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张建寨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838-5840
目的:探讨低流量异氟烷吸入麻醉复合骶管麻醉对下腹部及会阴手术患儿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腹部及会阴疾病患儿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手术麻醉时均采用骶管阻滞麻醉,但基础麻醉方式对照组为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实验组为低流量异氟烷吸入麻醉,观察并比较麻醉前后不同时间患儿血浆白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水平。结果:与麻醉前相比,患儿血浆IL-6以及TNF-α水平从手术开始后30 min开始显著升高(P<0.05),以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与麻醉前相比,患儿血浆IL-10在手术结束时开始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相比,患儿血浆HMGB1在手术结束后24 h显著升高(P<0.05),以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及会阴手术时,基础麻醉方式选择低流量异氟烷吸入对患儿体内炎症反应控制效果明显优于氯胺酮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一种最佳的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方法用于小儿门诊手术。方法将200例门诊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四组,分别采用单用丙泊酚,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氯胺酮或吸入七氟烷的复合麻醉方法,并记录患儿入室血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术中MAP、HR、ECG、SpO2,并与术前相比较,观察并比较各组丙泊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术毕苏醒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丙泊酚复合氯胺酮或复合吸入七氟烷麻醉,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平稳,用药量少,麻醉并发症少,苏醒迅速。结论笔者认为小儿门诊手术采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或复合吸入七氟麻醉方法烷安全,麻醉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联合骶管麻醉和单纯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并进行效果分析。方法收集下腹部手术患儿60例资料,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七氟醚联合骶管麻醉,对照组应用七氟醚麻醉,对患儿入室时、诱导后、切皮时、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毕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等的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麻醉后观察组各时间点MAP,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毕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下腹部手术七氟醚联合骶管麻醉安全有效,优势明显,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吸入麻醉剂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瑞芬太尼、普鲁泊福在患者短小手术中无肌肉松弛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手术患者50例,ASA分级Ⅰ~Ⅱ级.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后面罩吸入七氟烷,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1 min内缓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μg/kg,同时继续吸入七氟烷,30 s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七氟烷持续吸入、普鲁泊福和瑞芬太尼持续泵注.于诱导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气管插管前即刻和气管插管后即刻,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从开始吸人七氟烷到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评估气管插管条件,术毕停药后记录呼之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清醒程度(采用拔管后5 min镇静评分判断).结果 50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条件达优率为82%(41/50),从开始吸入七氟烷到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为(73±12)s,气管插管后即刻MAP、心率和SpO_2与气管插管前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前后维持BIS在45~55.术后苏醒迅速,苏醒质量优良.结论 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平稳,气管插管条件优良,再复合普鲁泊福维持麻醉后患者苏醒迅速完全,短小手术中无肌肉松弛药麻醉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静脉全麻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与单纯静脉全麻对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86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行静脉复合全麻联合骶管阻滞麻醉;Ⅱ组行单纯静脉复合全麻,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Ⅰ组麻醉效果均满意,术中追加氯胺酮或丙泊酚较少。Ⅱ组小儿麻醉期间有心率增快、流泪、体动等反应,需追加氯胺酮或丙泊酚,苏醒时间明显长于Ⅰ组。两组麻醉期间心率、术毕清醒时间、所需氯胺酮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复合全麻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手术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作用对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60例1-5岁择期行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学龄前患儿,ASA分级Ⅰ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七氟烷组;B组为七氟烷+骶管阻滞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七氟烷全身麻醉,B组加用骶管阻滞.分别记录患儿年龄、体重、麻醉持续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率.结果 A组2例、B组1例因发生心率反应被排除.苏醒期躁动率B组(24.1%)明显低于A组(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作用能有效降低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建议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七氟烷全身麻醉中应复合骶管阻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作用对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60例1~5岁择期行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学龄前患儿,ASA分级Ⅰ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七氟烷组;B组为七氟烷+骶管阻滞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七氟烷全身麻醉,B组加用骶管阻滞。分别记录患儿年龄、体重、麻醉持续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率。结果A组2例、B组1例因发生心率反应被排除。