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徐冠超 《当代医学》2011,17(16):107-108
目的 解致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修复的研究进展.方法 对7例进行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仅有3例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修复成功.结论 经过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是可以再生修复的,但目前这种再生修复能力还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共同作用于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后对损伤区轴突的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40只雌性成年Wistar大鼠,建立T10全横断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SCs组、EPO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术后8周采用BDA皮质脊髓束顺行追踪法和荧光金(FG)皮质脊髓束逆行追踪法评估损伤区脊髓神经轴突再生情况,同时分期采用实验性脊髓损伤运动功能BBB评分法评价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BDA 免疫荧光染色和FG免疫荧光染色,联合治疗组可见大量被BDA-cy3红色荧光标记的再生轴突,其中部分再生轴突穿越损伤区到达远端;NSCs组仅见少量轴突再生,无神经轴突通过脊髓损伤区;EPO组偶见散在的神经纤维再生;对照组无明显的轴突再生。联合治疗组大脑皮质中可见少量被FG标记的椎体细胞及轴突发出金黄色荧光,其余3组大脑皮质中无FG标记细胞。大鼠后肢功能BBB评分,在术后1周及1周以后各时段,联合治疗组大鼠BBB评分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脊髓损伤后移植NSCs联合腹腔注射EPO可有效促进脊髓损伤区神经轴突的再生以及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致伤瘫率高 ,其神经功能障碍不单纯是神经细胞或神经纤维的直接机械性破坏 ,更主要的原因是伤后继发损害不断加重 ,发展成为不可逆损害所致。因此脊髓损伤后的再生和功能恢复是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仍存在一定再生能力( 1 ) 。但脊髓损伤的治疗迄今为止一直没有突破 ,主要由于下述几方面因素尚未解决 :①保护损伤后和残存的神经元免于坏死 ;②促进神经再生 ;③神经元损伤的量和质的正确判断。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神经再生缺乏有效手段。近年来 ,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研究 ,就其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嗅鞘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嗅鞘细胞促脊髓半横断大鼠轴突再生作用的关系。方法用改良的Nash法培养嗅鞘细胞,进行长时间连续观察,将鉴定后的细胞移植于成年大鼠T10脊髓左半侧横断处,在4周时取材,应用p75、NF200和GAP43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判断轴突再生情况。结果体外细胞培养观察发现嗅鞘细胞生长由散在分布逐渐趋向集中,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移植术后4周,p75染色显示移植的嗅鞘细胞仍然存活,主要分布在损伤区周围,且p75阳性嗅鞘细胞呈条索状分布,与GAP43阳性着色神经纤维有共同分布区域。NF200和GAP43阳性神经纤维末端向嗅鞘细胞分布区偏转,而对照组并未见上述现象。结论嗅鞘细胞这种特有的生长方式在体内、外表现一致,与该细胞促进轴突再生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成为世界性的难题与研究重点.近年来研究表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存在于神经系统的多个区域.且能够适应性地与宿主中枢神经整合,产生外源性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从而重新连接已断的神经元回路.此外,神经干细胞还可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及抑制神经再生阻碍因子等作用使残存脱髓鞘的神经纤维和新生的神经纤维髓鞘化,从而恢复神经结构的完整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新方法,为治疗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打下基础,方法:制作脊髓横断大鼠模型,造成大鼠下肢瘫痪,分别在损伤急性期和损伤3周后移植胎鼠组织神经干细胞,观察移植后的动物行为变化,脊髓神经电生理变化和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细胞移植后第8d即可见瘫痪大鼠的后肢肌力开始恢复,2-3周后可出现爬行,4周后后肢活动沃跃;对照组瘫痪的肢体无任何恢复。脊髓诱发电位部分出现,动作电位波幅较高,对照组未出现诱发电位,且动作电位波幅明显减低,脊髓移植肉眼可见有增生的组织充填,镜下有大量新生的细胞,表现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阳性染色,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使脊髓横断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有望成为治疗脊髓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和时间保存异体神经移植后对鼠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取10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其中实验组90只,对照组10只。实验组在-196℃、-80℃、-40℃各保存20min、1周、3周,在显微镜下进行异体神经移植。于术后12周观察光镜和电镜、异体神经中段的轴突计数。结果:在保存20min组中,-40℃可见轴突间水肿明显,髓鞘脱水;-80℃与-40℃变化基本相似;-196℃肿胀稍轻,也有脱髓鞘改变,神经内有炎性细胞浸润。在保存1周组中可见,-40℃轴突间水肿比20min组同温减轻;-80℃与-40℃病理改变基本相似;-196℃比-40℃和-80℃病理改变更严重。在保存3周组中可见,-40℃轴突间仍有水肿,脱髓鞘改变较轻;-80℃比-40℃更接近正常;-196℃比-40℃和-80℃病理改变轻,主要表现为轴突间只有轻度水肿,轴突密度明显增高,神经纤维接近正常。结论:同种异体神经可再生轴突,即使未作任何冷冻处理亦有极少量再生轴突。异体神经保存温度以-196℃为好,时间以3周为佳。  相似文献   

