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芫花药材中7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瑞香烷型二萜[yuanhuadine(1),yuanhuafine(2),genkwadaphnine(3),yuanhuacine(2),yuanhuahine(5),yuanhualine(6),isoyuanhuadine(7)]的含量。方法:芫花以75%乙醇水溶液提取;色谱柱为Zorbax Eelipse SB-C18(250 mm×4. 6 mm,5μm),流动相:乙睛-0. 1%冰醋酸水,检测波长:230 nm,柱温:40℃,流速:0. 8 m L/min,进样量:10μL,洗脱梯度:采用二元梯度洗脱系统,溶剂A(乙睛),B(水、0. 1%冰醋酸)。结果:上述7个瑞香烷型二萜的线性关系良好(r≥0. 994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 1%~104. 5%。不同生长环境的芫花中的7个成分各自含量有所差别。结论:该方法可用于中药芫花中瑞香烷型二萜的含量测定研究。  相似文献   

2.
芜花中二萜原酸酯类成分的含量变化与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冀逸全  董娥 《中草药》1993,24(12):633-634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较不同生长期,不同产地的芜花中萜原酸酯类的含量及二萜类成分贮存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UPLC-QTOF/MS分析芫花诱导人肝细胞L02损伤的毒性物质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芫花提取物诱导人肝细胞L02损伤的毒性物质基础。 方法: 选取人肝细胞L02作为体外实验模型,运用MTT法测定芫花提取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且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芫花提取物及与L02细胞亲和后胞内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 结果: 芫花提取物对L02细胞的生长抑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48 h的IC50为(48.34±4.66)mg·L-1。通过UPLC-QTOF/MS鉴定的黄酮类成分主要有:芹菜素、3'-羟基芫花素、芫花素、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二萜原酸酯类成分主要有:芫花酯戊、genkwanine L、芫花酯丙、芫花烯、芫花酯丁、芫花酯庚、芫花酯乙、芫花酯己、芫花酯甲。在芫花提取物亲和的L02细胞中鉴定出3'-羟基芫花素、芫花素、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芫花酯戊、芫花烯、芫花酯丁、芫花酯乙、芫花酯甲。其中二萜原酸酯类成分芫花酯甲作用L02细胞48 h的IC50为(29.57±2.01) mg·L-1,黄酮类成分芫花素(0.1~100 mg·L-1)未发现对L02有显著的细胞毒作用。 结论: 芫花提取物对人肝细胞L02具有细胞毒作用,其中二萜原酸酯类成分与细胞有明显的亲和作用,并具显著的细胞毒作用,是芫花提取物中主要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4.
细胞膜色谱法筛选噻唑烷酸酯类化合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细胞膜色谱法(cell membrane chromatography,CMC)对实验室合成的10种取代噻唑烷酸酯类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方法细胞膜色谱筛选条件:心肌细胞膜色谱柱(2 mm×50 mm);流动相为25 m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7.4;柱温37℃;流速0.3 mL·min-1,不同波长下检测,以容量因子、保留时间等为指标,卡托普利(captopril)为阳性对照,根据化合物在细胞膜色谱柱上的保留特性判断其亲和活性的大小。并通过大鼠降压实验测定了化合物的降压作用。结果10种噻唑烷酸酯类化合物除2-(4-氯苯基)-噻唑烷-4-酸乙酯外,均在心肌细胞膜色谱柱上有特异性吸附,说明这些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生理活性。进一步降压实验表明,除2-(4-二甲氨基苯基)-噻唑烷-4-羧酸乙酯、2-(3-硝基苯基)-噻唑烷-4-羧酸乙酯、2-(4-氯苯基)-噻唑烷-4-酸乙酯外均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P<0.05)。结论细胞膜色谱法可作为一种定性的、初步筛选化合物的快速方法。部分取代噻唑烷酸酯类化合物能吸附于心肌细胞膜表面,并具有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乳香Boswellia carterii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通过理化性质和MS,NMR,UV,IR等谱学数据共鉴定了5个西松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分别为(1S,2E,4R,5S,7E,11E)-4-甲氧基-5-羟基西松烷(1)、(1R*,4R*,5E,8E,...  相似文献   

6.
