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28天以上的早产儿102例,探讨BPD与孕周、出生体重、窒息、吸氧、母亲妊娠并发症、宫内感染性肺炎及机械通气等因素的关系。结果:102例早产儿中BPD者21例,BPD发生率为20.59%(21/102),孕周、出生体重、吸氧浓度>40%的持续时间、宫内感染性肺炎、机械通气及PDA与BPD的发生有关。且吸氧浓度越高,机械通气时间越长,BPD的发生率越高。结论:BPD的发生与孕周、出生体重、吸氧浓度>40%的持续时间、宫内感染性肺炎、机械通气及PDA等因素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内感染性肺炎是BP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邵予  祝万君  李有国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5):869-870,875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罹患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近6年期间,出生体重≤1500g,胎龄≤36周并且存活时间≥28d的VLBWI69例病史资料。比较27例BPD(BPD组)和42例非BPD(对照组)VLBWI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机械通气时间、生后24~48h液体摄取量、反复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小、极低出生体重、NRDS、机械通气时间≥10d、反复肺部感染是VLBWI罹患BP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是VLBWI罹患BPD的高危因素(OR=0.656,P=0.031)。[结论]避免极低体重早产儿长时间机械通气和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是防治BPD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早产儿不同严重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93例28 d以上BPD早产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并按照BPD临床分度将其分为轻度BPD(42例)、中度BPD(33例)及重度BPD(18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发生不同严重程度BPD的相关因素。结果重度BPD早产患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小于中度和轻度BPD早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BPD早产患儿性别、胎数及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BPD早产患儿机械通气>3 d、宫内感染性肺炎、动脉导管未闭及解脲脲原体感染发生率最高,中度BPD次之,轻度BPD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BPD早产患儿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酸中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BPD早产患儿肺出血、视网膜病发生率最高,中度BPD次之,轻度BPD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BPD早产患儿气胸及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小、低出生体重、机械通气>3 d及宫内感染性肺炎为早产儿不同严重程度BPD的独立危险因素,有INSURE模式为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678、0.778、1.756、1.855和0.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小、低出生体重、机械通气及宫内感染性肺炎是早产儿不同严重程度BPD发生的高危因素,有INSURE模式是其保护因素,临床应重视高危人群,预防和减少不同严重程度B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及母亲血液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缺乏是否为导致早产儿后期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一个重要高危因素.方法 以郑州市儿童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且体重≤1 500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入院时留取静脉血(出生3天内)及从出生医院获取母亲分娩后静脉血标本,并进行25-OHD水平测定;按出生后28天后是否合并BPD分为BPD组及未BPD组.结果 80例早产儿有24例(30.00%)合并新生儿BPD,50例未合并BPD,死亡或自动出院6例.BPD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持续正压通气(CPAP)、总用氧时间、住院天数、PDA患儿数均明显高于非B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047、6.275、11.395、15.398,χ2=4.010,均P<0.05).BPD组患儿及母亲血清25-OHD明显低于非BPD组(t值分别为7.003、9.082,均P<0.05);所有BPD组患儿血中25-OHD均<10ng/mL,提示严重缺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时25-OHD血清水平是BPD的高危因素,母亲和新生儿血清中25-OHD每增加1ng/mL可能分别使BPD发生率降低24%(OR:0.76,95%CI:68~86,P<0.001)和39%(OR:0.61,95%CI:48~76,P<0.001).结论 通过研究证实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生时及母亲血清中25-OHD水平较低,是后期发生BPD的一个高危因素.然而仍需进一步研究早期补充足量维生素D是否可以预防BPD及后期其他肺部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病情况,分析BPD发病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BPD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8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出生的1 42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BPD分为BPD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BPD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1 426例早产儿中,BPD患儿88例(6.17%),其中轻度23例(26.14%)、中度49例(55.68%)、重度16例(18.18%);单因素分析显示,产妇年龄、妊娠高血压、长期二手烟接触、过度劳累、宫内感染、羊膜炎及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肺出血、颅内出血、视网膜病变、贫血、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用氧时间、最高给氧浓度>40%均与早产儿BPD发病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宫内感染(OR=3.300,95%CI:1.367~7.967)及新生儿胎龄<28周(OR=4.162,95%CI:2.379~7.281)、出生体重<1 500 g(OR=4.591,95%CI: 2.926~7.202)、肺出血(OR=2.654,95%CI: 1.329~5.300)、贫血(OR=5.836,95%CI: 2.129~15.993)、机械通气(OR=4.033,95%CI: 1.953~8.175)是早产儿BPD发病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早产儿BPD发病与产妇宫内感染、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及有无肺出血、贫血、机械通气有关,临床应根据产妇、新生儿情况制定相关防治措施,以减少BPD发生,改善早产儿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单良  李娟  杨荣平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0):1241-1245
