。TF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分期相关,分期越高,阳性率越高(P〈0.05),而VEGF蛋白的表达在Ⅰ、Ⅱ期与Ⅲ、Ⅳ期中阳性率分别为52.9%、86.7%,可见Ⅲ、Ⅳ期组表达要高于Ⅰ、Ⅱ期组,40例结直肠癌中TF和VEGF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517,P=0.001)。结论TF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有关,TF阳性表达组中VEGF阳性表达增强,两者呈正相关。联合检测TF和VEGF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病情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闫保功 《中外医疗》2011,30(23):92-9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0年1月至2007年5月结直肠癌根治患者321例,进行术后转移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321例结直肠癌根治患者复发转移85例,复发转移率为26.47%;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中年龄(P〉0.05,OR值〈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大体类型、病理分化、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后化疗因素进行分析,(P〈0.05,OR值〉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大体类型、病理分化、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后化疗是导致结直肠癌转移复发的主要的相关因素,指导临床对结直肠癌术后转移复发因素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李晶  童建东  汪竹  袁昕  韩芳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0):1259-1260
目的探讨C-erbB-2和VEGF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69例结直肠癌中C-erbB-2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C-erbB-2在结直肠癌中阳性率为37.87%,其表达与肿瘤大小、脉管内癌栓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结直肠癌中阳性率为59.76%,其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脉管内癌栓有显著相关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342)。结论 C-erbB-2和VEGF过表达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王群  严俊  陈真 《西部医学》2012,24(8):1460-1462
目的探讨VEGF、EGFR和P5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三者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和意义。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66例,运用SABC法免疫组化测定,计算阳性或阴性表达例数,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VEGF、EGFR及P53三者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无显著相关性(P〉0.05);其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肿瘤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浸润深度及肿瘤分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肿瘤分期越晚、肿瘤浸润越深,有远处转移者,VEGF、EGFR及P53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VEGF、PCNA和MR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以及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胃癌组织和34例癌旁组织中VEGF、PCNA和MRP的表达水平。结果64例胃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生存、年龄明显相关(P〈0.05)。PC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生存无关(P〉0.05)。MRP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生存无关(P〉0.05)。VEGF、PCNA和MRP在胃癌中表达无相关性。结论VEGF、PCNA、MRP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VEGF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能力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组织蛋白酶D(Cath-D)在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162例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VEGF、Cath-D的表达。结果 VEGF的阳性表达率随着手术病理分期的进展而逐步上升(P〈0.05);Cath-D的阳性率Ⅰ期与Ⅱ期、Ⅰ期与Ⅲ+Ⅳ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阳性表达率随组织学分级的上升而升高(P〈0.05);G1 Cath-D阳性表达率与G2、G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浸润肌层深度≤1/2者与浸润肌层〉1/2者比较,VEGF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th-D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Cath-D可能在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子宫内膜样癌的预后和指导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采用宫腔电切镜部分切除与全部切除子宫内膜在治疗月经过多的疗效。方法 50例月经过多患者分为两组,其中24例行改良式子宫内膜部分切除术(观察组),26例行子宫内膜全部切除术(对照组),术后比较两组的疗效、血红蛋白的改善程度、痛经、宫缩痛人数、手术时间、术后发热人数、灌流液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8.3±3.8)min、(42.6±7.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7,P〈0.05);灌流液量分别为(1.27±0.89)L、(4.59±2.68)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8,P〈0.05);术前血红蛋白分别为(74.2±2.8)g/L、(72.5±2.9)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85,P〉0.05);术后血红蛋白分别为(112.3±22.8)g/L、(109.8±23.9)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2,P〉0.05)。结论改良式子宫内膜部分切除术治疗月经过多疗效较好、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中医辨证分型的规律并初步观察预后标志物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早期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观察其预后标志物水平,包括肿瘤TNM分期、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 ER)、抗转移癌基因( nm23)、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结直肠癌抑癌基因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水平,分析重点证型结直肠癌预后因子的差异,推断常见证型的预后。结果:气血虚衰型、湿瘀毒热型、脾肾阳虚型是最常见的3个证型,其中TNM分期、ER、nm23、p53表达无统计学意义( P〉0.05);气血虚衰型的MMP-9、VEGF阳性率最低( P〈0.05);湿瘀毒热型的MMP-9、VEGF阳性率最高( 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早期中医证候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主,不同中医证型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标志物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HIF-1α、VEGF及IGF-Ⅰ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并探讨HIF-1α与IGF-Ⅰ及VEGF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icTureTM方法检测HIF-1α、VEGF、IGF-Ⅰ蛋白在42例子宫内膜癌、1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进行分析.