肾菜(Orthosiphon stamineus)在东南亚地区被广泛用作传统民间草药。研究发现,印度尼西亚肾菜地上部分的甲醇提取物有较强的抑制NO产生的活性,并从其氯仿溶解的非极性部分中分离出活性成分二萜化合物鸡脚参醇(orthosiphols)U~Z。本次从其极性部分中分离出9个新的高度氧化的异海松烷型二萜化合物和9个已知的二萜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产自湖北省建始县的冬凌草(1sodon rubescen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进行分离;通过IR,UVMS,NMR等波谱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结构式;对化合物1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其绝对构型;化合物1_9进行了对HL-60,SMMC-7721,A-549,MCF-7和SW-480细胞株的体外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对映-贝壳杉烷二萜和1个对映-赤霉烷二萜;结论:建始冬凌草庚素-壬素(1-3)为新化合物,其中2是一个少见的、3位为半缩酮结构的3,20-环氧-对映-贝壳杉烷二萜;所有受试化合物中,4和5对某些细胞株表现出一定的体外抗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西松烷型二萜天然产物新巴豆瑞士松酸进行结构修饰,并对得到的衍生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方法以新巴豆瑞士松酸为起始原料,通过缩合反应、点击化学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HeLa、K562和K562A/02肿瘤细胞的抗增殖活性。结果合成了11个文献未报道的新巴豆瑞士松酸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及HR-MS确定。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衍生物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2f对HeLa细胞表现出良好活性,化合物2e对K562和耐药的K562A/02细胞表现出良好活性。结论部分衍生物对耐药的K562A/02细胞表现出抗肿瘤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对苏木的种子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各种柱层析方法, 从苏木种子分离得到化合物, 并通过波谱方法确定其化学结构。此外, 运用 MTT 分析法测定了这些化合物对 SF-268,MCF-7 和 HepG2 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苏木种子中分离鉴定了 4 个卡山烷型二萜, 分别为 phanginin L (1), phanginin M (2), phanginin I (3), phanginin G (4)。结论:Phanginin L (1) and phanginin M (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 1 对 HepG2 细胞株有中等抑制活性, 其 IC50 为 9.13 μg·mL-1。  相似文献   

11.
芫花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芫花Daphne genkwa根的化学成分,并筛选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手段,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芫花根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芫花根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氢瑞香素乙(dihydrodaphnodorin B,1),荛花醇A(wikstrol A,2),瑞香酚(stelleranol,3),毛瑞香素D2(daphnodorin D2,4),毛瑞香素D1(daphnodorin D1,5),毛瑞香素A(daphnodorin A,6),O-methyledgeworin(7),clemaphenol A(8),1β-hydroxy-10βH-guaia-4,11-dien-3-one(9),1αH,10αH,7αH-guaia-4,11-dien-3-one(10),1,5-diphenylpentan-1-hydroxy-3-one(11),oleodaphnone(12),S-(+)-1,5-diphenylpentan-3-hydroxy-1-one(13),8-hydroxypluviatolide(14),表木栓醇(epifriedelanol,15),5α-stigmast-9(11)-en-3β-ol(16)。生物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2,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6,10,12,13首次从芫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5首次从瑞香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9,14,16首次从瑞香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虎杖的抗补体活性蒽醌类成分及其作用靶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路路  卢燕  程志红  陈道峰 《中草药》2013,44(18):2502-2507