苏醒期躁动率B组(24.1%)明显低于A组(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作用能有效降低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建议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七氟烷全身麻醉中应复合骶管阻滞。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小儿上肢手术不同麻醉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2~5岁行上肢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为七氟烷吸入复合臂丛阻滞组,B组为氯胺酮丙泊酚复合臂丛阻滞组,C组为氯胺酮丙泊酚组,观察3组血压、心率变化、患者苏醒时间、诱导期及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及应.结果 :A组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变化不明显,B组和C组患儿术中和术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较术前升高(P<0.05),呼吸频率明显低于术前;C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延长,A组和B组患儿苏醒期并发症低于C组,其中C组患儿术后躁动与哭闹多见.结论 :七氟醚吸入复合骶管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患儿易于接受,麻醉过程中呼吸循环功能稳定,苏醒快,清醒质量高,苏醒期不良反应少,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振明 《现代保健》2013,(14):28-29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人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25例小儿手术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及对照组63例,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吸人麻醉方式,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方式。结果: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及HR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疼痛反射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儿睁眼或体动时间、出室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R及PETC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方式具有易被患儿接受,且并发症少、苏醒时间短、可调节性等优点,效果优于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值得ll缶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氯胺酮基础麻醉、氯胺酮+七氟烷麻醉(以下简称复合七氟烷麻醉)在小儿疝外科修补术中的效果分柝.方法 70例择期小儿疝修补术,患儿年龄在1.5-6.5岁之间,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基础麻醉组(A组)和复合七氟烷麻醉组(B组),观察两组术中体动、恶心呕吐、苏醒时间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 AB两组对比发现,A组苏醒时间长,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存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中发生恶心呕吐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合七氟烷麻醉具有苏醒时间短,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不良反应少,能较好的应用于小儿疝外科修补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在临床麻醉深度下拔除喉罩对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以探讨非药物手段防止小儿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儿9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清醒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组(ET-A组)、临床麻醉深度下拔除气管导管组(ET-D组)和临床麻醉深度下拔除喉罩组(LMA-D组),每组30例.记录术前情绪较差例数、麻醉时间、七氟烷吸入时间.记录发生苏醒期躁动例数、药物治疗情况、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结果 三组术前情绪较差率、七氟烷吸入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A-D组苏醒期躁动率、接受药物治疗例数和PACU停留时间均明显低于ET-A组[26.7%(8/30)比66.7%(20/30)、8例比20例和(23.9±4.9) min比(32.9±5.8) min,P<0.01].结论 小儿七氟烷麻醉时使用喉罩通气且在临床麻醉深度下拔除喉罩可明显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尤其适合于不宜应用药物治疗的患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口腔科儿童恐惧症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4例被诊断为牙科恐惧症的患儿按年龄分为学龄前组(n=34)和学龄组(n=30),两组患儿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开展滞留乳牙拔除、根管治疗和龋齿填充治疗。记录两组患儿吸入麻醉诱导和苏醒情况;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顺利完成口腔疾病治疗。两组吸入麻醉诱导时意识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和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入前、吸入后和治疗中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差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和躁动伴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躁动发生率高于学龄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牙科恐惧症患儿口腔疾患治疗安全有效,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七氟醚联合丙泊酚维持麻醉用于小儿鼻内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行鼻内镜下腺样体摘除的鼾症患儿4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均予以阿托品溶液+咪达唑溶液静脉注射,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22例予以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对照组),22例予以七氟醚吸入+丙泊酚泵入维持麻醉(观察组)。观察两组患儿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麻醉后苏醒期基本情况(苏醒期呼吸恢复时间、咽喉反射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拔管后不同时间点疼痛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意识消失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意识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提前,组间差异显著(P0.05),气管插管时间较对照组短,组间统计差异显著(P0.05)。两组拔管后5 min、1 h、3 h及24 h患儿VAS评分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躁动及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鼻内镜手术维持麻醉,可促进患儿意识消失,还可降低患儿躁动、呛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全身吸入麻醉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七氟烷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七氟烷组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比较两组苏醒、拔管、呼吸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结果 对照组麻醉后的苏醒、拔管、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12.7±3.4)、(8.8±2.4)、(5.8±2.0) min,均显著长于七氟烷组的(10.6±2.6)、(6.4±1.9)和(4.1±1.