9.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大多源于交通伤、坠落伤、暴力或运动伤等。SCI的发生随着各种创伤发生率的增高而日益增多,患者多数为健康的青壮年,损伤后常出现截瘫、下肢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因此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巨大负担。目前SCI的治疗仍是医学的一大难题,SCI的实验研究也是医学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神经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神经科学领域致死率、致残率最高的创伤之一,可直接导致神经元坏死、神经轴突中断、脊髓结构严重破坏.损伤后的微环境又有诸多不利于脊髓神经轴突再生的因素,如多种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以及胶质疤痕和多种抑制再生的物质存在等.近年来,随着对脊髓损伤机制、病理生理及损伤后局部微环境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已将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元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运用于SCI的实验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而转基因NSCs能克服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低,移植后存活时间短等不足,使得人们对攻克SCI越来越充满信心.现就转基因NSCs应用于SCI修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神经生长因子对损伤坐骨神经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r growth factor,NGF)对损伤神经的修复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45只,制备坐骨经夹损模型。术后每日分别局部给予一定的NGF和等渗不共14天,检测大鼠趾间距和诱发电位,以观察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NGF治疗组大鼠的趾间距及诱发电位在2~3周就已人武部恢复正常,而员伤组和盐水治疗组则到术后4周才恢复正常。结论 外源性NGF能明显改善损伤坐骨  相似文献   

12.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危重疾病,可导致终身瘫痪并引起各种并发症,甚至死亡,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此治疗脊髓损伤的意义重大.目前,脊髓损伤的治疗仍然是世界性难题,采用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脊髓损伤是近年来脊髓损伤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就目前了解的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Huang H  Chen L  Wang H  Xiu B  Li B  Wang R  Zhang J  Zhang F  Gu Z  Li Y  Song Y  Hao W  Pang S  Sun J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3,116(10):1488-149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storation of func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SCI) in patients of different ages who have underwent intraspinal transplantation of 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OEC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eventy-one SCI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Of them, 139 were male and 32 were female, with age ranging from 2 to 64 years (mean, 34.9 years). In all SCI patients the lesions were injected at the time of operation with OECs. According to their age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5 groups: ≤20 years group (n=9), 21-30 years group (n=54), 31-40 years group (n=60), 41-50 years group (n=34) and&gt;51 years group (n=14). The spinal cord function was assessed based on the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 Classification System before and 2-8 weeks after OECs transplantation. One-way ANOVA and q test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the data were expressed as mean±SD. Results After surgery, the motor scores increased by 5.2±4.8, 8.6±8.0, 8.3±8.8, 5.7±7.3 and 8.2±7.6 in 5 age groups respectively (F=1.009, P=0.404); light touch scores increased by 13.9±8.1, 15.5±14.3, 12.0±14.4, 14.1±18.5 and 24.8±25.3 respectively (F=1.837, P=0.124); and pin prick scores increased by 11.1±7.9, 17.2±14.3, 13.2±11.8, 13.6±13.9 and 25.4±24.3 respectively (F=2.651, P=0.035). Restoration of pin prick in &gt;51 years group was better than other age groups except 21-30 years group. Conclusion OECs transplantation can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spinal cord of SCI patients regardless of their ages. Further research into the long-term outcomes of the treatment will be requir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探讨hTERT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对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用病毒PLXSN为载体介导hTERT基因反转录转染神经干细胞,分为阴性转染组、对照组与hTERT转染组3个组。