目的 研究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中的抗补体活性蒽醌类成分及其作用靶点。方法 采用溶血试验法进行抗补体活性成分的导向分离,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抗补体活性测定,并利用补体缺失血清鉴定主要活性化合物的作用靶点。结果 从虎杖醋酸乙酯活性部位分离得到10个蒽醌类和3个其他类成分,分别鉴定为大黄素甲醚(1)、大黄酚(2)、大黄素-8-甲醚(3)、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4)、大黄素(5)、大黄酸(6)、迷人醇(7)、6-羟基芦荟大黄素(8)、xanthorin(9)、isorhodoptilometrin(10)、2, 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11)、7-羟基-4-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12)和5, 7-二羟基-异苯并呋喃酮(13)。化合物910为首次从蓼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是首次从虎杖中发现的茜草素型蒽醌;化合物39对补体系统的经典和旁路途径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以化合物7的活性最显著 [CH50=(6±2)μg/mL;AP50=(50±5)μg/mL]。靶点研究表明,化合物4作用于补体系统的C1q、C2及C9组分;化合物7作用于C1q、C2、C4及C9组分。结论 蒽醌类化合物是虎杖的主要抗补体活性成分,迷人醇活性强、靶点明确,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药“十八反”是在相反基础上形成的一组严格的配伍禁忌,然而从古至今临床应用反药治疗疾病的例子却层出不穷.反药是否相反,现代药性理论争议很多,并且也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判断标准和结论.通过查阅文献,从临床应用、制剂及给药方式、配伍比例、对P450酶系影响和毒理方面介绍了“十八反”中有关“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的研究现状,指出以往“藻戟遂芫俱战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对特定部位的实验研究还很少,并且存在药物基源、给药方式、配伍比例等实验条件不统一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规范实验条件,降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还应根据不同药物的作用特点从特定部位对海藻、大戟、甘遂、芫花配伍甘草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藻戟遂芫伍甘草的准确用药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橙黄瑞香Daphne aurantiaca茎的苯丙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橙黄瑞香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苯丙素类成分,分别鉴定为咖啡酸二十三烷酯(1)、咖啡酸二十烷酯(2)、咖啡酸十九烷酯(3)、咖啡酸十八烷酯(4)、咖啡酸十七烷酯(5)、咖啡酸十六烷酯(6)、咖啡酸十四烷酯(7)、咖啡酸十二烷酯(8)、咖啡酸十一烷酯(9)、咖啡酸异戊酯(10)、阿魏酸(11)、3,4-二甲氧基桂皮醛(12)、咖啡醇(1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董俊丽  黄传奇  王富乾  黄伟  林世和  张耕 《中草药》2018,49(19):4484-4490
目的研究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花蕾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ODS、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灰毡毛忍冬花蕾的水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MS等波谱方法进行鉴定结构,采用MTT法研究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灰毡毛忍冬花蕾中分离得到了7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酯苷(2)、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3)、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酯苷(4)、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酯苷(5)、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酯苷(6)、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酯苷(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灰毡毛忍冬皂苷丙;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4和5对人宫颈癌He La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54.3、43.9、61.2μmol/L。  相似文献   

16.
彝药日本琵琶甲虫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永明  董小萍  李艳  程永现 《中草药》2013,44(3):269-271
目的 研究日本琵琶甲虫Blaps japonensis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法对日本琵琶甲虫的5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采用MTT法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 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乙酰基多巴胺(1)、(-)-N-acetylnoradrenaline (2)、1,4-diacetamidobutane (3)、N,N'-pentane-1,5-diyldiacetamide (4)、(1H-indol-3-yl) oxoacetamide (5)、吲哚酸(6)、吲哚醛(7)、deoxyuridine (8)和胸苷(9).细胞毒活性筛选表明,化合物6对HL-60、SMMC-7721、A-549、MCF-7和SW480细胞株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昆虫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对化合物2的核磁共振波谱数据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17.