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躁动、咽痛、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0.8%(10/48)、18.8%(9/48)和8.3%(4/48),七氟烷组分别为10.4%(5/48)、16.7%(8/48)和6.2%(3/48),两组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咽痛、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Cr、BUN麻醉前和麻醉后1d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肾功能的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骶管麻醉复合氯胺酮和咪达唑仑用于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腹股沟疝患儿随机分为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咪达唑仑麻醉组(SKM组,n=30)和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组(KM组,n=30),观察麻醉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变化,比较两组术中氯胺酮用量、术后清醒时间、躁动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KM组麻醉过程中MAP显著升高(P〈0.01),HR和RR显著增快(P〈0.01和P〈0.05),而SKM组麻醉过程中MAP、HR、RR无明显变化(P〉0.05)。与KM组比较,SKM组术中氯胺酮用量少(P〈0.01),术后清醒时间短(P〈0.01),躁动、呕吐不良反应发生少(P〈0.05)。结论: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和咪达唑仑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可减少单纯使用氯胺酮的使用量,从而减少氯胺酮用后苏醒过程中躁动、呕吐与不良发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吸入麻醉复合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95例体重25 kg以下的四肢和下腹部手术的小儿吸入诱导和维持,给0.3%罗哌卡因0.8 ml/kg予以臂丛或骶管阻滞.结果 所有病例麻醉诱导平稳,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无躁动,术后苏醒快.结论 吸入麻醉复合神经阻滞用于小儿四肢及下腹部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七氟烷联合氯胺酮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ASAI~II级先天性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实验组则改为七氟烷复合氯胺酮.记录术前、诱导后、切皮、结扎疝囊时的HR、MAP、SP02变化,观察麻醉苏醒时间、并发症及氯胺酮用量.结果:与术前比较,切皮、结扎疝囊时对照组的HR、MBP明显升高,P<0.05,而实验组则无明显变化.麻醉苏醒时间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氯胺酮用量对照组明显多于实验组,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氯胺酮应用于小儿疝气麻醉平稳,苏醒快,是较好的小儿疝气麻醉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18.
徐斌 《中国医师杂志》2013,15(3):405-406
目的 探讨高浓度七氟醚吸入作基础麻醉在婴幼儿先天性非发绀型心脏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寻找合适的麻醉方式.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先天性非发绀型心脏病患儿120例,按照患儿床位的单双号分为两组,每组60例,甲组为氯胺酮肌内注射基础麻醉组,乙组为高浓度七氟醚吸入基础麻醉组.甲组患儿在进入手术室后注射氯胺酮6~8 mg/kg作基础麻醉;乙组患儿在进入手术室后行O25 L/min和七氟醚6%~8%吸入作基础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后的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术后患儿呕吐、心率失常、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麻醉后患儿哭闹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和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结果 甲组患儿哭闹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均长于乙组(P<0.01).甲组术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较术前有所下降(P<0.01),而乙组较术前有所上升(P<0.01).甲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婴幼儿先天性非发绀型心脏病手术中,高浓度七氟醚吸人的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用于小儿鼻咽部手术的麻醉诱导与苏醒的时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拟行小儿扁桃体摘除术36例和小儿扁桃体摘除、腺样体刮除术48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烷吸入麻醉组(七氟烷组)和普鲁泊福静脉麻醉组(普鲁泊福组),每组42例。监测并记录术前、术中、术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以及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七氟烷组麻醉诱导时间长于普鲁泊福组[(305±36)s比( 175±42)s],苏醒时间短于普鲁泊福组[(146±86)s比(512±114) s](P< 0.05)。普鲁泊福组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恢复至术前水平;七氟烷组术中、术后上述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七氟烷组发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例数少于普鲁泊福组(P<0.01)。结论 七氟烷吸入和普鲁泊福静脉靶控输注在小儿鼻咽部手术麻醉诱导中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从意识消失时间、抑制插管引起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诱导期呼吸抑制和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等方面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更为理想。尤其对于困难插管患者的麻醉处理和对没有建立静脉通道患儿则更有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小儿麻醉中氯胺酮联合丙泊酚使用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需要手术治疗的156例患儿分为观察组(N=78)与对照组(M=78),观察组给予氯胺酮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仅给予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于麻醉前、术中、术毕记录其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并比较两组苏醒时间,发生躁动的情况。结果基础麻醉后和术中两组的MBP、HR、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组明显低于M组(P<0.05),而N组SPO2高于M组(P<0.05)。并且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组的氯胺酮用量显著少于单纯氯胺酮组,并且手术平稳、恢复快、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于小儿麻醉术后,苏醒快、生命体征平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