结果 HIF-1α、VEGF、IGF-Ⅰ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2.094~25.261,P〈0.01).HIF-1α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Ⅰ期为42.11%,Ⅱ期为81.82%,Ⅲ期为83.33%,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435,P〈0.05);HIF-1α蛋白的表达与病人发病年龄、病理分级无关(χ^2=0.036、0.634,P〉0.05).VEGF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Ⅰ期为36.84%,Ⅱ期为81.81%,Ⅲ期为75.00%,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578,P〈0.05);VEGF蛋白的表达与病人发病年龄、病理分级无关(χ^2=1.879、0.097,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Ⅰ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病人发病年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无关(χ^2=0.190~0.791,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与VEGF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69,P〈0.01);IGF-Ⅰ与VEGF蛋白的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r=0.452,P〈0.01);HIF-1α与IGF-I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r=0.209,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VEGF、IGF-I蛋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HIF-1α、IGF-Ⅰ蛋白表达与VEGF呈正相关,IGF-Ⅰ蛋白与HIF-1α的表达无相关性,提示HIF-1α与IGF-Ⅰ可能通过上调VEGF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而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抑癌基因P53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组织学指标的关联。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蛋白的表达,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76例癌组织中PAR-2阳性率为84.2%,P53为43.4%,HER-2为55.3%。PAR-2的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均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HER-2的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织学分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P53的表达与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分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PAR-2与P53联合或与HER-2联合的阳性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R-2与HER-2表达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AR-2,P53,HER-2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涉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鸿武  李永翔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3,22(5):345-347,359,F0003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K-ras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原发性结直肠癌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EGFR和K-r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EGFR、K-ras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P<0.01)。EGFR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以及肿瘤Dukes分期、有无淋巴转移有关,Dukes分期越晚(χ2=8.935,P=0.030),分化程度越低(χ2=11.757,P=0.001),浸润深度越深(χ2=6.888,P=0.009)及有淋巴结转移者(χ2=10.889,P=0.001),其表达越高,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无关(P>0.05);K-ras蛋白仅与肿瘤的病理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低(χ2=9.528,P=0.001),其阳性表达越多。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和K-ras蛋白的共表达呈正相关性(r=0.327,P=0.002)。【结论】EGFR和K-ras在结直肠癌中存在共表达现象,二者的高表达可能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检测二者可辅助判断患者的预后和转移情况以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 VEGF、核内 EGFR及CD105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手术切除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VEGF、核内 EGFR及CD105的表达情况,分析3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或四格表确切概率检验,两者相关性采用非参数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 VEGF在3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5%和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核内 EGFR在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和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值(MVD)在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分别为(17.3±5.6)和(8.9±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VEGF与核内 EGFR的表达与肿瘤复发转移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VEGF、核内 EGFR的表达及CD105标记的 MVD值与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肿块大小、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解剖学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VEGF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 MVD呈正相关性(r =0.516,P=0.004),VEGF的阳性表达与核内 EGFR 的阳性表达、核内 EGFR 的阳性表达与 MVD 之间无相关性(P >0.05)。结论 VEGF、核内 EGFR及CD105在早期 NSCLC均有表达,VEGF、核内 EGFR的表达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复发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增殖抑制基因(HSG)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正常直肠粘膜、良性腺瘤及直肠癌组织HSG和VEGF的表达。结果:正常粘膜、良性腺瘤、直肠癌HSG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2%、74.2%和50.9%,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12.9%和75.5%。与正常粘膜和良性腺瘤比较,直肠癌HSG的表达明显下降、VEGF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根据TNM分期,直肠癌Ⅲ、Ⅳ期HSG的阳性表达率为33.3%,明显低于Ⅰ、Ⅱ期(P〈0.05);直肠癌Ⅲ、Ⅳ期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93.9%,明显高于Ⅰ、Ⅱ期(P〈0.01);直肠癌中HSG和VEGF的阳性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367,P〈0.05)。结论:HSG和VEG的表达可能对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卵巢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丽雪  刘凤巧 《医学综述》2011,17(8):1262-1263
目的探讨卵巢癌病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33例卵巢癌患者作为试验组,子宫内膜正常者9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两者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VEGF平均表达水平为(4.3±2.2)ng/L,试验组为(12.1±2.3)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959,P<0.01)。在高、中、低分化腺癌中,VEGF表达水平分别为(10.1±2.3)、(11.4±2.1)、(12.6±2.3)ng/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2,P<0.01),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在卵巢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升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PTEN、VEGF、COX-2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金松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26-27,67