经Western blot法检测分析hTERT蛋白的表达。运用细胞生长曲线、CCK-8比色法两种方法,分析细胞生长的优化作用。将造模成功的72只大鼠随机分为hTERT-NSCs、NSCs与对照组3组,每组各分24只,通过改良的Allen打击法来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通过斜板试验,BBB评分给各组大鼠进行运动功能检测。通过HE染色及荧光显微镜研究,PKH-26标记的分布情况及NSC存活取材进行病理切片。术后72h通过RT-PCR分析脊髓损伤区周围MMP9/2、AQP/9基因的表达,运用UNEL法分析细胞凋亡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PKH-26标记的分布情况及NSCs存活。结果 hTERT基因转染大鼠神经干细胞后,hTERT基因转染组蛋白水平有高表达、细胞的生长速度出现明显增快,相比与阴性hTERT转染组与对照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细胞凋亡指数略低于阴性转染组,阴性转染组略低于hTERT转染组大鼠下肢运动功能评价。与对照组相比hTERT转染组AQP4/9基因表达均较显著降低。PKH-26标记的阳性细胞数:对照组最少,hTERT转染组最多,阴性hTERT转染组次之,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PLXSN病毒为载体介导hTERT基因逆转染神经干细胞,可以促进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hTERT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突触的再生,降低脊髓损伤区周围AQP/9、神经细胞凋亡和MMP9/2基因的表达,且能够促进大鼠的电生理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胚胎脊髓修复成鼠损伤脊髓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将妊娠14天胚胎脊髓植入急性损伤的成体脊髓后1、3、5、7、10、15和30天,用原位和斑点分子杂交技术对胚胎脊髓和正常脊髓内BDNFmRNA的表达变化作了定性和定量观察。结果在正常脊髓内,BDNFmRNA以前角运动神经元和少量胶质细胞分布为主;脊髓损伤后,杂交产物扩大到中小型神经元,同时更多的胶质细胞参与了反应;胚胎脊髓移植后,除移植物本身继续维持表达外,正常脊髓阳性反应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数量进一步增加。损伤组原位和斑点分子杂交的反应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组,而移植组的分子杂交反应又在很多时相点上显著高于损伤组。结论移植的胚胎脊髓除为自身和宿主脊髓提供神经营养外,也诱发了正常脊髓在发生过程中曾经拥有的合成机制,以增强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方式为自身的再生提供营养,同时也为移植物的发育分化提供合适的营养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修复技术对周围神经缺损后的再生的影响。方法:健康大耳白兔24只,分为3组。所有实验兔右侧腓神经均采用相同的方法在相同的部位切除lcm,5组分别采用端侧缝合法、侧侧缝合(短缝合口)法、侧侧缝合(长缝合口)法进行修复。3个月后,通过电生理检查和组织学检查对比腓神经的再生情况。结果:通过侧侧缝合(长缝合口)法修复的腓神经再生质量最好,侧侧缝合(短缝合口)法和端侧缝合法修复的腓神经再生质量相对较差。结论:对神经缺损的治疗在没有自体神经移植的条件时,采用侧侧缝合法进行修复,并尽可能的增大缝合口的面积,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直径相异的神经连接方法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医学》1999,(3):143-146
探索直径相异神经的连接方法与神经再生的关系。方法以大鼠臂丛根性撕脱伤为模型,将膈神经移位于外侧束,采用干干、干束,包埋和端侧缝合及无间隙和小间隙脉接六种连接方法,术后用电生理学、组织学和功能的测定评估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诱发电位学方法评价联合应用预变性周围神经移植(PPNG)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脊髓损伤(SCI)的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分为5组,A组为PPNG和NGF组;B组为PPNG组;C组为NGF组;D组为单纯损伤组;E组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动物分别在手术后即刻、术后第1、4、8周诱发电位学检查,测量并比较各组的N1波幅值及N1波潜伏期。结果:术后8周,N1波幅值:A、E组N1波波幅比B、C组大;N1波潜伏期:A组较B、C组短,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诱发电位学观察结果表明联合应用PPNG及NGF可明显促进SCI后的再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芪楮复筋方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作用。 方法:45只大鼠采用钳夹左侧坐骨神经法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术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甲钴胺组和芪楮复筋方组。另15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甲钴胺组和芪楮复筋方组分别给予甲钴胺溶液[150 μg/(kg·d)]和芪楮复筋方煎液[35.2 g/(kg·d)]灌胃,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术后第1、2和4周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 index,SFI)、腓肠肌湿质量残存率和腓肠肌肌细胞直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组织S-100表达,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术后第4周,甲钴胺组和芪楮复筋方组SFI、腓肠肌湿质量残存率、肌细胞直径、S-100阳性表达率、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厚度及轴突直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均优于模型组(P〈0.05,P〈0.01)。除腓肠肌湿质量残存率和肌细胞直径外,甲钴胺组和芪楮复筋方组各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芪楮复筋方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延缓靶器官肌肉萎缩。  相似文献   

20.
脊髓损伤的修复,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大量的动物实验证实,细胞移植能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为治疗脊髓损伤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