川楝内生真菌的遗传及PKS、NRPS基因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丹  张波  张小平  腾芸  李小林  辜运富 《中草药》2014,45(10):1461-1467
目的 探明川楝Melia toosendan内生真菌遗传、聚酮合成酶基因(PKS)、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基因(NRPS)多样性,为寻找合成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在菌株奠定基础。方法 对分离自药用植物川楝的39株内生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并通过PCR技术扩增其ITS序列、PKS基因和NRPS基因,测序后进行BLAST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39株菌株的表型鉴定和系统发育显示,川楝内生真菌分属于青霉属、曲霉属、木霉属等25个属,其中曲霉属(17.9%)、青霉属(15.4%)为川楝内生真菌的优势真菌类群;共得到12个PKS基因和6个NRPS基因,其中NRPS基因都为青霉属。结论 川楝内生真菌具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较强合成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在能力,对青霉属和曲霉属内生真菌可以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study, two daphnane diterpene esters isolated from the flower buds of Daphne genkwa, genkwadaphnin (1) and yuanhuacine (2), were assessed with regard to their apoptotic activity in human promyelocytic HL-60 cells. Both 1 and 2 were demonstrated to activate the apoptotic process, including DNA fragmentation, chromatin condensation, and sub-G1 hypodiploidy. In our immunoblotting analysis, treatment with compounds 1 and 2 resulted in the cleavage of procaspase-3 and poly(ADP-ribose)polymerase (PARP) into active forms, and the expression of Bcl-2 proteins was shifted toward apoptosis; the expression of the pro-apoptotic protein, Bax, was increas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Bcl-2 and Bcl-XL, both anti-apoptotic proteins, were suppress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The administration (ip) of the compounds to Lewis lung carcinoma (LLC)-inoculated mice evidenced a significant inhibition of tumor growth (volume), with reductions of 47.9% and 63.1% (1), and 24.2% and 45.8% (2) at concentrations of 0.1 mg/kg and 0.5 mg/kg,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mic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pounds 1 and 2 are potent apoptotic constituents of Daphne genkwa, and might be potent as anti-tumoric agen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CoHMGR基因编码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以及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对CoHMGR基因表达和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农杆菌菌液侵染烟草叶片,激光共聚焦倒置显微镜观察CoHMGR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和乙烯利喷施山茱萸2年生幼苗,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测定不同时期CoHMGR基因表达水平,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莫诺苷、马钱苷含量。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CoHMGR蛋白定位于内质网中。qPCR和HPLC结果显示200 μmol/L茉莉酸甲酯和250 mg/L乙烯利对目的基因表达水平和活性成分含量都有正向诱导效应。结论 CoHMGR蛋白定位于内质网,外源喷施200 μmol/L茉莉酸甲酯和250 mg/L乙烯利能显著提高CoHMGR基因表达量和莫诺苷、马钱苷含量,为深入解析CoHMGR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孟宪华  尚贤毅  杨军丽 《中草药》2020,51(8):2095-2101
目的研究青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方法利用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和NMR、HR-ESI-MS等结构鉴定技术,分离纯化并分析鉴定青花椒抗氧化活性物质;利用ABTS+自由基清除的活性筛选技术,对活性部位和单体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从具有抗氧化活性的D101大孔吸附树脂6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多酚糖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青花椒酚A(1)、青花椒酚B(2)、3,4-二羟基苯乙醇(3)、熊果苷(4)、蓖麻酚糖苷(5)、苄醇葡萄糖苷(6)、1-O-β-D-葡萄糖基-4-烯丙基苯(7)、1,2-二羟基苯乙醇-1-O-β-D-吡喃葡萄糖苷(8)、2-甲氧基苯乙醇-1-O-β-D-吡喃葡萄糖苷(9)、2,6-二甲氧基-4-(2-丙烯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10)、2-甲氧基-4-(2-丙烯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1)、紫丁香苷(12)。利用ABTS+自由基清除的活性筛选技术,发现化合物3~5、8和9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化合物4的IC50为4.5μmol/L,与阳性对照维生素C(VC)相当。结论从青花椒抗氧化活性部位分离鉴定了2个新化合物(1、2),分别命名为青花椒酚A和青花椒酚B,化合物3、5~8、10和11均首次从花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首次从青花椒中分离得到,熊果苷(4)的抗氧化活性与VC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