目的探讨PTEN、VEGF、COX-2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大肠癌组织中PTEN、VEGF、COX-2的表达,并分析三者关系。结果PTEN在正常大肠组织中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大肠癌组织(P〈0.01),VEGF、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P〈0.01);PTEN、VEGF和Cox-2阳性表达与年龄、组织分化类型无相关性(P〉0.05);PTEN在无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为A、B期的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5).VEGF和COX-2在有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为C、D期的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5);PTEN与VEGF和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VEGF与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TEN、VEGF和COX-2均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PTEN低表达和VEGF、COX-2的高表达的肿瘤组织转移性和侵袭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关系.方法 收集1997~2007年收治生存期≥5年及≤3年大肠癌患者标本各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测定这60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和MVD表达,分析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点及患者预后关系.结果 ≥5年30例大肠癌患者VEGF,MVD表达强度与≤3年30例大肠癌患者在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及病理分型差异性不显著(P>0.05),且VEGF与MVD表达两者呈正相关(r=0.974,,P<0.05).结论 VEGF对大肠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VEGF和MVD可以作为判断大肠癌患者预后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驻昆部队老干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情况及糖化血红蛋白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2~8月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体检且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患者30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将其分为达标组(HbA1c〈7%)和未达标组(HbA1c≥7%)。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收集患者年龄、病程、并发症、降糖药物及血糖监测的情况,留取血标本检测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肌酐、尿酸等指标,对HbA1c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驻昆部队离退休老干部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率为50.5%,达标组和未达标组的患者FBG[(6.0±1.1)mmol/L比(7.7±1.5)mmol/L,t=11.60,P〈0.01)]、2hPBG[(9.3±1.7)mmol/L比(11.3±2.2)mmol/L,t=9.00,P〈0.01)]和TG[(1.8±1.2)mmol/L比(2.3±1.2)mmol/L,t=2.23,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心血管病变(68.9%比84.2%,χ2=5.335,P〈0.05)、脑血管病变(33.5%比48.0%,χ2=6.078,P〈0.05)、蛋白尿(18.1%比38.2%,χ2=14.385,P〈0.01)、周围神经病变(21.3%比40.1%,χ2=11.952,P〈0.01)和视网膜病变(30.3%比45.4%,χ2=6.789,P〈0.01)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A1c与FBG、2hPBG、TG呈正相关(r=0.75、0.63、0.25,P〈0.05或P〈0.01),与血糖监测频率呈负相关(r=-0.53,P〈0.01)。结论驻昆部队离退休老干部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现状较国内平均水平较好;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HbA1c与FBG、2hPBG、TG和血糖监测频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 7,CXCR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3例结直肠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CXCR7与VEGF的表达.结果 (1)CXCR7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00%,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23%,其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2)VEGF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12%,其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3)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629,P<0.05).结论 CXCR7与VEGF在结直肠癌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参与肿瘤血管形成为肿瘤进展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该院病理科收集的50例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50例正常大肠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临床分期进行综合比较,分析Claudin‐1和VEGF‐C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织的Claudin‐1、VEGF‐C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χ2=32.270,P=0.000;χ2=41.209,P=0.000);癌旁组织的 Claudin‐1、VEGF‐C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χ2=7.294,P=0.007;χ2=5.741,P=0.017)。大肠癌组织Claudin‐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程度、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密切关系(P<0.05),大肠癌组织VEGF‐C的表达与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具有密切关系(P<0.05)。大肠癌Claudin‐1、VEGF‐C表达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χ2=10.953,P=0.001,r=0.468)。结论大肠癌组织的Claudin‐1、VEGF‐C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大肠癌组织的Claudin‐1、VEGF‐C表达与临床分期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Jagged2和Glil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表达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60例原发性结肠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Jagged2和Glil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Jagged2蛋白表达与结肠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其与Glil蛋白表达相关性。结果:Jag—ged2和Glil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43/60)和78.39/6(47/60),而对应癌旁组织中Jagged2和G1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20/60)和36.7%(2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678,P=0.000;χ2=21.313,P=0.000)。结肠癌组织中Jagged2蛋白表达与浸润深度(χ2=4.930,P=0.026)、淋巴结转移(χ2=7.520,P=0.006)和肿瘤分期(χ2=4.705,P=0.030)有关。另外,结肠癌组织中Jagged2与Glil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518,P=0.019)。结论:结肠癌组织中Jagged2蛋白高表达并与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且Jagged2与Glil蛋白表达负相关,提示Jag—ged2在胃癌侵袭转移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