目的 分析攀西地区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随访出院1年患儿脑功能及呼吸系统疾病、肺功能情况。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住院的攀西地区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并发BPD的危险因素,采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患儿脑功能情况进行评价,出院1年后随访患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及肺功能情况。结果 32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有81例患儿并发BPD,发病率为25.3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28周(OR=3.443)、出生体重<1 500 g(OR=10.374)、5 min Apgar评分<7分(OR=8.888)、机械通气时间>7 d(OR=9.760)、吸氧浓度≥ 40%(OR=7.354)、新生儿感染(OR=12.872)及产前感染(OR=6.155)均是患儿并发BPD的危险因素。BPD组患儿的背景活动形式及睡眠清醒周期(SWC)均较非BPD组差(均P<0.01)。出院1年期间,BPD组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喘息次数、再入院次数均多于非BPD组(均P<0.01),2组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胎龄<28周、出生体重<1 500 g、5 min Apgar评分<7分、机械通气时间>7 d、吸氧浓度≥ 40%、新生儿感染及产前感染是攀西地区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并发BPD的危险因素;并发BPD会对患儿脑功能发育造成一定影响,且会导致患儿在1岁内出现呼吸道感染及喘息症状,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远期观察。  相似文献   

7.
李素萍  汪倩  龚瑾  张娟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2):1446-1449
目的 探讨分析早期使用枸橼酸咖啡因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出生并在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患儿出生2 h内即开始静脉给予枸橼酸咖啡因,对照组(46例)患儿出生后不立即用药,有创呼吸机撤时,开始使用枸橼酸咖啡因。分别对其拔管后72 h内早产儿呼吸暂停(apnea of premature,AO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长、吸氧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长、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观察组AOP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恢复出生体重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3);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比较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发生率略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29);两组在喂养不耐受、高血糖、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3或4级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VH-IVH)、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使用枸橼酸咖啡因,可有效缩短极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时长及吸氧时间,从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BPD发生率。早期应用枸橼酸咖啡因临床效果良好,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恢复意义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高危因素,为指导临床预防及治疗BPD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4月在苏州市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28d以上VLBWI329例临床资料,根据BPD发生与否及BPD严重程度进行分组,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BPD危险因素分析。结果BPD93例,BPD发生率28.3%,BPD的发生率随着出生体质量及胎龄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OR=1.532,95%CI:1.206~1.946)、肠道外营养时间(OR=1.113,95%CI:1.030~1.203)、胎龄(OR=0.416,95%CI:0.297~0.583)为BPD发生的高危因素;中轻度BPD61例,中重度BPD3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OR=3.746,95%CI:1.116~12.576)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OR=6.563,95%CI:1.415~30.445)是影响BPD病情程度的高危因素。结论BPD的发生随着早产儿胎龄的增加而明显降低;胎龄越小,BPD发生率越高,机械通气时间、肠道外营养时间为BPD发生的高危因素,而NRDS、NEC是影响BPD严重程度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为BPD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胎龄在34周以内、生存28d以上的621例早产儿资料。以BPD的发生与否分为BPD组与非BPD组,并对多种危险因素与BPD的发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产儿BPD发生率为15.9%。胎龄、低出生体质量及并发出生5min窒息、肺炎、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急性窘迫综合征、呼吸机治疗、肺动脉高压、贫血、宫内发育迟缓、败血症、产前感染、高浓度吸氧、其母有产前感染性疾病与BPD发生有关,其中胎龄、低出生体质量、高浓度吸氧、呼吸机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败血症、产前感染、发育迟缓是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保证胎儿宫内正常生长发育、尽可能避免早产、减少感染、合理应用机械通气以减少肺部并发症是预防早产儿发生BPD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适于胎龄儿(AGA)与小于胎龄儿(SGA)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的特点及差异。方法:将12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两组,其中AGA组95例,SGA组30例,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中AGA组和SGA组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危险因素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GA组和SGA组新生儿并发症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和低血糖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极低出生体重SGA患儿发病的高危因素,极低出生体重SGA患儿RDS发生率低于AGA患儿,而低血糖症的发生率高于AGA患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胎龄<32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7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138例,根据是否发生BPD,分为BPD组(32例)和非BPD组(106例)。收集所有早产儿的出生与治疗情况、母亲孕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BPD组与非BPD组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应用率、生后糖皮质激素应用率、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产前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4、2.912,χ2=24.089、5.208、8.586、9.48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28周是BPD的保护因素(28~周OR=0.143,95%CI:0.035~0.579;30~<32周OR=0.210,95%CI:0.047~0.939),机械通气(OR=5.459,95%CI:1.991~14.963)、新生儿感染(OR=4.075,95%CI:1.031~16.106)、产前感染(OR=3.375,95%CI:1.051~10.833)是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预防感染、避免早产、减少机械通气是减少合并NRDS、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g的早产儿发生BPD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52例小胎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为BPD组和非BPD组,分析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小胎龄早产儿的BPD发生率为13.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内感染史、吸入氧气浓度>40%、出生2周内输注红细胞、胎膜早破是早产儿BP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胎龄早产儿BPD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重视早产儿BPD的防治,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动态监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产后及不同机械通气时段血浆β-联蛋白、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机械通气肺损伤中的作用及BPD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将90例早产儿分为早产非机械通气组、机械通气非BPD组和机械通气BPD组,每组30例;另选择足月健康新生儿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四组通气前,通气后1,24,48,72h及撤机后24h血浆β-联蛋白、KL-6、CC16、TGF-β1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早产非机械通气组、机械通气非BPD组、机械通气BPD组胎龄和出生体质量[(40.50±1.46)、(33.07±2.42)、(31.67±2.73)、(29.80±1.71)周和(3184.33±548.99)、(1752.33±255.81)、(1433.00±177.30)、(1254.50±117.78)g]逐渐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βPD组机械通气时间和吸氧时间均明显长于机械通气非BPD组[(15.23±4.28)d比(3.53±1.01)d和(45.57±7.89)d比(18.57±3.9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早产非机械通气组、机械通气非βPD组、机械通气BPD组血浆β-联蛋白和TGFβ1逐渐升高,血浆CC16逐渐降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血浆Kb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βPD组多数机械通气时段血浆KL-6、CC16、TGF-β1、β-联蛋白均差于机械通气非βPD组。β-联蛋白与TGF-β1、KL-6有相关性(r=0.374,0.418,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产后高血浆TGF-β1、β-联蛋白及低血浆CC16为βPD发生的高危因素(P〈0.01或〈0.05)。结论产后高血浆β-联蛋白、TGF—β1及低血浆CC16可能与βPD的发生密切相关,β-联蛋白、KL-6、TGF—β1在BPD的发生和发展中互为因果关系。动态监测机械通气早产儿血浆β-联蛋白、KL-6、CC16、TGF-β1水平,有助于监测机械通气肺损伤的发生,对BPD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透明膜病(HMD)患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51例HM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BPD发生情况分为BPD组与非BPD组,分析HMD患儿发生BPD的影响因素.结果 451例HMD患儿中80例发生BPD,占比为17.74%.Logist...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迅速发展,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得到较大提高。早产是导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重要因素之一,加之早产儿可能合并低出生体重、围生期感染和动脉导管未闭等,以及进行机械通气与给氧治疗所致并发症,而使早产儿BP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BPD早产儿的初次住院时间及BPD导致的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BPD早产儿,因此早产儿BPD已成为临床最棘手的问题之一。笔者拟就目前早产儿BPD的研究进展,包括相关危险因素、早期预测生物学标志物及防治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罹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及随访结局。方法 以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新生儿科住院并诊断为NRDS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诊断BPD分为BPD组和对照组(非BPD组),研究患NRDS的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并在出院后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观察其1岁内呼吸道感染及喘息的发生次数、再住院率及部分患儿2岁以后的肺功能情况。结果 共纳入79例患儿,其中BPD组32例,对照组4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BPD组患儿胎龄及出生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人数及母亲患妊娠子痫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母亲年龄、是否有分娩前胎膜早破及妊娠期糖尿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D组患儿生后1年内患呼吸道感染及喘息的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患儿1岁内再入院率、2岁后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胎龄(≤28周OR=23.00,95%CI:6.767~78.172;>28~32周OR=4.518,95%CI:1.359~15.020),与机械通气>7 d(OR=4.380,95%CI:2.581~6.146)为发生BPD的危险因素。结论 胎龄及机械通气>7 d可能为NRDS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BPD可能导致患儿婴幼儿期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喘息发作,而是否会导致患儿远期肺功能的改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